[返回万象小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我作弊一下 ?先 复制一段,正好无理数也来自于三角形

送交者: maddogs[♂☆★★认真的青铜★★☆♂] 于 2021-05-09 15:14 已读 113 次  

maddogs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没有冲突。。。。。 由 塞翁寻马 于 2021-05-09 13:14

爱因斯坦与康德

康德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日本学者安倍能成曾经说:“康德哲学如同一个蓄水池,一切之前的水向它注入,一切之后的水从它流出。”

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可能曾经有一段时间迷恋过康德,但是成年后他就一直在批评康德哲学。爱因斯坦晚年在《自述》(1946)中写道:

在12岁时,我经历了另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惊奇:这是在一个学年开始时,当我得到一本关于欧几里得平面几何的小书时所经历的。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造成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至于不用证明就得承认公理,这件事并没有使我不安……几何学研究的对象,同那些“能被看到和摸到的”感官知觉的对象似乎是同一类型的东西。这种原始观念的根源,自然是由于不知不觉地存在着几何概念同直接经验对象(刚性杆、截段等等)的关系,这种原始观念大概也就是康德提出那个著名的关于“先验综合判断”可能性问题的根据。
如果因此好像用纯粹思维就可能得到关于经验对象的可靠知识,那末这种“惊奇”就是以错误为依据的。但是,对于第一次经验到它的人来说,在纯粹思维中竟能达到如此可靠而又纯粹的程度,就像希腊人在几何学中第一次告诉我们的那样,是足够令人惊讶的了。
……
对历史发展的一点意见。休谟清楚地了解到,有些概念,比如因果性概念,是不能用逻辑方法从经验材料中推导出来的。康德完全确信某些概念是不可缺少的,他认为这些概念——它们正是这样挑选出来的——是任何思维的必要前提,并且把它们同那些来自经验的概念区别开来。但是,我相信,这种区分是错误的,那就是说,它不是按自然的方式来正确对待问题的。一切概念,甚至那些最接近经验的概念,从逻辑观点看来,完全像因果性概念一样,都是一些自由选择的约定,而这个问题首先是从因果性概念提出来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这里牵涉到数学史上的一桩公案——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到底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还是纯粹人类理性思维的成就?

莱布尼茨把真理分成两种,一种叫做事实真理,是从经验中得来,仅仅有可能是真的,所以又叫做或然真理。例如:“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另一种叫做逻辑真理,是由推理得来,是必真的,所以又叫做必然真理。

譬如平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知识无需任何经验就可以通过推理得出来。假如你用量角器测量平面三角形的内角,然后加总起来发现不等于180°,那么肯定是你的测量实践错了,而不可能是几何定理错了。这么说起来,难道真理是检验实践的标准?

但是且慢,几何定理是从几何公理推理出来的,几何公理又是打哪来的呢?穆勒认为,几何公理也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假如穆勒是对的,那么几何公理岂不是也变成了“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一样的“事实真理”,有朝一日我们发现了黑天鹅,那么几何公理会不会不成立?

19世纪俄罗斯有个数学家叫罗巴切夫斯基,他发了狠要把欧氏几何公理“证明”出来。怎么证呢?用反证法——假定过直线外一点,能做两条以上平行线,如果能证明这个假设不成立,那不是就能反证“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平行线”了么。结果意外地发现,两条以上平行线的假设完全可以成立。德国数学家黎曼则另辟蹊径,假设所有的直线都相交(没有平行线),也得到一套自洽的几何学。他俩的工作打开了一扇大门——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也因此被人们尊为“几何学中的哥白尼”。

在今天看来,可以认为所谓的几何公理其实是定义——欧氏公理定义欧氏空间,非欧几何定义非欧空间。在罗氏空间里,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在黎曼空间里,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非欧几何与欧氏几何仅仅是采用不同的“约定”而已,没有谁对谁错之分。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对啊,罗氏空间是负曲率,黎曼空间是正曲率,欧氏空间是曲率为零的平面。那么我要问了,你怎么定义“平”面?你怎么知道一个二维面的曲率是零?

有一种“经验”上的判断“平”的方法,就是直接用眼睛瞄,这是因为我们通常假定光走直线。如果光可以不走直线的话呢?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处在一个大鱼缸内,看到的东西都受到了扭曲呢?(霍金在《大设计》中提出的有趣问题)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大意是把引力问题变成几何问题,说我们所处的空间是四维的,而且还是弯曲的,我们看到的三维世界只是一个投影。这个情形很难想象,大约像把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地图,航空公司的飞行线路总是选择“两点间最短的距离”(关于直线的定义或公理)——在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大圆”(通过球心的平面和球面的交线),赤道、经线都是大圆,纬线可不是大圆,所以球面上“两点间最短的距离”投影到二维的平面地图上看起来就是条曲线。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生活的空间是四维弯曲的呢?其实数学家可以自由地定义任意性质的空间,100维,200维都可以,物理学家觉得哪套定义好用就用哪套!

开普勒觉得正圆不好用就用椭圆,爱因斯坦觉得欧氏几何不好用就用黎曼几何,克莱因觉得四维不够用就用五维空间,霍金觉得10维不够用就用11维的,约翰.纳什觉得零和博弈模型不好用就用非零和博弈模型……关键在于,数学模型要能通过经验的检验。只有当数学家发明出来的“约定”可以与经验结合起来的时候,这些“约定”才是“有意义”的。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与实在》(1936)中写道:

照我的见解,关于各个概念的形成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方式,以及我们怎样把这些概念同或觉经验对应起来,这中间并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先验地说出来的。在创造这种感觉经验的秩序时,指导我们的是:只有成功与否是决定因素。所需要的只是定下一套规则,因为没有这样的规则,就不可能取得所希望有的知识。人们可以把这些规则同游戏的规则相比较,在游戏中,规则本身是随意的,但只有严格遵守它们,游戏才有可能。可是,这种规定永无终极。它只有用于某一特殊领域,才会有效(也就是不存在康德意义下的终极范畴)。
……
抽象法或者归纳法理论的信徒也许会把我们的各个层次叫做“抽象的程度”;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它掩盖了概念对于感觉经验的逻辑独立性。这种关系不像肉汤同肉的关系,而倒有点像衣帽间牌子上的号码同大衣的关系。
……
(公理)本身是可以自由选定的。可是这种选择的自由是一种特殊的自由;它完全不同于作家写小说时的自由。它倒多少有点像一个人在猜一个设计得很巧妙的字谜时的那种自由。他固然可以猜想以无论什么字作为谜底;但是只有一个字才真正完全解决了这个字迷。相信为我们的五官所能知觉的自然界具有这样一种巧妙隽永的字谜的特征,那是一个信仰的问题。迄今科学所取得的成就,确实给这种信仰以一定的鼓舞。
……
没有一种归纳法能够导致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对这个事实的不了解,铸成了十九世纪多少研究者在哲学上的根本错误。
……
结论
物理学构成一种处在不断进化过程中的思想的逻辑体系,它的基础可以说是不能用归纳法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而只能靠自由发明来得到。这种体系的根据(真理内容)在于导出的命题可由感觉经验来证实,而感觉经验对这基础的关系,只能直觉地去领悟。进化是循着不断增加逻辑基础简单性的方向前进的。为了要进一步接近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听从这样的事实:逻辑基础愈来愈远离经验事实,而且我们从根本基础通向那些同感觉经验相关联的导出命题的思想路线,也不断地变得愈来愈艰难,愈来愈漫长了。
我们的目的是要尽可能简明地勾划出,基本概念是怎样依赖于经验事实,也依赖于为达到体系内部完整所作的努力而发展起来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在普通人的观念当中,认为现象背后有一个本质的客观规律,这种关系相当于肉汤和肉的关系,科学探索就是要通过“轻捞慢起,勺要沉底”的办法把肉——客观规律——捞出来,即所谓的透过现象抓本质。但是,假如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肉汤里的肉的话,那么时空弯曲理论是肉汤里的啥?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理论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衣帽间的号码牌和大衣之间的关系——现象是大衣,科学理论是号码牌,通过号码牌系统来管理大衣。万有引力定律是一套号码牌管理系统,广义相对论是另一套管理系统。号码牌系统是发明出来的,这种发明是自由的,并且永无终极,只有好用不好用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实践是检验号码牌系统(逻辑真理)好用与否的唯一标准。

我们在处理日常力学问题的时候仍然使用欧氏几何和牛顿力学体系,因为它们好用、够用,计算起来比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简单多了,而又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广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更广,可以把牛顿力学公式视为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极限情况”,也可以把欧氏几何视为黎曼几何的一个“极限情况”,黎曼创立了一套包含“度规”、“张量”等概念的更加普适的计算方法,这套新的计算方法在广义相对论的应用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爱因斯坦在《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中写到:

……静电学作为一个极限情况包含在电动力学中;在场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情况下,电动力学的定律就直接得出静电学的定律。任何物理理论都不会获得比这更好的命运了,即一个理论本身指出创立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论的道路,而在这个更为全面的理论中,原来的理论作为一个极限情况继续存在下去。
所以科学理论是一种发明而不是发现,是进化出来的而不是归纳出来的。理论进化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假设旧的科学理论能解释现象P1~Pn,新发明出来的科学理论不仅能包容旧理论能够解释的现象,还能解释旧理论解释不了的新现象Pn+1,那么就算攻擂成功,这个Pn+1被称为判决性实验。旧理论的地位下降为特例,最好不过的命运是“作为一个极限情况继续存在下去”;新的理论向下兼容,它把现象P1~Pn和现象Pn+1更加彻底地联系起来。

譬如在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提出之初,旧的经验事实P1~Pn与牛顿和爱氏的理论都不矛盾,爱氏提出了新的实验Pn+1对牛顿理论发起挑战,这就是放射性镭盐的质量衰减、日食时星光偏折等等。通过很少的这几个实验证据就将牛顿理论KO,并把它赶出了天文学领域。

在经典物理理论领域同样如此,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受到外力运动,外力停止,运动停止。伽利略不是跑到大街上去观察,从最普遍的现象中“归纳”运动规律,而是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斜坡实验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物理理论——这不是归纳而是创新、挑战、择优汰劣!

假如我们无限向前追溯的话,甚至可以从神话中找出科学的起源来——“神话可加以发展,使之成为可以检验的;从历史上说,一切(或者几乎一切)科学理论都发端于神话,一个神话可能包含对科学理论的重要预言”(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因为自文明诞生之日起,“人类就不甘心将事件看作互不相关而且不可理解的,他们渴求理解世界的根本秩序:今天我们仍然渴望知道,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我所能给出的回答是基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这思想是说,在任何自繁殖的群体中,存在有不同个体在遗传物质和发育上的变异。这些差异表明,某些个体比其他个体对周围的世界更能引出正确的结论,并去适应它。这些个体更可能存活、繁殖,因此它们的行为和思维的模式将越来越起主导作用。这一点在过去肯定是真的——即我们称之为智慧和科学发现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存活的好处”(霍金《时间简史》)。

所以,哲学上的“归纳问题”是不存在的,只存在“进化问题”,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知识原创者才能对此有切身体验。只是,当我们的科学知识不断增长,能够将越来越多的现象联系在一起时,使后来的学习者产生了“知识是从现象中归纳出来”的心理错觉。

那么,说好的“客观规律”去哪了呢?

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有两派对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事物的“共相”是否具有实在性?持肯定意见的叫“实在论”,代表人物是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持否定意见的叫“唯名论”,代表人物是奥卡姆的威廉。没错,奥卡姆剃刀就是他发明的,这把刀原本就是用来剃“共相”的实在性。

尽管教会和教皇宣称阿奎那的正统经院哲学是“天主教会至今唯一真实的哲学”,但事实上即使在教会内部,也有些唯名论者对阿奎那的学说进行了批驳,形成了反对托马斯正统经院哲学的思潮和派别。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威廉•奥卡姆(William Ockham)就是他们的代表,而其中又以“不可战胜的博士”奥卡姆最为厉害和出色。
奥卡姆(约1300—1350)出生于英国苏黎郡的奥卡姆村。奥卡姆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成绩优异,完成了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必需的所有课程,但由于在思想上与基督教正统教义相冲突,因而终身没能获得博士学位。1322年左右,奥卡姆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反对教皇专权,主张教权与王权分离,教会只应掌管宗教事务,关心“灵魂拯救”,不应干预世俗政权。于是,奥卡姆被教皇宣称为“异端”。1324年,奥卡姆被恼羞成怒的教皇拘捕,关进了亚威农教皇监狱。次年底,教会组织了6个神学家专门研究了他的著作,结果有51篇被判为“异端邪说”。
1328年初,奥卡姆在一天深夜逃出了监狱。同年6月6日,罗马教皇革除了他的教籍,下令通缉捉拿。奥卡姆逃往了意大利比萨城,晋见了反对教皇的皇帝路德维希,对皇帝说:“你若用剑保护我,我将用笔保护你!”从此,奥卡姆公开与罗马教廷断绝了关系,定居在慕尼黑,展开了对教会和阿奎那正统经院哲学的口诛笔伐。可是,20年后,路德维希皇帝去世了,奥卡姆再次遭到教廷传讯。但是教廷还来不及给奥卡姆定罪,一场黑死病在整个欧洲蔓延开了,奥卡姆也没能幸免于难。
奥卡姆是个唯名论者。他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是最终的存在,个别事物当中也没有寄居或隐藏那种“隐蔽的质”。所以,人类的知识是从个别事物开始的,例如,人们多次看到马,根据重复的相同感觉,人们的理性就产生了“马”这个一般记号。
一般不是思维的虚构或者幻想,而是起源于个别的感觉经验,是标志许多个别事物的相似性的一种记号。人类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直观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开始是直觉的直观知识,然后是抽象的普遍知识。
但是,托马斯•阿奎那却认为,存在于个别事物中的一般,是寄居在个别事物中的某种“特殊实体”。物体之间的不同特性,是由于这种“隐蔽的质”所决定的。铜之所以为铜,是因为它里面潜藏着“铜”这种特殊实体。所以,有多少种物体的特性,就有多少种“隐秘的质”。
奥卡姆认为,阿奎那的所谓隐蔽的质的学说,不但没有把事物本身说清楚,反而增加了比原有事物多一倍的东西。比如,我们用感觉就能知道铜的压延性,然而“压延性”这种“隐蔽的质”,不但没有把铜为什么能压延说清楚,反而又增加了一项任务,那就是说明“压延性”又是个什么东西。
针对托马斯之流的繁琐哲学,奥卡姆提出了一个“思维经济原则”。即“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出自《箴言书注》),或者表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体数目”。奥卡姆说,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就应该把“隐蔽的质”这类累赘的东西,用“思维经济原则”这把“剃刀”统统剃掉。这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世界哲学知道点》
借用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与实在》中的比喻,阿奎那认为个别事物和共相的关系是肉汤和肉的关系,先要有肉然后才能有肉汤,我们的使命是去发现肉汤中的肉。奥卡姆则认为两者的关系是衣帽间中的大衣和号码牌的关系,号码牌不过是一个记号,不具有实在性——这更加接近现代科学的观点。奥卡姆的后继者是乔治.贝克莱,在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中有一章叫“谈贝克莱是马赫与爱因斯坦的先驱”,里面列举了21个贝克莱在物理哲学领域的思想观点,“它们十分新颖惊人”。我这里只摘取一小段:

(5)考虑到这一些,牛顿理论就不能作为一种真正的因果性解释、也即根据真正的自然原因所作的解释来接受了。认为重力解释了物体(行星、自由落体等)运动的因果关系,或者认为牛顿发现重力或吸引是“一种基本性质”(《人类知识原理》,106),它内在于物体的本质或本性之中,足以解释物体运动定律,这种看法必须抛弃(《西雷斯》,234;又见《西雷斯》,246,最后一句)。但必须承认,牛顿理论得出了正确的结果(《论运动》,39,41)。要理解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区分数学假说同事物本性[或本质][5]……我们如果看到这一区别,则一切力学哲学的著名定理都可以保留……这些定理使人们有可能计算这个宇宙系统[即太阳系];同时,对运动的研究也将摆脱大量空洞繁琐的细节,和[毫无意义的]抽象观念”(《论运动》,66)。
我们人类作为衣帽间的使用者,只能谈论发明的号码牌系统好用不好用,不好用就换一套更好用的。牛顿理论作为一套“有用的”号码牌系统(数学假说),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它可以被更加先进的号码牌系统所取代。

像“绝对空间”、“以太”、“物自体”、“客观规律”这类“隐蔽的实体”,有或者没有都没什么影响,属于累赘的东西,都应当剃掉。

所以,哲学是可以指导科学的,不过得分谁。现代科学是受奥卡姆的唯名论、贝克莱的唯经验(感知)论、休谟的怀疑论这些哲学思想指导的。

爱因斯坦在《恩斯特.马赫》(1916)中写道:

按照马赫的看法,科学不过是一种用我们逐步摸索得来的观点和方法,把实际给予我们的感觉内容加以比较和排列的结果……这种在排列事物时被证明是有用的概念,很容易在我们那里造成一种权威性,使我们忘记了它们的世俗来源,而把它们当作某种一成不变的既定的东西。这时,它们就会被打上“思维的必然性”、“先验地给予”等等烙印。科学前进的道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常常被这种错误弄得崎岖难行……但是由于有关的这门科学的发展需要,要用一个更加严格的概念来代替一个习用的概念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那些从未认真对待过这些概念的人,就会发出严厉的抗议,并且抱怨说,这是对最神圣遗产的革命的威胁。在这种叫喊声中,也夹杂着那样一些哲学家的声音,他们认为那个概念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他们早已把它放进他们的“绝对的东西”或“先验的东西”的珠宝箱里去了,或者简单地说,他们早就这样安排好了,他们宣称这个概念是根本不可改变的。
读者一定已经猜到,我在这里所影射的,主要是空间和时间学说以及力学中的某些被相对论所修改了的概念。没有人能够否认,那些认识论的理论家们为这一发展铺平了道路;从我自己来说,我至少知道:我曾直接地或间接地特别从休谟和马赫那里受到很大的启发。
谈完了爱因斯坦和现代科学理念,我们可以来说说康德了。他把命题分为两类——“分析”与“综合”。

谓词概念包含于主词之中的叫做分析判断。谓词概念不包含于主词之中的叫做综合判断。例如:

“所有的单身汉都未婚。”
单身汉的定义是未婚的男人,“未婚”概念已经包含在了“单身汉”的概念当中,这是一个分析判断。分析判断可以帮助我们推理出无矛盾的结论,譬如“有些单身汉是结了婚的”就不成立。

“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主词“天鹅”里面并不包含“白色”的概念,需要综合事实来判断,所以叫综合判断。

那么数学和几何学呢?

“平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判断中,“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已经蕴含于"平面”的定义(欧氏公理)当中,所以它是一个分析判断!

数学方面,数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写到:

......以上所谈的工作的一个结果是,剥夺了自从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以来数 学一直占据的崇高地位,并且打破了从数学得来的那种反对经验主义的臆断根据。的确,数学知识不是靠由经验进行归纳获得的;我们相信 2 加 2 等于 4,其理由并不在于我们凭观察极经常发现到两件东西跟另外两件东西合在一 起是四件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数学知识依然不是经验的知识。但也不是关于世界的先验知识。其实,这种知识仅仅是词句上的知识。“3”的意思是“2 +1”,“4”的意思是“3+1”。由此可见(固然证明起来很长)“4”和“2 +2”指一个意思。因而数学知识不再神秘。它和一码有三呎这个“天经地义”完全属同样的性质。
在我看来,康德哲学——至少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部分,是相当的通俗易懂。

康德无非是在说——虽然一切的知识是从经验“开始”(注意不是“得出”),但是有可能“感官现象只是诱因”,我们已经有了个先天的“固有的知识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使我们注意到它并熟练地将它分离出来”,这就是“纯粹的先天判断”。

我们在下面将把先天的知识理解为.....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经验所发生的知识。与这些知识相反的是经验性的知识,或是那些只是后天地、即通过经验才可能的知识……
如果想从科学中举一个例子,那么我们只须把目光投向一切数学命题……
数学的判断全部都是综合的。
……
同样,纯粹几何学的任何一个原理也不是分析性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一个综合命题。因为我的直的概念决不包含大小的概念,而只包含某种性质。所以“最短”这个概念完全是加上去的,而决不能通过分析从直线这个概念中引出来。因此在这里必须借助于直观,只有凭借直观这一综合才是可能的。在这里,通常使我们以为这种无可置疑的判断的谓词已经寓于我们的概念之中、因而该判断似乎就是分析性的那种信念,只不过是用语含混所致
……
自然科学(物理学)包含先天综合判断作为自身中的原则。
在了解了罗巴切夫斯基、黎曼、爱因斯坦、罗素等人的贡献之后,相信大家很容易看出来康德哲学错哪了,引文中没有一句话是对的,错得这么离谱也是不容易。

数学、几何学的“约定”以及科学选择何种“约定”作为自己的工具,都应当是自由的,经验事实才是检验“约定”好用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康德用一个“先验综合判断”把它们都变成“独断”的,并使他的哲学逐渐远离经验事实变成了纯粹的思辨——所以后文开始就渐渐不说人话了。

爱因斯坦在《康德的读后感》(1918)中写道:

……只要您一旦对他的先验的综合判断的存在让了步,您就落人了圈套。我必须把这个“先验的”冲淡成为“约定的”,才不致同他非发生矛盾不可,可是,即使那样,在细节上还是格格不入。这本书读起来无论如何是有味的,尽管它还没有他的先辈休谟的著作那样好。休谟还有一个健全得多的本能。——《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序言中,康德写道:

向来人们都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必须依照对象;但是在这个假定下,想要通过概念先天地构成有关这些对象的东西以扩展我们的知识的一切尝试,都失败了。因此我们不妨试试,当我们假定对象必须依照我们的知识时,我们在形而上学的任务中是否会有更好的进展。这一假定也许将更好地与所要求的可能性、即对对象的先天知识的可能性相一致,这种知识应当在对象被给予我们之前就对对象有所断定。这里的情况与哥白尼的最初的观点是同样的,哥白尼在假定全部星体围绕观测者旋转时,对天体运动的解释已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了,于是他试着让观测者自己旋转,反倒让星体停留在静止之中,看看这样是否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在,在形而上学中,当涉及到对象的直观时,我们也能够以类似的方式来试验一下。如果直观必须依照对象的性状,那么我就看不出,我们如何能先天地对对象有所认识;但如果对象(作为感官的客体)必须依照我们直观能力的性状,那么我倒是完全可以想象这种可能性……
休谟的怀疑论原本是质疑知识的可靠性,康德企图证明知识可靠性的努力当然失败了,但是他调转了一个方向,把有待解决的问题当成展开论证的前提——只有酱紫,知识才有可能是可靠的。所谓“认识论中的哥白尼革命”就是这么炮制出来的。

难怪罗素说:“休谟通过对因果性概念的批判,把他(康德)从独断的睡梦中唤醒过来——至少他这样讲;但是唤醒只不过是暂时的,他不久就发明了一种让他能够再入睡的催眠剂。”(《西方哲学史》康德哲学大意)

康德哲学体系的问题不在于他的时空观,也不在于他的“人为自然立法”,而在于他的独断论。他的先验哲学无法解释为什么人只能为自然立一个万有引力法,而不能立一个时空弯曲法?

嫑用时代做借口,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奥卡姆的剃刀怎么到今天还指导科学?贝克莱怎么就能成为“马赫和爱因斯坦的先驱”?休谟怎么就能让爱因斯坦“受到很大的启发”?犯错要承认,挨打要立正。因为康德的前提就错了,后面的逻辑推理越严密,就越不讲人话。包括后继者黑格尔,他的话常被国内学界讥刺为“黑话”。

实际上,康德哲学是个大坑,他把德国古典哲学都带到沟里去了,颠来倒去都在独断论的小河沟里瞎扑腾。最终导致了科学——过去被称为自然哲学——和哲学的分裂。

赫尔姆霍茨对这一情况有很好的叙述①。他在1862年写作时,离当代不远,因而了解当代的影响。他说:
近年来有人指责自然哲学,说它逐渐远离由共同的语文和历史研究联结起来的其他科学,而自辟蹊径。其实这种对抗很久以来就明朗化了,据我看来,这主要是在黑格尔派哲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至少是在黑格尔派哲学的衬托下,才更加明显起来。上一世纪末,康德哲学盛行的时候,这种分裂局面从未有所闻。相反地,康德哲学的基础,与物理科学的基础正是相同,这可以从康德自己的科学著作,特别是从他的天体演化理论中看出来。他的天体演化理论是在牛顿的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后以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的名义为世所公认。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唯一目的,在于考验知识的来源与权威,并确定同其它科学相比的哲学研究的确定范围与标准。根据他的学说,由纯粹思想“先验地”发现的一条原则,是一条适用于纯粹思想方法的规则,而不及其它;它不可能包含任何真实的、确凿的知识。⋯⋯黑格尔的“同一性哲学”(它所以叫做同一性哲学是因它不但主张主观与客观的同一,而且主张存在与非存在一类对立面也是同一的)要更果敢一些。这种哲学,从一种假说出发,以为不但精神现象,就是实际世界——自然与人——也是创造性的心灵的一个思想活动的结果,它认为这个创造性的心灵在种类上与人的心灵相似。根据这一假说,人的心灵,即使没有外界经验的引导,似乎也能够揣度造物者的思想,并通过它自己的内部的活动,重新发现这些思想。“同一性哲学”就是从这一观点出发,用先验的方法构造其他科学的成果。在神学、法律、政治、语言、艺术、历史问题上,总之在其题材的确是从我们的道德本性中产生出来,因而可以总称为道德科学的一切科学中,这个方法也许可以有或多或少的成就。但是,即令承认黑格尔用“先验方法”构造道德科学的重要结果大体上是成功的,仍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所根据的“同一性假说”是正确的。本来自然界的事实才是检验的标准。我们敢说黑格尔的哲学正是在这一点上完全崩溃的。他的自然体系,至少在自然哲学家的眼里,乃是绝对的狂妄。和他同时代的有名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人拥护他的主张。因此,黑格尔自己觉得,在物理科学的领域里为他的哲学争得像他的哲学在其他领域中十分爽快地赢得的认可,是十分重要的。于是,他就异常猛烈而尖刻地对自然哲学家,特别是牛顿,大肆进行攻击,因为牛顿是物理研究的第一个和最伟大的代表。哲学家指责科学家眼界窄狭;科学家反唇相讥,说哲学家发疯了。其结果,科学家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强调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扫除一切哲学影响,其中有些科学家,包括最敏锐的科学家,甚至对整个哲学都加以非难,不但说哲学无用,而且说哲学是有害的梦幻。这样一来,我们必须承认,不但黑格尔体系要使一切其他学术都服从自己的非分妄想遭到唾弃,而且,哲学的正当要求,即对于认识来源的批判和智力的功能的定义,也没有人加以注意了。
① H.Helmholtz,Popular Lectures on Scientific Subjects,Eng.trans.E.Atkinson,London,1873,P.5。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按照康德的划分,数学、运用数学工具的科学理论都是“先验综合判断”,这里面还包括道德和美学,于是搞出了个“道德科学”的怪胎,而不大使用数学工具的生物学反而不算是科学了。

但是今天我们知道,数学是“分析的”,科学是“经验的”。

把数学和科学从康德的“先验综合判断”中剥离,还剩下伦理和美学,所以说康德的后两部批判还马马虎虎过得去。他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纯粹的扯淡,不但指导不了科学,反而对科学的进步非常有害。


喜欢maddog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我们今天知道。。。。 - 塞翁寻马 (3714 bytes) 05/09/21
别想的太复杂了。。。。 - 塞翁寻马 (1980 bytes) 05/09/21
感谢寻马兄 - maddogs (4326 bytes) 05/09/21
康德的出发点其实是唯物的,。。。。 - 塞翁寻马 (3257 bytes) 05/09/21
送绿茶解酒 (无内容) - 塞翁寻马 (0 bytes) 05/10/21
:)谢 寻马兄 (无内容) - maddogs (0 bytes) 05/10/21
(^-^) 塞翁寻马 给 maddogs 沏上一壶绿茶! - 塞翁寻马 (88 bytes) 05/10/21
另外,。。。。 - 塞翁寻马 (156 bytes) 05/09/21
这倒不会,我不会把他归到玄学。 - maddogs (535 bytes) 05/09/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