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息壤是什么?

送交者: LiaoKang[★★声望品衔10★★] 于 2023-02-10 1:06 已读 4645 次 5赞  

LiaoKa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息壤是什么?

 

廖康

 

 

尧晚年时,中原大地发洪水,危害极大。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群臣皆推荐鲧去治水。但尧考虑到鲧曾犯有种族大屠杀的恶行,不想用他,“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但群臣说:“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治水的人选中,没有比鲧更强的。也可以理解为:其他人还不如鲧呢,您老就试用他吧。在上下文中看,这是个不尽人意的选择,帝尧不得以而用之。

 

我们都知道,鲧治水的方法是堵,这也是最容易想到的简单办法。但有人说他用的可不是一般的土,而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名叫“息壤”。古籍中最早提到息壤的书是《山海经》,其《海内经》有云:“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也就是说,鲧偷了尧帝的息壤,用来筑坝,堵塞洪水。这里并没有说息壤是神土,最早把息壤说成是神土的是东汉末年的高诱。他在《淮南子注》中说:“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晋朝的郭璞在《山海经注》中解释:“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唐朝的柳宗元和宋朝的苏东坡都基于高诱和郭璞之说称颂过这种神土。

 

古人并不都是一味地相信这种无稽之谈。明代科学家方以智在《通雅》中说:息壤,坌土也。
坌有飞扬和聚集的意思,坌土就是较细的颗粒状土壤,根据《汉典》,有方言就把翻起或松动的泥土叫做坌土。黄河流域的土壤很大一部分都来自黄土高原,不是让水,就是让风把细颗粒黄土带到中原各地,抚育了中国的农业,催生了中华文明。我们现在知道,地球上适于农业种植的土壤表层不过20厘米,而且大部分地方根本没有土壤,都是沙砾石块,无法耕种。古代只有草木灰和人畜肥料,连续不断使用同一片土地,很快就会令其荒废。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轮作休耕,保持土地肥力的必要。公元前6000年,近东的农民已实行交替种植豆类和谷物。《圣经》里上帝教导犹太人每七年要休耕一次农田。古代中国虽然没有关于轮作休耕的记载,但我相信中国人在长期实践中也肯定知道这个道理,并实行了。否则,中国农业不可能持续发展。

 

若要证据,虽然我没有看到文献记载,但是有文字表明,即息壤。息是富于辩证的一个字,既有休息、停止、消除的意思,又有生长、增加、繁殖的意思。前者的例句有:《易·乾》“君子以自强不息”,《左传·昭公八年》“臣必致死礼以息楚”,《汉书·卷四八·贾谊传》“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后者的例句有:《庄子·秋水》“消息盈虚,终则有始”,《荀子·大略》“有国之君,不息牛羊”,《战国策·齐策四》“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息意为休止的现代汉语词汇很多:停息、止息、平息,不一而足;息意为增长的现代汉语词组较少,但也有利息、息肉和生息。现实中什么东西同时既停息又滋长呢?恰好是休耕的土壤,停止使用它,它便会滋长养分。

 

鲧用来筑堤封堵洪水的息壤在最早的记载《山海经》里并没有说它是不会耗减,能够无限生长的神土。高诱和郭璞把它说成是神土,没有任何道理,后人不该盲从。方以智认为是坌土,有道理,但只对了一半。根据我们的农业知识和息字的特殊词义,息壤肯定是休耕的土壤。对此,学者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鲧窃息壤,有人把他与古希腊神话中偷天火为人类谋福的普罗米修斯相比,说他从天帝那里偷神土治水,我认为是没有根据的东拉西扯。帝在《山海经》和《史记》的相关上下文中很清楚,就是指尧帝。鲧未经尧帝允许就用休耕的土壤来筑坝,成功倒也罢了,但最终结果我们知道,堵可能有效一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九年后,洪水越憋越高,终于冲垮了大坝。由此也可以反证息壤并不是可以自己长高的神土。依据徐旭生考证,受灾最重的地区是黄河中下游祝融氏诸部落的居住地。祝融氏族得到尧帝的支持,甚至是指使,从濮阳西攻,与鲧的人马(古史辨派认为鲧就是共工)打起来。这段历史被司马贞在《史记·补三皇本纪》中写成共工与祝融大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之前的古籍都是说共工与颛顼争斗,也颇具神话色彩。

 

http://www.hwjyw.com/zhwh/content/2015/07/28/31832_2.shtml

 

《左传·昭公七年》和《山海经·海内经》说祝融在羽山杀死了鲧。按照《尚书·今古文注疏》“诛,责遣之,非杀也。”那就是将鲧流放到羽山,最后死在那里。至于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的大战,导致山折天塌,洪水成灾的描写,都是对历史事件的神话阐述。笔名白水清风者于201558在网上刊登文章《共工与鲧的关系辨析》,别出新意,认为共工是以治水为业的一个氏族的名称,鲧是共工氏族的领导人。鲧被杀死,共工氏族被舜帝流放到幽州,最终被灭绝。根据《尚书·舜典》,我们知道共工还是官职。共工氏有很多人在这个官职上任职。“为了避免称呼混淆,”才有“急言之”鲧与“徐言之”共工的分别。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508/14/5873525_468978382.shtml

 

在科学昌明之前,文人记载历史不甚严谨。自相矛盾、模糊含混、道听途说、文史参杂,甚至神话传说也都被写入历史。诸如息壤之类的词语,不仅现代人难以理解,就连历史编纂者数百年之后的学者都可能误解。今人的解释也未必完全正确,好在我们有逻辑指导,有各方面的资讯可以很方便地查到,还有不断新出土的文物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千年以前的事情。我们还没有当事人的避讳或偏爱形成的屏障,应该能够比古人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

 

喜欢LiaoKa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LiaoKang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学习不是很好 给 LiaoKang 送上一支石榴花! - 学习不是很好 (89 bytes) 02/16/23
I see, also known as Tamils. (无内容) - LiaoKang (0 bytes) 02/18/23
Thank you. (无内容) - LiaoKang (0 bytes) 02/18/23
You are welcome ;)) (无内容) - 学习不是很好 (0 bytes) 02/18/23
那能有多少土,够筑坝的? (无内容) - LiaoKang (0 bytes) 02/13/23
最后一段说得乱七八糟🤣,重打一遍: - 小龙他媳妇儿 (291 bytes) 02/11/23
很严谨么! - 沙喉咙 (432 bytes) 02/11/23
这俩解释可以啊 (无内容) - kudoof (0 bytes) 02/11/23
这“俩”字用得可以啊😂 (无内容) - 小龙他媳妇儿 (0 bytes) 02/11/23
良渚遗址发现的”草包泥“了解下, - 过客无名 (186 bytes) 02/10/23
我感觉这息壤很有可能就是大麻袋装的土。 - 取笔名很容易 (231 bytes) 02/10/23
— > 当时部落的“探明储量”比较小 (无内容) - 小龙他媳妇儿 (0 bytes) 02/10/23
用什么土不一定是重点, - 取笔名很容易 (685 bytes) 02/10/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