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湘峪古堡和王家大院,山西民居之巅峰缩影

送交者: abc098[♂★★声望品衔10★★♂] 于 2020-09-14 17:03 已读 270 次  

abc098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08月随北京古迹群二组入山西五日刷国保,享受山西推出免费旅游新政。本篇主要记录山西晋商大院建筑,这次看了九处山西古堡或者大院之类的建筑群,从国保名单中古建筑分类角度看,山西最早的大院建筑群是第五批国保,比如乔家大院,以拍影视剧而名扬天下,而实际上此类民居建筑的观赏性并不高,建筑规格和布局很类似,容易审美疲劳。这些山西晋商民居古建筑在第六批国保名单中呈现爆发趋势,比如郭峪村古建筑群、砥洎城、湘峪古堡、郭壁村古建筑群、窦庄古建筑群、王家大院、曹家大院,这些山西民居建筑的遗存保有量比较大,可以看到比较真实的建筑模样,不过现在处在大量复建期间,也很难看到原始状态了。而此后的古建筑群就有点水了,比如第七批有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和孔家大院,新修复的建筑比较多,为成为景区进行大量的环境改造,看不到原真性的建筑群了。这些对于大规模旅游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就是这些大院建筑群看点不足,不能多看,每个民居建筑群虽然都有自己的人文传承,很难体现出来,让旅游者连续参观民居院落也很单调,这是山西大院和古堡旅游发展的难题,只有破题之举才有希望。


我第一次看见这些古堡和大院民居也是很激动的,原因是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这么多明清砖混建筑的民居聚集地,唯有山西这个神奇的地方有民居高等砖混建筑的大量遗存,代表着我国古代砖木混合建筑的发展巅峰,这个巅峰期特指没有钢筋混凝土时代之前的巅峰,如果近代没有混凝土的发明和使用,形成不了楼盖材料技术上突破,砖混建筑就是这个巅峰。山西特有的高等级民居砖混建筑群,两层楼房建筑形式居多,这是与北京四合院建筑类型单体建筑最大的区别,也是山西大院民居独特的建筑特点。这种砖木混合建筑与传统大木构宗教建筑也有很大区别,这些砖木混合建筑的实际使用年限都在惊人的百年以上,几乎遍布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当年的民居繁荣胜景可见一斑。而我国在80年代以前,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很少见到二层楼房,50-60年代北方农村还有土坯房,能住上单层砖瓦房是刚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心愿。而那时山西人继承的祖宗的老房子都是二层砖瓦房的合院,每个古村中都有这样的砖混建筑遗存,透过这些现在看来破旧的老式砖混建筑,我看到建筑史中砖木混合民居的鼎盛时期,唯有山西大院和古堡是最好的见证。


最吸引我的是古堡建筑的布局和早期公共服务设施的细节,在实际的参观中没有惊喜的收获。我们对古堡建筑戏剧性造势宣传太少,比如在著名的美剧《权利的游戏》中有一座北方的古堡冬临城,是史塔克家族的根据地,也是北境地区最重要的军事城堡和决战之地。电视剧中重要的冬临城没有太多细节的描述,估计电视剧的导演也没有想表达古代城堡的全景概念,而山西湘峪古堡、砥洎城都是非常完善的军事古堡建筑群,有完备的防守城墙和配套的防护体系,足以让编剧写出攻防战例,显示军事古堡和山西大院建筑群的防护功能,通过现代多媒体影视和游戏画面向世界介绍我们真实文物建筑群----山西古堡建筑的精妙和传承。这是一个旅游推广的虚拟方向。


山西民居中二层建筑砖木混合模式其实在技术上比较简单,最大特点是砌砖的砖墙由围护墙变为承重墙,成为建筑承重的核心部分,取代了大木构中用木立柱或石柱来承重的功能,木柱不再用来支撑屋面的重量,木构仅仅做为楼层分隔的横向支撑和辅助支撑,屋面构造虽然延续大木构硬山屋脊的方式,但受力结构简化,屋面全部重量放在砖墙垛上,这种技术的改变成为砖混建筑的重要过渡时期,所谓民居建筑巅峰也就是过渡期的巅峰。山西民居建筑屋面也有直接用砖拱形式(窑洞)替代木构屋面,这是黄土高原山西陕西民居建筑的共同特点。另外,合院中两侧的配房屋面常采用单面坡的屋脊,这些变化也是山西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值得关注,下面按参观时间顺序记录九处山西大院和古堡的民居砖混建筑群。


1、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全城总面积3.6万平方米,为城堡式建筑;外城完工于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其中河山楼1632)是最高的建筑,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是城堡建筑防护的核心,也是最后的避难所,这是山西观赏性最高的大院建筑旅游项目


2、 郭峪村古建筑群,也称郭峪古堡,与皇城相府相邻,外围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城内还有少量居民常住。面积7万平方米,现存明代民居401100间。古堡墙高12米,宽5米,长1400米,堞楼、城垛、城门、水门俱全,堡墙上开凿有三层628眼藏兵洞。最高建筑是豫楼,(1640年),长15米,宽7.5米,高30米,七层建筑。这种高塔类型的砌砖建筑与皇城相府中的山河楼有同样的避难防护作用。也是全城防护的指挥中心。


3、砥洎城,三面环水的古堡建筑,面积约2万平米,比较小的孤城。据说有一个明代(1638年)石碑,上面有砥洎城的规划设计石刻,叫山城一览碑刻,图中详细标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公共巷道和设施。可惜没见过实物,也没见过当地高人把碑刻与实际状况的比对,说是设计图而不是完工图,可能与现实差距比加大。砥洎城的城墙用古法炼铁的残留坩埚做骨料,形成成千上万的坩埚城墙,这是有特色的地方,另外,砥洎城内多为二至三层的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重檐硬山顶。楼的二层皆伸出平座、腰檐。砖混建筑整体用材考究,做工精细,可谓杰出之作


4、 湘峪古堡,最适合拍外立面的古堡,修的又新又完整,与晋商大院建筑群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就是依山独立而建,有护城河环绕。面积约3.2平方米。是一个完整的城堡式建筑。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内主要建筑由东西向两条街和南北九条巷道将其分割有序。现存主要建筑有三都堂、帅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等民居建筑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公共设施。城防设施齐全,有军事城堡的特点


5、  郭壁村古建筑群,郭壁村是是沁河的一个重要渡口,是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重要的商贸集镇,一条古商贸街贯穿其中南北长约2500米,参观起来很费劲我们仅仅拍了文保牌附近的古建筑,这是有大量居民居住的老村,现存明、清民宅3400余间,窑洞数百孔,庙宇7座、阁楼10座,有进士宅院13处,行宫建筑1处。夹杂在现代民居之中,需要花时间寻找,我们放弃了。网上介绍,整体建筑素有"三城""三寨"之说,主要建筑群有府君庙、镇行宫、古渡口、张姓、赵姓民宅群、三槐里等。村西北山上的书香门第"青缃里",俗称"王家屹洞",显赫的王家宅院集中于此,有"堡中堡"之称


6、 窦庄古建筑群,当地人称“金郭壁、银窦庄”,我们也没有仔细参观,仅仅拍了几张国保牌附近的建筑就撤了,原因与郭壁村差不多,是有大量居民的老村子,没有拍摄的好角度,耽误时间长。网上介绍,窦庄古村落于崇祯二年( 1629 )历时九年告成。现存古建筑面积约4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除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城墙、城门楼、牌坊、店铺和大量的碑刻等。除佛庙主殿及配殿为元代遗构,其它多为明、清建筑。


7、  王家大院,景区进口路边就是静升文庙,一次刷两个国保,这是旅游团的最爱,原来也属于高收费景区,以前来过但未进去参观过,这次终于成行。王家大院分两个区域,高家崖建筑群红门堡建筑群,晋王说高家崖老东西保存较多,面积不到2平方米。红门堡建筑群属于新修复的,总面积2.5平方米,是景区的核心,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规整的王字。29院落有所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容易转晕,拍了几张全景就撤了,我们都吃了这里摊贩出售的月饼,好吃。


8、 曹家大院,又称太谷三多堂博物馆,现存一幢寿字型宅院,占地1平方米,有房屋277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曹家在该村原有福绿寿喜四座大宅院,现仅存寿字宅院,宅院最后排建筑非常高大,为四层楼建筑高约21米之余,比现代建筑七层楼都高,其中砖雕、石刻、木雕图案清晰细致,形象逼真。足以显示山西晋商民居的超级霸气。帝王也自叹不能攀比。


9、  孔家大院,山西大院建筑类别中比较小的宅院,处在城市的街巷中,建于清乾隆至咸丰年间,1925年孔祥熙将其购买后,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0.6万平米,孔家大院建筑古朴、厚重、亭台楼榭布局合理,回廊飞檐勾心斗角,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山西大院民居的典型遗存,代表了清、民国时期山西民居建筑的较高水平


     总之,山西大院和古堡建筑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全国罕见,二层以上的砖混老建筑是常态,可以见到中国建筑史上民居类三百年内最大的建筑遗存,比吸人眼球的宗教性建筑更接地气,称之为民居类建筑巅峰之作也不为过。


  详细介绍推荐我是寺庙客的山西系列新浪博客,比如:瞻仰郭峪古堡   有我驼背的访古背影。


喜欢abc09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