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泥与火的古老艺术,在七都镇传承了三百多年……
-正在消失的老手艺-
巷子深处
打铁铺里传出“叮当叮当”的打铁声
棉花匠正弹着白棉花,吱吱呀呀作响
制陶厂里,制陶匠正“把玩着”刚出炉的艺术品
……
盘旋在记忆里那些模糊的画面
苍老的手还在细细地打磨
……
生活也许难以回到悠闲的慢时光
但旧时的手艺
在记忆中永久地保留下来了
制陶,指尖上的艺术
它的每一丝纹理
都是时光沉淀下来的巧思
▼
在七都镇三屿村附近,104国道旁,散布着的几家传统烧制土陶的土窑,精美炫丽的陶瓷制品,吸引着路人的目光,这里曾是蕉城区七都镇的三屿制陶工场。
hzj110 / 摄影
三屿制陶历史悠久,从明朝天启年间就开始传入。上个世纪50年代末,这里成立陶业合作社和国营陶器厂,生产家用陶制品和工艺陶器。一块陶泥,一座瓷窑,一窑瓷器,三屿村的陶瓷工艺在艺术的光年里,已经悠悠地走过了数百年的光阴。
hzj110 / 摄影
制陶是这个村的传统产业,村里的人,多半是当年制陶匠的后人。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最原始的制陶工艺,看到最原始的制作程序,触摸到最真实的制陶人的生活。
rosemary茜茜 / 摄影
工场里的匠人正在拉坯,一垛陶泥在转盘中转动,在他的手指间流转,行云流水般变幻着葫芦、缸、瓶、碗、杯等各种器型,宛如演奏着动人的曲艺,如高山流水。
轶123 / 摄影
制陶,是一门泥与火的古老艺术,其工艺简而言之有选料、炼泥、拉坯、晾晒、上釉、烧制等十几道程序,道道有讲究、显技艺。
壹:淘泥、摞泥
朱荣柱 / 摄影
七都陶艺以制作粗陶为主,其陶泥大都选自海里的粘土,经炼制拌合均匀后,便可进入拉坯成型工序。
贰:拉坯成型
刘洁智 / 摄影
拉坯,即取一块陶泥放置于转盘中央,顺着转轴旋转的方向,双手护泥向上拉伸,转瞬之间陶体粗坯便身形显现。
叁:印坯
rosemary茜茜 / 摄影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肆:修坯
朱荣柱 / 摄影
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伍:晒坯
时间遂道 / 摄影
此后晾上两三天,再用木锤对陶坯里外进行适当锤打,增加其密实度。经晾晒后,便可上釉。
rosemary茜茜 / 摄影
陆:画坯、上釉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许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等。
rosemary茜茜 / 摄影
七都粗陶的上釉,是项技术活。不同配方的釉水,决定着陶体最终的颜色。要将陶坯置于已事先配制好的釉水池中,迅速转动,确保陶坯里外一次性均匀过釉。
安琦 / 摄影
上完釉,陶坯晾干晒透,便进入最后的烧制工序。
柒:烧窑
七都粗陶的烧制,至今沿用着古老的龙窑。龙窑分窑头、窑身、窑尾三大部分,最初时其窑体由黄土砌筑而成,后经历代工匠改造,黄土用料渐为条石所取代,窑身也越加越长。
rosemary茜茜 / 摄影
chenyc88 / 摄影
其烧制的火候全凭肉眼观察,进而判定是否增减柴火。当窑内温度达到1200度左右时,停止烧制。待窑内热气散尽后,一件件响当当的陶器便可出窑了。
网络 / 来源
在往昔七都陶艺辉煌的久远年代,烧窑时陶工们还颇有讲究。烧制当天需择黄道吉日,焚香祈福后由当家的老陶工点燃窑头的第一把火,方可开工烧制。仪式时,不放鞭炮,以忌“炸”、“破”之意;烧制过程中,女工则不得爬上龙窑窑身。
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繁文缛节已被简化。但,不变的是他们对这份古老技艺的虔诚与执着。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