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意浏娱乐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高仙芝首次远征即灭一国,班师后没有受到奖赏,却挨了一顿臭骂

送交者: abc098[♂★★声望品衔10★★♂] 于 2020-11-10 12:09 已读 822 次  

abc098的个人频道

+关注


夫蒙灵察(?—756)为同州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人,羌族,唐朝时期大将,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出任河西节度。


此时,他发现了一个人才,这个人才后来被冠以“山地之王”的称呼,他就是唐朝的著名战将高仙芝。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高句丽人。其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


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


夫蒙灵察担任节度使时,发现了高仙芝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年,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唐玄宗时期,唐朝进入“开元盛世”,国力空前强盛。所以唐朝的版图开始往外扩。此时在西北,唐朝和吐蕃在葱岭(帕米尔高原)地区展开了争夺。当时葱岭上有两个国家,即小勃律和大勃律。


小勃律原为唐属国,地处吐蕃(今青藏高原)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上,后来归附于吐蕃,当时唐朝曾派兵讨伐,皆无功而返。现在国力强盛了,唐玄宗心中又蠢蠢欲动起来。

公元747年(天宝六年)三月,唐玄宗要征讨小勃律了,而诏书中点名指定此次带兵征讨之人就是由高仙芝负责,当任这次征讨监军的宦官边令诚带着诏书来到安西宣读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可能是唐玄宗觉得,河西节度使夫蒙灵察应该坚守在驻地,保护河西地区的一方安宁,征讨这么一个偏僻小国,派个副将去就行了,于是点了高仙芝的名。


可是边将们并不理解皇上的苦心,所以,高仙芝跨上战马,带着一万名步骑军队出征了,他们是在夫蒙灵察阴晴不定的目光下出征的。



经过整整三个多月的行军,高仙芝带领的大军抵达了特勒满川(今喀什附近),此时遇到了阻碍。


这个阻碍不是敌人,而是地理环境。


此时正值夏季,河水暴涨,水流湍急,很难通过。


因为深入敌境,不得不小心。高仙芝一看此状况,下令士兵扎营休息。等到下半夜将近凌晨的时候,一道命令下来:“立即起床,收拾家伙渡河。”


“半夜渡河?”士卒们都认为他疯了。


但是到了川前,发现白天还暴涨的河水此时已成了涓涓细流,大军借着星光月色顺利的走到了对岸。



渡过河之后,将士们都列好了阵势,高仙芝才转头看向监军边令诚解释道:“要是贼人在半渡的时候过来,我们早就败了。现在阵型都摆好了,他们必败无疑。”


边令诚听后才明白了高仙芝的用意。


作为一位将军,行军打仗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形势,由于高仙芝熟悉西域的天文地理,知道这里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融化的冰川,晚上气温低,没有阳光直射,河水流量自然会小很多。所以说行军打仗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不仅要会砍人杀人,通晓兵书兵法,还要懂得天文地理。


所谓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离不开经验的积累。


渡过特勒满川,又克服种种困难,翻过了海拔4600多米的坦驹岭,小勃律国近在眼前了。



这个国家兵微将寡,国王和他的亲吐蕃的大臣们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如果硬打,也能打下来。可是因为自己是长途跋涉,兵疲粮缺,一仗下来要耗费许多时日,还要损兵折将。


于是高仙芝想出一个主意,他派了一千名骑兵先行进发,对小勃律国王说了这样的话:


“不取汝城,亦不斫汝桥,但借汝路过,向大勃律去。”(《旧唐书·卷一百四》)

意思是说我们要打大勃律国,借贵国道路通过,大家不要害怕。


高仙芝使得是假道灭虢之计。小勃律国地处边陲,民风淳朴,他们肯定没有接受过中原文化的熏陶,否则怎么连假道灭虢都不知道呢?


直到高仙芝天兵进城,雷厉风行的杀掉了国内那些亲吐蕃的大臣,稳定住局面之后,小勃律国国王以下才如梦方醒,可惜为时已晚。



就在大军下山进城之际,高仙芝其实已经先做好了部署,他暗自交待一位将军,叮嘱了一句话:快带上人马,去砍断藤桥!


这座藤桥就是架在附近一条河上的桥,也是小勃律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吐蕃人就可以迅速过来。


果然不出高仙芝所料,将士们刚把大桥砍断,吐蕃大队兵马就到了对岸,但是这座藤桥太长了(阔一箭道),真要修好的话,保守估计也要一年,吐蕃人只能看着这道断桥,望着对岸的唐军,仰天长叹。


就这样高仙芝完成了对小勃律国的征讨,带着小勃律国的国王一众之人凯旋而归。


与此同时,报捷的文书已经写好送往长安,高仙芝志得意满,好不惬意。



班师的路上,高仙芝饶有兴致地让人写了一封奏表,详细汇报了自己翻越坦驹岭的英勇事迹和平定小勃律的全部经过,并立刻派使者送到了朝廷。


但等大军到了安西之后,迎接他的并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顿国骂,还差一点掉了脑袋。


夫蒙灵察一见到高仙芝,迎接的第一句话就是:“啖狗肠高丽奴!”


这一句狗奴才的话把高仙芝给骂愣了,心说中丞大人(夫蒙灵察的官职)昨夜喝酒喝多了,酒还没有醒?我历经小半年,好不容易打了个胜仗回来,怎么不嘘寒问暖几句,见面就开骂了?刚要开口询问,想到接下来还有。


“啖狗屎高丽奴!”


这一下连排泄物都出来了,高仙芝真正的傻了,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听着夫蒙灵察狂风暴雨劈头盖脸袭来。


“于阗大使是谁给你当上的?”


高仙芝毕恭毕敬的回答道:“中丞大人。”


“焉耆镇守使又是如何当上的?”


高仙芝如实答道:“中丞。”


“那么安西副都护使呢?”


再次确认道:“中丞。”


“安西都知兵马使又是靠谁的提携?”


一如既往的两个字:“中丞。”



夫蒙灵察看高仙芝也算诚恳,自己也骂累了,才坐下来喘了口气,拍着桌子喝问一句:


“本来我可以将你斩首,念你新立大功,姑且免你一死!你那些官职都是我提拔的,为何不待我处分,就擅自报捷?”


听完此言,高仙芝才犹如醐醍灌顶一般的明白过来——原来是生自己越级汇报的气!


问题是这命令本就是朝廷下给自己的,难道自己给皇帝直奏还要他批准不成?高仙芝只能在心里暗暗苦笑。


高仙芝平定了小勃律国,立下不世奇功,不但没有表扬,没有赏赐,却挨了一顿莫名其妙的臭骂,还差点掉了脑袋,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好在夫蒙灵察这人还不算太坏,事情过后倒也没有再难为他。


高仙芝不计较了,宦官边令诚可不干了——怎么说高仙芝的战功也有自己的一份不是?如果朝廷不赏赐高仙芝,自己这一趟也是白玩了。于是回到京城以后,向唐玄宗如实汇报了此事。


不久,高仙芝顶替夫蒙灵察,做了安西节度使。


参考资料:《旧唐书》 《资治通鉴》

喜欢abc09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