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好不好?及其他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3-05-09 22:21 已读 2524 次 2赞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好不好?及其他》


标题后面有“及其他”三个字,是因为笔者以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写文章时,用的是“发散性思维”。笔者认为:发散性思维就不会“自己挖坑再自己往里跳”(见上一篇文章链接: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3573526)。


这篇文章开始的内容似乎与标题对不上号。不过,请耐心看下去。

系统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吸引子”。

什么叫“吸引子”?

系统学把具有同胚性的稳态叫做吸引子(注:吸引子有“平庸”与“奇异”之分。笔者在《逻辑后缀学》下卷第三章第五节《顺势而为》里有详细论述,并且笔者还在其中增加了一个“重生吸引子”的概念。这篇文章可作为《顺势而为》章节的补充)。

系统学认为:如果一个系统有朝着某个稳态发展的趋势(学术上表达为“状态点在相空间中的运动最后趋向的极限图形”),是因为这个趋势里面必然含有“同胚性”。有同胚性的系统,其长期行为(动态)才有研究上的意义(参考《三体》里的情节:用打台球来比喻基本粒子的对撞,当同样条件下撞击的台球“一时东一时西一时上一时下”四处乱飞时,物理学就“不存在”了)。

长期行为,也就是“可持续”行为。可持续的行为,就是(动力)系统在“时间上”一定具有连续性。

因此上述一段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要建立一个具有可持续稳态的(动力)系统,关键在于系统是否具有同胚性。

什么叫“同胚性”?

同胚,也称为“自相等”。

一个系统要“动起来”,需要一个初始条件,这个初始条件会产生一个微分意义上确定的初始值A。自相等的意思是,系统“动起来”之后产生的值,一定是与初始值“一模一样”的“递归”。一个动力系统,如果产生的值具有递归性,就称这个系统具有同胚性。

因此,同胚/连续,是可持续的先决条件: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定。

具有同胚性的系统,就“稳”(可持续)了。能够“稳多久”,就取决于同胚性的稳态,即取决于吸引子。

如果存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意思是没有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那么,只要给这个系统一个初始的动力,这个系统就会恒久稳定地“动下去”。

但是,现实中不存在完全封闭的系统。系统一定会因各种外来的干扰“动着动着就走了样”。例如: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一定不是一模一样的。因此慢慢地,我就从婴幼儿一路走来,又同步地一路“走样”,到如今是慢慢地变老。

因此,在现实中应用系统学时,就把同胚的原理转为一个实用的协同学里面的概念:序参量。

任何系统的状态都可以表述为一堆不同变数的状态参量。在共时性(可理解为实时检测的种种数据,例如医院开出的身体检查报告)的意义里,这些状态参量越多,对系统状态的描述越全面精确。在历时性(例如一个人的整个成长历程)的意义里,这些状态参量的变数会随时间变化,但变化的快慢程度各有不同。在观察者眼中,变化快的状态参量会被变化慢的状态参量(同构基础)所支配着,即那些变化慢的状态参量起着决定系统宏观上有序化行为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序参量”。

以序参量递归的系统,就不是自相等了,而叫作“自相似”:尽管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一定不是一模一样的,但我有十足的信心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一定是“自相似”的。因此序参量也称为“本征值”:尽管我天天在变,但我的“本征”不变。

留意了:是自相似而不是相似————世界上可能有长得与我几乎一模一样的人,双胞胎更天然地十分相似————但仅仅是相似:因为无论如何相似,都不是“自己”。

因此,之前的一个逻辑推定“同胚/连续,是可持续的先决条件”就可改为:自相似的“自”,是可持续的先决条件。

这个“自”字十分关键,它是这篇文章标题所讨论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好不好”的————衡量标准:

笔者曾经与读者分享过“和而不同”及“求同存异”的区别(链接: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bbsid=2091&act=view&tid=3567178),如果结合系统学的知识,和而不同的“和”,就等价于自相似的“自”;求同存异的“同”,就等价于“相似”。

因此:如果理念是建立在“自”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就值得鼓励、提倡,也就是“好的”,“和而不同”的。因为无论如何“不同”,都“自相似”,都是“自(家人)”。以“自家人”为前提的独立思考,其实并不“独”,而是兼听则明,百川归海。其实,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独”立思考:当我“独立地”想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好主意时,其实是我之前已“兼听”了他人之后才产生的“明”。这里的“自家人”还有不同的维度(也可以说是“格局”):我自己是我自己的自家人(我的五官手足各自不同形态及功用,但都属于“我”的。如果它们“不和”,我就惨了);父母子女是自家人;家庭是自家人;同国同族是自家人;认同“和”理念是自家人————我们同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自家人”的不同维度的认同,反映的是“格局”————近日留园万象小说版版主半山清溪写的一篇文章(链接: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ct=view&tid=3580027)里有一段话:其实我并不希望美国进入衰退,我希望美国繁荣,中国繁荣,全世界都繁荣。我最最担心的,不是经济怎样,或是政府怎样,我最担心的是人心,社群撕裂人心涣散,为一些毫无意义的所谓“价值”争论不休,斗得你死我活,任何强大的国家都会衰落,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的敌人,美国如此,中国也如此————这就是一种大格局的思维。以此为前提的“批判性思维”,批判的,是那些不认同自家人理念的思想言行。例如,这两天的一个新闻:《陆媒: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中方提出8点明确要求》(链接: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05551),中方在阐述要求时所表达的,既是要求,更是一种和而不同的批判性思维。

因为:不是自家人,就不同“胚”,就没有序参量,系统就不可持续,就“没有研究上的意义”。

有一句“鸡汤式”的古文:子不嫌母丑。其原意是不要忘本:有“本”,才有“递归性”。这个“本”,亦是自相似意义上的“自”。不少人会从现实主义角度,对这句古文产生的各种引申义进行“批判”,认为各种引申义属于道德绑架,甚至认为找一个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新爸爸新妈妈”是无可指责的。对此笔者的看法是:为了改变命运而不认生育自己的父母“情有可原”。但找到了“新的爸爸妈妈”之后,也没必要对生育自己的父母百般刁难,甚至要除之而后快吧?因为,不论是“旧的”父母还是“新的”父母,在大的格局上依然是“自家人”,大家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嗯,除非————认为自己“不是人”,那就“例外”。

如果是建立在“相似”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就需要“权衡”,即“仅供参考”,因为无论如何相似,如何“求同”,终究还是“异”的。想一想:如果医院里的医生把别人的身体检查报告表当成是你的,这叫做医疗事故,即使你身体的实际情况可能与那份报告表的种种指标“一模一样”,你愿意凭这份报告做进一步的治疗吗?你不去“医闹”已经是对医生客气了。当然了,“仅供参考”就没问题。同样地,国与国之间是“异”的,各国的治理方式可以相互参考,但如果用某国的价值观套在另一国头上而大谈特谈什么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就叫张冠李戴。

如果是建立在“为反而反”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就是“反智”的,“六亲不认”的,也即是“不好”的而且是非常的不好。(写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系统学是西方人根据西方哲学和逻辑学创立的,确实“很科学”,正因如此,西方人应该明白同胚性或者说序参量对于一个系统的稳态非常重要。但为什么在社会学方面,西方人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热衷于制造各种会产生分裂的言论及行为?)

为什么六亲不认不好?

“六亲不认”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具有“分化性”。分化性往往会“犯上作乱”,会“各执一词”,会“各自为政”,会“去中心化”,从而出现系统学理论里的“倍周期(或三周期、多周期)分岔现象”,意思是指系统达至平衡状态的数越来越多(以分形模式产生了越来越多“各自为政”的平庸吸引子),返回某一平衡状态的周期因加倍又加倍而不断延长,最终因分岔过多,不动点失去了平衡的意义(本征值偏离甚至改变:一个精神病患者发病时,自己就不认得自己了),最终就造成系统的“势弱”:这种因分化而势弱的解释适用于所有生命意义的系统、人为的系统及“被观察”的系统,也即是所有笔者在《逻辑后缀学》论述的“是”判断语境的“没有灵魂”的“是其所是”的自定义性质的系统——人口众多的中国如果“真的”推行“普世价值”,其周期分岔会是灾难性的。

实际上,不是以“自”为前提的“相似”,同样会出现周期分岔现象,只是“分岔”的情形不像“六亲不认”那么明显,甚至会让人感觉不到:笔者对普遍认为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不以为然,正是因为意识到现代科学追求的其实是越来越“相似”,但当中“和”的属性已经越来越弱————工业革命带来的“成就”:我们能够大规模生产各种相似甚至一模一样的人造物,例如汽车,但所有人造物都是“不同胚”的(即相互间是各自独立系统);互联网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不和了);ChatGPT如果真正具备了人类的智能,我们习惯了依赖其答案,就等于自己否定自己,即不存在什么同胚了。

系统学里,分岔现象称为离散性(做一个小实验:在无风的环境下,观察燃烧着的烟头上的烟,开始几乎是“线性”的,然后慢慢就“烟消云散”了)。根据系统学的理论,一切动态的系统都具有离散性,甚至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也可能会因“熵增”而越来越无序到最终“热寂”。

得出上述结论是因为:目前系统学理论中的序参量(以及所有参量),都必然是“带(真)值”的。但是,任何“值”,都需要经过“比较(比较过程其实就是逻辑思维过程)”才能成立,即“(真)值”具有相对性。有相对性,就意味着会有变化。因此,“根据逻辑推定”,有变化就意味着没有永恒的序参量,也就不存在“恒稳吸引子”的系统。

但是,上述分析中并没有包括“自”字:在目前的系统学里,有关“自相似”的理论尽管带有个“自”字,但实际的操作、计算,却与这个“自”字毫不沾边:而这个“自”————是不带(真)值的!

这个“自”,即哲学上关于“(我)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还没有得到解决,是因为西方哲学自始至终企图为这个“自(存在)”赋予某个“值”(到现代就演变为“价值观”这个理念)————“为存在赋值”,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西方哲学家们为自己挖的最大的坑!

直到康德宣判纯粹理性语境(也即是带值)下的形而上学死刑,再到尼采提出“上帝已死”,西方终于意识到为这个“自”赋值的企图已经彻底失败。但是,这个坑实在太大了,西方人再也走不出来,自此,西方哲学、科学、系统学对这个“自”,就采取避而不谈的做法,变成了大谈特谈价值观。所谓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亦只是围绕着价值观而已(这股围绕着价值观而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的“潮流”亦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泛滥)。

仅仅依据价值观而建立的系统,是脆弱的,是不可能长久持续的。因为,其一,价值是可以“浮动”的,由此而建立的系统就必然是不稳的;其二,价值是可以“交换”的、出卖的,但“自”却不可能交换、出卖(想一想:无论我是什么,内在的“我”“依然故我”)。因此,缺失了“自”的相似,就缺失了灵魂,其实就不是真正的“吸引子”,以“相似”建立的系统,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离散性。

同样地,系统论、协调学中的序参量,就只研究“量”而没有“自”,即只是“相似”而不是“自相似”。以带值的序参量来表达“自相似”,其实是混淆了概念,自然就得出一切动态系统都具有离散性的结论(事实上也造成了种种离散)。因此可以说:系统学发展到今天,其实是先天不足,实际上“一点也不科学”!

或者会有读者在上述文章讨论中发现一处“漏洞”:带有“自”的系统同样是脆弱及不可持续啊?比如人这个生命体————就算我“不忘我(的本征)”,我一样是脆弱的,并且肯定有一死!

这其实是回到哲学的深层次问题:对存在的思考。

这方面,《逻辑后缀学》上卷有详细深入的探讨,简单归纳就是:生命都是自定义,生命的自定义注定了生命面对的都是自定义真实,故生命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

但是,对可持续的探索、追求,是生命的“天性”,否则,西方人也不会创立什么系统学了。

如何才能真正地“可持续”?

笔者在《逻辑后缀学》下卷中有自己“独立思考”后得出的见解(这篇文章只是简单叙之。当然,只是见解,不一定对,故属于抛砖引玉,与大众共同探讨):

有网友认为:中国古籍《道德经》的道,说不清是什么意思,将来也说不清,似乎说清了也没什么意义,反而是后续发展的阻碍。

对此笔者的回答是:“说不清”本身就是“意思”。

用现代语言来表达:道,是“不带值”的。说清了,就一定有值。但有值,就不是道。故曰:道可道,非常道。

“不带值的道”,其实已经有现代的“表达式”,叫“空集”。什么是空集?限于篇幅,读者自行查阅吧。

道,或者说空集,是否如某网友认为的没有意义?

1,问数学老师吧,他们会告诉你空集在数学上的意义;

2,佛学中有空性哲学。笔者认为,空性哲学论述的是有关道的本质,故而是真正的形而上学。西方的形而上学,在空性哲学面前,其实是“小儿科”(广州人的表达方式,意思是小菜一碟,“湿湿碎”)。

3,空,因为不带值,反而能“包容”任何值。即道的“形而下的现实意义”是:产生凝聚力。有凝聚力,系统就可持续。越是空,凝聚力越强,系统的持续时间越长。故,不带值的空,才是真正的同胚,永远是“我=我”的自相等。道,才是真正的吸引子,笔者为其取名曰:重生吸引子(也可以理解为网友沙河粉所说的“间隙”)————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摘自《道德经》
贴主:仁剑于2023_05_09 23:48:44编辑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仁剑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阅读哲学,其实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 仁剑 (255 bytes) 05/11/23
(^-^) 沙河粉 给 仁剑 赠送一只金笔! - 沙河粉 (128 bytes) 05/10/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