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澳洲本地玩家的世界

送交者: 木木山高[★★声望品衔10★★] 于 2023-04-26 7:22 已读 2258 次 4赞  

木木山高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这是作者@木木山高 的第111篇文章,欢迎转发、转载,但请保留全部完整的信息,包括这一部分。


上周,我参加了澳洲本地的一家房产投资俱乐部的活动。


其实这个说法有点奇怪。


按道理说,我现在在墨尔本居住、生活、工作,只要是在墨尔本举办的活动,都应该是“本地的”活动。


那为什么还会强调“澳洲本地的一家房产投资俱乐部的活动”呢?


因为这个活动和以往的活动不一样。


不同之处在于,以往参加的一些房产投资活动,很多都是华人地产公司举办的投资讲座。


华人地产公司举办的投资讲座,主要面对的群体就是以中文为主的华人移民。


这类投资讲座,场地一般选择在高档酒店的会议室。


或者有的公司场地比较大,也会选择在自己公司的会议室。


会准备好牛角面包、三明治、蛋挞、水果沙拉、可乐、雪碧等各种小吃和饮料,甚至还有很多抽奖的礼品,电饭锅、空气炸锅等等。


除此之外,每个华人地产销售,都是以传统“销售精英”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每个“销售精英”都打扮得十分光鲜亮丽。


男人西装革履(阿玛尼),皮鞋锃亮(菲拉格慕),经过精心修饰的发型格外引人注目,手上戴的腕表必须是劳力士。


女人都是职业套裙(香奈儿),珠宝首饰(香奈儿),最重要的是名牌手提包(爱马仕)。


大家开的车都是豪车,最常见的几种车型就是宝马X5,保时捷卡宴。


举办这类讲座的核心目的,还是售卖自己公司开发或代理的房产项目。


每个地产公司手上都有现成的销售项目,以公寓Apartment为主,也包括楼花。


至少是有投资意愿的人,才会愿意花时间报名来听这类讲座。


所以只要到场的人,就是通过了最初的筛选,都是精准的目标客户群体。


先把潜在投资者吸引过来,然后根据投资者的喜好,推荐合适的项目,再通过销售房产赚取佣金。


我去参加过华人地产公司举办的投资讲座,基本投资原理还是不错,很多内容我都认可,但是我对他们销售的项目兴趣不大。


到场的听众主要还是以中年夫妻和女性居多,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有钱、有闲的贵妇。


贵妇们都喜欢旅游,喜欢召唤一些小姐妹们聚会、喝下午茶、聊天、喜欢到郊区有情调的咖啡馆打卡、拍照。


贵妇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岁月静好,贵妇们都不喜欢费脑子的事情,就喜欢买房、收租这样简单的赚钱模式。


所以一听到有新房上市,房子又新又漂亮,租金回报良好,就会毫不犹豫往前冲。


再加上“销售精英”们各个外表光鲜亮丽,人又好,说话又好听,处处对贵妇们体现出无微不至的关心。


把贵妇们照顾得很好,博得她们的欢心。


贵妇们一高兴,就爽快地签单买房了。


贵妇们其实也不太懂房产投资,但是就喜欢被人呵护、花钱消费的感觉。


以上这些就是华人地产公司举办讲座的情况。


澳洲本地的房产投资俱乐部举办讲座,风格和华人地产公司的讲座完全不一样。


讲座地点选在一个郊区的社区中心。


我从市区坐了一个小时的电车来到这里。


场地就是社区中心会议室,室内一前一后两张桌子,一块屏幕,桌子上摆了一个投影仪。


然后在会议室放了15把椅子。


整个环境可以说是非常普通。


各方面条件和高档酒店会议室比起来,甚至有点寒酸。


而且这里不提供点心、没有饮料、没有小吃、没有抽奖的礼品、没有服务员、没有动感的背景音乐。


最关键的是,没有光鲜亮丽的“销售精英”们热情洋溢地打招呼,不会对你嘘寒问暖。


这里连销售都没有,更别提精英了。


我按时达到讲座地点,进入会议室后,就看到两位负责组织本次活动的大叔。


一位白人,另外一位可能是印度人,两位都是50多岁。


两位大叔穿着打扮也极其朴素,穿的都是房产投资俱乐部的统一制服外套,再加一条黑色牛仔裤。


没有西装革履、没有皮鞋锃亮、没有豪车、没有劳力士、没有名牌手提包。


我甚至无法把眼前的这些形象和“投资”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


我先和两位大叔打了个招呼。


他们让我在后面的桌子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先登记一下,然后就可以随意入座了。


到场参加这场讲座的,大概也就10-15个人左右。


全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


另外一位黑头发的亚裔男子应该就是在澳洲本地长大的人,我听他说英语的流利程度,推测他应该不是移民。


另外的就是一些印度人和白人了。


讲座是以英文进行,所以就自动把华人贵妇这个群体“过滤”掉了。


从国内直接移民到澳洲的贵妇们,很多是不懂英语的,或者只懂少量英语,所以一般喜欢参加华人地产公司举办的讲座。


这就好像一个信息壁垒一样,很多人就算生活在澳大利亚,也只接受中文资讯。


所以对于英语类的活动,房产投资讲座,她们肯定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参加,因为语言无法交流。


这里没有任何不好的意思,只是简单说明一个事实。


有意思的是今天来参听讲座的几乎都是男人,讲座开始后来了一家三口,两个大人带一个小孩,才有一名女性。


今天讲座,来的印度人比较多,我一点都不奇怪。


我早就知道印度人对房产投资也是极其有兴趣的,他们也是澳洲买房市场的主力。


在墨尔本好几个学区房的拍卖现场,印度买家表现极其凶猛,拍卖出价毫不犹豫,都是势在必得的架势。


因为印度人普遍英语水平要高于中国移民,所以在澳洲职场上,有很多印度人能进入管理和领导层,工资都很高。


另外一些干体力活的印度人,工作都非常拼命,比如我认识的印度人,有一些长期从事2-3份工作。


白天在办公室上班,下班之后去送披萨、送外卖、开网约车、开出租车、在超市做夜班理货员等等。


而且我知道他们打工赚钱也很猛,比如开出租车,开网约车,经常是人休车不休。


一台车,可能是2-3个司机轮着开,这样赚钱效率就迅速高了。


我去年有一段时间,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也有一份兼职工作,自我感觉是非常累。


可是印度人非常拼命,可以长期坚持2-3份工作,可见他们无论是身体素质和意志力都是非常强的。


而且印度人对于生活要求也不高,他们租房经常是群居生活。


比如两室一厅的房子,租金500块/周。


按正常理解,这房子应就住2-3人。


但是如果是印度人租了这个房子,里面至少会住6个印度人。


这样就导致每个人分摊的房租特别便宜,生活成本特别低。


群居在一起的可能是亲戚,也可能是朋友。


房产投资讲座的内容,主要还是围绕投资买房展开。


两位大叔轮番出场,先是白人大叔介绍,然后再是印度大叔讲解。


主要原理还是说澳洲人进入老年后,退休金肯定无法保证优质的生活质量。


要有房产投资,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保障。


通货膨胀,资金杠杆,租金收益,如何看房选房,这些内容我都是非常熟悉的。


整个讲座持续时间不长,大概也就40-50分钟左右。


最经典的部分在最后的自由问答环节。


因为人数很少,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地随意提问。


在回答和交流中还可以继续追问,所以这样的效率很高。


在问答环节,主要是印度大叔回答大家的问题,白人大叔做一些辅助性的解释说明工作。


我首先问了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澳洲的资本增值税?


资本增值税Capital Gains Tax,简称为CGT。


就是指持有的投资房,在出售投资房的时候,澳洲税务局ATO要对卖房价格和买房价格之间的差价进行征税。


所以,在澳洲只要有投资收益,无论是什么投资形式,股票、房产、债券、基金,只要赚了钱,都必须交CGT这个税。


在计算房产CGT的时候,会减去房产投资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相关费用,例如印花税、贷款利息、物业费、保险费、广告费、维修费、中介费等等。


举个例子,可以很直白地说明CGT的情况。


澳大利亚居民张三购买了一个投资房,买入价50万,出售价90万。


他持有18个月,然后将其出售,获利40万澳元,没有其他支出。


计算:


买入价格50万


卖出价格90万


90万-50万=资本获利40万


因为张三持有投资房时间超过12个月,所以张三可以享受资本增值税折扣50%。


资本获利40万×资本增值税折扣50%=应纳税资本获利20万


所以他要在纳税申报表中申报,资本获利20万澳元。


资本增值税Capital Gains Tax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税种,是属于个人所得税的一部分,征收标准也是按个人所得税来收取。


按照收入20万计算,根据澳洲税务局ATO的税务计算器


https://www.ato.gov.au/calculators-and-tools/simple-tax-calculator/


可以得出:


张三应付资本增值税$60667澳元。


在这次房产投资交易中:


张三出售投资房,资本获利$400000澳元-应付资本增值税$60667澳元=张三赚了$339333澳元,即33.9333万澳元。


在澳洲,只要是做投资的人都知道CGT是非常高的,很多人都担心这个税收政策会影响自己的投资收益。


因为到最后无论赚了多少钱,只要应纳税收入超过18万,税率就是45%。


所以我就向主讲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如何应对澳洲的资本增值税?


主讲人,那位印度大叔回答问题也很爽快:你不卖房就是了。


然后他还反问我,你为什么要卖房呢?


只要不卖,就不要交CGT。


卖了,才有CGT。


这个答案,我当然知道,我之前也想到过。


房产投资,是一种长期主义的投资行为,我每次买房肯定都是计划长期持有房产的。


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要出售吧,比如把旧的卖了,再买一套更好的房子。


但是大叔的意思就是别卖,然后传给下一代就行了。


好在澳洲目前没有遗产税,所以买了投资房,一辈子不卖,一辈子收租金,然后传给子女们下一代,这也是可行的。


然后大叔又说,如果你要卖房,比如你已经从投资房里面赚了100万了,如果要交CGT,那就交嘛,赚了那么多钱,总得交点税,很正常。


我以为大叔会讲点合理避税之类的方法,但是他没讲。


就直接认可,赚了钱就得交税。


大叔这个答案,虽然没有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资房只买不卖的投资策略。


买了房,就稳稳地拿住,不到迫不得已,永远不卖。


后来又有人问:如何应付土地税Land tax?


土地税Land Tax,顾名思义,就是政府向土地拥有者,按其所拥有的土地价值,每年征收的一种税。


在澳洲买独立屋House,就是占有一片土地,所以持有投资房House的人都得交这个税。


土地税由各州和领地各自管理和征收,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一些差异。


因为土地税是累进制的,买一套房子可能因为地价不高,不用交土地税Land Tax。


但是买了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房子,持有的土地越多,那土地价值越来越高,要交的土地税就会很高了。


而且政府每年给土地估价,有可能今年土地的价值,一下子比去年高了40%。


这意味着自己房子的土地价格比去年升值了40%,看着自己的财富数额大涨,心里确实高兴,可是交税额度也会相应增加。


每次看到很多人在介绍海外房产的时候,总会用一种吹嘘的口吻来介绍说,海外很多国家买房都是永久产权的,借机可以讽刺一下国内买房只有70年产权。


其实我觉得这种抖机灵式的讽刺毫无意义。


再仔细想想这个问题,永久产权说起来非常好听。


可是,永久产权=永久地税啊。


想收钱,当然是收得越久越好啦,只要房子在你名下,就可以永久向你收税,而且这个税还会每年提高,你根本躲不掉。


想清楚这个问题,还会吹嘘永久产权吗?


应该不会了,只能老老实实多赚钱,然后每年按时交税。


国内买房不用每年交地税,国内也没有资本增值税CGT。


在国内买个房,赚了100万,再卖掉,这100万都是自己所得,不用担心CGT。


所以每次看到有人吹嘘海外房产永久产权的时候,我总觉得这样的卖点太肤浅了。


只要稍微再深入地问一个问题,永久产权的房子,每年地税要交多少啊?


那些人可能就无话可说了。


这些道理我都懂。


可是每次面对有人吹嘘永久产权的时候,我都不会去辩论。


只是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默默放在心里。


我总是坚持认为,中国和澳大利亚,各有各的优势,不用总想着在抬高一方的同时去贬低另外一方,没有实际意义。


我喜欢北京,我就在北京长住,我喜欢墨尔本,我就在墨尔本长住。


两个地方都挺好,就两边都住,都是我的家,我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行了。


我只专注自己的生活,尽量多服务好我的客户、多读书、多写作、多陪家人、多投资、多陪朋友、多锻炼身体。


把时间花在值得花时间的方面,而不是去和其他人争论到底哪里好,这些话题对我来说没啥意义。


在地税这个问题上,主讲人没有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建议大家跨州购买房产。


因为地税在每个州是单独计算的。


举个例子,如果2套房子,总价是50万+50万=100万,在维州肯定是要交地税的。


但是如果2套房子,总价是50万+50万=100万,分别在墨尔本(维多利亚州)和悉尼(新南威尔士州)。


这样,在维州和新州可能都没达到交土地税的标准,就可以避免土地税了。


请注意,我这里用2套房子总价50万+50万只是举个例子,每个州交税标准不一样,所以别来抬杠,如果要了解各州交税标准,可以上网去查。


避免或减少土地税的基本原理就是这样,但是我目前还没有跨州买房,所以对于这个方案也没有什么评价。


只是感觉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跨州买房又涉及到远程看房、买房、考察市场、房屋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只能等以后,如果在维州要交很多土地税,交土地税交得心疼了,觉得划不来了,想要跨州买房投资的时候再来考虑这个问题。


其实关于土地税Land Tax,我自己也知道一些应付土地税的方法。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说过,独立屋House因为有土地,所以增值快,但是租金回报率一般。


公寓Apartment租金回报率挺好,但是没有土地,所以增值很慢。


如果想赚现金流,不在乎资本增值,那就买公寓,这样就没有土地税了。


如果想买一个投资房兼具现金流和土地资本增值,那可能Unit会是一种合适的产品。


Unit翻译成中文,我觉得叫单元房比较合适。


那种单层的,或2-3层的,一个楼梯上去有2-3户人家的,都可以称为Unit。


每个Unit有占地,所以也算是有土地,只是土地面积比较小,土地价值不高,基本达不到交土地税的标准。


我了解的Unit房子,涨幅也还可以。


而且Unit的居住体验和公寓有点类似,所以出租的话现金流也不错。


后来,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应该通过中介管理房产,还是自己管理房产?


主讲人斩钉截铁的回答,当然是通过中介来管理房子,自己管理肯定是没时间打理,忙不过来的。


而且如果有投资房在其他城市,自己去管理也不现实,肯定只能通过中介来打理。


这个答案和我自己的答案也完全相同。


我之前写过几篇文章:


0030 如何管理澳洲投资房?投资房交给谁管理?有必要自己管理吗?


0043 如何维护澳洲投资房以及应对新房客提出的要求


0052 如何应付房客拖欠租金?看这一篇就够了


这几篇文章都是我自己通过中介管理投资房的经验,也都是一手实战的经验,完全具备实际可造作性,前几年就已经全部公开,分享在网上了。


至于中介会收取管理费,这是肯定的,就当是做生意必要的成本开支就好了。


包括经常被人诟病的投资房维护费、设备修理费,为了保证房子的正常运行和租客的安全,都是无法避免的成本开支。


永远记住,我们只是投资人Investor,不是房东Landlord,房子只是暂时归我们所有,我们通过房产投资来赚钱,仅此而已。


所以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投资房由中介打理,我们应该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事业,赚更多钱。


最后,很多人可能好奇,这种投资俱乐部靠什么赚钱?


首先明确说明,两位大叔组织这个活动,他们肯定不是搞慈善,肯定是要赚钱的。


华人地产公司搞讲座,主要盈利模式还是让销售们推荐自己公司开发的房产项目,以卖房来赚取佣金。


今天组织讲座的这两位大叔,属于房产投资俱乐部的全职员工,他们自己说这个俱乐部成立很多年了,目前有20多位员工。


主要还是帮老百姓普及房产投资知识,也为房产投资者提供相关服务,然后推荐合适的房子来赚钱。


比如,老李加入了这个房产投资俱乐部,表明需求想买一套投资房。


然后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他们有专门的研究团队,就根据老李的需求,分析各个区域、房屋价格、租金回报、增长率、房价走势、贷款能力等等,然后确定合适的房产。


把合适的房产推荐给老李,如果老李买了俱乐部推荐的房子,卖家会分一部分佣金给俱乐部。


这样老李买到了合适的投资房,俱乐部赚到了一部分佣金,可以维持团队运营。


我当时问主讲人,你们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和买方中介Buyer’s Agent有点类似。


都是帮助客户买房,然后赚钱。


他说有一点点像,但是也不一样。


俱乐部和买家中介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买方中介向买家收取服务费,可能也会收取卖方的佣金。


房产投资俱乐部对买家不收费,其他的服务也全免费,仅按比例收取卖方的佣金。


②买方中介也不知道要买哪里,完全根据客户的意愿去寻找房源。


客户说要买A区,买方中介就去找A区的房源。


房产投资俱乐部有研究团队,他们会根据数据,分析哪里的房子租金回报高,哪里房价涨得快。


然后就给买家推荐那个区,简单说就是他们知道买哪里就可以赚钱。


华人地产公司和本地人经营的房产投资俱乐部,到底哪边可能更有实力呢?


我感觉是房产投资俱乐部。


因为俱乐部这边的群体,大都是在看房、选房、买房一线摸爬滚打的一群人。


别看大家外表朴素,但是每个人可能都买了好几套房子,背负了上百万澳元的贷款。


每天想的都是怎么融资?怎么贷款?怎么搞钱?


去哪里买下一套房子?哪套房子未来升值更多?


哪套房子租金回报更好?


日常生活省吃俭用,把钱都用来买房了。


自然不会去关心穿衣打扮,更不会去关心奢侈品。


一门心思就想搞钱,对其他那些东西没啥兴趣。


有钱人不需要别人的定义,只想自己默默搞钱。


华人地产公司那边,虽然每个人都打扮得光鲜亮丽,但实际资产可能并没有多少。


因为地产销售主要的目的是卖公寓,听讲座的潜在买家们主要也是买公寓,这个圈子的主要目光也集中在公寓这类产品。


有些人可能还没有澳洲本地身份,所以无法进入真正的二手房市场。


公寓这种产品的属性就决定了升值空间极其有限,而且评估价格也一直上不去,所以在二手房市场上表现不好。


再加上很多公寓项目还是楼花产品,现在买了,还得几年之后才能交房,不是买了就能产生租金收入的。


所以,从本质上说,华人地产讲座的客户和房产投资俱乐部的客户,完全是不同的两个客户群体。


这两个群体,没有好或不好,只是消费选择不一样而已。


有的人可能好奇那为什么很多房产中介都开豪车呢?


这个确实是有原因的。


在国内看房,中介一般都是走路带看,或者是骑个电动车,带着我穿梭在各个小区之间。


在澳洲看房,中介一般最常见的就是开奔驰、宝马、保时捷,而且以SUV居多。


更夸张的是,他们经常隔几年就买一台新车,换车速度让普通人刮目相看。


如果中介开个日本车,可能还真不好意和同行们打招呼。


关于澳洲房产中介开豪车这事,一般人都会认为他们工资非常高,所以都开豪车。


有的中介做得好,拿到的房源非常多,销售业绩好,薪水当然是非常高的。


年薪几十万,上百万都不稀奇,买豪车、开豪车都很正常。


但并不是每个中介都有那么高的收入。


在房产中介这一行,也是“二八定律”,即20%的人赚走了80%的钱。


所以,很多人也就拿个平均工资,也就是5-7万左右。


所以开豪车和他们是否赚到钱没有直接关系。


有一种说法是,澳洲税法逼着他们只能被迫买豪车。


因为房产中介可以从购车上,把自己的税务优惠最大化,不买豪车就亏了,所以车越贵他们省得越多。


鉴于本行业的属性要为客户提供服务,也要为自己塑造精英形象,撑撑门面,所以奔驰、宝马就是他们的标配了。


而且SUV载人多,有时候带客户一家人看房也方便啊。


喜欢木木山高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木木山高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原创首发奖励100银元,请查收👍 (无内容) - 东海独钓叟 (0 bytes) 04/27/23
(^-^) 东海独钓叟 给 木木山高 赠送一枚铜钱! - 东海独钓叟 (87 bytes) 04/27/23
好文 👍 (无内容) - yanziaz (0 bytes) 04/26/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