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我在知行合一之前加了个“知继而行”: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3-12-14 23:20 已读 3570 次 1赞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知与行的相互提升 由 ywhan 于 2023-12-14 23:10

“知继而行”,不是程朱理学的“知先行后”。
“知先行后”有着浓重的“识”意,也即功利性的价值观,即“知先行后”等价于“是”判断。这里的“行”具有分析、选择目标(结果)的逻辑当下的共时性属性,共时性属性的结果,必然与对错、好坏等捆绑,也就一定“多事(矛盾)”,因为必然具有“是”判断逻辑属性的两个内涵及十六个外延。
“知继而行”,是“非”判断意境里的“做该做的事”——其“行”具有纯粹的实验(也就是受训)属性——“纯粹的实验属性”的结果是:历时性的“材料”与共时性的“材料”(不含价值观的“知”),无分彼此不作选择地“随缘”地“和合(百分之百兼容)”后,自然而然而得出的,“没有偏见”的结果——此结果就是纯粹的“结果”自身,“结果自身”是没有时间差的当下的“少事”甚至是“没有事(没有对错没有矛盾)”的“和谐”的现量。此现量是无需证明亦无需证伪的“明摆着”的实证。
“知继而行”,亦不等价于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
笔者把“知行合一”作为“知继而行”的“内核”。
但本文笔者理解的“知行合一”与王守仁的理解不同: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是一种相当符合真实关系的理念。可惜的是,由于始终带有“良知善行”之意,即心里其实还是揣着一把具有道德相对属性的自定义“尺子”。“有尺子”的知行合一,也就有了“局限性”,也就“有问题”了:故明清时期特别多迂腐之“腐儒”;特别多为后人所诟病的“封建礼教”;到近现代诸多研究儒学的学者,亦因困囿于何为善的合一而争论不休,乃至越研究越糊涂,已远远偏离了儒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至简”的初意。
故而笔者在此给予知行合一新的解读:真正的,可作为“内核”的知行合一的“知”,必须是道德普遍属性的“完全意会”,也即是“前因果关系的历时性与后因果关系的共时性百分之百兼容”的全体观。具有全体观内核的“(全)知”才是达至全面的“认识论”,以此为内核的“而行”,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地做该做的事——以道德普遍性的知行合一认识论背书的“而行”的治国之道、治世之道是:“知行合一”为理念核心;“知继而行”为理念实践;“知先行后”为实验(方法、工具);“知而非识”为目标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谢谢(^-^)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12/15/23
我发了一篇文章在笔会,你过去看看 - 雨地 (108 bytes) 12/15/23
多运动一下。 (无内容) - 雨地 (0 bytes) 12/15/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