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语境是他者之境;意境是自觉之境。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2-01-23 13:56 已读 4116 次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带点哲学味的信息学解说 由 雨地 于 2022-01-23 12:36

(比较一下学术上的一种说法:语境是概念思维;意境是象思维)。
他者之境必须通过具有逻辑推定意义的“描述”才能让人“明白”,逻辑推定下的明白叫做“理会”,善于理会的人叫做“智商高”(也叫做“一根筋”);自觉之境不需逻辑推定,因此不必描述,甚至是不可描述也能够“洞明”,不需逻辑推定的洞明叫做“意会”,日常我们在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中常常用到的“留白”,就是为了让人去意会。善于洞明的人叫做“情商高”。
语言文字可以非常详尽甚至精确地描述出某种语境,现代的数理知识更能够“科学地专业地”表达某种语境。这就让我们产生错觉,认为语境就是意境。因此我们认为凡是有意义的,就一定是可以“说得出口”的,因此我们发明了逻辑,因此我们鼓励“言论自由”,热衷于可以妙语连珠天花乱坠夸夸其谈的畅所欲言。
真正的“形而上”意境绝非语言笔墨所能表达,“此中藏真意,欲解却无言”。那种不能表达的情形,只能勉强称为“超验”。“超验”的“非”判断,是“大音希声,大明若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地“说不出口”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又或曰“得意忘言(庄子语)”的意境,而不是诸如康德等西方学者那种,用严谨逻辑且刻意地不失优美的语境描述的分门别类。
遗憾的是,正因为“说不出口”,那些诸如禅宗的“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棒喝”之类的“超验”的觉悟(是觉悟而不是学问),就 “玄之又玄”,只有“上根”之人才有机会获得。但如此一来,中国式的哲学观,就被视为“签语饼里的神秘格言”(源自于已故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Antonin Scalia),难以在这个世界广泛传播。以“意会”为文化承传风格的中国,在西方世界里就被认为是一个“不透明”的国度。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