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谈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对经验不同的道说及其意义(中)

送交者: 哲哲乾坤[☆品衔R4☆] 于 2021-05-12 17:12 已读 590 次  

哲哲乾坤的个人频道

+关注
二、黑格尔对意识本性的经验及其畏惧

黑格尔把经验道说为:意识对它自身所展开的既对它的知识又对它的对象产生新的真实对象的辩证运动。黑格尔对经验如是说,与他对意识本性的真切领悟与经验直接勾连在一起。或者不如说,黑格尔的经验概念实即他对意识本性的经验[Erfahren]。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的这种有关意识本性的“经验”及其呈现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把黑格尔关于意识本性的道说,概括为意识的三个命题,并强调这三个命题“勾勒出意识之本性的基本结构”。
[5]这三个命题[6]也即:

1、“但是意识本身就是它自己的概念。”

2、“意识自身给它自己提供尺度。”

3、“意识自身考查自己。”

黑格尔在这里不仅深刻地揭示出意识的本性,更是在解决认识与对象关系问题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也即努力跳出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将一切对象化的表象性思维。尽管黑格尔本人终究未能彻底逃脱“对象的陷井”,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近代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但是他却为海德格尔彻底消解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性、表象性思维,朝向应合于思想大道做了思想先锋。

黑格尔对意识本性的经验在更深意义上说,也就是意识本身的经验,绝对意识的经验总是通过自觉意识[哲学家]的经验得以呈现自己的[尽管这里没有胡塞尔现象学的括号,但是黑格尔却也达到了绝对意识自我陈述、显现的“无人身性”]。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就是绝对意识经验的科学,也即意识自己以自己为自身的目标,它自己为自己建立自身运动的场所,在认识与对象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通过感性确定性、自我意识确定性到理性确定性等形态和阶段对自身真理性的不断追求与显现,最终进入现实即本质、实体即主体的绝对知识。在这种辩证的经验运动中,意识自己给自己提供尺度,用以意识自身考查自己。黑格尔有鉴于前人在认识与对象、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等问题上的弱软无力,而最终陷入二元对执的怀疑论或主观臆断的独断论境地而难以自拔这种情形,他不仅回顾、批判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有关认识与对象及其相互矛盾关系所引发的种种学说观点,更是潜心于意识自身发展演化的形态和进程的探究,进而领悟出意识本性并将此经验,以绝对本身从无条件的自身确定性中自我迸发并在此显现过程中达到绝对的自我把握途径。呈现于世。至此,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实际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此,无论是那种以认识对象为一外在于认识[者]所谓的客观对象[机械唯物论],还是将认识对象视为主观构造[主观唯我论]等等,也即,把认识视为某种手段或工具,从而将认识与对象分割而在其中间设置一个永远也无法填平的沟壑。凡此种种朴素常识或极端观点等被黑格尔视之为知性的形而上学,不再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只要认识被看作某种手段[工具或媒体介物]……那么认识就被视为某种在绝对和认识者之间自为地出现的东西。认识与绝对相分离但同时也与运用认识的我们相分离。[7]”人们已不再局限于对象化了的世界而能怡然自得,而要超越传统的形而上学另劈蹊径,海德格尔认为,从这里实际上已经敲响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丧钟。正因如此,在黑格尔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叔本华、尼采的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

但是,黑格尔用以批判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武器依然是属于传统的,他还没有办法走出传统的话语。当他经验着意识,领悟到意识内在辩证运动及其本性,感受到意识的巨大的否定性时,他感到了畏惧,一种对无[Nicht]的恐惧,因为这种“没有”远比“有”更有强大,更为根本。黑格尔逃离了“经验的现场”。他不能容忍不在场的东西更胜于在场的东西。面临这种情形,黑格尔有几种选择:要么逃之夭夭;要么否认这种真情;要么改造它、曲解它。真正说来,显然黑格尔既没有真的逃之夭夭,也没有对此视而不见,亦没有刻意地曲解。黑格尔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要遗忘这种经验,将它遗弃在逻辑王国的大门之前。进一步说,黑格尔要将此“经验”逻辑化、概念化,他要通过逻辑概念的运动,把不在场东西化为在场的东西,以求得绝对的自我确定性。因而真正说来,黑格尔并非完全象海德格尔所认为的那样仅满足于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探究,而是初步探刺和领略到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存在,也即使存在者在场之在。但是,黑格尔却对使存在者存在起来的存在感到畏惧,因而他“迫不急待”地要令其现身在场。而对不在场的东西,黑格尔与几乎所有的局限于传统的形而上学视界内的思想家一样,不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就是鄙弃有加。这样,把不在场的东西生硬地逻辑化,进而宣称凡是不能用逻辑、概念表达的东西皆为“最无意义、最不真实之物。”[8]就成了黑格尔的理所当然的选择,这种选择尽管失之公允却也可以理解。其实,整个传统的理性主义对于感性的东西,对于非逻辑、非理性的东西的抗拒或逃避其痼疾大多在于此,它们总自以为是地宣称:要么真理要么谬误;要么逻辑概念要么生命冲动;要么理性要么非理性;总而言之,要么有要么无,要么在场要么不再场。对此二者人为割裂,对前者张扬有余,对后者则打压有加。从而割断了知识与生命的内在联系,而不解意识本性及命运,更是无法了解和把握存在的真谛。

本来,黑格尔在经验到意识的本性后他是有机会彻底告别传统的形而上学在认识与对象、知识与生命、信仰与理性、有与无等问题上的困境而步入崭新的思想道路,但是,他却因囿于传统形而上学的语境陷入逻各斯中心主义而与真理失之交臂。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握生命的真谛,响应存在的天命,只是从经验本身出发或是完全抛弃经验,固然无效。但是,象黑格尔这样,在经历了现象学的经验的辩证运动后进入纯思想运动阶段,便有意遗忘、抛弃早期的出发点也是不行的。起点即是终点,终点即是起点,要始终保持思想的生命力,防止逻辑、概念抽象化而游离生命的源流,就必须始终聆听经验的原始回声,才有可能运用知识的形态,概念逻辑的途径表达生命却又不因此窒息生命力本身。进一步说,真正的逻辑或真正的经验,从来都是经验到生命的逻辑和以逻辑显示出来的对生命的经验。为此,海德格尔做出了自己的艰苦努力与回应。尽管,海德格尔在后期有放弃逻辑、概念之嫌,但纵观其整个思想发展历程和其思想道路的本质,他其实是在追求一种对思想大道的经验和对经验的道说。
喜欢哲哲乾坤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