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居百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上海最传奇的弄堂,旧时名人汇聚拥有“半部民国史”,如今回归市井草根

送交者: 蓝莓我不蓝[♀☆★★★蓝🐱★★★☆♀] 于 2020-11-12 17:42 已读 1715 次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关注
    

初到上海,你也许会走游人如织的外滩,俯瞰金光璀璨的陆家嘴,大玩疯狂刺激的迪士尼……可若再到上海,我想你会更爱去那些老街老巷老洋房,看一出市井烟火,饮一坛民国风韵。从梧桐树拐进上海的弄堂,仿佛又回到了民国时代。



上海曾经有许多以“坊”命名的弄堂,并有不少历史名人住过。比如邹韬奋住过的万宜坊、周璇住过的尚贤坊、何香凝住过的复兴坊、陈楚湘的涌泉坊,沈钧儒住过的桃源坊、傅雷住过的安定坊等。但是那么弄堂里,却只有淮海坊(旧称霞飞坊,淮海路也旧称霞飞路)被称为“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



当人们提到上海经典弄堂时,总是少不了它的名字。以前的淮海坊,一幢的租金差不多将近银元90元,租得起住得起这里的人真的是非富即贵。曾经有众多军政要员、商贾巨富、以及文化文艺界的名人居住过,巴金、徐悲鸿、周建人、竺可桢、许广平、胡蝶等,都是这份居住名单上耀眼的名字。


淮海坊在1924年由比利时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与陕南村、克莱门公寓、以及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大胜胡同一个开发商),占地1.7公顷,共有3层砖木结构房屋199幢。属老上海典型的新式里弄房,里弄宽阔,取消了石库门,改用铸铁大门,使用钢窗,围墙也改低许多,采光更好。由于地形狭长,总平面布置采用行列式,也被称为“上海最规整的弄堂”。特别是采用仿法国式住宅,将30个单元拼接在一起的联排式住宅,在上海里弄住宅中也是不多见的。




由于当年淮海中路陕西南路一带就属于繁华的商业街,周边的万兴食品店、公泰水果店以及美心酒家都近在咫尺,生活设施极为便利。属于完全符合上海人需求的那种“闹中取静”的居住空间,因此深受中产人士的青睐。



这里曾是名流荟萃之地,至今都为人所津津乐道。比如淮海坊内的9号,是知名戏剧家、编剧家阳翰林笙的旧居;26号,知名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居住过的地方;33号,是上海滩电影皇后胡蝶的脂粉居;59号,是当年巴金的创作室;64号,则是鲁迅逝世后,夫人许广平搬来的新居;99号,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蛰居之所。199幢楼房,几乎一半的居住者都是那时的风云人物。




当时的新式里弄,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居住方式。相对于老式里弄的逼仄狭窄,它更加宽敞明亮;又没有豪华独栋老洋房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室外是清一色的清水红砖墙,就像传统的缸瓮瓦罐被誉为“会呼吸的容器”一样,这种红砖是“会呼吸的”建筑材料。室内已经开始布置壁炉烟道和抽水马桶间,厨房内安装管道煤气。



随着市政建设,这里被拆除了几幢老楼,但是剩下的其他每幢楼房里,依旧有人生活着。虽然处于闹市,但只要一走进弄堂,却是鸟语花香,林荫夹道,顿时将外面世界的嘈杂统统关在弄外了。一排排红砖墙的房子,像是历经了岁月洗礼的迟暮美人。这里的居民早已从曾经的各界名流,变成最市井的“72家房客”。他们云淡风轻地住在这处传奇弄堂里,对像我这样举着相机的拍摄者早已司空见惯。



淮海坊里,一些名人故居并未对外开放,我们只能在门口望着说明牌,这才知道,此地曾经住过谁。虽然有些许遗憾,可我更喜欢这种“活着的纪念”——依旧有人在里面延续着生活,这似乎比摆设成专供人参观的故居更有意思。屋脊上的烟囱、精致的铁艺阳台、混乱交错的电线,仍然诉说着当年的生活方式。而远处矗立着的摩天大楼,仿佛割裂了时空。



几十年前的传奇,为淮海坊添了一份神秘与厚重;几十年后的寂静,却幸运地让它保留了生活的气息。



淮海坊地址:有两个入口,一个在淮海中路美臣大酒店附近,一个在茂名南路南昌路路口;因为是居民区,入内请保持低调

喜欢蓝莓我不蓝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