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半夜猫叫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他在28岁那年搞垮一家233岁的银行,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能亏多少

送交者: 蓝莓我不蓝[♀☆★★★蓝🐱★★★☆♀] 于 2020-02-23 9:26 已读 463 次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关注
    





聪明的人会因为自负而犯下灾难性的专业错误,因为他们往往以为自己拥有超人的才华和方法,而给自己选择了更为艰险的航程。——查理·芒格




1995年二月,全球最老牌的商业银行、拥有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Barings Bank)宣告破产。 巴林银行的破产是该行驻新加坡首席交易员尼克·李森(Nick Leeson)一手造成。而李森也被称为金融历史上最有名的"魔鬼交易员"。




不可否认,李森确实是出色的交易员,他给巴林银行赚了不少钱。据资料显示,李森1993年为该行赚了1000万英镑,占巴林银行当年利润的10%。然而,1995年,这位巴林银行的当红交易员、28岁的李森用"赌博式"交易葬送了整个银行。


他的失败导致了巴林银行的破产,成为二十世纪银行金融业最轰动的案件之一,他的经历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也因为这个案件,直接催生了令金融业者们头疼不已的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




今天大通金融MEX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这位"魔鬼交易员"的历史,看看尼克·李森是如何搞垮了巴林银行的吧~




初入巴林,崭露头角


李森从小就是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老爹是个泥水匠,但是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自强不息,励志要赚大钱。1992年,李森担任的是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的运营主管。由于新加坡办公室远离巴林银行高层,李森能够全权处理自己的工作。




从此李森就在祸祸巴林银行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了。




英国总部办公室要求李森开设一个"错误账户",用来管理小额的错误交易。李森为这个账号取名为

"88888"。由于他良好的交易记录,李森赢得了总部的信任。不过,幸运之神并没有一直眷顾李森。他在一系列未授权的日经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遭遇了巨大损失。他将这些亏损偷偷隐藏在"88888"账户中。




定时炸弹,如立危崖。


随着错误账户里的亏损不断扩大,到1994年竟累积达到数千万。为了弥补损失,李森越过授权范围,发起了期望收益更高、风险也更大的交易。




李森预期,日本经济将走出衰退,带动日经股指的上升和日本国债价格的下跌。于是,李森以巴林银行的名义,将大笔资金投入东京的期货与期权交易,看涨日经股指,沽空日本国债。




1995年初,日本神户爆发大地震,日经指数一路下跌,导致无法清偿全部的亏损。李森随后几天又买入大量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期待日经指数在震后回升,结果未能如愿。




银行破产,李森被捕


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宣布破产,共计亏损8.27亿英镑(当时约13亿美元)。


李森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被捕。新加坡法庭以伪造和欺诈罪判处李森6年有期徒刑。同年,荷兰ING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收购破产的巴林银行。




李森在监狱服刑过程中曾尝试自杀、身患癌症、与妻子离婚等连环画式的个人遭遇,却鲜有人知晓。而他出狱之后,用他一位朋友的话来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甚至去攻读了一个心理学学位。




李森2001在读心理学学位时,英国心理学家伊凡·泰里尔(Ivan Tyrrell)对他说,"说不定再过十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只会被看作是历史事件,而不是金融丑闻。"当时尼克驳斥了伊凡这一说法:"丑闻就是丑闻。但我必须改头换面,哪怕教科书上给我的标签可能永远是'金融流氓'。"




总结


百年老银行之所以会毁于一年轻交易员手里,其实也是因为这位交易员太自负。所谓自负,就是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持有没有依据的自信,或者用常话说是过度的自信。研究表明,自信常常与人类积极与进取的心态有关。自信能够帮助人们尽快地从失误与挫折中摆脱出来。没有自信,寸步难行;只有自负,步步惊心。自信不是坏事,自负则不是好事。




人类有其理性能力,但是这一理性能力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是不可克服的局限性。甚至,对这种理性能力的局限与边界也很难有准确的把握。人类一旦对自己的理性能力使用了过大的杠杆,就像过度举债一样,自负便产生了。人的理性能力一旦跃出了其边界,就趋于陷入"致命的自负"和"理性的疯狂"之中。




在投资界,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容易跌入致命自负的陷阱。只有保守的价值投资家相对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保持较为理性的判断与警醒。在投资领域,自负表现为对自己把握价格信息与对市场预测能力的自负,对估值能力的自负和对分析、选择投资对象能力的自负,对操作的自负。




最后大通金融MEX提醒各交易员:


以史为鉴,不要做个自负的交易员。错误的直觉、根据过去推断未来、赌徒心理、对市场的盲目乐观、对投资回报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都为自负搭建了坚实的舞台。认为自己有能力抓住对市场中每个信息的全知,认为自己有能力抓住每一个波浪、抄到每一个底、逃过每一个顶的全能,认为自己有业绩定能好于他人的全善,这都是投资中的致命自负。

喜欢蓝莓我不蓝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