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华漫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IP商法是二战「余毒」,它毁掉了御宅文化丨大塚英志专访 (下)

送交者: 等边直角三角形[♂★★★★三儿★★★★♂] 于 2020-03-24 16:25 已读 2299 次  

等边直角三角形的个人频道

+关注

学术趴:下一个问题是关于Media Mix与创作内容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最近在日本的轻小说、动画等领域出现了一次“异世界风潮”。



在这些主角转生、穿越到异世界的故事当中,有很多故事的世界观或者背景,都沿袭了美国的TRPG(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的世界观。我个人认为,这种多次穿越所形成的类似RPG游戏一般的故事架构,有很多都像是在角川历彦所采取Media Mix框架下诞生的。



请问您对日本国内的“异世界风潮”以及奇幻(Fantasy)故事的流行,是怎么看的呢?



大塚英志:首先从事实层面上来说,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我在角川和其他同事一起设计Media Mix策略的时候, 我们确实参照了《龙与地下城》等TRPG。不过,奇幻冒险以及类似于“异世界”这样的故事成为流行文化主流,却是早于这个时间的。





《龙与地下城》桌游



在80年代的时候,其实这些故事就已经是流行文化的主流了 。当时在左翼学生运动中失败的一代人,放弃了在现实世界中追求未来的图景,反之选择了逃避,在架空的世界拓展自己的想象力。也就是说,他们选择了这样的“败北方式”。



比如说, 村上春树[15]的青春三部曲,全部都可以被列入到同一张年表当中。《机动战士高达》也是如此。它虽然是科幻作品,但也有完整的架空历史。其作者安彦良和先生也是由左翼运动转向过来的创作者。



[15]村上春树:日本知名后现代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挪威的森林》《1Q84》等。“青春三部曲”指其创作的《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三部作品。





《机动战士高达》(1979)



而虽然创作了《风之谷》的 宫崎骏的年龄更大一些,但曾经作为编辑参与《风之谷》创作的 铃木敏夫,事实上也曾经参与过左翼学生运动。





《风之谷》(1984)



此外,有一位叫做 笠井洁的批判家。他同样也是科幻、侦探小说作者,曾在1980年代创作过一部名为《吸血鬼战争》的编年体小说。他也曾是1970年代左翼运动的一位理论家和领导者,不过那时他使用的是另一个假名。





《吸血鬼战争》



也就是说,比我早出生10年左右的这些年轻人,在左翼运动当中失败,进而逃入了幻想的世界。虽然我时不时说“奇幻冒险故事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也曾引起了一些奇幻爱好者的不满,但是奇幻确实是作为左翼运动的先锋们逃避现实的手段,最初出现在日本的。这一点作为史实,是不容的否认的。



(那个时代)被很多人打上了“后现代”的标签,被称为“宏大叙事的终结”。换句话说,随着1990年代的到来,日本的流行文化在架空世界当中,创造了这个名为“奇幻”的,宏大的故事体系。



而试图将这个在架空世界中创造的宏大叙事,再次带入现实世界的事件,就是 奥姆真理教[16]事件了。奥姆真理教教义的最大特征,就是他们笃信着纪元前到 最终圣战[17]这一长久的架空历史。而这种架空历史开始侵蚀现实世界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的出现。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奇幻和历史修正主义其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



[16]奥姆真理教:融合了印度教、气功、西藏密宗和基督教元素的日本世界末日新兴宗教团体,创立于1984年。策划了包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在内的多起恐怖袭击事件。



[17]最终圣战:即Armageddon,基督教《新约圣经·启示录》所预言的,末世末期善恶对决的最终战争。





1995年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多名奥姆真理教教徒在东京地铁多处同时散布沙林毒气,造成13人死亡,超过6000人受伤。



综上所述,“奇幻的流行和《龙与地下城》有关”这种说法,其实也就无关紧要了。



非要说的话,那么(奇幻的流行)托尔金笔下的《指环王》中的中土世界的关系还要更加密切一些。1970年代,以越南战争为契机发生的一系列学生运动最终失败。《指环王》就是当时这群败北的学生所追捧的流行文化之一。此后《指环王》的世界观孕育了《龙与地下城》。





《指环王》



学术趴:Media Mix对于创作者的内容创作以及文创产业的生态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现在在日本有很多小说都在获得一定人气后被动画化了。但有很多创作者的创作进程,在动画完结以后就显著放缓了。此外,也有人将作品的改编视为如“救命稻草”一般的目标,因此去做了很多相应的设计。



有关作者与Media Mix之间的关系,大塚老师是怎么看的呢?



大塚英志:(对创作而言)只有不好的影响,但是很赚钱,就只是这样而已。因为不喜欢,(我)就不会去做——之前我曾以原作的身份创作过《魍魎戦記MADARA》,那部作品经由Media Mix赚了很多钱。





所以在紧接着的《多重人格侦探 MPD-PSYCHO》《黑鷺屍體宅配便》等作品当中, 我就使用了很多使之绝对无法被改编成动画和电影的设定。





《多重人格侦探 MPD-PSYCHO》



学术趴:最后想问大塚老师几个关于您自身经历的问题。您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漫画编辑,同时也是一位漫画的创作者,参与创作过包括《多重人格侦探 MPD-PSYCHO》在内的,诸多精彩的作品。



在您看来,漫画创作者、漫画编辑、读者三者在看待作品时的角度,或者说评判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大塚英志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我看来, 在日本漫画编辑本身就是漫画的实际创作者。我自己曾是特约编辑 [18]。在和漫画家商讨的过程当中,我设计、陈述故事,而漫画家则负责把故事画出来,但是我只能获得作为编辑的报酬。



[18]特约编辑:即自由编辑,不从属于任何团体的漫画编辑。



别人也曾告诉过我,如果你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就能获得作品的版税。两者之间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样的——去寻找、培养有创作潜力的创作者、完成作品的企划工作、创作故事等等。



而我对于读者是怎么想的, 实际上是不在意的。有很多创作者都装作很在意的样子,但其实是不在意的。



学术趴:另外想请您推荐一下您喜欢的漫画或者动画作品。



大塚英志推荐作品并不是学者以及批评家的工作。在我选择成为漫画编辑的时候, 我就决定一定不会担任自己喜欢的作者的编辑。我只会使用自己亲手培养的作者。



作为粉丝的立场和作为从业者的立场,完全是两回事。同样的,作为粉丝的立场和作为研究者的立场,也是完全不同的。



学术趴:现在有很多海外的年轻人想来日本研究动画和漫画,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或期许吗?



大塚英志首先,他们必须具有用日语读懂第一手资料的能力——研究日本近代史和日本近代文化史的语言能力,以及理解相应资料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斯坦堡的理论也好,托马斯拉马尔的理论也好,只学习欧美学者的理论,并将之应用于日本流行文化研究的人,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研究者。



要成为研究者,必须要从海量的研究资料提炼出自己独特的理论。所以首先研究日本近代史也好,日本近代文化史也好,首先要在这些领域立足,此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对动画、漫画的)研究。有些人认为自己喜欢动画或者漫画,所以认为能很容易地写出论文,进而选择了这条道路。而在我看来,在他产生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就已经不具备成为研究者的基本素养了。



学术趴:虽然可能有些失礼,这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但最后我们还是想斗胆地向您请教一下。



自宫崎勤事件(1988)以来已经过了30年,无论是日本国内或是国外,大家对于“御宅文化”的认知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是当年宫崎勤事件审判的亲历者,也是宅文化研究领域世界级的先锋学者。



在您看来,御宅文化的发展轨迹是否超出了您的预想呢?



大塚英志首先需要强调的是, 我本身从事漫画、动画研究这件事,与我是宫崎勤事件的亲历者这件事情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关系。



在1989年的时候,我相比与我同辈的年轻人而言,更早地获得了通过写作发声的机会。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宫崎勤事件发生了。



在战后的日本社会,曾经发生过多起引起社会震动的青年犯罪事件。例如,有一位叫做 山口二矢的右翼青年,曾经刺杀了日本社会党的领袖。那个时候,有一名叫 大江健三郎的作家把他的故事写成了小说,在作品当中去描写了他的心情。此外,一名叫做永山则夫的年轻人也曾因连续杀人事件被捕。当时,也有一位叫做江藤淳的评论家对此发表了评论。





大江健三郎以山口二矢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十七岁》及其续作《政治少年之死》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年轻人犯下罪孽的时候。 比他们年长的评论家以及文学家对此进行思考或发表评论,是一种社会性的责任。出于偶然,我相比于其他同龄人,更早地了成为了以写作为生的人。当时我只是觉得,自己也到了要接受如此立场的时候了。





就宫崎勤事件,大塚英志与评论家中森明夫曾发表过评论性对谈集《M的世代》



有关“御宅族”这个概念,它就如同有关进化论的争论一样,大家都自顾自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以此为关键词,是很难去理解很多事情的。 只不过,我们这一代生活在漫画和动画这些媒介当中的人,共同点其实只有一个而已——现实当中没有我们喜欢的东西,所以想要自己来创造,结果在这一过程当中,这件事情成为了我们的职业。



因为当时没有漫画杂志,所以我们就自己来做;因为没有想看的动画,所以我们就自己来创作;因为没有同辈人应该看到的漫画作品,所以我成为了漫画编辑,进而创作这些作品;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漫画批评,所以我们就自己来写;因为没有想读的漫画,所以同人作者们就自己来画——即便在那个时候,同人作品还不是主流。一切仅此而已。



现在漫画和动画的产业不断扩张,其实只是消费者的数量大大增加了。



此前我从大学毕业以后,曾到德间书店打过工。那个时候,(曾经见过)一名青年在沙发上小憩,而那个人其实就是庵野秀明。当时宫崎骏的工作室正在招聘动画的制作人员,他是前来应聘的。而当时和我一起打工的人当中,也有成为知名游戏 《最终幻想》系列最初团队成员的人。





《EVA》《蓝宝石之谜》等著名动画的导演庵野秀明



而和我类似,在另一家动画杂志《アニメック》打工的成员当中,还有一位年轻人叫井上伸一郎,他现在是角川书店的二把手。我自己现在也已经在国立研究所当中担任教授。另一个世代的新海诚也是如此——他在做《星之声》之前,也曾是一家色情游戏公司的制作人员。





《你的名字。》《天气之子》导演新海诚



代表日本的著名动画师也好,角川书店的二把手也好,游戏巨头的高管也好,大学教授也好,我们这一批人当时并没有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们当时想的)只是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创立动画杂志、制作动画。换句话说,我们当时只是在玩罢了。



从结果上来说,最初的这一代御宅族,也就是1960年左右出生的、现在已经年近60岁的我们这批人,成为了日本如今流行文化的先行者。但是比我小十岁左右的这一代人,其实就已经完全不同了。他们都想着要进入这些已然成为业界一流的游戏公司和动画公司。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在进行选择之前)已然看到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



这一代人,和此前那些在这个领域仍荒无一物的时候,只想着玩的一代人之间的差异,就是此后的御宅族和最初一代御宅族之间的差异了。



米泽嘉博创造出Comic Market[19]的时候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在其中玩耍却是非常容易的。 虽然有很多人很擅长在已经创立好的地方玩耍,也很擅长调整已经做好了的东西,但是却无法从零开始创造出一件新的东西。而现在已经是一个大企业提供游乐场的时代了——例如, 初音未来是由企业创造出来,然后交由粉丝来进行创作的(形象和软件)Niconico动画[20]也是如此。



[19]Comic Market:全球最大型的同人志即卖会



[20]Niconico动画:日本知名弹幕视频网站





Comic Market现场





“初音未来”的形象来自于Crypton Future Media开发的音源库



在目前这样一个创作者无法自己创造游乐园的时代,此前被称为御宅文化的文化以及它的时代,其实早就已经不存在了。
喜欢等边直角三角形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