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原来非神话
郭巨原来非神话廖康
每次教美国学生“孝”乃中国文化中第一美德,他们一开始都没有什么感触,直到我讲到“丁忧”这条自西汉以来实行了两千来年的规制,他们才深感其重要性,深感与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别。他们的文学作品从古希腊神话到现代小说都充满了父子矛盾,很少有孝顺,与这个词对应的英文filial piety,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根本没有这个概念,需要我解释。当然,我强调,中西方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对父亲的孝顺,也都有对父亲的反抗,只不过不同文化给予孝顺或反抗的歌颂和批判有不同的侧重,差别仅在于此。明白以后,有位学生做了“郭巨埋儿奉母”的演讲,有图有据,生动展示孝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同学们都惊呆了。纷纷议论:这也太过分了吧!是真的吗?就算是编的故事,这样表彰杀子也太不人道了……眼见这讨论正在走向对中华文明的批判,我力挽狂澜。援引《圣经旧约》中亚伯拉罕欲杀独子以撒奉献给上帝为例,表明这些都是孝道与信仰的测试。上天和上帝是仁慈的,绝不会允许他们那样牺牲孩子,只不过要看看他们是否真诚,并展示孝道与信仰给人的回报。学生的惊诧才平息,似乎明白了。 我自以为得意,为自己成功地捍卫了中国文化的庄严伟大,并保持了学生对中文的敬仰和兴趣而沾沾自喜——直到最近读谌旭的《大宋繁华》为止,我自己惊诧了。根据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一书,从秦朝统一到唐末宋初,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在一千万和七千万之间浮动,战争、饥馑时低,和平、繁荣时高,但从未高过七千万。然而,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一朝,人口接近了1.3亿。人口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据谌旭论证,不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也没有引进新型高产量农作物,而是皇帝的仁慈及测量技术的革新致使人头税的减免。减免是从宋仁宗一朝开始的,他是公认的中国最仁慈,也最受各国君主尊重的皇帝。他于1051年减免了湖南郴州和永州、福建泉州和漳州的人头税。在此以前,中国长期实行人头税。汉高祖四年八月,开征“算赋”,要从15岁交到56岁,每年交120钱,商人和奴婢240钱。还有一个“口赋”,也就是未成年人交的算赋,要从七岁交到14或19岁,每年交20钱。到汉武帝时期,改为从三岁交到14岁、每年交23钱。随后各朝各代税率不同,但都要按人头交税。在缺乏有效避孕手段的年代,养不起孩子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人头税,而解决方法就是杀婴。按照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贡禹传》的记载,“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於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辄杀,甚可悲痛。”见《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此后,这残酷的做法绝非偶尔为之,而是常见行为。以至产生了专有词语“生子不举”,亦称“不举子”。此处的“不举”是指不养育,也就是杀婴弃婴。百度有关词条只讨论此现象在宋朝的原因,其实自秦已降生子不举一直时有发生。郭巨的故事是很多穷苦人面临的艰难抉择,挖到金子的奇迹才是胡编乱造,用于教化百姓。中国是农业大国,各个朝代主要还是实行土地税,佐以商业税和人头税,即“丁赋”。商业税容易理解;商人可能没有土地,或者他们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土地。为什么还要征人头税呢?这是因为丈量不同形状的土地,评价土地的质量,追踪土地占用的变化等等是相当复杂的技术工作,难以做到公允并逐年更新。尤其是穷人零碎的土地,官吏们甚至认为不值得费工夫测量核算,估计个大概,再数一下人头就行了。贫农无需交土地税,但人头税是逃不掉的。当然,数人头不仅与交税有关,还与徭役和兵役有关。人头税对富户来说可能不算多。他们还往往花钱替代服徭役和兵役。总而言之,人头税主要是针对穷人而征收的。宋仁宗减免人头税是出于他的仁慈。然而,随后的历代皇帝却一直没有废除人头税,尽管他们得到了更先进的科技,使得征收穷人的土地税也比较容易实行了。首先是沈括改进了水平仪,可以测量地形的坡度了。之后,杨辉想出了测量计算各种复杂地形的方法并写进《杨辉算法》一书。宋人还发明了“鱼鳞图册”记录每家土地的边界和面积。明朝的数学家和珠算发明家程大位还发明了“丈量步车”,推着它便可以轻易测量曲线。尽管有这么多科技进步,税收制度却没有改变,人口也没有大幅度增长。唯一的例外是:根据曹树基和葛剑雄的统计,明朝末年中国人口实际上已经接近两亿。此迅猛增长乃得益于美洲高产农作物土豆、玉米、南瓜传入中国并开始在华南地区普及和推广。但好景不长,内战、旱灾、水灾、蝗灾、鼠疫、天花以及张献忠和清軍的大规模屠殺,使得中国人口迅速降低到顺治三年(1646)的88,486,000。直到雍正元年(1723)实行了“摊丁入亩”的办法,丁赋才完全随田粮起征,成为清代统一的田赋制度,标志着中国人头税的结束。中国人口从康熙三年(1664)的92,648,000猛增到雍正二年(1724)的126,110,000,乃至咸丰元年(1851)达到帝制中国人口的顶峰——432,160,000。其实,作为中国人,我本应对国家制度和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有切身体会。还记得中国政府曾骄傲地宣告:1995年2月15日凌晨,一个叫赵旭的男婴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那是中国第12亿个公民。2月15日被定为“中国12亿人口日”。骄傲的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通过一系列手段严格执行这国策,使得中国“12亿人口日”推迟了9年才到来。当然,这是一个反例,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为的巨大作用。但这作用与“摊丁入亩”不同,那个办法一实行,对人口的影响是自然而然的,不用推行,人民自愿就多生孩子了。但计划生育的国策是强制执行的,强制到什么程度,我们心里都清楚。更严重的后果是:国人的观念改变了,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想多生孩子了。如今,无论政府怎么号召都没用,而且政府没有办法强制年轻人早育多生。2025年4月12日
贴主:LiaoKang于2025_04_14 11:45:06编辑
已标注为LiaoKang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