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情感笔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秀兰·邓波儿就是一台印钞机,从1935年5月开始每周领1万美金

送交者: 蓝莓我不蓝[☆★★★蓝🐱★★★☆] 于 2022-04-11 14:19 已读 780 次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者:Rita Dubas 出版社:Hal Leonard Corp 出版年:1999-10-5


从20世纪大萧条中期的1934年到1938年,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1928-2014)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社会现象:她在电影票房总收入中遥遥领先,单凭一己之力就挽救了福克斯公司,并影响了其与二十世纪公司的合并。

同时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产品,比其他任何明星都要多;当时全球观众熟悉她的程度,不亚于当时的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


秀兰·邓波儿的重要性一直被归因于一些普世性的特质:聪明伶俐、早熟的才能、对父母之爱的呼吁等等。


但是,我们更无法想象秀兰·邓波儿能对20世纪任何其他时期的观众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

1936年4月27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秀兰·邓波儿


秀兰·邓波儿所在的电影行业可能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多地受到来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影响。而且这一行在当时是最保守的挣快钱的途径。


对于这样一个销售情感与观念的行业,除了所有行业所共享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面的冲击外,还必须考虑到由经济决定的强大的意识形态压力。

在当时的美国政治家直接要求好莱坞完成“振奋美国人心”的任务;而像杰克·华纳Jack Warner(1895-1981)和路易斯·B·梅耶Louis B. Mayer(1884-1957)等大制片厂的意识形态的掌舵人则为其塑造公众态度的新角色而沾沾自喜。


但更主要的压力还是来自各大制片厂严酷的经济历史。到1936年,这些好莱坞电影制片厂已全部处于摩根或洛克菲勒等金融集团的控制之下。

除了使电影变得更公式化和无害化之外,这种统治还迫使好莱坞去迎合最保守的资本意识形态准则和压榨。


【论胎教的重要性】


秀兰·邓波儿的母亲名叫格特鲁德·邓波儿Gertrude Temple,是洛杉矶一个珠宝商的女儿。17岁嫁给了24岁的乔治·弗兰西斯·邓波儿George Francis Temple。在连续生了两个儿子后,这对夫妻非常想要一个女儿。

天随人愿,格特鲁德又怀孕了。她认为,孕妇如果能够多听多看艺术的和美好的东西,就一定能够对胎儿的性格和能力产生影响。


这在今日则是人人皆知的胎教,但在20世纪30年代前还没有多少人相信。


秀兰·邓波儿自出生以来就从未在夜间醒过。她从不患病,她的母亲依稀记得“曾经有过一次小感冒”。

3个月的时候,她就拒绝用奶瓶,非让人家用汤匙喂不可。


她6个月时会说话,13个月时会走路。她每天早晨起床时,不是唱着歌,就是背诵白天该念的台词。


她是一个智商高达155的天才。她不在书上涂抹,不在墙纸上乱画,也不弄坏玩具。

秀兰·邓波儿在短片《好莱坞闹剧》中的影像


医生和牙医给她的母亲写信,询问她在饮食与卫生方面有何诀窍,她母亲答复说实在没有什么诀窍可言。


她与父母的关系亲密自然。没有像别的童星那样被自己的父母压榨和压迫。


她从来没想到自己,没有自我意识,因此也没有被宠坏。

秀兰·邓波儿在短片《好莱坞闹剧》中的影像


【三岁就开始工作】


1932年,3岁多的秀兰·邓波儿开始了她的银幕生涯。


她参加了美国教育影片公司的系列片《婴儿布莱斯克》的拍摄。影片由一系列短片组成,每部只有10分钟左右,角色全部由儿童担任,其用意是讽刺那些正在走红的影片。

秀兰·邓波儿在短片《婴儿布莱斯克》中的影像


秀兰·邓波儿参加了其中8部短片的演出。这些短片格调不高,画面粗俗,放在今日大众面前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当时上映后居然很受欢迎。其实这种影片对参加演出的小演员的身心健康都非常不利。


如,让她戴着胸罩,穿着丝裤吊袜,露出一条光腿,模仿成人演员做出这样那样性感的姿态。

秀兰·邓波儿在短片《婴儿布莱斯克》中的影像


3岁的秀兰·邓波儿不谙人事,但是,她的妈妈当时既没有提出什么抗议,事后也没有表示任何不满,相反,对于女儿开始能获得这些机会,感到非常高兴和感激。


除了渴望女儿尽早成功遮盖了一切之外,经济因素恐怕是更实际的原因:当时秀兰·邓波儿的爸爸所在的银行濒临倒闭,经常拿不到工资,而秀兰·邓波儿每周挣的40美元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真是救了家里的大急。当时,许多像他们家一样的中产阶级已经流浪街头,沦为乞丐了。

秀兰·邓波儿在短片《好莱坞闹剧》中的影像


不久,秀兰·邓波儿在派拉蒙电影制片公司拍摄的《最后一个人To the Last Man》(1933)扮演一个小女孩。


《最后一个人》上映后没有成功,秀兰·邓波儿的妈妈格特鲁德就亲自出马,带着介绍秀兰·邓波儿表演才能的自荐书和各种剧照、照片,有时候还带着女儿,从一家电影公司到另一家电影制片厂,为女儿寻找演出的机会。

秀兰·邓波儿在电影《起立欢呼》(1934)中的影像


结果,在影片《卡罗莱娜Carolina》(1934)里扮佃农的女儿,但是电影厂不付工资;在另一部影片中演一个没有两句台词的龙套。接着,又一连几个月找不到角色。


【天才童星的诞生】


一天下午,格特鲁德在家闲得无聊,就带女儿到电影院去消磨时间。他们在那里邂逅了电影音乐人杰伊·格尔内,他当时正为音乐影片《起立欢呼Stand Up and Cheer!》(1934)作曲,这部影片正在到处寻找一个能够载歌载舞的儿童演员。

电影《起立欢呼》(1934)剧照


杰伊·格尔内一眼就看上了这个惹人喜爱的孩子,就约她们母女到他的办公室去。


杰伊·格尔内把秀兰·邓波儿抱到大钢琴上,把影片中的那首歌曲《娃娃向你致意》弹了两遍。


秀兰·邓波儿马上就毫不费力地把那首歌唱了下来,令杰伊·格尔内大吃一惊。


杰伊·格尔内让她按照这首歌的曲子跳舞,小姑娘就站在钢琴上,合着拍子跳了起来。

电影《起立欢呼》(1934)片场,化妆师正在给秀兰·邓波儿补妆


杰伊·格尔内立刻打电话要福克斯公司制片经理希恩来一下。希恩一听是推荐儿童演员,埋怨这个音乐人多管闲事,但在杰伊·格尔内一再坚持之下,只好来了。


看了依然在钢琴上的秀兰·邓波儿的载歌载舞,希恩当时就决定录用她。


影片《起立欢呼》上映之后,人们争先恐后蜂拥到电影院去看秀兰·邓波儿的歌和舞,新闻媒体也纷纷对这个孩子大加赞扬。

电影《起立欢呼》(1934)剧照,秀兰·邓波儿和玛吉·伊万斯Madge Evans


《剧艺报)周刊说,秀兰·邓波儿在这部音乐片中不是主角,但却成了主角。


《纽约时报》首次对秀兰·邓波儿评论说,“她是一个使人快乐的孩子”。


甚至连《共同福利》周刊也写道:“她是非常令人喜爱的。”人们惊叹又出现了一位天才童星。

希恩马上向格特鲁德提出,愿意与秀兰·邓波儿签一份为期7年的合同,最初的周工资是150美元。


依据市场行情,可酌情协商以后的周薪。格特鲁德和丈夫几乎一夜未眠,权衡条文的利弊,最后提出必须增加一条,即演员的父母认为演出对秀兰·邓波儿有害,或者不能使她像一个正常儿童那样成长,他们有权中止合同。希恩接受了。

秀兰·邓波儿在电影《亮眼睛》(1934)中的影像


格特鲁德像老母鸡护雏一样,包办秀兰·邓波儿的工作和生活。她雇了律师帮助自己出主意,负责合同里的法律内容。


所有的合同都是格特鲁德洽谈、签订的。格特鲁德很有经济头脑,一开始她就在合同中明文规定,对方应为自己照顾秀兰·邓波儿而付工资,当秀兰·邓波儿的周薪是1000美元时,她自己则为150美元。

秀兰·邓波儿在电影《亮眼睛》(1934)中的影像


到1935年6月格特鲁德的周薪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格特鲁德还坚持每部片子拍摄完毕后,对方还要付给秀兰·邓波儿两万美元的奖金。


1934年,秀兰·邓波儿继《起立欢呼》之后,又主演了影片《亮眼睛Bright Eyes》(1934),这部影片是专门为秀兰·邓波儿制作的,她在片中演唱的主题歌《幸运船洛利普号》永远和她联系在一起。

福克斯公司还以每周1000美元的高价(当时秀兰·邓波儿周薪还只是150美元),将她借给派拉蒙公司,主演了电影《小麻烦Little Miss Marker》(1934)。


完全根据达蒙·鲁尼恩Damon Runyon(1880-1946)的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使秀兰·邓波儿彻底成名。


《纽约世界电讯报》称赞道:“那孩子真是无与伦比。”

《剧艺报》说,全美国的妇女们都在滔滔不绝地谈论那个女孩。


《纽约时报》评论说:“小秀兰·邓波儿,实际上是表演出众的明星,她的表演非常自然出色。”


1935年2月27日,在第7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未满7岁的秀兰·邓波儿成了最令人瞩目的人物。她先是走上颁奖台,给影片《一夜风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1934)的女主角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 Colbert(1903-1996)颁发最佳女演员奖。

秀兰·邓波儿给从火车站赶回来的克劳黛·考尔白颁奖


随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了表彰她1934年为电影事业作出的贡献,颁发给她一项奥斯卡特别奖,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她再次走上了颁奖台。


当主持人幽默大师科布还在滔滔不绝地称赞她的天赋和成就时,秀兰·邓波儿却几次想从科布手中抢走那奖品——一座小金像,全场的人们不禁为这个可爱的小淘气逗得哄堂大笑。

一个月后,秀兰·邓波儿应邀在中国大戏院星光大道的水泥地上,印上了自己的小手印和小脚印,还刻下了她的题词:“热爱你们所有的人。”时至今日,秀兰·邓波儿的手足印迹和题词,仍然是在众多明星印迹之中最令游人流连忘返的一个。


【1万到1000万】


1935年5月在资本的极力施压下,20世纪公司与福克斯公司合并,成立了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秀兰·邓波儿也迅速走上自己艺术的巅峰。

秀兰·邓波儿在中国大戏院星光大道上留下自己的手印和签名


由于秀兰·邓波儿在1934年拍摄了12部电影,且每部都有非常可观的回报,公司就不得不重新面对秀兰·邓波儿的合同。


在格特鲁德的要求下,公司最终同意以后秀兰·邓波儿的周薪为1万美元,还不包括其他的补助和分红以及周边产品的利益。

公司自然明白即使每周给她一万美金,他们也会在她身上挣到十倍或是100倍的收入,何况她的电影不仅在本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而且在全球很多国家放映她的电影也给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简直比印钞机的速度还快。


关于秀兰·邓波儿的传记文章无一不对她的工作态度进行了描述。这里仅举一个例子。选自《时代》周刊:

电影《小麻烦》(1934)宣传照,秀兰·邓波儿和多萝西·戴尔Dorothy Dell


她工作起来毫不费劲。她以表演为游戏,就像别的小姑娘玩娃娃一样。她很早就开始接受训练,现在几乎下意识地就能吸收指导意见。当她的导演向她解释他想要某场戏如何表演时,秀兰·邓波儿看着自己的脚,似乎是在想什么更重要的事情。


拍摄开始时,她不仅明白自己的作用,还常常知道其他演员的作用……受到批评时,她一点也不敏感…..

一天上午,秀兰·邓波儿崇拜的老朋友、踢踏舞演员比尔·罗宾逊教她一个软鞋舞、一个木鞋华尔兹、三个常规踢踏舞。她并不看他,是听着他的脚步声,便学会了。


这项快乐而轻松的工作,让秀兰·邓波儿每周收到一万美元和3500封观众来信,感谢她所带来的欢乐。

秀兰·邓波儿的工作经历与绝大多数经济萧条时期的工作体验之间的悬殊是荒唐的,但她的确就是一个活的印钞机,而且人们愿意买单去看这个小女孩在银幕上的一颦一笑,似乎失业不再是一件悲伤的事!


如果我们在秀兰·邓波儿所有的功能之外再增加一项,即她作为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资产,以及她的金色秀发和名字对于生产秀兰·邓波儿玩偶和其他产品的厂商的价值的话,那么秀兰·邓波儿的整体意象就更加清晰了。

秀兰·邓波儿的绝对价值一直是当时人们推测的一个话题。通常被引用的数字是1000万美元——在大萧条时期,这几乎是一笔让人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


正如《妇女家庭杂志》上的一段症候性的文字所描述的:“当她出生的时候,医生并不知道,根据天意他需要说的不是‘是个女孩’,而是“是个金矿’。”

要知道在她被制片厂于1932年发现时,她的父亲只是一个银行职员,但是因其女儿的名声响亮,他不久就成为加州银行一个豪华分行的经理——这可以吸引储户,博得有钱人的自豪感。


有人或许会说,秀兰·邓波儿与工作的关系与一幅诺丁汉蕾丝花边或一美元钞票是一样的:她也审查和掩盖了自己的工作。

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许多人都知道,她每天一大早就被母亲叫醒,开始背诵她的台词,并且一路背到摄影棚。


只是秀兰·邓波儿的工作是自我隐匿的——一副纸牌消失在空中,或是神奇地变成了价值周薪一万美元的儿童游戏。

如果我们将秀兰·邓波儿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不能够被分享的特性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它同大萧条时期资本的概念是在深处一脉相承的:资本这一至关重要的力量是无法被分享的,否则其效力将被摧毁。


这就如同现在为什么多数的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抖音上的“娃娃网红”,让这些孩子说着大人式的语言,来讨得屏幕前观看者的一个点赞或是一个收藏,其目的是为将来变现做准备。

同时也可以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当然也给这个平台带来了它想要的流量。因为流量的下面就是随时会跑到你口袋里的现金。


其实有的时候大家只是希望看见自己想看的一面,就如同秀兰·邓波儿每周领一万美元并没有引起美国大众的震惊,因为他们只希望这个如同带有催眠功能的小女孩能带着所有美国人度过大萧条时期。

喜欢蓝莓我不蓝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