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美国人为什么愿意花上万美元买一个丑娃娃收藏?

送交者: 蓝莓我不蓝[☆★★★蓝🐱★★★☆] 于 2021-09-24 12:35 已读 686 次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关注
     

[iframe]"[/iframe]


上世纪90年代,一款售价5美元的玩具开始在中国大规模生产,并在美国的成年人中造成了疯狂的收藏热潮。


许多美国家庭都购买了这样的娃娃,并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原装盒里。


不为别的,只是幻想着有朝一日它们的身价能涨到成百上千美元。


有的人梦想成真,将手中的娃娃拍出了上万的价格,更多的人却只能抱着一屋娃娃悔不当初。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平平无奇的的娃娃能卖到几千甚至上万美元?


又是什么人愿意在一个丑丑的娃娃身上花费那么钱呢?


[iframe]"[/iframe]


紫色玩具熊


2015一对英国情侣丽雅和莱恩在一个跳蚤市场上见到了一只并不好看的紫色玩具熊。


作为豆豆娃的收藏选手,经验丰富的莱恩一眼就认出眼前的娃娃不简单,然而摊主仿佛对此并不知情。


于是两人开心地抱着10英镑买来的紫色豆豆娃回家了。


上网一查才发现这只颜色并不是这么讨喜的小熊仔居然是限量版戴妃豆豆娃,还是全球首批100只戴妃豆豆娃中的一个,如今售价62500英镑。



eBay上的戴妃豆豆娃


原本以为可以小赚一笔,卖个几百英镑就很开心的二人,这才知道自己捡了大便宜。


毕竟同为戴妃纪念版娃娃,它们买到的这一只能卖上万英镑,第二批却只能卖20英镑。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情侣二人已经开开心心地打算用20000英镑的“低价”开启拍卖。


像丽雅和莱恩这对情侣的故事深深地刺激着每一位豆豆娃收藏者渴望一夜暴富的内心。


[iframe]"[/iframe]



丽雅和莱恩


有什么能比几英镑一只,随便转手就能赚大几万的豆豆娃更好的投资呢?


然而,当人们怀揣着单车变摩托的心情淘到一堆所谓“绝版”的豆豆娃之后,却失望地发现,挂到网上去压根无人问津。


哪怕价格已经从一开始的上千美元一降再降,却始终找不到真正“收藏家”的慧眼识珠。


如今在eBay上,各式各样的豆豆娃都能找到。


同样的娃娃,有的能定成百上千美元,有的却仅仅定价3美元。



被大多数人看好的稀有豆豆娃,比如上面那对英国情侣淘到的戴安娜公主小熊公主,现在的定价也就是区区几美元。



但也有不少豆豆娃都拍出了天价。比如,公主造型的豆豆娃拍出了2.5万美元,鬣蜥伊基拍出了1.5万美元,火鸡Gobbles拍出了1.4888万美元。


为什么都是豆豆娃,如今的身价却相差这么大?


为什么一些看起来完全相同的豆豆娃可以卖几千美元,而另一些只能卖几分钱?


什么是豆豆娃


标志性的水汪汪大眼睛,搭配五五分的身材比例,大胆的颜色搭配,这样的毛绒玩具被称作豆豆娃。


[iframe]"[/iframe]


和一般的毛绒玩具使用棉花填充不一样,豆豆娃里面塞的都是小豆子形状的聚氯乙烯,因此手感很特别。


每一只豆豆娃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并有一张挂在耳朵上的红色心形卡片印着形容该娃娃性格的描述。



各式各样的豆豆娃


它们由Ty公司在1993年发明,一般的豆豆娃都以动物为主题,也经常与其他品牌合作生产纪念款、限量款。


有人觉得它们很萌,也有人觉得这样的造型非常怪异。


无论它是否长在你的萌点上,不可否认的是它公认的商业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期,豆豆娃的人气在美国一度飙升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热度。


几乎所有成年人都一致认为这样的娃娃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价值数千美元,有人甚至在豆豆娃身上花费了10万美元,连孩子未来的大学基金都投进了这个未可知的市场中。



Chris Robinson,美国演员,在豆豆娃身上投资了100000美元,包括孩子的大学基金


美国周末民意调查发现,1997年,64%的美国人至少拥有一个以上的豆豆娃。



90年代豆豆娃狂潮中的家庭收藏


[iframe]"[/iframe]


客观来说,绝大多数豆豆娃本质上毫无价值,但20世纪90年代的豆豆娃热潮和某些豆豆娃过高的售价导致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种集体错觉。


最令人好奇的是,3年豆豆娃热潮过去后,如今的市场却有着巨大的差价。


每一款号称售价上万美元的豆豆娃,都能在eBay上找到一模一样但是售价只有不到10美元的相同产品。



既然能找到低价的,为什么还有人愿意花费几万美金买呢?


“这要么是洗钱,要么是虚假交易。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Ty Collector网站的创始人,豆豆娃历史学家施罗斯伯格说道。


“这些都是假的,你会看到有人把豆豆娃挂上14000美元的价格,紧接着他们的同伙会去购买,然后他们会取消交易。就这样,这只豆豆娃就从eBay上消失了。其他人只看到了高价售出的豆豆娃,于是价格便再一次被哄抬。”


在施罗斯伯格看来,如今在eBay上出售豆豆娃的卖家中,可能有98%的人对豆豆娃或豆豆娃的价值一无所知。


他们只是在eBay上看到过豆豆娃,想到自己家里也有一些从父母手中得到的,或者在地下室和阁楼里发现的一些豆豆娃。


误认为这些娃娃很有价值,便把它们放到了eBay.上...



那么豆豆娃值钱的假象又是怎么来的呢?


豆豆娃的生产商,Ty公司经常生产限量版豆豆娃,并给它们编号,实行限购政策。


但没有人知道每一款豆豆娃究竟生产了多少了,Ty公司并没有正式公布过这一信息。


例如,所有人都认为公主熊是限量版,市场上甚至流传着“每家零售商手里只有10只”的谣传,于是人们开始到处搜集收藏这只豆豆娃。


[iframe]"[/iframe]


其实这只紫色的豆豆娃是大批量生产的,只是限制了第一批的出货量,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假象。



戴妃公主熊曾经在慈善拍卖会上卖出16000美元高价一事使得收藏者们更加坚定了它的身价。


但换个角度想想,愿意花一万多美元拍一只豆豆娃的人,将娃娃换成其他任何东西,哪怕是泥土也会欣然拍下。因为他要的是慈善捐款带来的税务减免,而不是娃娃本身。


直到如今,eBay上所有卖家都声称自己的公主熊是“稀有的”,然而截止这篇文章的时候,搜索“公主熊”这一词条,相关的产品共有7421个。



图源:eBay


价格从3美元到上万美元不等,更有甚者至今还挂着900000美元的天价。


疯狂的投机者


20世纪70年代末,一家名为Dakin的公司是世界毛绒玩具的市场领导者,每年销售近7000万件玩具,而Ty Warner是Dakin公司最好的销售员。


尽管Ty对毛绒玩具有着天生的敏锐直觉,性格上的严重缺陷最终使得他被供职15年的公司解雇了。


1986年,Ty在芝加哥郊区创立了Ty玩具公司。


7年后,第一只豆豆娃诞生。


当时正赶上全球制造业往中国逐渐转移,Ty也找到了中国合作伙伴,为自己代工豆豆娃。



[iframe]"[/iframe]


官方承认的第一只豆豆娃


这些造型可爱而且可以随意摆姿势的玩具,不同于当时市面上大多数毛绒玩具,可以“挥手、跳舞和拥抱”。


这个至关重要的创新性很快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打败其他僵硬的毛绒玩具。


不出意外,豆豆娃的第一批买家是手里有零用钱的孩子,又轻又柔软的材质俘获了很多消费者。



1995年,因为和中国供应商发生分歧,Ty公司首次停产了一只名叫“洛维”(Lovie)的毛绒小羊。


得知这一消息后,买家们却高兴起来,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手上已经买到的洛维小羊可能会变得值钱。


看到这一反应,Ty公司开始有意停产一些玩具。


到了1996年初,稀缺策略开始发挥作用。


豆豆娃的主要消费者从孩子变成孩子的妈妈,成年人开始竞相收集这些长相“怪异”的毛绒娃娃。



90年代末疯狂“洗劫”玩具店的豆豆娃收藏者们


当时的人们普遍将这种售价便宜的娃娃看成一种长期投资。


第一批精准把握市场动向的豆豆娃收藏家的确通过倒卖豆豆娃获取了巨大利润甚至发家致富。


这样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在美国人“共同梦想”的带动下,豆豆娃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风口浪尖。


[iframe]"[/iframe]


幽默作家戴夫·巴里在他的专栏中将这一现象解释为“所有能为孩子创造快乐的东西,都能被成年人变成上瘾的、具有强迫性的商业收藏”。



豆豆娃收藏家


豆豆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创始人对娃娃的执着与商业头脑有着直接关系。


尽管豆豆娃的销量在面世后得到了激增,老板Ty还是坚持亲自设计每一款产品,每一年他都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呆在亚洲的工厂里工作。


就像很多的成功的商人一样,Ty Warner在员工的眼里也是一个偏执且不好相处的老板,他们将他称为“毛绒玩具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创始人Ty Warner


到1996年底,Ty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十倍,达到2.8亿美元。


Ty公司对于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收藏者”们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从一开始的打击和起诉变成了暗示与合作。


1998年,Ty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14亿美元,而这14亿几乎全都来自于豆豆娃2.5美元一个的批发价格。


一夜之间的衰落


1998年12月12日,在Ty公司举办的年终聚会上,54岁的Ty Warner对着台下250名玩具销售员说道“哇,我从来没有和这么多百万富翁共处一室过。”


台下瞬间沸腾了,因为这样的说法其实毫不夸张。


当时距离那一年的销售结束还有3个星期,Ty公司已经打破了玩具行业所有的销售记录。


许久,台下的掌声逐渐平息。



创始人Ty Warner


Ty宣布了当年的奖金计划:所有员工将拿到相当于年薪数量的圣诞奖金。


此外,每位员工都得到了一只限量生产253只的红色豆豆娃,名叫“1号熊”。


所有熊的胸前都缝着“1”,并且带有签名和编号。



253只1号熊代表着Ty公司今年的成就:超过30亿美元的零售额,在全美礼品类排名第一,在收藏品类排名第一,在收银机领域排名第一。


员工欢呼地更热烈了,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手里的这只豆豆娃短短几周后就能卖到5000美元以上。


坐在会场后排的安迪在接触豆豆娃之前是一个走街串巷兜售瓷器的销售员。


1993年,安迪拖着满满几行李箱的瓷器横跨两个州,一整年下来赚了不到3万美金。


1998年,靠着把豆豆娃卖给芝加哥北部郊区的独立玩具和礼品店,安迪赚到了80多万美金。


从她为Ty公司销售豆豆娃开始,打来订购的电话就始终没有停歇过。


后来安迪家的很多亲戚都成了她的雇员,专门为她接电话。



但并非所有参加宴会的人都像销售员一样开心。


创始人Ty当时的女友费斯·麦高恩想到自己和Ty在一起5年,名下没有任何财产,不禁担心起自己和孩子的将来。


于是宴会结束后,她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将自己拿到的1号熊-253只中的真正1号,以几千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当地一个收藏品经销商,用换来的钱为自己创立了一个应急基金。


事实证明,麦高恩是明智的。


1998年的圣诞派对恰好标志着豆豆娃狂潮的绝对顶峰,同时也是它迅速走向衰落的开端。


新千年即将开始,豆豆娃的泡沫也面临着破灭。



Kylie Jenner花12000美元买来的镶钻豆豆娃


最早的衰落迹象出现在1999年1月,在Ty公司宣布一系列豆豆娃停产后,它的价格居然还保持着相对稳定。


这是自豆豆娃热潮开始以来,停产后的价格首次没有飙升。


同一天,Ty还推出了24款豆豆娃,这一次的批发出货量比前一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在跳蚤市场上,这些新成员的售价仅为3美元。


最终供应超过了需求。


一夜之间,全美的商店货架上到处都能轻易找到已经停产的豆豆娃。


到了2000年初,即使刚停产的豆豆娃也只能卖到10美元3个的价格,再到年底的时候,则已经沦落到了一元店里。



由于太多人抱着投机的心态来参与市场,实际的市场机制证明能真的从这种行为中赚取利润的只有极少数人。


小小的豆豆娃也因为被经济学家称为5次最严重的泡沫经济之一,与次贷危机和日本资产泡沫齐名。


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倾家荡产。


到底是因为人类的贪婪还是无法避免的商业定律?


从有价无市到无人问津,豆豆娃最终沦为了投机的牺牲品。


然而单纯的豆豆娃又能知道什么呢,毕竟它只是一个毛绒玩具而已。


喜欢蓝莓我不蓝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