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意浏娱乐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开国上将吕正操,87岁专程赴美见张学良:打鬼子,我替你做了

送交者: 蓝莓我不蓝[☆★★★蓝🐱★★★☆] 于 2021-08-24 21:27 已读 838 次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09年,北京西环边上的一个小院子里,吕正操的家人们正在盘算着怎么为他过明年106岁的生日。


这个时候的吕正操将军听力已经十分低下,家人们只好在黑板上写下大字询问他,他望着黑板上的字淡然处之,平静地写道:不声张。


那年10月13日,吕正操将军终究没来及得过上最后一个生日就逝世了,享年105岁。


他的谢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10元帅、10大将和57上将全部成为了历史人物,宣告了那段峥嵘的血与英雄时代结束。

与千古功臣相交莫逆

吕正操出生于1904年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原名吕正超。他的家境十贫寒,长辈却是有远见的,坚信读书识字能改变穷少年的命运,省吃俭用将吕正操送到了学堂去念书。


然而读小学只读了4年左右,吕家再也支撑不了他的学费,无奈之下吕正操只好回家放牛种地。


为了贴补家用,吕正操14岁时便去了剿丝厂当学徒工,正是苦寒养就其坚韧性格。日俄战争后,日军占领了南满铁路,对辽宁省父老乡亲进行了残酷的剥削。


吕正操家里的菜地就在南满铁路边上了,自小就见识了日军的无数暴行,心中积攒下了无尽的怨恨,只求有朝一日杀敌报国。

为表明志向,他还主动将自己名字里的“超”字改为“操”,意为操练好本事之后打鬼子。1922年,正值东北军招募新兵,吕正操便带着满腔热血前去报名。


凭着一手漂亮的正楷字,吕正操展现了他短短学年里的学有所成,得以加入张学良的东北军卫队旅,他和张学良的革命友谊就此拉开帷幕。


在张学良的身边不久,吕正操灵活的头脑就被发掘起来,张学良慧眼识才,在他刚参军第二年冬天便将其安排去了东北讲武堂深造。1925年,吕正操一毕业,张学良便将其提携至其身边做少校副官、秘书。

直到1936年这11年间吕正操都一直在张学良身边任职。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张学良为保存实力,命东北军撤回关内。吕正操看着失地上连绵的战火恨不能亲自率着队伍杀敌去。


当东北爆发了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等著名的义勇军抗日战役后,更是撬动着吕正操的心弦。他在梦里都是铁马冰河,不断思虑着克敌制胜的妙招。“打回老家去,收复失地!”是吕正操午夜梦中的怒吼。


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邀请了中共的代表与国民党的代表,前往西安一同商讨如何处置蒋介石,意图使国共联合抗日。吕正操当时亦参与其中,他负责在张公馆做内勤,接待前来共商国的是中共代表。

张学良

这不是吕正操第一次与中共之人的接触,但以往从来没有一个机会能让他如此深入了解共产党。他凭着这次机会同与会的中共代表罗瑞卿、徐建国等有了多次深入的交谈,还同周恩来有过交流,对共产主义起了向往。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要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当时有着有宋子文、宋美龄和端纳作保,想来蒋介石是不会突然翻脸不认人。张学良却一反常态的穿起了平时极少穿的戎装,吕正操心有所感,浓浓的不安涌上心头。


多年共事,情感自是不一般,吕正操和其余张学良部下都想要劝这位“少帅”不要去。张学良却洒然一笑,侠义之气盎然的说道:“好汉做事好汉当!另,此行不一定生事,三天当归。”

吕正操凝视了张学良许久,知张学良心意已决,也不扭捏,直截了当的说道:“我等你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你回不来,我就回河北组建抗日自卫队!


后来张学良被蒋介石扣了下来,两人时隔多年,一直未能在国土上相见。吕正操自此是彻底厌恶了蒋介石。后来蒋介石为了削弱张学良部队的势力,将“东北军”打散,重新编制,吕正操编入国民党地53军任团长。


发展抗日根据地有功,获毛泽东夸赞

吕正操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痛痛快快的在战场上杀敌打鬼子,可以在东北军跟随在张学良身边一直鲜少有机会同日军正面交锋。张学良被扣押以后,他想脱离国民党的心情越演越烈。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日军侵华的步伐全面展开,他的抗日之心再也无法压制。在日军的轰击之下,国民党部队屡战屡败,蒋介石下达了命令,要求驻军往南撤退,弃守


吕正操正想着抗日呢,哪能往后逃。彼时的他已于5月份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正想着发展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幸而吕正操了解自己的部队,都是英勇之辈,他便立即召开了全团会议,商讨去留。


“国民党不抗日,跟着他们做什么?我们要坚持抗日,打回东北老家去。”队伍里群情激奋,吕正操正好趁热打铁的说道:“根据全团将士意见,我们脱离国民党,北上抗日!”

那年10月14日,吕正操率领着部队正式脱离了国民党,改称为“人民自卫军”。


那个夜晚是吕正操永生难忘的一晚,他给自己的人生做出了一个永不后悔的决定!不久后,吕正操的部队就被编入了晋察冀军区,他担任冀中军区司令、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行政公署主任。


身先士卒抗击日寇

吕正操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打鬼子了,他再也不用受到蒋介石政策的掣肘了。吕正操率领着人民自卫队在攻克高阳县城、击毙土匪头子以后,迅速吸纳了一批抗日情绪高昂的爱国人士,部队扩充至5000多人。


在吕正操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后,同日伪军进行了不下百余次的作战,击毙日寇无数。为了继续发展抗日武装势力,吕正操加快步伐,大力建设抗日根据地,成立冀中抗战学院,1938年的时候军区部队高达10万余人。

这支在当时共产党率领下已算庞大的部队给日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为此,毛泽东还曾亲自夸赞吕正操:“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势头也引起了日军强烈的恐慌,日军开始对抗日根据地不断的发动合围扫荡。吕正操面对这种危局依旧从容不迫,他深知敌后武装抗日的精髓,发展出了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术。


蠡县、无极、定县、新乐等县开展的两种战术是最早的,收效也最显著。地雷在这些地方犹如夺命的死神镰刀,轰轰烈烈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冀中军区的军民们发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日军的探雷工事如哑了一般。

日军视这种“土八路的爆炸物”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遭受到惨烈的打击。为了摧毁掉冀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5月开始日军召集5万兵马及数万伪军,配备3个中队的飞机和数十辆坦克,发动大扫荡。


生死存亡之际,吕正操身先士卒,视死如归,同部队一起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战斗。冀中根据地的战场是一块大平原,无险可守。吕正操就指挥部队,灵活运用多种新战法粉碎敌人的围剿和扫荡。


他在冀中军区进行酣畅淋漓的抗日之旅,后来去晋绥军做司令,直到抗战结束,成功地打回到东北老家去。

部下是日后开国大将,吕正操主动让位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吕正操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西满军区司令员。当时日军陆陆续续退离中国的土地,但仍然有不少的日军部队滞留在中国作乱,同时东北匪患仍旧猖獗,吕正操的西满军区便负责肃清。


同年,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三师来到了东北与西满军区合并。合并后的西满军区中,吕正操任军区司令,黄克诚任副司令。在同黄克诚的协作过程中,吕正操发现这名副司令的才能果然非同凡响,遇上难缠的匪患问题,没过多久心中就有了决断。


黄克诚的履历吕正操是知晓的,1925年加入共产党,是老革命了。原本吕正操担心这位老党员此前做的都是政委的工作,打仗这块恐有失,没想到用兵和政治教育一样了得,有些地方甚至比自己还强。

黄克诚

这让吕正操觉得两人待在一块有些许浪费,黄克诚单凭才能的出众就不适合做他的副司令,理应做正职位才是。于是吕正操当即向东北局发函申请调度,将自己调离了西满军区。


党接受了吕正操的申请,将之调回到总部去,但仍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1946年,东北铁路管理总局成立,吕正操担任局长兼政委。


1955年,吕正操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肯定了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做出的杰出贡献。而黄克诚则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在大将中位列第三,可见当时吕正操的眼光,他的让位也更加令人敬佩。

人生三大事

吕正操与铁路的不解之缘,源于家里菜地边上的南满铁路。虽然日军的暴行给人民带来无数的损失,但是吕正操也是看到了日本对铁路管理之道,心里悄悄埋下了修铁路的种子。


在他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时,主管后勤工作。为了保障军备补给运输,他首先要解决铁路修复问题。


1945年至1946年间,他总共修复的东北解放区铁路的通车里程达到4690公里左右,后来到铁路局任局长也就顺理成章了。


为了做好这件事情,吕正操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将铁路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要将铁路管理做到科学化、正规化。他写的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在1949年3月的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对他说:“你写的报告写得很好!我们就是要加大力度搞建设。”

吕正操颇为谦虚,真诚地回道:“我讲的有不少是外行话。”毛泽东并不在意,反正笑着说:“外行可以变内行嘛!”


至此,吕正操与铁路的缘分便正式展开。建国以后,他面对的铁路线最困难的一条便是成昆线。那段铁路建设之重要难度之高,令毛泽东一想起来就彻夜难眠。


吕正操直言:“要让主席睡好觉。”言下之意便是一定要修建好成昆线。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0年成昆铁路完成铺轨,并于同年7月1日开始运营。这时联合国已对中国修成的铁路予以肯定,用嘉奖各国礼品的方式,肯定了中国人修建的成昆铁路是人类在20世纪征服大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1979年的时候,吕正操已有75岁的高龄,却忽闻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出现了严重的渗水问题,严重影响铁路安全。


吕正操心急如焚,赶紧组建了专家团队,亲自带队,前往青藏铁路进行实地勘测,在关角隧道处进行核查,并与专家们一齐制定了治水方案。


与铁路的命运联合伴随了老将军余生。离休以后,中国每建成一条铁路,吕正操都要到那条干线上坐上一趟火车,亲自感受。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一定要加快铁路建设。”吕正操晚年仍然心系铁路,不忘党中央做出报告。


“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这是吕正操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人们曾笑着问他,抗日和修铁路都是大事,但是打网球怎么能和他们相提并论呢?

这是多数人的疑问,毕竟吕老将军在前两件事上都立下了赫赫的功劳,造福了全国的百姓。打网球却像是他个人的娱乐休闲活动。


吕正操则认真地回答:“打网球是正事,这是体育。”体育二字是老将军亲笔写在记事本上给提问者的回应。


建国后,吕正操还担任了全国网球协会主席的职务。在他眼里,无论是打网球还是打篮球,体育运动强身健体都是中国人民需要做的。


当他82岁高龄的时候,还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全国比赛。而他爱上打网球这项体育运动还要追溯到当年他在东北军当兵的时候,当时张学良在景佑宫院开辟了网球场,吕正操还同“少帅”打过数回。

对网球的热爱还能令他想起当年的岁月,想起曾今追随过的张学良,想起九一八事变。而他已经有好多年没见到张学良了。


耄耋之年老友重逢

1991年3月11日,吕正操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这时杨虎城之子杨拯民和张闾蘅到医院看望吕正操。两人望着吕正操的状况,正犹豫要不要告诉他一条消息:3月10日张学良偕妻子赵一荻去美国探亲。


最终二人还是告知了吕正操,而正如两人担心的事情一样,吕正操一听到消息立马就要从病床上爬起来。“我要去美国!”吕正操坚定的说道,仿佛在描述一个沉积在心底里已久的心愿。

原来自西安事变以后,吕正操就没法联系上张学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吕正操才能和张学良进行书信上的往来,但老友之间总是见不了一面。吕正操曾多次邀请张学良回东北一看,回故土,可总是遭受到重重阻碍,无法达成。


直到1991年3月10日,国民党终于批准了张学良偕妻子赵一荻一同前往美国探亲去。吕正操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错过了他恐怕再也见不到张学良了。


仔细算算,自西安事变后一别,两人已经有54个年头没有见了,此时的吕正操已经是87岁高龄。


1991年,吕正操的身体刚刚有所好转,便立即飞向了大洋彼岸。直到29日,一行5人经过打听,寻路,才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张学良。在纽约贝太太的家中,90岁高龄的张学良早早地等在公寓门口,迎来了87岁的吕正操。

两个老人跨越半个世纪终于得以重逢。张学良笑着说道:“你是‘地老鼠’呀!”吕正操自然是知道张学良在说他在抗日时期用的地道战、地雷战屡立战功的事。没想到,张学良被软禁多年,半个世纪了还记着吕正操的事。


吕正操不敢邀功,直言:“其实这种战术,靠的不是我想出来。靠的是冀中军民融为一体,将之实施起来,这是最难的。”


张学良一面赞同,一面惋惜道:“可惜我没有在正面战场上抗击过日寇。”吕正操却坚定地说道:“打鬼子,我替你做了嘛。你已经给中国做了一件大事,几乎是以个人生死扭转乾坤!”两位老人惺惺相惜。

后来张学良还是没能回到大陆,回归故土,2001年逝世。吕正操200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一代英雄的落幕。


中华的崛起正是靠着这些英雄们抵御外敌,不顾个人安危,才换来的。我国的开国元帅和将星虽已陨落,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喜欢蓝莓我不蓝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