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百度选择了第三条路

送交者: 蓝莓我不蓝[☆★★★蓝🐱★★★☆] 于 2021-04-28 13:41 已读 276 次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关注
          

题图|视觉中国




确定“人格化和服务化”的移动生态战略,是百度再一次站在信息时代巨变的十字路口做出的选择。




上一次是世纪之交,从李彦宏在《华尔街日报》供职时发明超级链接分析技术,却被奉行“编辑与记者最值钱”的老媒体所冷落开始,当时作为信息垄断方的专业媒体的傲慢,后来被百度、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用技术彻底瓦解。拥有搜索引擎的普通人,少了信息缺失的忧虑。




而如今,时代信息之病,从信息缺失,变成信息茧房,正如李彦宏在《二十度》纪录片中所说,他不喜欢如今刺激-反馈式的内容推荐机制,让人走极端,让人消磨时间,而依然不知道世界真实的模样。




当百度万象大会公布X+Y的产品布局,并重新强调“人格化、服务化”战略,以及整个百度技术底座强大之时,抛开已经讨论过多的商业化分析与猜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百度移动生态再一次挑战信息的分发机制。




相比二十多年前,这一次“对手”更强,百度眼前一度面临着两条路,要么加入那些互联网“聪明人”,先把钱赚了再说。要么坚持曾经的乌托邦理想,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之中,做不世故的古典异类。




近两年后的万象大会,答案似乎逐渐明晰——百度选择了第三条路,这是一条仍然在坚持理想,又并不忽视社会与市场变化的路。




从用技术到用对技术




李彦宏曾写过一封公开信,很多人对这样一句话都印象深刻:“百度有 1 块钱,会投到技术里;有 1 个亿,也会投到技术里;有 100 亿,还是会投到技术里。”




技术也是这两轮信息革命的底层,从二十年前的超级链接分析和后来的语义搜索、凤巢,变成了今天在万象大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所言的对AI全栈式投入。




于是有了如今业界熟知的,百度三个增长引擎:其一是百度App为代表的移动生态业务,其二是百度智能云业务,其三是前沿业务,包括智能驾驶和智能助手。




而其中,与普通人关系最近,最容易被感知的,依然是百度App和百度的搜索,作为数亿中国人赖以获取信息的渠道,它不仅是百度业务的基石,也是技术给普通人带来裨益的直观途径。




这些技术今天在沈抖的表述中,是“智能搜索+智能推荐”,和整个技术发展趋势一样,他们的底层技术都是AI与云计算,而问题在于,如何使用技术?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搜索的人机交互方式将会进一步智能化,语音搜索、图像搜索的应用场景和规模都将进一步加大。”“智能搜索不仅可以连接图文、视频、直播等内容,更可以连接服务。随着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智能搜索还将进入智能汽车、智能硬件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在万象大会上,沈抖如是说。

显然,百度二十多年技术理想正在照进现实。




世纪之交时,整个世界的技术经历着从无到有的变迁,全世界的科技公司,虽然业务模式不同,但其愿景基本一致:让更多人用上电脑,让更多人能用软件工作娱乐,以及,用搜索引擎彻底打破信息不对称。




与当时创业者着迷于技术进步,以及科技民主化的乌托邦梦想不同,如今的情况变得更为复杂。注意力经济带来的巨大利润,让汇集了大量“聪明人”互联网公司很快意识到,只要不断摸索挑逗人性弱点,就可以坐收渔利。与再进一步去研究技术、产品的可能性相比,用大数据刺激多巴胺,以及测算如何比路边小摊贩卖菜更便宜,更能在中国带来巨大收益。




一座座数字壁垒拔地而起,不同的App孤岛之势愈演愈烈,人们只能使用被AI算好的内容与服务,并转化为客单价和活跃度的数字游戏,信息茧房也就此形成。




身处不再开放的中文互联网环境之中,在公域信息逐渐萎缩后,百度主动参与到技术与内容融合中去,尽管需要考量的方面更多,但不变的是,百度再一次站在了普罗大众一边。




不要让生态用爱发电




2019年5月,百度搜索公司战略转型为移动生态事业群(MEG),不久后确定了“人格化和服务化”两代战略。只有战略而没有落实时,外部的评论普遍处于观望,静观着看百度究竟选择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今天,沈抖给出了清晰且直观的阐释。




“百度移动生态正呈现出X+Y结构的布局。”沈抖说。




X 是指横向上,进一步开拓百度App、好看视频、爱奇艺、百度贴吧等用户产品的规模及粘性,覆盖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Y 是指纵向上,深耕不同行业垂类,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开拓更多元的商业模式。




而这些垂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产品为主的生态护城河垂类,另一类是以大健康、直播、电商、教育等行业为代表的大行业垂类。在这些行业百度移动生态要持续深耕并提供闭环。

可以发现,百度高层在万象大会论述“人格化和服务化”时,正在摈弃互联网各种会议中的假大空,而是有了许多接地气的论述并且更直接。




在信息匮乏的时代,用户通过搜索只要找到信息,便万事大吉。然而随着信息过载,分辨信息,找到有用的新闻,找到正确的回答,以及找到服务质量更好的商家,才是普通人的最大难点。




“智能搜索”背后的AI可以用算法,将搜索结果尽量优化,“智能推荐”也能尽量贴合目标人群的需要,但终归要解决可信度的问题,让消费者有效分辨好次,最优解依然是靠人与人的信任。




如果搜索医疗信息,病人最需要的是一个医学专家的解答,如果搜索旅游攻略,游客最需要旅行博主的既往分享。如果想了解一则科学道理,科学家深入浅出的科普才是最为重要。




当医生、旅行博主、科学家与普通人有一种方式进行沟通,他们所贡献的内容,也就成为了普通人行为以及商家服务最好的指南,在智能时代,这些KOL真正成为了一条信息链中的“把关人”。




“移动生态就是要把人和人连接起来,比如说我的车坏了之后,可能不需要一个院士和教授告诉我怎么修车,基层的员工或许会更了解。”“通过人格化和服务化战略,就是要使得整个移动互联网充满活力、充满烟火、充满生动的交流。”沈抖强调说。




而百度的“人格化”,便是通过算法,将他们的内容摆到前台,让种种有趣的人格,成为整个网络之中可被信任的节点,进而筛选出真正对每个人有价值的服务,让“服务化”的种种,平滑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起居。




这可以算做智能时代的一个标准化路径:用户通过“智能搜索”,可以在传统意义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随后“智能推荐”,围绕其行为,让服务直达用户眼前。




若仅仅是如此,那么百度相比于其它互联网公司也没有什么区别,毕竟过往的超链正在不断演变成社群网络中的人,网页如何变成海量的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此如何真正将人、信息和商业链接,将服务触点无限增加,这是百度在第三条路上的关键考验。




让生态里的人活得更好




而百度,正在寻找这个时代问题的解法。而其第一要务是,让帮助实现这个解法的人们——商家与内容创作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毕竟对于商家与个体创作者来说,拥有明确回报与机会的生态会更加稳健,也更加符合市场规律。




“我们相信,只有大家在这个生态里生存下来,生活得更好,才会有整个移动生态的健康和繁荣。”沈抖如是说。




为了让整个过程更加平滑流程,百度不仅提供挣钱的机会,亦通过自身技术,提供挣钱的工具,即“三大支柱”:百家号、智能小程序与托管页。




以百度通过自建的方式,深入建立服务体系的健康为例,百度健康一方面自建“问医生”小程序,另一方面也为公立医院定制小程序,通过百度App搜索相关关键词即可无缝使用相关服务。




便捷的工具让仅起步一年的百度健康精准的承接了百度App的巨大流量,如今每天服务1亿用户,满足日均2亿健康内容检索需求。




与此同时,百度电商的服务闭环也正在形成。




在一则托管页中,百度所提供的各类组件可以实现营销、内容展示、商品销售、程序优化等多个功能,企业可通过一个站点就做到品牌曝光、线索收集、门店推广、电商交易、APP下载等等功能。




正是这种直接带来效益的便利,让托管页在2019年Q4时,就占据了百度四分之一的营收。




如此商家省去了以往自行建站,再单独做推广的麻烦,也让百度之于电商从一个索引,真正变成一个可以联动的生态。




在万象大会上,百度集团副总裁王凤阳也在会上发布了百度电商扶持计划,针对品牌、 MCN机构、服务商、主播等生态中不同角色推出不同扶持政策赋能生态内参与主体,同时将以上亿流量、亿万现金补贴、免佣金三大举措,助力直播带货,帮助商家获客。




而百家号的海量内容,与420万创作者的持续内容贡献,也为百度带来了广泛的内容,以及更为宽广的流量来源。




不止健康、电商,包括短视频、小程序、百家号等业务在内,今年万象大会共计发布了九大扶持计划,扶持创作者及生态伙伴成长。




据百度短视频生态平台总经理宋健介绍,好看视频每月有100亿流量的泛知识视频内容,每天有2.7亿次泛知识视频搜索。

为吸引更多知识型创作者入驻平台,好看视频也推出了全新创作者扶持计划。据宋健介绍,扶持计划将邀请100位名家入驻好看视频,带动10000位各专业领域创作者共同进行泛知识内容创作。并将对入驻创作者进行全方位扶持,助力实现每人全年10万元的创作收益。




当用户搜索有内容可看,当智能推荐有服务可推,万象大会也终于说明,百度从底层技术,到应用工具,再到上层内容,以技术优势,真正构筑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解决方案。




让供给方挣到钱,让消费方有实惠。




而当我们重新审视百度给与时代的回答,一个疑问依然存在:我们凭什么相信,百度不是在走中文互联网的封闭老路,而是依然保持着开放呢?




倾听链接的回响




“信息茧房”一词最为人熟知的来源是美国法学教授凯斯·桑斯坦2006年出版的《信息乌托邦》,而人们关注他对未来警示意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其最终的结论:“新的传播技术正在使事情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




换言之,当我们去判断信息究竟是否使人作茧自缚,实际上是要看其带来的结果是否促进了开放,而非过程里开放的姿态。




从万象大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百度正在解决大众传播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其一,重塑一度被社交网络摧毁的人与人的普遍链接。




社交网络通过对立攫取流量,带来人的极端,对任何事情以喜欢/讨厌定论,带来视野狭窄和对真实价值的漠视。而百度当下勾勒的商业模式中,坚持对知识性内容大量关注,更重视内容的实际助益而非话题是否吸引眼球,在流量为王的中文互联网中,并不容易。




其二,创造人与服务链接的全新模式。




在互联网上,信任问题往往会被互联网公司巧妙的转嫁给用户。比如设置评分系统与评论区,但因为有刷分与刷评论的黑产存在,本质上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而技术基因的百度,是少数真正在尝试通过算法与人的结合,去从元数据层面考虑问题的公司,在目前呈现出的移动生态业务模型中,创作者不仅仅是流量入口,也在被赋予服务“把关人”的角色,而算法依然在底层考量着创作者与服务的质量,技术与人相互制衡而形成的排序,或许正在带来互联网的另一种秩序。




除此外,一个隐形的事实:百度一直是开源社区重要的贡献者。在万象大会上,沈抖也强调称,百度从做智能小程序的第一天开始就打造真正开源开放的生态。截至目前,百度智能小程序已经有69个成员接入平台。




换言之,百度技术强大,却并非一个黑盒,开发者有效参与带来效益的同时,亦可有效监督。




仅从商业意义上来说,百度的方法多少有些吃力不讨好,其移动生态完全有更加简单的方式,构筑一个标准的信息茧房,获得更巨额的商业回报。




而从舆论意义上来说,百度也因此更为吃亏:正因为贴近普通人的需要,因此在互联网公司里,他们挨了最多的骂。




但基于科技民主化而生的百度,最终还是面向人间,从根本去解决和每个人有关的信息之难。这一度带来了百度价值在资本市场长期的低估,和看似许多机会的错过。




但也正因如此,百度方才是百度。

喜欢蓝莓我不蓝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