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海同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0年前,卖肾换iPhone的男孩怎样了?与药为伴悔不当初

送交者: 蓝莓我不蓝[☆★★★蓝🐱★★★☆] 于 2021-01-29 13:11 已读 348 次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关注
   

每年iPhone出新款,朋友圈总会有人嚷嚷着要去“卖肾”,一直认为是个段子,直到这几天看到一个新闻才知道段子源自生活。10年前,安徽一位17岁男孩还真就干了件“卖肾换iPhone”的蠢事。


2018年iPhone4发布,全球掀起了一股换机风潮,正在读高中的小王和许多追求时尚的同学一样,渴望有一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但手上资金有限,又不能找父母要钱买手机,眼看换机计划就要搁浅了。无意间小王看到了一则“卖肾”的广告,随后他便跟随中介团伙来到郴州,做了9个小时手术,用右肾换来了2.2万元。出院后,小王得偿所愿,用换肾得来的钱买了一部iPhone4和一部iPad.


10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17岁少年已经27岁。10年间,早已吃够了无知带来的苦果。现在的他已褪去了年少无知,多了一层悔恨。那年,少年回家后并无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地他发现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当年换肾是在地下医院偷偷进行的,环境恶劣导致术后伤口感染,再加上少了一个肾带来的身体亏损,需要终身服药才能控制病情。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得尿毒症,最后有可能还要换肾。


10年后的今天,小王和他的家庭早已接受了这场闹剧。虽然事后他父母起诉了涉事医院,并获取了147万赔偿,但目前只能躺在床上与药为伴的小王,一直是家里不能提及的伤痛。父母到现在都不明白,当年儿子为何会做出这么大胆又荒唐的决定。


当代孩子们那些奇奇怪怪的消费观

小王的悲剧,将一个少年的无知以最残忍的方式展现在了我们面前。10年前的一部iPhone4和iPad放到现在还有什么价值?但那个花季少年却再也没有了盛开之时。小王这种激进消费观在当今孩子身上并不少见,“大学生裸贷”、“花呗透支”等,一次次与年龄不符的消费行为,都在提醒我们这些当父母的:该注意孩子消费观了!


网上流传着一些当代孩子让人哭笑不得的消费观:800的衣服,买买买!8块钱运费,不能出!吃土3个月,一朝买球鞋!男孩子会为了一双鞋子省吃俭用几个月,常常组团收藏各种限量款、联名款球鞋,乐此不疲。消费与价格无关,觉得值就好!“口红200元。买!”“球鞋1000元。买!”“某视频会员15元。在吗?会员借我用用?”商家搞活动,不买还是人?第二件半价=不要钱!

调查发现,这些看似前茅后盾的消费观,意外地受孩子们欢迎。不得不说,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孩子们,消费观比我们前卫太多。很难搞懂他们消费的标准在哪,越来越多孩子开始“超能力范围消费”仿佛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同学中只要有人买了AJ,买了新款游戏机,买了新手机,所在圈子必会跟风,哪怕当下没有能力支付,但花呗、白条等各种借贷平台,将这种“超能力范围消费”的门槛降到了最低。


有一个调查报告显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费集中在2000~3000之间。但生活费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是负债族的比例高达惊人的66.67%,而生活费2000元以下的大学生生活费有剩余的比例为75%。数据来看,生活费越高的孩子,虽然可支配资金多了但盲目消费也随之而来,以至于钱越多越不够花。反而那些生活费2000元以内的孩子养成了精打细算的生活习惯,钱虽相对较少,但他们懂得合理安排花销,到最后生活费反而有剩余。你看,消费观的差距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消费结果。


培养财商,引导孩子正确消费

消费观属于财商范畴,只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商培养,才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消费观不是要求孩子一味地忍耐放弃消费,也不是随心所欲看到喜欢的就买。而是要在深知自身消费能力的基础上能够适度消费、量入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控制消费欲望自控对孩子而言是最难的部分,自控需要消耗意志力。比如,孩子在超市看到喜欢的玩具,由于太喜欢大脑就会立刻兴奋。如果此时你告诉他,家里已经有一个类似的玩具了,不要再买了。此时,孩子就会调动意志力与兴奋的大脑做对抗,激素作用下意志力的作用会被大大削弱。


好的办法是在去超市之前,就做好预防准备。比如,去之前先让孩子想象自己可能会买的东西,再让他从中选出一个最想要的。这个过程会让这个玩具在孩子内心形成一个锚,进超市后这个锚在心理暗示下发挥作用,让孩子的注意集中在他最想要的那个玩具上。作为一个普通人,有欲望是正常的,更别提孩子了。我们不必要一直压制孩子的消费欲望,但应该让他们学会取舍。


先存储,后消费:身边很多父母不赞成给孩子零花钱,他们认为孩子上学车接车送,从学习用品到吃穿用行家长全包了,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对这种观点我一直持保留态度,相反我更提倡家长要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从小接触一些关于“钱”的知识,体验“消费”与“资产”的博弈。


优米2岁时我就给她办了一张银行卡,并告诉她,以后如果每个月零花钱拿出来5%-10%,年底就可以买一个最想要的礼物,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她体验存款增长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希望用这种方式引导她“先存储,后消费”。


制定预算:预算是指自己能接受的范围。比如,零花钱一个月就300,但非要买1000的游戏机,显然就已经超出了能力范围。所以,适度消费的前提就是制定合理的预算。比如,给孩子一个记账本,引导孩子做好收入、支出笔记。如果连续3个月不超预算,可以适当奖励一个小礼物。你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引导孩子规划支出,制定预算。


12岁前,孩子的财商标准

控制欲望、先存储再消费、制定预算说白了还是理论偏多,那么不同阶段的孩子,如何判断财商教育是否达标呢?不同阶段有着不一样的标准:


3岁知道钱可以用来交换: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开始探索世界,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超市、商场买东西,试着让孩子体验“把钱交给收银员、再拿回玩具”的感觉。在一次次交换中让孩子明白,“钱”是可以换来想要的东西的。


4岁认识基础货币单位:让孩子明白元、角、分,拿到不同面额的钱币时,告诉孩子所代表的数值,并教孩子认识钱上的数字。去超市时,可以给孩子不同面额的钱,让他们自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并让孩子知道“钱是有限的,用完就没有了”。


5岁钱是劳动的结果:5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这时家长可以开始以下两件事:一来,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和孩子签订零花钱契约。二来,让孩子知道“钱是劳动的结果”,比如:带孩子去公司加班,让他参与你的工作,或带他去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


6岁开始学会攒钱给孩子创造数钱、收钱和攒钱的机会。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小区、学校组织的跳蚤市场,带孩子当一回小贩,让孩子给每一件物品定价,然后卖出。这种机会非常难得,一旦遇到一定要抓住。如果实在没有机会,家长也可以角色扮演,在家“模拟商店”,给家里的东西定价,孩子负责卖给爸爸妈妈。买卖的过程会让孩子意识到“钱”和“价值”的关系


7岁克制欲望,延迟消费: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知道了“钱”的好处,我们可以给他一部分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支配。当然,由于孩子自制力有限不建议父母给太多零花钱。


此时孩子一定会碰到钱不够花的问题,这时候就是财商教育最好的时机。可以引导孩子买便宜的,也没什么都不买让他想办法攒钱、赚钱。总之就是让孩子在此时体验各种不同选择带来的结构。


8岁完成银行存钱:银行开户、存钱绝不仅仅是大人才能干的事,8岁的孩子已经有能力自己去存钱了,这时可以带孩子去银行取钱、让孩子参与购物。


9岁制定用钱计划:9岁的孩子除了参与支付交易外,可以适当教他如何讨价还价、使用优惠券和打折券等,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手上的钱。


10~12岁开始记账: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对钱有了完整的认识,可以着手培养孩子“管理开支”的能力了。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记账,让孩子在一笔笔收入、支出中学会金钱管理,懂得节约。


社会属性决定没有人可以逃避消费,培养财商帮孩子预防过度消费,避免小王的悲剧,是每位家长要面对的问题。何时开始引导孩子关注钱?用什么方法让孩子能快速接受,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每一位为此伤神的父母一些启发。

喜欢蓝莓我不蓝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