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同是诗人中的泰斗,李白和杜甫为何混得没有苏轼好,1句话见分晓

送交者: 雪狼99[☆★★★声望勋衔15★★★☆] 于 2022-08-05 22:04 已读 1291 次 1赞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关注
 

提起古代的诗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率会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不过很多人对他俩的了解,可能会局限于,李白:才思敏捷,笑傲王侯,不求于文达于庙堂,而杜甫:虽是一介清苦文人,但是诗才无双,并无时不在心忧天下……


而实际上,李白一生都想把脑袋削尖,然后能在体制内挥斥方遒,为此他还当过“赘婿”,但是他虽然在诗词上风头无两,但是政治智商却极低,晚年甚至跑去投靠根本不可能成事的永王李璘,以至于漂泊一生,客死异乡,他的一生,其实根本没有传说中那么潇洒。



如果只看杜甫的晚年经历,好像杜甫是一个出身寒门,心忧天下,但在当时却只能以诗词,和李白并肩傲啸大唐的人物。但实际上,杜甫最初也是“富二代”,后来因为家道中落,他自己又在仕途上没能寸进,所以他才过得比较落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在世时,他的名头其实并不大,充其量也就是个文坛的二线诗人,他的名头是在“新乐府”运动之后,才逐渐声名鹊起的。



那么古代的诗人是不是都混得这么差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他俩为什么会混得这么差呢?直接说原因太枯燥了,咱们今天找一个在诗坛地位和他俩差不多的人,来做个对比,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这人的名字叫苏轼,大家对他的称呼,更常见的是苏东坡(不知道这和猪肉有没有关系)。苏东坡的家世和杜甫很像,祖上都是体制内的大人,到了他们这一辈,虽然圈子越混越低,但也算得上是殷实之家。不过苏轼和杜甫不同的是,苏轼有一个好母亲,而杜甫的母亲却在杜甫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据相关资料记载,苏轼小的时候,父亲因为家境殷实,所以有点“不务正业”,所以科举一直未中(杜甫母亲去世后,杜甫也是拿着家里的提供的资金,四处游玩),而苏轼本人却非常有上进心,有一次他母亲给他讲解《后汉书》时,正好讲到汉朝的大忠臣范滂,不畏权奸被奸人陷害,赴义前和母亲诀别,想要劝慰母亲,却被母亲开导的故事。



苏轼听完这个故事后,就对母亲说,自己长大了可能也会做个范滂这样的忠臣,到时候可能会“忠孝不能两全”,苏轼的母亲则说,你能去做范滂,老妈自然就能做范滂的母亲(无论何时何地,一个优秀的母亲,都是家族兴旺的必要条件)。有这么一个如此优秀的妈,再加上一个……充当反面教材的爹,苏轼的成绩自然是稳得堪比地里的老黄牛。



当苏轼学成以后进京考试之时,和他一同前去的,除了有自己的弟弟苏辙之外,还有他们的……老父亲苏洵(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儿子的刺激,苏洵在“不枉少年之后”开始“浪子回头”)。考试对于准备充分的人来说,不过就是一次日常的练习,所以苏轼发挥的依然如同老黄牛。



本来以苏轼的正常发挥,应该是可以夺得的头名的,不过本次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批改考卷定名次时,发现苏轼卷子上写的东西总往自己的痒处挠,于是他就把这张已经糊住名字的考卷,误认为了是自己弟子曾巩的。因此他虽然喜欢这份试卷,但为了避嫌,所以把这份试卷只定位了第二名。


事后苏轼知道这件事以后,不光没有因此而怨恨欧阳修,反而是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苏轼的才华和心胸让欧阳修震惊不已,他后来曾对自己的儿子,等你爹死后,不用三十年就没人再谈论我咯。结果果果不其然,在欧阳修去世以后的三年后,另一个名字取代了他在文坛的热度,这个人正是苏轼。


虽然苏轼在考试中受了点“小挫”,但是依然可以“春风得意”,但是考试结束后不久,家乡就传来消息,还不知道他考试高中的母亲,突然离世而去。苏轼作为一个孝子,匆忙赶回家为母守孝,因而错过了早点入仕的机会。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李白、杜甫:你什么意思,考不进体制就不是金子了?)



等到苏轼守孝归来,立刻以“百年第一”的制科考试开始成绩进入大宋公务员系统。苏轼虽然成绩优秀,但是也是从基层干起,苏轼也并没有因为自己当时已经“名满京师”,就眼高手低,而是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然后等外放期满,顺利返回京城。不过还没等苏轼开始大展拳脚,他的父亲又突然离世,于是苏轼再次在仕途中停顿了三年。


等到他再次守孝归来之后,大宋的朝廷已经不再是他熟悉的那个朝廷,因为一个叫王安石的人,正在大力推行新法,而因反对王安石改革过于激烈的欧阳修等人,则被驱离了中枢。苏轼当时在朝中最大的“靠山”,就是欧阳修。欧阳修一失势,苏轼要想再有所发展,势必就要投向王安石,但是苏轼并没有这么做,因为当年他就立下志愿,要做范滂!


政治和商业的“以和为贵”不一样,在大多时候,信奉的都是“非友既敌”,于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不支持的苏轼,很快就被踢出了京城。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要么撂挑子不干,要么为五斗米折腰,要么非暴力不合作,但是苏轼没有选择这些消极的做法,而是在地方埋头苦干,今天徐州附近的“苏堤”(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楼”(徐州五大名楼之一)都是苏轼在任时所修建。




后来苏轼又因为政敌构陷,而身陷囹圄并差点被杀(乌台诗案),后来还是王安石发话,他才免于一死,不过他也因此而再次被贬。苏轼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以后,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本心,后来王安石倒台,司马光掌权,苏轼作为“敌人的敌人”,本有机会成为司马光一党的朋友,但是他依然用仗义执言,再次让自己远离了权力的中枢。



和以前一样,到了地方的苏轼,依然没有把情绪代入工作,而是继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时他署理杭州,杭州因为干旱和疫情曾一度动荡,但是他快刀斩乱麻,一方面大胆的“


广开财路”(申请上级减免税收,拿和尚的度牒换取钱粮……集粮款,一方面又“


慷慨解囊”(他自己就出了黄金五十两,李白要是有这么多钱,估计都换酒喝了)修建医舍,救助灾民,西湖十景之后的“苏堤春晓”中的苏(公)堤也是由他修建。


虽然苏轼晚年时,也几度漂泊,但是单从苏轼过世之后,能被大宋天子追赠为


太师并且还能


谥号“文忠”,就可以看出,苏轼不光在民间有口皆碑,在庙堂也是让人钦佩。那么同是古代诗歌圈的大拿,李白和杜甫为什么就混得不如苏轼呢?


纵观苏轼的一生,骆驼认为主要原因其实就一点,苏轼有李白的傲骨,但是没有李白的傲气,苏轼有杜甫的悲天怜人之心,又有真抓实干之行,而且对苏轼来说,他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当年王安石失势之后,苏轼还曾专门上门拜访。苏轼留下的经典诗句很多,但骆驼认为,苏轼有一句话,最能概括他他的一生,也是他能成功的经验——


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喜欢雪狼9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