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临终前刘伯温告诉儿子: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百年之后果然应验

送交者: 雪狼99[☆★★★声望勋衔15★★★☆] 于 2022-07-16 12:18 已读 828 次 1赞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关注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刘伯温


众所周知,元末明初时,刘伯温是一个很有名的人,他不仅在元朝当过官,而且在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在民间他更是一个“神人”,留下了不少的传奇故事。


曾经,因在朝中树敌良多,刘家一度没落,而在临死之前,刘伯温却做了一个预言:“刘家九代后必出奇才”,不曾想百年以后竟然真的实现了。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刘伯温早期的发展史


刘伯温又名刘基,出生在元朝末年的乱世之中,他从小就天资聪颖、喜欢读书,阅读书籍的速度非常快。后来,在少年之时,别人还在考秀才的道路上烦恼着,他却已经成了秀才,一时间成了当地的“神童”。


14岁时,刘伯温进入府学读书,对于四书五经班上其他的孩子都不解其意,可刘伯温不仅能倒背如流,对其中的意思还比较清晰,可以说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


或许是父亲也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3年后,刘伯温经过介绍成为了程朱理学大家郑复初的弟子,开始接触更深一层的学问。在此期间,刘伯温还学习了天文地理、兵法数学,为后来的成名打下了基础。


元统元年,23岁的刘伯温高中进士,成为了相当当的人物,几年后就被安排到了江西一带做官。刘伯温的执政能力很出色,也很受老百姓爱戴的爱戴。


可惜的是,他刚正不阿的性格,让他在官场上很难有所作为,并且还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朝廷的腐败成风,再加上刘伯温又不断遭受排挤,“失意”之下他便辞官回乡,开始了隐居的生活。


话说,刘伯温隐居的时候,朱元璋却在为自己的事业拼搏。在李善长、徐达等人的支持下占据了南京,并以此为据点不断向四周扩展,就这样朱元璋的大军来到了浙江。


听闻“浙江四贤”的大名后,朱元璋便向他们发出了邀请书,刘伯温便是“四贤”之一。如此情况下,两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段传奇故事拉开了帷幕。


如果说朱元璋前期有李善长,那么后期拥有刘伯温后,更是让他的大业顺风顺水。占据南京后,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已然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此时,想要打破这个僵局,“首犯”必然要承受另外两方的威胁。关键时刻,刘伯温给朱元璋提供了一个战略:“打陈友谅,示好张士诚,避免两线作战......”


在此情况下,陈友谅、朱元璋的大战拉开了帷幕,最后在鄱阳湖一带,朱元璋彻底击败了他,并在不久后还打败了张士诚。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南京为首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


建国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李善长、徐达等人被封侯拜相,刘伯温则被封为了“太史令”,本以为这是光宗耀祖的时刻,却不知另外一场风波已然开始。


建国后的风波


上述提到,刘伯温被封为了“太史令”,这个官职不是撰写历史的史官,而是负责监督百官的职位。明朝初年,朝廷有两大集团,一个是以建国功臣为首的“淮西勋贵”,还有一个便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



一方想要享受成功后的成果,一方却一直在监督他们,如此“矛与盾”的局面便出现了,双方暗地里的交手你来我往、终日不断。作为心机深沉的皇帝,朱元璋也乐见其成,毕竟对平衡朝局有好处。


后来,刘伯温不断向朱元璋献策,大致意思就是:“武将在开国前有大作用,然而在开国后却有“副作用”,如果您不能掌控他们,对朝廷的发展很不利。”


可想而知,这类谏言在“淮西勋贵”的眼光就是在动自己的“蛋糕”,他们也不断向刘伯温反击。双拳难敌四手,一番番较量之后,刘伯温败下了阵来,无奈再度辞官选择隐居。


在隐居期间,刘伯温又被朱元璋叫回来一次,但也仅仅是工作了两年,随后便彻底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结束了他的官场生涯与传奇。



只是,刘伯温虽然退隐“江湖”,但是他遗留的“江湖恩怨”依然没有完全解决,而这个隐患也给他后来的人生之路埋下了悲惨的伏笔。


9代之后必出奇才


大约是在回到家里两年之后,刘伯温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疾病,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民间的大夫根本就无法医治。朱元璋听说这件事情后,立刻派宫中的太医去给他医治。


然而,刘伯温在朝廷为官之时得罪了很多人,胡惟庸便是其中之一。他听说这件事情后,马上就买通了御医,让他在刘伯温的药中加入一些“慢性毒药”。


就这样,刘伯温的疾病是越治越严重,后来更是不能自由行动了。也就在此时,刘伯温意识到了御医和药物的问题,以及背后隐藏的一个阴谋。



得知这些事情后,他也没有想要反击的意思,而是叫来了自己的儿子,交代身后之事。他对大儿子说:“我死之后,你转告皇帝,政治一定要刚柔并济才合适(大致意思)......”


随后,他又对着二儿子说到:“我这里有一本关于算卦的书,我死之后你交给皇帝,另外咱们家族的子孙不能学习这本书籍里面的知识......”


听完了父亲的交代后,两个二子也问了父亲关于家族的问题,对此,刘伯温回答说:“我死之后,伯爵之位也不会长久,但是刘家九代之后,必然会再出奇才”,不久后刘伯温便去世了。


刘伯温去世后,朱元璋便开始大杀功臣,刘伯温家族的爵位也被削除了,后来虽然又重新获得了,但刘家却推辞不受,朱元璋与刘家的故事告一段落......



时间匆匆,明朝来到了正德年间,皇帝又重新“翻阅”了洪武年间的案子,发现了刘伯温“冤情”,随即便为他正了名,还加封他为“太师”。


嘉靖皇帝时期,有一个名为李瑜的人,他是刘基的同乡,也是刑部的郎中。他上书嘉靖皇帝说:“基宜侑享高庙......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在这一年,刘伯温的家族受到了朝廷的封赏,而所有的官职、爵位都落到了一个名叫“刘瑜”的人身上,而从辈分上来看,他刚好就是刘伯温的“九世孙”。


自古以来,刘伯温就有着“小诸葛”之称呼,地位与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比肩,这一次“未卜先知”的成功,也是他诸多传奇故事中的一个而已。那么,刘伯温、诸葛亮二人的才华相比,谁更胜一筹呢?

喜欢雪狼9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