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情感笔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陈香梅:22岁毅然嫁54岁飞虎将军,守寡62年,却坚称自己没白活

送交者: 雪狼99[☆★★★声望勋衔15★★★☆] 于 2022-06-21 17:29 已读 846 次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关注


“美国有一百来个参议员,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


这是1981年,邓小平在国宴上,被问及“为何将陈香梅安排在第一贵宾席”时给出的回答。


被誉为“全世界只有一个”的陈香梅的确不是凡人,她的传奇一生诠释了一等女人的活法:长得漂亮,活得清醒。



陈香梅


陈香梅生于1925年,祖籍是广东佛山,出生地却是北京。因为身逢乱世,年仅12岁那年,她就因日本侵华不得已和全家一起流亡香港。


陈香梅一家刚到香港没几年,香港沦陷。由于过度操劳致病,她的母亲在这年离开了人世,此时,她年仅16岁。


母亲死后,陈香梅和五个姐妹陷入了无尽的迷茫:父亲远在美国,她们身边已经没有依靠了。没有依靠,就靠自己。陈香梅和五姐妹咬着牙,再度踏上了流亡之路。


流亡路上有多苦,流亡百姓有多可怜,陈香梅就有多恨日本人。但怨恨不是力量,因怨恨而起的奋斗才有力量。陈香梅更加发奋地读书了,她确信:只有他们站起来,国家才有复兴的可能。


连续几年的流亡,在锻炼了陈香梅处事能力的同时,也让她有了超越同龄人的坚韧。


1944年,19岁的陈香梅怀着理想加入了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她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记者。因为陈香梅英语流利,她工作后不久就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采访时任美国驻华第14航空队的司令官陈纳德。


对于刚刚成为记者的陈香梅而言,陈纳德是真正的大人物。为了这次采访能顺利进行,她做了很多准备。她事先已了解到:因“飞虎队” 驾驶着美制战斗机,屡战屡捷,中国老百姓非常尊敬、支持他们。


她还打探到:“飞虎队”统帅陈纳德很不喜欢记者,他经常让他们下不来台。在新闻界,他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存在,他更像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背地里,记者们都管他叫“老头子”。

记者同行越是对陈纳德“嗤之以鼻”,陈香梅就越想尽快接触这个“老头”。她和普通记者不一样,普通记者都倾向于选择容易的事做,而她却喜欢做那些难度更大的事。如果一件事非得她跳起来才够得着,她会更加有动力。


陈纳德,恰恰是她跳起来,才够得着的存在。


采访陈纳德那天,陈香梅特地穿了一身阴丹士林蓝布旗袍,她将乌黑的秀发编成了两条长长的麻花辫垂在胸前。这身打扮配上她俊秀、有东方美的脸庞,让她看起来格外与众不同。


那天,推开陈纳德将军办公室的大门后,陈香梅就见到了身着一身笔挺军装站在窗前的陈纳德,只一眼,她就被他那双放着光亮的眼睛吸引住了。


陈香梅在门口下意识地停留了一下,就在她发愣的当口,起先还一脸严肃的陈纳德竟径直走了过来,并握住她的手道用温和的语气道:“上午好,女士,我是克莱尔·李·陈纳德。”


这样的陈纳德与她之前通过别人之口了解的“陈纳德”,太不一样了,陈香梅愣了下才恍若从梦中惊醒地握住他的手回到:“将军好,我叫陈香梅。”


陈香梅没有介绍自己的身份,这似乎是疏漏,按理,她应该说“我是中央社记者陈香梅”。这个疏漏,让她后来一直纳闷不已。“或许,这是命中注定吧!”她只能如此解释。


陈香梅初印象中的陈纳德给了她“春风拂面”的感觉,她透过那张脸,读懂了常人看不到的他,她后来写道:


“他的脸孔遍布深刻的皱纹,有着一个倔强的下颚,看起来强韧而果决,一堆深沉的棕色眸子里流露出坚忍的神色。我对他的瞬间印象是:这个人具有伟大的意志、力量和勇气,兼有高超的智慧。”



陈纳德与陈香梅(右)在云南


人都说“一个心里有什么,才能看见什么”,能透过第一眼,看到陈纳德的“意志、力量、勇气、智慧”的陈香梅,本已不是普通女子。她和他是相似的,所以,当他们真的坐下来聊天时,两人竟都有了相见恨晚之感。


陈香梅发现自己和陈纳德有太多相似处:他们都出身望族,却早早失去了母亲的照拂,他们都还深爱着对方的家乡。


陈纳德在惊讶之余,也对这个女记者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他确信:他和她这样的遇见,是世间难得的,用中国人的话说叫“可遇不可求”。


那次采访后,两人道别时,陈香梅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陈纳德,她竟在这位年已50岁的将军的眼里,看到了孩子般的不舍。她在感动之余,也不由得心里一动。


有了第一次成功采访的经验后,后面的采访就容易多了。陈香梅开始频繁出入第14航空司令部。


陈香梅通过采访了解了陈纳德的身世和战绩,她用一个个故事将他的一生报道出来了。显然,陈纳德自己也很满意她的报道。


越是了解陈纳德,陈香梅越是对这个饱经风霜的男人有好感。从小缺乏父爱的她,甚至在和他的交往中,得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直到后来,她才知道:那是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是她的父亲从未给过她的。他的父亲长期未与她们母女生活在一块,他和母亲之间也并没有真正的爱情,重男轻女的他,也极少给过她们关爱。母亲刚去世不久,他就给自己找了续弦。


陈香梅多少有些恨父亲,她在替母亲不值的同时,也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找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好男人。


在未遇见陈纳德前,她并不知道“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是怎样的,认识他以后,她才真正有了概念。陈纳德重义气、敢作敢当,他还与中国一同抗日,每每想到这些,她对这个比父亲还大三岁的男人,就会不自主地充满敬仰、崇拜。


张爱玲说:“女人,要崇拜才快乐。”将陈纳德视为偶像的陈香梅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这种快乐像一个巨大的光圈,温暖她、照亮她。


战火中,两个来自不同国家,有着32岁年龄差的人,都爱上了对方。但没人捅破这层窗户纸:陈纳德虽已与妻子分居多年,可他们却因为顾虑孩子的缘故,并未正式离婚。


1945年初,抗战进入最后阶段,因为种种原因,陈纳德必须离开中国。离开前,他所在的14航空队为他举行了道别仪式。当《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响起时,站在最后位置的陈香梅含泪看着她的英雄和军官们一一握手道别。


直到大家都离开时,陈香梅才走上前来和他道别。一双粗壮有力的大手,握住了一双鲜嫩细小的手,它们久久地没有分开。


“明天我会到机场为你送行的,将军!”陈香梅望着他道,陈纳德意味深长地回道:“可那里也许不是最好的告别处。”


说完后,他把手轻轻地搭在她肩上,她抬眼望着他,他伸出双臂拥住她,弯下腰,他在用西方的礼仪和她吻别。保守的她并没有拒绝,长久而热烈的吻别后,他轻声道:“我会回来的。”


陈香梅并不知道,陈纳德走时,已经给第14号航空队的所有人打过招呼:如果安娜(陈香梅)有困难,要尽一切可能给予帮助。



陈纳德


机场道别那天,陈香梅特地穿上了自己第一次见他时穿的那件“阴丹士林旗袍”,陈纳德在飞机上和大家挥手道别时,一直看向那件旗袍的主人。


飞机起飞后,所有人都散去时,陈香梅却还纹丝不动地立在那儿,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空了一块,那种“恍然若失”,是她此前从未体会过的。


1945年圣诞前夕,陈纳德真的离开美国,再次来到了中国。离开前,他与已分居8年的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战争导致的8年分居,已经让他们再也不可能一同生活了。当然,与妻子决绝办理离婚,中间夹杂着陈香梅的因素。


就在这期间,陈香梅离开了云南,她被调往上海,任中央社驻上海的记者。离开云南时,未买到赴上海车票的她,不得已找到了第14航空队。


因为第14航空队的将领之前已收到陈纳德的特别指示,他们想都没想就决定:直接派美国军用飞机将她送到上海。


就在陈香梅回到上海后不久后的一天,她在报纸上读到了一则让她兴奋的消息:陈纳德少将已在旧金山搭机前往上海。


看到这则消息后,陈香梅激动得几晚没睡着。如她所愿,她被委派前往江湾机场迎接并采访再度回中国的陈纳德。


再见时,陈香梅感觉陈纳德看向她的眼神有了很大的变化,那日临走时,他还悄悄问她:“我可以单独约你去国际饭店吃晚餐吗?”她想都没想便点头同意了。


那次晚宴,使他们认识一两年以来第一次单独相处,饭吃到一半时,陈纳德突然开口道:“安娜,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我已经是个自由人了。”


陈香梅听到这话后有些惊讶地脱口道:“你的意思是,你和你太太已经……”


陈纳德突然握住她的手答道:“是的,因为我们早就各自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而且我也确定一定知道,我爱你,我要你嫁给我。”



陈纳德与陈香梅


面对陈纳德突如其来的告白,陈香梅有些手足无措,她爱他,但并没有做好马上嫁给他的准备。关键,他们之间有32岁的年龄差。她避开他那灼热的目光,看向窗外,她看到了星星点点洒在黄浦江两岸的灯光。


“将军,请你给我一些时间,我需要考虑一下。”陈香梅有些迟疑地说道,她确实没做好准备。然而,就在她说完“考虑”后没多久,她接受了他的结婚请求。只是,他们要结婚还得过家人这一关。


无论哪个年代,没有任何女子的家人会认为:嫁给年纪和父亲一样大的老头,是个好归宿。当陈香梅将自己想和陈纳德结婚的消息告诉外祖父时,他劝道:


“我们家族里,还从来没有嫁给外国人的,我不希望你成为第一个。关键,你和他有这么大的年龄差,你有没有想过,你们真正能在一起的时光,可能只有5年, 或者10年。”


陈香梅认真地道:“我爱他,外公。”


陈香梅已经想清楚了,婚姻里,最重要的是爱。如果婚姻里有爱,即便这段婚姻只能维持短短几年,那这份爱,也足以丰满她的整个人生,让她满足。


当陈香梅的父亲也问出和外公同样的话时,她的回答依旧是“我爱他”,只是,这一次,她还做了补充,她说:“我宁愿和喜欢的人在一起5年、10年,也绝不和我不感兴趣的人相处终生。”


这也是陈香梅的清醒处,在她的意识里:爱,和时间没有太大的关系。



陈纳德与陈香梅结婚照


世间所有的爱,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陈香梅为这份忘年恋所付出的代价是:她和他竟真的只相处了短短十年。


十年间,陈香梅为陈纳德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十年间,他们努力地爱着。即便是一句最简单的“早安”里,也流动着爱。这样的婚姻,恰是她梦寐以求的。


婚后,他们还养了一条爱犬,名叫“乔”,他们所过的日子,几乎和陈香梅梦里幻想的完全一致。


可幸福总是很短暂,1956年8月25日,陈香梅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丈夫得了肺癌。经过手术仅仅一年后,他的肺癌复发。这次,他虽然依旧非常顽强,可医生却告诉他:没有奇迹了,你最多只能活3到6个月。


听到这个消息后,陈香梅泪如雨下,陈纳德平静地将爱妻拥入怀中。


几个月后,陈纳德因癌症去世时,陈香梅年仅33岁。33岁,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在这样的年纪守寡,无疑是一场悲剧。可她却并不如此认为,她对每一个为她的婚姻感到惋惜的人说:


“和陈纳德相爱的十年, 是我们都深爱对方的十年。”


的确,他们都深爱着彼此,陈纳德离开时,嘴里一直重复着:“安娜,我一直深爱着你,一直深爱着你,我们会重逢的。”



陈纳德与陈香梅和两个女儿


陈纳德去世后,陈香梅选择带着两个未满十岁的女儿定居华盛顿,她做这个决定是因为:她实在没有勇气面对他们曾共同生活的城市。而之所以选择这个城市,而非其他城市,是因为:她心爱的丈夫,就葬在这儿。


失去陈纳德后的日子,陈香梅只能咀嚼着记忆过活。她重新拿起了那支记者的笔,并将她和他相识、相爱和共同生活的经历,写成了一部书,这部书的名字叫《一千个春天》。


在书的序言里,她这样写道:


“这本书的每一章,记载了我们共相厮守的那些时日,在战争以及和平时期,在欢愉中以及忧伤里。”


在这本书的最后,她则这样写道:


“我们共同依偎的短暂生命,恰如中国诗人王维的名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在我的心坎上,有一千个春天。”


陈纳德走后的半个世纪里,陈香梅始终孤身一人。人们问她为何反对再婚时,她道:“我不反对再婚,我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陈香梅心里,世间,没有谁能比得上陈纳德。


丧夫后,她没有投奔父亲和任何姐妹,她已然明了:在这个世界上,真正靠得住的,只有自己。她的这种清醒,当真是世间少有。


为了养活自己和孩子们,陈香梅找了一份翻译的工作,白天做完翻译,晚上她还教老外中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香梅得到了为尼克松总统助力的机会。那次,尼克松的竞选虽然失败了,但她的出色表现成功给新任总统肯尼迪留下了印象。


肯尼迪邀请她来白宫工作,她就这样成了白宫的华裔第一人。跻身政界后,陈香梅数次为中美友好合作与交流出力。


自此,她也成功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自己的天空。人们在提及她时,不再总说她是“陈纳德夫人”,她是她自己:陈香梅。



陈香梅


2018年3月30日,活得格外清醒的陈香梅辞世,离世前,她曾笑着坦言“此生没白活”。也因为活得好了,活得通透了,她走时特别安详,给她送终的女儿后来说:


“她去世时十分安详,没有任何痛苦,我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她是在一个很舒服的状态下走的,她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了……我知道她一定特别快乐能够和父亲相聚,她去世时没有任何痛苦和忧虑。”


的确,陈香梅死时,定然是想到自己将与陈纳德重逢了,她早已在诗中写过诗句:


“献给你春兰秋菊,献给你我无尽的爱/也献给你我长远的追思/你不能再看顾我,我会常来看你/直到那一天——我们在那辽远的地方重聚”。


陈香梅过世后,女儿们依照其遗嘱,将她与父亲合葬在了阿灵顿国家公墓。自此,他和她终于再也不会有分离……

喜欢雪狼9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