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南怀瑾讲《唯识与中观》第39章下

送交者: steambasss[品衔R2☆] 于 2021-03-09 9:16 已读 50 次  

steambasss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南怀瑾讲《唯识与中观》第39章上 由 steambasss 于 2021-03-09 9:15

我们现在要记到,讲无为法证道的时侯,有两种,再啰嗦一遍,希望诸位记住:第一种是意识所变的虚空,假象;第二种入法性之流,真实证道。那么这个里头又分析证道,离诸障碍故名虚空。刚才有同学匆匆地跑来说,我刚才讲《心经》啊,无挂碍故,无障碍故,障碍与挂碍是一样的,这是中文字两个通用,读音不同,意义完全一样。离诸障碍故名虚空,第一点。

“由简择力灭诸杂染。究竟证会故名择灭。”那么,我们晓得无为法有五种了:第一种虚空无为,第二种择灭无为,怎么叫择灭无为?这是第二种,由简择力,简是简单的简,我们大家学白话教育入手的,只晓得这个简代表简单的简,如果真正了解中国文化,认得中国字,简有选的意思,选择的意思。这个简同拣意义相同,字两样,有选择的意思。比如我们买菜,选一个青菜,拣一个青菜,拣好的买,就是提手旁这个拣。古文用也可以写这个简,所以简有选择的意思。择也就是简的意思,那为什么还要加一个简呢?简有选择的意思,有分类的意思,很简单地把它归纳起来,最好。所以我们用功夫有简择力,比如我们打坐、修定或者是念佛,就晓得:“哎呀,这个是妄想,我现在念佛比较清净了。”这个作用就是你的简择力。简择的观念,拿佛学来讲讲。拿我们普通的心理学来讲就是说我们这个思想起来,自己意识另外有一个理念的作用。这个在心理学过去的名词叫监查意识。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要想吃这个东西,但是我们另外有一个念头:哎呀,我恐怕血压高啊,吃了恐怕血压高,太补了,不能吃。可是我们又想吃。这个意识啊有贪欲的作用,但是它有简择的功能。所以修道也一样,我们有简择的力量,心的力量灭诸杂染,所以一切妄念、杂想一来,我们晓得:这是贪瞋痴的贪,把它空掉,不能要这个妄念。这一点是不好的心理。比如你打坐坐得好好的,突然想到:我不如去吃碗牛肉面。功夫大概特别好,一想:哎呀,不对,我吃素的,阿弥驼佛!糟糕!这就是简择力,由简择力灭诸杂染。比如说那个杂想,你想吃牛肉面的这个杂想,这是染污心,并不是说牛肉面不能吃啊。如果我坐得好好的,忽然想到吃豆腐,或者我吃了豆腐就得道了。这一念也是杂染,心里上的染污,就是有这一念就不能空了。所以灭诸杂染,贪瞋痴慢见思惑的杂乱,灭除了心里的一切染污。不但是五法,贪瞋痴慢疑是染污,到证道的时候善念也是染污。假定说这个时候快要证道,大彻大悟证到空了:哎呀,不行,我每天下午念一千声佛,今天下午我只念了五百,我看我下来再念五百凑一千。快要成道了,到这个时候,这一善念也是染污,都不能有。因此禅宗祖师赵州和尚所以说:在禅堂里念一声佛,罚你挑水给我洗三天禅堂,你给我念脏了,是这个道理。所以学净土的认为禅宗祖师们反对念佛,完全搞错了,不是反对念佛。到了这个程度的境界时候,恶念是丝毫不能起,善念一毫也不能存在,有存在已经是:实际理地已着一尘,一点灰尘粘上了。所以佛经上说,比如我们的眼睛,灰尘不能粘上一点,粘上去眼睛就痛了,迷住了。但是你把珍珠粉,或者黄金碾成最细的粉,很名贵的东西粘上去,对不对呢?也是不对,也会眼瞎。所以自性见道的时候,恶念不能有,善法也不能有,一切善法到此也是杂念,杂染。所以灭诸杂染,究竟证会,彻底地、非常究竟地证到了真如境界,空的境界。什么是会?难办了,会通,等于我们现在要看电视,插头插对了。我常常说:“哎,你这个插头插对了。”如顿悟一样,像电插头一样,突然对了,一点不用力,像摸到一个开关一样,不用力,它亮了,即证会。所以古人说:‘心与神冥,意与境会。’意念不起了,那个空的境界来了,这个样子,这是古人用八个字中文去形容它。这个时候就是究竟证会,到这个时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就是刚才我们提的:“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了。”这种境界所达到的叫做择灭无为。换句话说什么叫择灭无为呢?现在我们再给它下个注解:渐修来的,从渐修一点一点观察清楚,一步一步功夫修证到,这所谓择灭无为,这是第二点。第三点:非择灭无为。

“不由择力本性清净。或缘阙所显故名非择灭。”这个就相同于一般古代唐宋以来禅宗禅师们的悟道,但是我们可以先下个定义,这种悟道的境界还只能算是如来禅,还不是祖师禅。有一天我看到你们同学写一篇论文给我看,还是日记里头,我忘记了。有一位同学提出如来禅、祖师禅的问题,这个就是如来禅的道理。如来禅比如《楞严经》上讲的:自性虚空能够包括了一切山河大地,不需要用功,也不是不用功,自然就到达了。所以本经也说:不是由于简择的心力,自性本来清净,本空,不要我去空它,已经到达空的境界了,即非择灭无为。还有呢?自性本空,既然晓得自性本空,你不要去空它了。我们现在修行上坐或者要空,都是我们去空它啊。上坐闭起眼睛,哎哟,煞有介事地,两只手啊,有些人打坐把这个指头撑的都发紫了,血液不流通,很用功啊,看那个样子求一个空,连择灭无为都谈不上,都在妄想境界。既然自心本空,本净,不是你去空它的啊。如果你去空它,调出一个空的境界,那是第六意识的妄想,分别心。自性本空,你很放心嘛,何必空它呢,它来空你啊。比如你们在坐的正年轻,二十几岁,你妈妈生下你,当你懂事的第一天,会讲第一句话:妈。会叫的那一念到现在根本都没有了。你不要去空它,它也不停留,如行云流水早过去了。何以故呢?自性本空。空不是你去空它,换句话说是它来空你,它既然来空你,你何必用力呢?自性本空。

或者缘阙所显,有些你自性本空呢,你看禅宗的那些祖师们靠娱乐法而悟道。比如说,有名的有一位比丘尼,因为她是比丘尼,依我的看法,你们不要听我胡讲乱说,因为她是比丘尼,把她的名字都遗失了,究竟这位比丘尼叫什么法名?不过她这样得道的人,也不想出名。她悟道后做了一首有名的诗:“竟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比丘尼的尼就是女,尼与女同音的,就是女比丘,女和尚,当然我们普通话叫尼姑。古代这位高僧,到这个境界就没有男女相了,菩萨境界。“竟日寻春不见春”参禅用功几十年,用春形容那个境界。“芒鞋踏破岭头云”,芒鞋打破了这个“岭头云”。“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像这样悟道就是缘阙。比如有一位祖师看到桃花而悟道,用功参禅,修道修了几十年,打坐用功悟不出来。忽然春天到了,看到桃花开了,抬头一看桃花,悟道了。像我们的总老师释迦牟尼佛,十二年用功不能证得菩提,最后,菩提树下第七天早晨坐在那里,睹明星而悟道。抬头一看,天上那个明星,不是月亮,东方一颗大星,天快要亮的时候,将亮未亮,在东方的天上有一颗很亮的晨星。其实他老人家坐累了,为悟道搞了那么多搞不出来,等于我们一样,想松松腿了,抬起来这么一看,哎,悟了,在就是缘阙。比如那位看到桃花悟道的,他也写了一个偈子,他是和尚不是尼姑了:“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出家修道用功了三十年,但不是练峨眉剑侠了。这个剑客是有所指的,找天下的明师。所以什么是禅宗的大师呢?那难了,他的教育法,有杀人之剑,把你杀死,你一来就把你杀掉了,有活人之刀,马上就把你救活了,大彻大悟。要有这种手段,教育法。所以临济祖师说:为宗师者有杀人之剑,活人之刀。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啊。要有这种教育法,狠恨的手法,使你悟道。驱耕夫之牛,那个种田的要耕田,那个牛最重要啊。明天就要下种,今天就得把田耕完,结果你去把他的牛赶走了,杀了下锅了,这个多气人啊!就像你念佛念的正好,他一下把你弄掉了,那个境界,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你饿了三天没有吃饭,七天没有吃饭,端杯牛奶正要喝下去的时候,他一手把你的杯子拿过来,要这样的教育法。是杀人之剑,活人之刀,才能成为大宗师,可以教育人家了,多难啊。而且心肠啊,我经常说一个做禅师的人同打扑克一样,人很笨,心很手辣,没有事硬是把你整的要死要活的时候,哎,你悟了。你受不了的时候怎么办?那就完了。所以“三十年来寻剑客”是寻这个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那三十年来找明师访道,怎么都悟不了,光阴啊一年一年过去了,自己老了,头发白了,这个树是“几回落叶又抽枝”,一代一代,你看我们都老了,看到年轻的一代,小的出来了。“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忽然抬头一看桃花,“直至如今更不疑。”直到不疑之地,大彻大悟。这叫了手了,彻悟了。为什么我们花那么大的力气,说了那么多呢?是说到缘阙,我们这个因缘,十二因缘也好,学了唯识之后晓得我们任何的起心动念、讲话、行为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有四种缘,所缘缘,一个连一个,一个连一个,忽然到那个时候---顿断。这个中间本来连续的关系,“啪嚓”切断了,所缘缘不起作用,那一切因缘空了。即不动因,也不应缘了,一片空明,空了,究竟空。缘阙所显,呈现了无为空的境界。这种相当于如来禅的顿悟,我给它的名称,故名非择灭,这个样子在佛学的教理上,到达这个境界叫做非择灭无为。

第四种:“苦乐受灭故名不动。”你们早晚课念《楞严经》咒的时候,先念《楞严经》的偈,木鱼一敲:“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愣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楞严经》阿难说的偈。密宗所谓不动明王,不动明王的修法。那么现在菩萨到了第八地,所谓不动地,何以是不动地?依禅宗来讲,破了重关才可以入山,到了不动地就可以闭关了。因为关起门来在山洞里,同在外边都没有差别,不是意识境界的差别,关在山洞里等于看电视,透视这个世界一样清楚啊,这就可以到达不动。怎么叫不动?心不动念,那很简单,给你打一针,现在有许多针打下去,再不然打一针空气针,你就悄悄了,那真不动,那是假的。真的不动念,自然到达。“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愣严王世稀有。”愣严大定的境界。上几个月有一个同学回来告诉我:“哎,老师啊,有一个老师啊在传法。”我说:“传什么?”“传愣严大定。”我说:“真的啊?愣严大定还有个传啊!还有法?”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情很多,因为看惯了几十年莫名其妙的事啊,我倒觉得是很‘有’名其妙,不是莫名其妙,蛮妙的。庙什么庙呢?土地堂,小小的‘庙’,土地堂都是小庙。现在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如如不动呢?自觉、感觉的状态完全没有了,苦灭,苦的感觉,我们打坐坐在这里腿酸、麻痛、流汗,再不然是头疼,眼睛发胀,各种样子都来,所以酸、麻、胀样样来,苦受啊。所以你们在禅堂来打坐,我都想来供养你们,因为你们诸位是菩萨,在修苦行,什么苦行?干熬苦行,这叫做干熬三昧,那么热天在这里打坐不是在这里煎熬嘛。入了煎熬三昧,所以你们非常有功德。真的话,谁愿意来受这个罪啊!居然|公然为了修道肯甘愿来受这个罪,你说该不该我供养?所以明天一定要拿饼干上来供养诸位。就是因为诸位是干熬菩萨,已经得了果位。所以什么是不动?一切痛苦的感觉、知觉空掉了。哎,转过来你要不经过痛苦就得到禅定,昨天一位在外面闭关的同学写信给我报告:这两天不得了,快乐,他一身都在快乐,身上那里都在舒服,他说:“哎呀,老师,我现在懂了。”我立刻打电话说:“你如了魔障。”他说:“老师啊,没有痛苦得乐境还是入了魔障啊?”我说:“对啊。”他说:“什么意思?”“因为你贪着于乐。”他说:“是啊,老师,我在电话这边给你磕头。我懂了。”你贪着于乐境也是魔障,也是杂染。可是在用功的境界里,当你痛苦完全离开翻过来是得大乐。所以菩萨得定是内触妙乐。身体内部那个舒服,快乐的发起是无比的。那让你下坐,当然你不会恨他了,到这个境界。若讲恨他,你真是恨死他了:我正在舒服嘛,你把我叫下来!所以到这个境界的时候,苦灭、乐灭,一切皆灭,才叫做不动,这个就是空了,这叫不动无为。

第五个:“想受不行名想受灭。”阿罗汉的境界。罗汉,大罗汉,四果罗汉证果是五阴里的妄念一念不生。上次我不是引用一个禅宗的祖师,住山的。那我们用功好苦啊,大家在这里,这个妄想停不掉,身在打坐都是很茫然,在干什么?都在厨房里洗菜,洗什么菜?水上按葫芦。那个苦瓜在水上洗,把这个苦瓜按下去了,“滴溜溜”又冒出来了。这个念头下去了,这里又出来了。“哎呀,我的天啊,你不要跟我乱讲,我有半个钟头就要下坐了。”“哎,对不起,我这个又落下。”又把这个念头按下,都在那里玩,对不对?好苦啊。所以想阴要如何灭?灭不掉啊。真到了想阴灭,行阴灭,可以证果了。那么一切佛法因为妄想灭不掉,他用一个什么教育法呢?你看佛法里头,给你加上.你要妄想嘛。你想干什么?想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阿弥驼佛,阿弥驼佛、阿弥驼佛、阿弥驼佛,拼命想。给你想会想到,这就是加法。再不然修密宗念咒子,观想菩萨,又念又结手印,忙的不得了,又要早上拜佛五百拜,晚上三千拜,念佛多少声,还要这样那样多得很。都是加法,加的你实在累极了,一下放下,就悟道了,这就是给你加法。所以想阴灭了,完全没有,行阴灭了,气住,呼吸停了,脉停,心电波不动,脑电波不动,偶然动,很久才动,这一动灵光的很,不得了。想受不行,想阴和受阴不行,所以入定了天冷,还是这点衣服,这个肉体不会觉到冷,天热不会觉到热,所谓寒暑不侵。受阴灭了,没有感受。想阴灭、受阴灭、行阴灭了,证得啊罗汉,这叫想受灭,无为,得道,敲定。

“此五皆依真如假立。”这五种情形,这五种境界,这五种修行到达的空,到达这个境界都同自性真如的关系很密切,都是真如的一个现象。等于我们一只手撑出来,五个指头,都叫做手,缺乏了一根指头这个手就不俱全。现在把真如分成五个分类来告诉我们清楚,证到这样境界,即如如不动,自性真如现前,还是如来禅,不是祖师禅,以禅宗来讲。此五皆依真如假立,都是同自性的关系,为了凡夫不懂,才告诉你,教化你,假设建立。给你说明,结果你听懂了以后,执着了这个理论,抓住了这个境界,你又变成妄想了,又错了,特别告诉诸位。因此,现在讲到真如,真如也是假设。

常常告诉诸位中国的佛法好在早来中国了,若现在来就糟了,现在年轻人啊,像我们啊,文学程度不够,翻译的佛经都是错的,古人翻译的真好。怎么研究用这么两个字---真如。不是粉蒸肉啊,是真如。我的口音要搞清楚,我经常讲般若、真如---菠菜炒蒸肉(真如),那就搞错了。这个真如倒过来是什么?如真,好像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说不是真的,它真的。你抓住有一个东西,有一个道,你错了,不是真的,如,差不多。所以如如不动不是不动,好像不动,好像嘛真的不动,颠三地没得话讲了,那叫做‘庙’不可思议土地堂,真妙,妙不可思议地翻译这个真如。现在把真如再翻成英文啊,我不晓得他们怎么翻。那个外文一翻啊,西方文化以唯物为基础,一翻就死掉了。比如说,这个大乘佛学大乘两字,我们一翻啊,译为大乘,给英文规规矩矩一翻:大车,小乘是小车,木头车。大车是火车、轿车还是卡车呢?还是码头上的货柜车呢?哪一种车叫做大车呢?梵文还是马拉的大车,可是到了中国我们决不那样翻,那中国一看,佛学不相信了,大车佛学那何必呢?我家有小车,拖个大车来做什么?大乘对了,大车的意思,车子是装人嘛,装东西,由这个地方跳过那一个地方,跳过苦海,跳过一个虚空,由东海岸到西海岸,必须要运输工具,运输工具就要一个车子过去嘛,所以我们懂了,不翻大车,也不翻大船,大乘。车子、船是一个东西、工具,人坐上这个工具就可以到过那一边去。骑马中文叫乘马,坐船叫乘船,坐车可以叫乘车,“哎,能不能过去?好不好?”“可以。”叫做乘人。所以我们叫大乘佛学,小乘佛学。大车佛学、小车佛学,如果我当年碰上这样的翻译,依我的头脑我不学佛学,小车我看不上,大车我家里装不下,何必呢,学这个车子佛学,没得学的?你看这个翻译,你们年轻现在注重文化、交流,文字的艺术不能不研究啊。我现在经常看翻译的东西,一看,我不懂外文,但我一看就晓得你翻译错了,然后,“哎,老师啊,翻译的对。”我说“你念原文给我听。”他解释给我听,我说这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我经常说中国人随便用西方翻译的句子:这个事情很值得骄傲。我说狗屁。中国人从来认为骄傲是最丢人的名词。一个人喊骄傲,中国文化,哎,那你说:外国有这个啊!外国人也不是这个意思,绝对翻错了,就是最开始的那个人翻错了。那中文叫什么?叫值得自豪,就对了。哎,这个事情我做好了,很觉得自豪。这是讲到翻译的真如所引起的。中国老辈子的人说:哎,这件事情我的儿子打球胜利了,很值得我骄傲。这个狗屁,这家没有教养,没有文化。你说:我的儿子打球胜了,很值得我自豪。对了,那就通了。所以现在啊讲文化建设,复兴文化,复兴什么啊?建设?自己先要建设好再来假设,不然很成问题。所以现在讲到真如的问题提出。真如这个名词,现在不是我不打妄语,我说的你们不相信,佛说的,也是假设是名,这还是名相,假定的。因为道这个东西没有办法形容,只好用一个名字,选了一个最好的美的名字来形容,叫做真如。所以真如自性,你说它有也不对,空也不对,什么理由呢?

“遮拨为无故说为有。”你看佛说法,你说空啊,他说不空。不空如来,五方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驼佛,东方药师佛,北方不空佛。明明空,他说不空,所以佛说法你难弄啊。你在讲空他说有,你讲有他说空。你说那我不讲空也不讲有,他说中,中道。再不然:所谓如来,即非如来,是名如来。所谓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不晓得是那个波罗蜜,念错了还变成凤梨了。你说这是佛法?他说遮拨为无,有些观念错误了,认为得了道,道就是空,因此告诉你不是空,有这件事,故说为有。

“遮执为有故说为空。”有些凡夫认为道,“嘿,我修道。”好像做生意一样:我已经修的,吃菜吃了多少年,我的功德差不多了;拜佛拜了多少年,大概我有功德。“哦,老师啊,我拜经拜了十部了!”我说:“噢,了不起啊。“他把这个拜经的功德不晓得是修持啊,认为像赚钱一样,我已经累积了十万米,好高啊,这样不是道。所以遮执为有故说为空,佛的说法。

“勿谓虚幻故说为实。”有时侯比如说,我们念《心经》念到最后,观世音菩萨说了一句什么话?观自在。“真实不虚”对不对?是不是有这句啊?大家都会念啊。哎,前面都是诸法空相,所以你念念看,我们把观自在菩萨请来,我们请问他:“你怎么搞的?你说话前后矛盾,前面告诉我们‘照见五蕴皆空,诸法空相’,最后又告诉我们‘真实不虚’,哎,你老人家在骗人还是自欺啊?”这就是佛法。佛绝对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什么原因呢?勿谓虚幻,我们念《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我常常说大家念了这个经典都搞错了,认为梦幻空花都是没有的,完全错了,是有啊。当你在做梦时,你能说梦是没有嘛?绝对有。当你在看幻的境界,看电影时你能够说电影没有嘛?绝对有。当你现在坐在这里,你说现在这个情形有没有?绝对有啊。过三十分钟以后你想想这个境界有没有?绝对没有,这是梦幻空花的道理。所以不要认为梦幻空花(是无),错误的见解。所以说勿谓虚幻故说为实,因此佛法告诉你“真实不虚”。

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真如啊?“理非妄倒故名真如。”这个见真体,见自性,这个道理不是虚妄,也不是假的,不是颠倒,真正的,因此取个名字叫真如。

“不同余宗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名曰真如。”另一个道理为什么叫做真如呢?因为当时佛过世以后,印度有很多其他外道的学派,宗教的哲学家,各种的派系,还有佛的弟子们,后来一代一代的,个人的见解有偏差,自己建立了各宗各派,所以各宗各派,小乘的有些派系认为离色心,色法,物质世界是有,心法是空。等于西方哲学,希腊哲学柏拉图的思想:世界分成两重世界,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大概分两重了。小乘佛学也有这个分两重的,一样。所以不同余宗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其他的宗派认为离开了这个肉体、脑筋、这个心以外,另外有一个道的境界,明心见性硬有个可见的性,道有个可见的道,这个就变成真常唯心论了,就是外道法门了,也错了。因此不同这些观念,另外创建一个名字,所以叫做真如。

“故诸无为非定实有。”因此最后一句结论:一切无为法,无为就是无为,得了道、悟了道最后是无为法,不可以说、肯定说有一个道。但是也不可以说:那学佛得了道,悟了道是没有道,那完全错了。所以很难弄,所以龙树菩萨有《中论》的巨著,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道理。
喜欢steambass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