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南怀瑾讲《唯识与中观》第36章上

送交者: steambasss[品衔R2☆] 于 2021-03-08 9:19 已读 535 次  

steambasss的个人频道

+关注
《唯识与中观》第36章

原文:

“一种子成就。二自在成就。三现行成就。翻此假立不成就名。此类虽多。而于三界见所断种未永害位。假立非得名异生性。于诸圣法未成就故。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同分。契经说故。如契经说此天同分此人同分。乃至广说。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同分。为证不成。若同智言因斯起故。知实有者。则草木等应有同分。又于同分起同智言。同分复应有别同分。彼既不尔。此云何然。若谓为因起同事欲知实有者。理亦不然。宿习为因起同事欲。何要别执有实同分。然依有情身心相似分位差别假立同分。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命根。契经说故。如契经说。寿暖识三。应知命根说名为寿。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寿体。为证不成。

又先已成色不离识。应此离识无别命根。又若命根异识实有。应如受等。非实命根。若尔如何经说三法。义别说三。如四正断。住无心位寿暖应无。岂不经说。识不离身。既尔如何名无心位。彼灭转识。非阿赖耶。有此识因后当广说。此识足为界趣生体。是遍。恒续。异熟果故。无劳别执有实命根。然依亲生此识种子。由业所引功能差别住时决定假立命根。复如何知。二无心定无想异熟。异色心等有实自性。若无实性应不能遮心心所法令不现起。若无心位有别实法异色心等能遮于心名无心定。应无色时有别实法异色心等。能碍于色名无色定。彼既不尔。此云何然。又遮碍心何须实法。如堤塘等假亦能遮谓修定时于定加行厌患粗动心心所故。发胜期愿遮心心所。令心心所渐细渐微。微微心时熏异熟识成极增上厌心等种。由此损伏心等种故。粗动心等暂不现行。依此分位假立二定。”

“这个人干什么呀?”,“在下界,在人世间修行,正开始出家修行。修成功了回到这里当天主。”他说:哪一位呀,那么好的福气?“他是佛的堂兄弟呀!名字叫难陀。”他听了好高兴,这回一定要好好修行!这个时候佛出现了,说,回去吧!回去后他已经中毒了,中了佛法的“毒”了。这一下,他天天打坐,很用功!疼痛、麻、酸他都不管了,哪里痛呀麻呀痒呀他都熬住了。想要快速成功好升上天去!


后来有一天佛又跟他讲,天上你也去过了,人世间的漂亮你也知道,现在我带你去个地方——地狱,要不要去?他说好,我去见识见识。佛说,那你跟我来。佛就带他下了地狱。地狱里可不好玩了,他一路怕死了!最后到了一层地狱里头一看,嚯,那个殡仪馆的那个电烤箱、烤炉,还有一些大油锅,就在那里炸那个死人,像炸排骨、炸鸡腿那样架起来炸。人犯了罪,下了地狱就炸,唉呀真痛苦!其中有一个大油锅,油滚着——不晓得是石油还是柴油——滚着,但是空着,有两个饿鬼在那里站着等。他就去问:到处都有犯人,这个地方怎么没有?“这个地方还早啦,要慢慢等一个人下来。”他问:谁呀?现在有个人叫难陀,他这一生前生有福报,现在在人间,跟佛两个有缘,是他的同宗兄弟。现在被佛带去出家。出家了以后佛又带他上天堂,他动机不正去修行——不是八正道,《楞严经》上说,“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这个动因不正——他修成功了,在天上享五百天女的福,福享完了那个果报就是在这里当油条。我们就等他,等他下油锅!这一下,他一听,傻了!赶快叫哥哥!佛呀!赶快出去,我要回去,这时佛现出一片光明,说,跟我走吧。再问他,你懂了吗?他说我知道了!我要好好修行!这一下他才真正地修行,再也不要为了天女太太打坐了。这个故事就是说明,我们现在在修行,在信佛、打坐、拜佛、念经,是不是成就种子,还是个问题。他生来世很可能还要没啊!


所以你看禅宗沩仰沩山祖师,那是禅宗,比临济祖师还早,百丈的第一个大弟子去开山的沩仰宗。沩山祖师没悟道的时候,跑天台山去,碰到寒山、拾得,寒山、拾得两人跟他打招呼,他茫然不知应对。寒山就跟拾得讲:算了,不要跟这位老兄讲话了,他三世为国王,三生做皇帝,丧失了自在神通,他忘记了,失去了定力,变成无记了,我们不要理他了。就跟拾得两人进去。所以,能够做国王,还是靠修行来的。这就是说想修行成就种子,入胎不迷、出胎不迷、住胎不迷,谈何容易啊!所以,很多世界上有福报的人,不管哪一种认真修行,或者是和尚,或者是仙道中,或者是像山里头的各种各样的动物修行,所有福报都是修行来的。我们人类不公平,把动物修行修得好叫精、怪,人类自己叫做仙、佛,实际上拿我来讲,也不过是人精而已啊!哈!对不对?公平地来讲嘛!不管是哪种精怪,有些所有成就都是戒、定成就,所以就有福报。但是他的种子呢?菩提种子没有下。要求大彻大悟、证得菩提的种性没有下,所以不成功。所以三种成就:一、种子成就。第二种,到了种子成就对了,结果悟道了——自在成就。智慧、自在神通成就。第三种,现生成就,这一生即生成佛。这是三种成就。


“翻此假立不成就名。”翻此,就是“相反的”,这三种都没有成就,所以就叫做他一生修行没有所得,他就不成就。所谓“得”就是没有成就。所以我们注意,青年同学们,至少应该这一生把种子培养好;种性没有成就,那就是白修行一生,要注意呀!所以,他讲了三种成就。特别注意啊,考试要答得出来。先露个消息给你们,这是考试题目。什么叫三种成就?要马上答出来,一种子成就,二自在成就,三现生成就。一百分。这就答全了,要记得噢!


“此类虽多。而于三界见所断种未永害位。假立非得名异生性。于诸圣法未成就故。”


所以,他说这个里面的差别种类分析开来有很多。修行要跳出三界外,怎么样跳出三界外?见道以后才能修道,贪嗔痴慢疑等等,“见所断”的种性要断。见道,什么叫见道?要反省自己的心念,哪里不对要看得见。我们做人一辈子,自己错误都看不见,这是没有“见”。所以修道第一要见地,自己的错处在哪里自己不知道,你就是没有见道。所以见道以后才能修道。已经看得到自己错误在这里,你就有本事把它切断,对不对?要见得真,切得断。你们同学常常问我:老师啊,我的错处在哪里?你问我,我又问谁呢?我就只好又问你。你的错处在哪里?你去找啊!我当然知道你错处在哪里;可你自己不反省到,那么我就是给你讲了也没有用。见道位不到,修道位就没有办法建立——见道以后修道。所以三界之中“见所断”的种性要建立。


见道以后要修。见道了后,知道自己的缺点,没有修道是不行的。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我有一个咒语,这个咒比孙悟空的紧箍咒还厉害,你们学会了就有用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在我那个咒语里头。四句话,你们大家注意:“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你把我这个咒子好好念!


大家都是看得破,心里明明知道;忍不过、切不断。想得到、做不来。对不对?你要看得破,忍得过,想得到,就要做得来!那么见道以后修道也到了。修道到了之后,“永害位”永害的位置那个烦恼的种子永远也没有了。因为你见道没有到,所以修道也不成功。“假立非得”,所以叫你没有得道。没有得道,叫一般种类的异生性。“于诸圣法”一切都没有成就。所谓圣人是指二乘圣人,声闻、缘觉、罗汉果位。所以你看《成唯识论》,关于得道不得道这个“得”字的观念,它简单地分析,讲了那么多。你看我们这个佛法是多么科学!这个观念都要分析得很详细,不可以是笼统的。“噢!我开悟了,我得道了!”你开悟了?开的什么悟啊?要注意呦!千万注意!


上次我们讲到心不相应行法里头的“得”,是为得道的“得”,这次开始的问题,也是心不相应行法里的——同分,原文是:


“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同分。”


同分,等于我们现在的话“共有的”、“相通的”,共同相通的这一部分的东西、作用。“如何知”,怎么样了解。色心,就是我们这个心脏,物理部分的作用,拿现在站在医学乃至西方哲学思想物理部分的观念,彼此的电感,尤其最新的心的第六感,心的这一部分,人与人之间有相通的、有同等的功能。“异色心”,分类的心,狗有狗的感应,猫有猫的感应,人有人的感应,整个的综合起来就是生物界的感应。生物界的感应同植物的感应各有不同。这句话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够知道“异色心等”有实在的“同分”共通的作用、这个功能的存在?这一句话就是提出这个问题。下面答案:


“契经说故,如契经说,此天同分,此人同分。”


他说这个问题,是佛经里头说的。譬如佛经上佛经常提到过,说是天人共有的一种功能。“契经”,佛经里头佛在世的时候已经说到,就是说不是后人自己构想的,佛已经说了。“同分”就是共有,共同相感,都一样的功能。“此人同分”,譬如人的共有相感,这个功能。这是“同分”的道理。扩大一点譬如说人、生物功能,比如说我们有一位同学,他告诉我他心脏开了刀,我说我看你精神蛮好啊!他说我的心脏只有四分之一是我自己的,四分之三是猪的,猪心脏。他当时要开刀的时候,人家问他,把金属的心脏给他换上的话,他可以再活十年;猪的嘛,动物这个同分不同,动物的也许可以活三十年,问他决定要哪一样。这个病人当时决定用猪的。所以他跟我说笑话,说这个心啊,一半是猪心。刚才说的那个金属的换上,就不同了。生物的东西换上,这个是同分的作用。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解释同分的道理。他刚才答复这个是佛说过的,“如契经说,此天同分,此人同分。”下面又说,


“乃至广说,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同分,为证不成。”


须知,扩充这个范围“乃至广说”来讲,“此经”佛经的经文里记载,并没有说到“异色心等”有一个除了唯心以外,另外专门有一个实在存在的物理作用的同分。“为证不成”,他说,你所引证的理论、你找的证人、证件、拿佛经来作证明,是不成立的。说明一个理由:


“若同智言因斯起故,知实有者,则草木等应有同分。”


“若”就是假定,“同智”,人类理解相同的智慧,换句话说,同智、同言、同一种理论。比如我们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讲到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大家都有相同的观念,就是同智、同言;西方人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观念上也同智、同言。他说,假定同智同言来讲,因为提到了这个同分的问题,你就认为唯心以外有一个实在的存在的功能,那么“草木等”植物方面“应有同分”,它也应该有个单独的功能。


我们不要看错了这个文字,看错了文字我们马上可以找原文。现代科学研究初步证明,植物与人有同感,而且证明了植物中青菜也好、萝卜也好、一根草也好,它都是有感情的。植物也懂得音乐,有音感。比如说你种了一棵很好的花,然后天天唱歌给它听,花会开得更好,它也在高兴;如你天天哭给它听,花都会萎缩了。这些都是科学的问题,就是同分的相感。如果我们看了本文,“若同智言因斯起故,知实有者,则草木等应有同分。”那么人家这个问题问得没有错,草木有同分。刚才我们引证现代科学知识,如果拿来理解这一条,那就错了。我们姑且承认科学所研究的这个成果,姑且也就是暂时,因为科学还是靠不住的,今天确定了的明天又推翻了,因为明天可能又有新的发现了。不过草木有灵感,那是真的,它这种到底是机械式的、物理式的,还是精神、心理同我们人一样有心灵作用?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可以说,植物的这些会听音乐、会同人有感应,可以说是机械式,不是心灵这一部分。所以把刚才提的例子拿来解释这两句话,那是不对的。这些问题特别像诸位年轻同学要留意,因为以后的时代不是古老的时代,科学的文明越来越发达,光拿佛经本身的范围解释,科学的观念马上把你打入哲学部分、你的理想部分。你要拿证据出来。所以我们对于科学的各方面常识都要了解。


“又于同分起同智言,同分复应有别同分。”


这是说,假设在一个共同的作用当中,能够生起我们同等的理解、智慧,同等的言语文字的话,那么这个共有的里头应该有差别。譬如同样是人,有些人心灵的反应快,有些就慢,慢一点叫笨人,快一点叫聪明人。有些人问一知十,听了一个道理他马上就理解了;有些人学了一百年还不懂。这个中间也有差别,即“同分复应有别同分”,他说这是一个事实。下面又是一行:


“彼既不尔,此云何然?”


事实上,所提的这几条问题里有很多的问题。“彼既不尔”,它这个同分不是这样简单,“此云何然?”你所讲的这个理由,究竟为什么说是对呢?这是唯识学家玄奘法师的佛学的文学。


“若谓为因起同事欲知实有者,理亦不然。”


这里这个“因”就是讲第一因,宇宙万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哲学上叫第一因,宗教家叫它是上帝、神、或者别的什么,但哲学上不用这种名词,哲学认为上帝也好、什么也好那是人造的,哲学上讲的名词叫“第一因”,第一个因素来。其实“第一因”的名称佛经早就用了,几千年前就用了。讲到人类文化,本师释迦牟尼佛之伟大,后世的这些名词他早就有了。同分、众同分,上面讲了,在唯识学里经常用到,是大众共同所有的相同的生命的功能。譬如说我们大家都是人,我们有一个同分的功能,众同分相同: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服,动物像狗、山中的老虎,冷起来,它觉得很冷,毛不大立起来,要挂拢来,走路比较萎缩一点;热起来毛孔都张开了,这是同我们不同。我们冷了要烤衣服,饿了非吃不可,一天三餐,有些动物大概饿了好几天才吃到一点点东西,它不一定饿死,因为人跟动物的同分不同。“若谓为因起同事欲”就是这个意思。人就是这样一个同事欲中。他说,关于人与人之间这个同分,假定你把众同分这个观念变成了第一因、认为就是第一因,因此由第一因生起了共同的欲望,因此认为可以判断人类有个众同分、共同的第一因这个作用,那么“理亦不然”,你的观念就错了!为什么说他错了呢?现在我们讨论一下。


比如我们信了佛的人,差不多一般我们中国佛教、佛学是学佛的,因为听了唯识大小乘、禅宗各宗派的学理,至少大家认为有一个东西我们是相同的,所有的生命共同一个来源。有人学了一点唯识的常识,认为我们共同的来源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不是共同来源呢?阿赖耶识是什么东西呢?所以有人很会发现问题,我的阿赖耶识就是你的阿赖耶识,我们的体是相同的。也等于说我们大家是兄弟姊妹,都是一个妈妈生的,妈妈是一个,我们同分嘛,是共同的众同分。我们把生命往往会误解成这样,把佛学误解成共同一个来源,所以那么根据佛经,一个人成佛,佛与佛把彼同分就归体了,舍用归体,始终认为有个东西存在。那么我们这一般的佛学的理解,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如来本体、菩提、涅槃、道体的意义,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是把众同分的作用给误解当成了自性的本体。这个话听了就难懂了,并不是学理很高深,是我讲得不好,表达得很难,你们诸位要想听懂也更难。


这就碰到哲学与科学的问题了。怎么样说都很难理解它。因此学禅宗、学各种教理,常常对于佛法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这个本体的问题解释错误,错误到哪里去了?解释到人的众同分里头去,本体没有认识清楚。这是个问题,不晓得诸位能够完全了解到没有。我先提起大家的注意,没有了解我们将来再讨论。本来这个问题是非常讨厌的,学哲学的人搞了一辈子结果还是在这个问题里头转。现在我们讲到唯识里头谈,“若谓为因起同事欲”,因为人类众生共有一个欲望相同的,因此你理解到认为这个生命背后真有一个东西,“知实有者,理亦不然”,理论上错了。那么,他认为错了,我们看唯识、佛法怎么说:


“宿习为因起同事欲,何要别执有实同分,然依有情身心相似分位差别,假立同分”


这是佛学的解答了。看到这里你们大家应该比较清楚地理解了。换句话说,根据佛法的观念,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众生,生下来个性不同,身体也好心理也好,绝对不同。同样一个父母生的,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个人身体不同、个性都不同。都是兄弟,大部分同父亲母亲有些也相同。所以我常常跟有些同学讲,我说你这个个性怎么会这样?我说这一半是你爸爸的习气,这一半是妈妈的习气,给他分析下来,除了这两部分之外,还有他自己前生带来的一部分习气。连相貌都是这样,每个人的面孔、体能一半像母亲,一半像父亲。不过有反相的,父亲可能很老实,生个儿子特别调皮;父母都很好,生个儿子特别坏。原因是什么呢?一半是他自己带来的,一半是父母那一半坏的给他了。因为有的表面上这个人很老实,老实人有时候肚子里脾气也很坏,不过坏不出来而已,但刚刚把肚子里坏的那一半遗传给儿女去了——这就很糟糕了!所以这个遗传也很难讲。父母遗传是增上缘。那么本身带来的个性,父母的因素就不能左右了,叫做亲因缘。本身怎么带来的呢?三生因果。种子——多生的种性——生现行,造成了现在的环境、形成的过程。我们现在的行为、心理、各种所作所为,为来生、他生来世的种子。种子生现行,现行又成为未来的种性、种子,这样互为因果。所以我们一切的人生遭遇,是多生累劫宿习为因。“宿习为因”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习”就是习气,“宿”并不是只讲前生,前生的前生的前生……没有成佛以前,多生累劫累积下来的习气,业力习气、习惯的形成。我们讲这个话是站在现生这一生生命存在的现象上来讲的。“宿习为因,起同事欲。”因此生起现行,像我们变成人,变成中国人,我们这一部分的中国人生长在台湾,在台湾的台北,而且碰到台北今天的小型台风这个天气,因为每个人众同分,“起同事欲”,都要加一件衣服,这个天气不需要冷气了,没有关系了,因为我们共同的欲相同,“宿习为因,起同事欲”。


一切生命的来源,既非主宰,并不是有个上帝有个神我可以操纵的;也非自然,也不是物理那个样子自然来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中,自性宿习的业力为第一因,所以每个人个性绝对不同。没有办法,因为习气不同。非主宰——没有个上帝、阎王做你的主宰,一切唯心;也不是唯物的——非自然,不是自然来的。“因缘所生法,一切唯心造”,这是佛法。但是无主宰不是无神论。有人就给搞错了,这一代的达赖就公然在印度、在美国发表宣言,说佛法是无神论。我说这真是混蛋加三级!一个所谓的“教皇”,自己对佛法的理论都搞不清楚。


佛法不是无神论!无神论者绝对否定有鬼神,也绝对否定一切唯心。无神论就是唯物论,认为人没有宿世,更不会承认三世因果。所以现在的达赖如此的见解,那真是可笑!非主宰不是无神论。有没有上帝?有上帝。有没有阎王?有阎王。那么上帝、阎王也是唯心所造,他只能够做自己的现行,不能够为他人的主宰,更不能为万物的主宰。换句话说,他变成了上帝、变成了阎王,他是怎么来的?还是唯心来的。他是“宿习为因,起同事欲”来的。因此说他无主宰、非主宰。一般学佛的误解了,一看到这三个字“无主宰”,那就什么都没有,那就是无神论了,这不是笑话么?这些道理,你们年轻的法师们、同学们更要注意了。“宿习为因,起同事欲”这两句话讲完了。


“何要别执有实同分。”


一切都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都是多生累劫的业力习气所形成的现有的生命。因此你懂了这个理论,何必需要另外执着有一个实际的共同功能那个生命的众同分呢?所谓“众同分”这个名称,我们应用《楞严经》的两句经文来讲,“徒有名言,皆无实义”,这一切东西都是名相,徒有这个名词、这种理论。创立这个名词、有这个理论,是为了表达方便,让人类智慧能够了解,给你了解进去。你不要抓到这个名词当成实在。实际上这只是个在逻辑上理论上的一个东西,你真的抓住了“众同分”这个名词,抓得很牢,认为有个共同的力量,那你就执着了,给自己找了麻烦。这是《楞严经》里面的名言,翻得非常好,“徒有名言,皆无实义”。在这里同样的意思,只是用的文字不同。“何要别执有实同分”,何必要执着了这个名相呢?但是:


“然依有情身心相似分位差别,假立同分。”


那么佛经里有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有“众同分”,《百法名门论》乃至其他的小乘论据里头,都有这个名称,那是怎么个讲法呢?他说有个道理:“然依有情”,就是为了宣扬佛法,使大家能够了解自己,明心见性成佛,使自己成佛,为了分析这个道理,所以依据一切有情众生生理的、心理的,“相似”,差不多相同的“分位差别”,分位就是归类,用逻辑的方法把它归类起来。归类的中间又有差别的不同,譬如人有人的众同分,狗有狗的众同分,牛有牛的众同分,“分位”的差别——“假立同分”,建立了一个名词、名言,所以叫做“同分”。这是一个问题。好了,第二个问题:


“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命根。”

喜欢steambass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南怀瑾讲《唯识与中观》第36章下 - steambasss (27847 bytes) 03/08/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