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南同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福建著名土特产大全(四)

送交者: 江南同乡[★品衔R6★] 于 2021-10-23 13:45 已读 7048 次  

江南同乡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三明翠碧一号烤烟

“翠碧一号”属于全国两大特色烤烟品种之一。烤后烟叶颜色多呈桔黄色,色泽饱满、组织细致、结构疏松、厚度适中、油分足、弹性强。烟叶具有比较典型的清香型风格特征,清雅飘逸,香气量足、丰满细腻绵长,烟味厚实饱满,吃味醇和、余味干净、生杂气较少,出丝率高、配伍性好、醇化时间段短。
三明市种烟历史悠久,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近代以前,种植烟叶类型多为晒烟,以沙县夏茂晒烟最为有名,曾有“烟魁”的美誉。烤烟种植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988年烤烟种植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1991年后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跃居全省之首。“翠碧一号”是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1977年从“特字401”烟田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1982年被正式定名为“翠碧一号”。1989年6月,该品种通过省级审评。1991年,
翠碧一号被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推广良种”。 二十一世纪初,三明烟区着力培育特色烟区,大力加强
“良种、良法、良烤”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有效克服了推广初期单产低、病害重、烘烤难等生产瓶颈,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注重加强工商合作,有效推动了该品种的发展壮大。近几年,三明市“翠碧一号”种植规模稳定在80万担左右,已稳步进入国内众多重点工业企业和重点卷烟品牌(如:中华、苏烟、白沙、黄鹤楼、七匹狼等)的配方,并在这些骨干卷烟品牌的配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福州茉莉花

福州茉莉花栽培历史几乎与古城福州历史一样悠久。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茉莉花原产印度,西汉传入中国时就在福州落户,距今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汉·陆贾《南越行记》记载茉莉花“缘自胡国移至”;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茉莉花皆胡人自由西国移植于南海”(以上汉晋时代的文献中所称的古代南越、南海即今之福建和广东一带)。宋时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花,北宋福州知府蔡襄诗云“素馨出南海,万里来商舶,团栾茉莉丛,繁香暑中折”;宋·叶廷珪“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赞的就是茉莉花;宋·刘克庄有“一卉能薰一室香,炎无犹觉玉肌凉”之赞;宋·张邦基《闽广茉莉说》记载,“闽广多异花,悉清芬郁烈,而茉莉为众花之冠”;宋·梁克家《淳熙
三山志》称茉莉花“独闽中有之,夏开,白色、妙丽而香”。南宋隆兴乾道年间(1163-1173年),楼钥《次韵胡元甫茉莉》一诗中有:“吾闻闽山千万木,人或说此齐蒿莱。”可见当时茉莉花的种植规模已相当可观。鉴于悠久的栽培人文历史和独具特色的地域品质特性,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广大群众举荐,决定命名茉莉花为市花。
2000多年以来,福州因茉莉花获得美誉不可胜数。如福州的仓山区就因满城茉莉香被古人称为“琼花玉岛”,建新镇、上街镇被称为花乡、花屿。茶以花名,花以茶胜,世界茉莉花茶中最出名的“福州味”使福州茉莉花茶在全国市场乃至国际茶市上占尽风头,其优异的品质博得了广泛的外赞内誉,福州这颗海峡西岸璀璨的明珠正因小小的茉莉花香飘四海。



  金湖乌凤鸡

金湖乌凤鸡是我国稀有肉蛋兼用小型麻羽乌鸡地方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在泰宁县独特的生态环境下,经长达一千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结合传统饲养方式,形成了野性强、觅食力强、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合林间放牧饲养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麻羽、凤头、绿耳、桑葚冠、毛脚、乌皮、乌骨、乌肉的种质资源特征,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有极高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金湖乌凤鸡在泰宁县有着悠久的饲养历史。泰宁县城历史上称为
“杉城”,《福建通志》(物产志)第29卷就记载泰宁“杉鸡雀头有黄毛冠多在杉木林中上下飞鸣”。据《泰宁县志》记载早在1045年前泰宁就已有广泛散养,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泰宁籍医药学家邹铉在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年著的《寿亲养老新书》中,有5处用乌鸡为原料的药方。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县志将乌鸡列为《物产篇》第10卷“禽之属”的首位。由于该鸡分布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泰宁金湖区域,因此取名为“金湖乌凤鸡”。2012年8月金湖乌凤鸡获国家农产品地埋标识登记保护。2014年泰宁全县发展养殖专业户516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00余人。饲养金湖乌凤鸡55万羽,年创收1616万元,每个养殖户年纯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当地政府将其当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振兴县域经济、致富一方人民的重大举措来抓。金湖乌凤鸡产业已成为泰宁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经济。




  永定巴戟天

永定巴戟天保护范围是东径116°25′-117°5′和北纬24°23′-25°5′之间,保护地域是湖山乡、下洋镇、岐岭乡、陈东乡、湖坑镇、大溪乡、古竹乡、高头乡、虎岗乡、堂堡乡、合溪乡共11个乡镇,辖123个村。总保护面积为10.29万公顷,现有生产面积100公顷,年产量120吨。永定巴戟天保护范围为巴戟天分布最北沿,区域内植被保护完好,土壤顔色较深,涵蓄水分能力大,小气候条件较好,为永定巴戟天的生长提供了独特条件。
永定巴戟天富含蒽醌,总蒽醌含量在90mg/100g左右。永定巴戟天与其他地方生产巴戟天对比有效成分耐斯糖含量较高,在6g/100g左右,有的耐斯糖含量可高达6.6g/100g,为巴戟天的上品。根据福建省样品检验所2010-2011年内部研究资料表明(详见表1、表2),永定巴戟天耐斯糖含量6.6%,为国家药典规定巴戟天耐斯糖含量2%的3.3倍。根据《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11卷第2期《产地对巴戟天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成果,不同产地5年生巴戟天多糖含量均在4%以内。耐斯糖作为巴戟天所含多糖的一种成分,永定巴戟天耐斯糖含量就远高于其他产地巴戟天多糖含量。因此,永定巴戟天生长于永定独特的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品质,为巴戟天中的上品。


 霞浦种植荔枝
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宋末文天祥参军谢翱诗《故园秋日曲》一句“食尽满园绿荔枝”表明当时霞浦栽培荔枝已相当广泛。县志记载,明代以前从福州传入元红品种,植于东吾洋沿岸地区。明代列为贡品,年纳贡140公斤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参加全国荔枝科研协作组,承担荔枝丰产、稳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1991年在北京参加“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获银奖。制订的《霞浦晚熟荔枝》地方标准已由省质监局2001年9月发布。2003年再次被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福建省优势果类发展规划(2004-2010年)列为荔枝生长优势产区,2006年被定为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基地。是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特色果品荔枝优势区域。霞浦晚熟荔枝主栽品种为“元红”,荔枝分布的东吾洋内海湾,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同纬度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于荔枝生长发育,荔枝在域内表现大果、迟熟、质优、醮核、无霜冻等特点,多次经省农业厅、农大、农科院荔枝专家论证,霞浦荔枝地缘晚熟优势明显,为全国最北的荔枝经济栽培产区。果实心形,果顶渐尖,顶端钝圆,果肩微凸,果面鲜红色,龟裂片隆起小刺;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质细滑,汁多化渣,甜酸适口,香气浓醇;可溶性固形物17-23%,单果重20-25g,醮核率80%以上。

  霞浦榨菜
栽培历史悠久,1953年由蜀籍驻军介绍牵线,首次从当时的重庆市巴县木桐区清溪公社新龙大队引种种植,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逐步扩大。1974年后推广至沙江、长春、溪南等县域南部乡镇,当时年种植2000多亩、年产2000多吨、加工成品菜1000多吨。改革开放后,面积逐年扩大,全县除海岛乡外,均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列入农业部《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1987年后,霞浦县副食品厂专业生产方便榨菜,注册东吾商标,1991年该产品获省优产品后,面积扩大迅速,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5-2.1万亩之间,年产1.3-1.8万吨。
霞浦县气候、生态条件适宜榨菜生长发育,所产榨菜质优高产成为全省最大的榨菜产业基地,我县适宜种植榨菜有20万亩田地、园地,除常规冬种各类蔬菜、粮油作物在12万亩左右,尚有8万亩左右空闲,榨菜产区人口密集,其市场因素与资源因素有利于榨菜产业发展,霞浦县可以为榨菜龙头企业提供7-9万亩榨菜原料基地,10万多吨原料,年可加工2亿袋方便榨菜。
霞浦榨菜个大,平均纵径14.5cm、平均横径12.4cm,平均单茎瘤重550g,茎瘤呈近纺缍形或莲花形,皮色浅绿光滑,肉瘤较大而钝圆、间沟较深,皮下肉质色白而肥厚,质地脆嫩、形状美观,其腌制品脆嫩、鲜爽,具有明显的特征香气。

  涂坊槟榔芋
是长汀县继水稻、烤烟之后的第三大种植作物,常年生产面积在6万亩以上,总产量达8万吨,产值约2.5亿元。2011年已登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通过建立生产示范基地,推广高优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产业发展以专业合作社龙头示范带动,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槟榔芋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AGI2011-03-00671涂坊槟榔芋)及《无公害食品NY5221-2005薯芋类蔬菜》的安全生产要求进行生产,在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内还建立了高产优质示范片、病虫害防疫示范区、品种提纯复壮选育区、品质特色对比试验区等等,在本县河田建立了涂坊槟榔芋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与长汀县远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000万元,建立槟榔芋冷冻、加工、批发一条龙系列化服务,同时建立店商收购网络信息平台,为涂坊槟榔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涂坊槟榔芋属客家人南迁时带来繁衍的农家品种,经长期驯化栽培,其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稳产高产,品质优良。母芋外观呈匀称椭圆形,外皮薄,芋长10-30cm,直径5-20cm,纵切面长宽比约1.6,子芋近似圆锥形,略弯曲。母芋和子芋表皮呈淡黄色,芋肉为白色,质地坚实,耐储运。从营养品质角度看:据检测,涂坊槟榔芋母芋含淀粉33.30、蛋白质2.41、粗纤维0.55,小芋子含淀粉31.95、蛋白质2.43、粗纤维0.55,还含有丰富的钙和铁、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福鼎槟榔芋

产自太姥山脉福鼎行政区域内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已有近600年的栽培历史,八十年代香港市民把福鼎槟榔芋称为"福鼎芋",并沿用至今,借助福鼎特殊的母岩、母质、土类、土层厚度、肥力和土壤养分、质地、酸碱度,以及独特的管理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风味与体大形美的外观。其母芋呈圆柱形,形似炮弹;表皮棕黄色,芋肉乳白色带紫红色槟榔花纹,易煮熟,熟食肉质细、松、酥,浓香可口,风味独特,食不厌口,营养丰富。

福鼎槟榔芋先后荣获轻工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食品工业名优新特产品和工业品博览会优秀奖、武夷奖、铜牌和银牌奖。1983年在"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国家外经贸部高度赞誉,并发给"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90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福建省闽东老区扶贫成果汇报会"及1991年在北京农展馆召开的"全国菜篮子工程展销会"上展出,均受到中央领导和广大来宾的好评;1997年在福建省农业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福建省农业名特优新畅销产品";2000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相继获“全国出口产品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福建省名特优新产品奖”,“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福建省著名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获国家标准化示范区称号。槟榔芋加工企业获名牌农产品3家,知名商标3个。



  宣和雪薯

“宣和雪薯”产自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及周边地区,系野生淮山经长期人工选留种,栽培历史已有八百余年。主产地海拔300~600米;土壤多为水稻土,土质疏松、通透性好的灰沙泥田和黄泥沙田,呈弱酸性,耕层17-23厘米,土壤肥力中等。气候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适中,雨量充沛。一般春分时节栽培,立冬时节收获,生长期长,约为280天。“宣和雪薯”食用品质佳,外观呈长圆柱形,薯长30~60厘米。表皮呈淡黄色至土褐色,表面长有细须,长且密,约为3~7厘米,须根部表皮呈无光泽深褐色斑点。横切面雪白,不易褐变,肉质细腻,水分适中。蒸煮熟制后具有清香、鲜美、微甜风味及细滑口感。
宣和乡发动前进,紫林、升星等村农民利用稻田连片种植雪薯2000亩,通过“精选薯种、技术培训、田头指导、统一营销”措施和建立300亩标准化高产优质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2500~3000公斤,亩产值在7500到9000元,是单纯种水稻的5倍多。经过几年的运作全乡雪薯总产突破3500吨,以每公斤3元算,产值近1000万元。种植户人均净增收入500元。随着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产品销路的拓展,农户纷纷看好雪薯种植带来的效益,每年入冬时节农户都会积极积肥整地,预计到2020年种植淮山的面积可达6000亩以上。
使雪薯种植成为新兴农业产业。


 文亨红衣花生
是连城县传统农家品种,具有较长的种植历史,长期的栽培选择和优良的土壤、生态等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态和品质特征,成为我县重要的传统特色农产品。文亨红衣花生属珍珠豆型小粒品种,果壳薄,网纹清晰,外形美观,以双粒果荚为主,种皮紫红色有光泽,鲜果嚼感脆嫩润滑、细腻无渣,熟食香甜可口、食味好;不仅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矿物元素,能较好的满足人们的膳食营养需求。
亨红衣花生2011年9月13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文亨红衣花生协会已向国家工商局注册文亨红衣花生集体商标;文亨红衣花生协会积极组织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产品推介会等,扩大文亨红衣花生的知名度,文亨红衣花生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享誉八方,深受消费者欢迎。文亨红衣花生融合了连城县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文亨红衣花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喜庆家宴、接待客人、走亲访友的佳品。
文亨红衣花生2014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3200吨,产值7800万元;随着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红衣花生市场的开拓,预计到2018年种植面积2.5万亩,总产6250吨,产值2亿元,产业发展广阔。
 坂里龙柚
是优质、早熟的柚子品种,果实成熟期一般在9月上中旬,中秋节前上市。坂里龙柚果实扁圆形,果形指数0.74,果肩微倾斜,果顶微凹陷,果表为黄绿色,果皮厚1.3厘米左右,囊瓣短梳形,果肉与囊瓣易剥离,果肉汁多、色白微黄,质地脆嫩化渣,酸甜适度,香气浓郁,单果重1公斤左右,种子数多,可食率56%,可溶性固形物10.7%,每100毫升果汁含可滴定酸
0.6克,维生素c30毫克左右。风味独特,品质优良。
长泰栽培柚子,历史悠久,自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建县以后,曾有七次修志,查今存三部完整的和两部残缺的《长泰县志》版本中,均有关于“柚子”的记载。坂里乡地处长泰县西北部,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传统栽培管理技术造就坂里柚子独特的品质。据《闽产录异》记载,长泰高田(层)有名“蜜柚”者,仅三株,其实大于“文旦”、“猴相”而顶突起,每实重二斤余,肉白,味甘爽,无渣滓,柚中之极品。防产缺,不敢入贡。花时,有力者出值货其全树;每番镪一员得二枚。漳之贵人有终身不得尝者。以上记载说明坂里种植的柚子在长泰县品质最佳。
 漳浦穿心莲
漳浦县是福建省穿心莲主产区,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自然生态独特,主要利用边角地、闲散地种植以及果园间套种,全县最高年份种植面积2.0万亩,因近年来价格较低,效益较差,面积逐年减少至200公顷~400

公顷,生产干品300~400t[一般全园种植亩产干品250~400kg(鲜枝叶晒干率40%左右),管理较好的丰产园,亩产干品可达600-700kg],年产值300万元左右(4.0元/公斤)。

漳浦县穿心莲主要分布于沿海乡镇场,尤其是深土镇,地处漳浦东部沿海,产区以滨海盐土为主,土壤富含氯离子,适宜穿心莲生长,利于穿心莲内酯合成。当地农民种植一见喜中药材已有30多年历史,拥有了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经营部,常年经营,是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清热穿心莲片”的主要原料基地(年需要量达200多吨,)。当地生产的一见喜由于独特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内含穿心莲内脂含量在华南地区含量最高(穿心莲内酯含量达12%以上),漳浦县穿心莲也是广东各中药厂家的主要原料之一。

漳浦穿心莲经多年提纯复壮自选留种,品种优良,株高50-70厘米,叶茎比例达40-50%,分蘖性强,分蘖指数18-25,鲜草叶片肥厚,抗病性强。此外,不同省份检测机构多批次检测,表明漳浦穿心莲所含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较高。
2011年9月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福州橄榄

福州是橄榄北缘种植区,栽培历史悠久,据汉《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元鼎三年¨¨¨起扶荔官,从植所得奇花异木,龙眼、荔枝、橄榄¨¨¨”,可见橄榄在汉朝已有种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宋《太平御览》卷九七三“余甘”释:“余甘子,如梭形。出晋安侯官界中。余甘、橄榄,同一果耳。”福州的橄榄在唐代成为贡品,欧阳修《新唐书》(1060年):“江南道福州土贡??橄榄”。福州橄榄百年老品牌“赛圆”橄榄蜜饯早在1913年的巴拿马万国比赛会上,就获得了金质优胜奖章。
福州橄榄主要种植于闽江两岸冲积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适宜,经长期选育形成了特有的品种群和独特品质。鲜果青、黄色,内含物丰富,肉质细嫩、松脆,回甘明显、持久,风味浓,有别于省内外其他种植区橄榄果实质粗、欠回味、味淡的特点。
由于福州橄榄青果纤维细、果大、风味浓、可食率高的地方鲜果品质特性,易于糖、盐、香料等辅料渗透入果实内,形成了“福州橄榄制品”特殊的优良品质和风味,色泽更加鲜艳、组织更加圆润饱满、果肉更加脆软适中、咸甜更加浓郁;现在的“大世界”、“振园”品牌橄榄蜜饯及制品获省优产品,省著名品牌。大世界橄榄公司研发中心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和溪巴戟天
栽种历史悠久,在20世纪60年代,由野生转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经过和溪人民长期的摸索和各方专家的精心培育,目前培育出了巴戟天优良品种“和溪1号”、“和溪2号”、“南科号”,并掌握了五年一生产周期的一套育苗、种植管理经验,之后和溪镇迅速掀起种植热潮。和溪巴戟天成品呈扁圆柱形,条粗0.8-1.5cm,皮色黄,肉质呈紫白色,味甘甜,其突出特点是质软、肉厚、心细等独特的外观特征,为巴戟天中上品。具有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等功效,对治疗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等均有一定效果。
被誉为巴戟天之乡的和溪镇,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栽培技术,所产的巴戟天品种优良,质量上乘,素有盛誉。1992年经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和生物教研室论证,和溪生产的巴戟天与各地对比含有效成分最高。2011年,“和溪巴戟天”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和溪镇许多群众在从事巴戟天的栽培、加工、销售等一系列工作,全镇巴戟天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产量450吨,种植户500多户,年创产值1000万元以上,有漳州巴戟天酒业有限公司、漳州聚善堂中药材基地等多家巴戟天加工企业和栽培基地,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已形成产业规模。全镇拥有一支100多人巴戟天外销队伍。和溪巴戟天畅销省内外,销售范围遍布全国各大城市。

  朱口小籽花生

据《朱口镇志》记载,朱口小籽花生主要种植在朱口镇王坑、赤坑、寨色、石辋四个村,名闻邵武、太宁、将乐、建宁等县市,历史种植本地品种。本地花生品种含脂肪多、营养丰富、香酥味厚,特别是精制加工后的成品“朱口盐酥花生”历史悠久、驰名远近,邵武市面销售的花生如贴有“朱口盐酥花生”商标,则销售一空。著名作家冯敏飞所著《兵部尚书佚事》有述:“朱口是泰宁最大的镇,那些小山峦,都是红壤土,一雨成浆,一旱成石。就因为此吧,那种的花生特别结实,味道也别致。当地人加工又特别,先用盐水煮,煮了晒,晒了焙,又香又脆。那花生个儿小小,但非常饱满,跟别的花生明显区别,如同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个儿。吃起来,更难忘”。
经过当地多年驯化栽培,因独有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如今已逐渐成为当地特色品种,因其壳薄、籽小、饱满、香脆而得名。朱口小籽花生果荚较普通花生略小。外壳薄,纹理较普通花生清晰,颜色更深,略显红色。经晾晒后,百荚重124.4g~128.6g,平均127.2g,百仁重50~51g,平均50.6g,籽粒较普通花生更为饱满、完整,口感更为香脆。朱口小籽花生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为20-25%,脂肪含量40-50%。花生仁中维生素C含量≥4.0mg/100g,钾含量≥600
mg/100g。


 罗源秀珍菇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罗源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明嘉靖时期编纂的《罗川志》中就有香菇、木耳的记载,到清代的《县志》也有关于食用菌栽培规律的记载。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采取人工菌丝接菌栽培新技术,食用菌得到较快发展。
秀珍菇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家庭中的新成员,属于侧耳类,是在罗氏大戟的菇木上发现的野生种,1996年才由科研单位驯化成功,1997年在罗源试种,始有少量产品面市,深受消费者青睐。1998年秋,由罗源县西兰乡政府牵头,引进福州日盛公司,在本县松山镇五里建立秀珍菇生产基地,种植30万袋,产品试销日本。1999年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建立100万袋秀珍菇生产基地,并在日本设立产品的销售窗口。随后全县掀起群众性种植秀珍菇热潮,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全县种植秀珍菇稳定在1亿袋左右。
罗源秀珍菇菌盖浅灰色或灰黑色,扇形,直径3-5cm,菌褶延长,菇柄偏生或侧生,白色,粗1.0-2.0cm,长4-6cm,实心,菇柄不粘连。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比双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更为可贵的是,它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制造,而食物中通常又缺乏的苏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等。可见,秀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它鲜美可口,具有独特的风味,美其名曰"味精菇"。



  德化黄花菜

德化为闽中地势最高的县。气候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这样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德化黄花菜的优秀品质,德化黄花菜干品色泽浅黄色,条身紧长均匀饱满,质地柔软且有弹性,具有淡淡的清香气味,味鲜质嫩。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据传德化黄花菜在唐代就开始种植,清朝乾隆十二年修编的德化县志记载(第133页):“萱一名鹿葱。草之可以忘忧者。《本草》谓‘花名宜男’”。在德化,古时候游子要远行时,会在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而母亲也会即将远行的子女准备蒸好晒干的萱草,既寄思念又可做路途上的干粮。孟郊在溧阳任江南溧阳慰时,与德化的诗友高谈阔论得知这风俗习惯,又食得这萱草,联想到自己,有感于母子情,作下《游子吟》:“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就是如今德化黄花菜被誉为“母亲花”的来源。
近几年,德化黄花菜的种植及加工工艺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改良,德化黄花菜成为德化县几大经济来源之一。201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全县共有黄花菜基地1.5万亩,年产鲜花6100多吨,干花产量680多吨,产品主要销往泉州市、厦门市以及台湾、香港等市场,其产品以脆而不酸的独特品质享誉闽南传统销区。



  顺昌红肉脐橙
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重150~200g,果皮橙黄色至橙红色,色不艳;皮薄,厚度约4mm左右,闭脐,少量开脐,油胞不细腻。果肉呈玫瑰红至红色,色泽均匀,无核,可溶性固形物达13%,肉质脆嫩,甜度高,汁多风味浓,且具有玫瑰香味,可食率达75.1%以上,适合用水果色拉或拼盘。在顺昌区域种植11月下旬~12月上旬成熟。
顺昌红肉脐橙是顺昌县经作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引进接穗,高接于高阳乡紫竹村黄明灼果园温州蜜柑上进行观察,2000年试产,该品种由于肉瓤色泽和风味比较独特,深受消费者欢迎。2007年在参加顺昌县第三届柑桔优质果脐橙类评选中,宝山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送参赛产品,经过省、市柑桔专家对果品外形、内质、风味等指标进行认真评选获得“二等奖”;2007年以来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列为专供产品。
顺昌红肉脐橙是一个新兴品种,全县境内均有种植,但主要分布在郑坊、双溪、元坑、洋口、建西等5个乡镇(街道)。全县红肉脐橙种植户按照《顺昌红肉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推广扩穴改土增施有机肥、疏花疏果限产保优、开心修剪、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生草栽培、病虫综防、完熟采收等八项技术措施。到目前为止,全县种植面积4975亩,产量2200吨。该产品主要销往福州、厦门、北京等地,市场前景好,利润高。
 明溪淮山

淮山在明溪栽培历史悠久,明朝正德年间已有种植淮山的记载,“时称薯,又称雪薯、小薯”。民间相传:五代人氏—莘七娘,总兵夫人,又称惠利夫人,在其夫死后,承夫志率兵出征,凯旋归来;其精通医术;将鲜淮山在表面粗糙石块上,进行来回推磨,形成糊状物,配入红菇或香菇末,再添入肉末,加工出的“薯子羹”,解决了当地小孩缺乳和疾病困苦的难题,也为当地创造了一道名肴,流传至今。据此,明溪种植淮山的历史,可前推500年以上。明溪民国县志也有记载:“赣药商收购土产雪薯,去皮制成小条,焙而干之,为山药。产闽省者明曰建山,与淮山并重。销路颇广”。
明溪淮山历来以品质优、口感好而饮誉一方,薯块呈长棒形,多须根,表皮颜色黄褐色或深褐色,薯长70厘米左右,直径3.0-4.0厘米,皮薄,肉色雪白,肉质密实,细腻粘滑;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果胶质、皂甙等;经煮易酥不散,显糯香,味鲜爽。县境内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超过3万吨,已成为该县主要大田经济作物和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目前,全县已拥有淮山加工企业5家,主要开发淮山酒、饮料、面条、饼干、蛋圈和淮山净菜、速冻食品等系列加工产品。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县创建了省级淮山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贴主:江南同乡于2021_10_23 13:50:37编辑
喜欢江南同乡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