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逻辑后缀学(58)顺势而为(八)奇异吸引子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2-03-28 11:08 已读 8699 次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三,具有奇异吸引子的顺势而为:

“非”判断的顺势而为:全域地深入事,化入物(顺势:因是而是 )——肇万化而成万物(而为:或是而是之是就是了)。

“很不幸地”,我们因具有“天生”的自定义基因,而在思维上始终“不能接受现实”,始终“不承认”真实的顺势而为。因此我们在“表面上(仅仅在表面上)”“不可能”“因是而是地或是而是之是就是了”,而始终是“因是而是,然后或是而是,然后因非而是地是之为是到是其所是”。

重生吸引子恒持的稳态,在“自定义是”判断的观察者眼中是“看不见”更做不到的,因为生命始终存在着容错性及滞后性:我们总是“后知后觉”,我们所感觉的“势”,永远都是“已经经过自定义(解读)因此一定是变了样”之后“慢半拍”的“势”。

——我们不得不“知先行后”。

“慢半拍”,也就“总是觉得不那么稳”。

即生命意义的观察者不可能感觉到恒稳的趋向性(势),亦因此所感受到的趋向(力)也是“不那么稳”,同样也是“慢半拍”的。

力反映的是状态与他者的关系。

生命意义的观察者的状态与他者的关系叫做“自定义真实关系”,即“慢半拍”的力指的就是“自定义真实关系”。因此,“慢半拍”的结果就是:自定义真实关系与真实关系及与“其它”自定义真实关系之间总是不能协调(即本文上卷所形容的“总是被干扰矫正打破”)——即力与力之间不能协调:也就表现出“非惯性系”,也就有了“值”。

“不能协调”的力就具有了后因果关系逻辑的排斥性的内涵,具有排斥性内涵的力就叫做“排斥力”。

排斥力是主观意识里“自定义”的,因此是“慢半拍”的力。

自定义的慢半拍的排斥力,因为有了“值”,也就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始有终。

排斥力在物理学里就表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以互异性为根据的后因果关系逻辑在物理学的“表达”就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社会学里的“表达”就叫做“斗争性”。

因此,斗争性确实是“存在”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没有错”——但这个“存在”其实是“主观存在”——因为是“主观存在”,斗争性不是我们因此就可以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斗争的理由。

顺着“不那么稳”的势的“而为”,才是我们真正可以“看得到”或者“做得到”的“不脱离实际”的“涌现”。由于这种“看得到”或者“做得到”的涌现与真正大用流行的涌现之间总是存在着慢半拍的力的差异,我们就总是有“计划跟不上形势(人生无常)”的力不从心的无奈。

然而,“求稳”是自定义生命天生的“本能”,故而在无奈中我们依然想方设法地要“求稳”。

“慢半拍”的“求稳之路”,有“是”判断语境与“非”判断意境两种模式:

“是”判断语境里的求稳,求的是不稳的趋向下的“(交集)状态之稳”。整部《逻辑后缀学》,以上卷为重点,都是在“批判”“是”判断的“状态之稳”。最终指出:状态能否稳定,依据的是自相似原则下的造势。由于(人)造的势最终会面目全非,因此“状态之稳”始终因“求不得”稳定的趋向而始终处于不稳(本质为开集的交集)。

因为“不稳”,对称的生发过程中本来是全序关系的“成、住、坏、空”就表现为偏序关系的不同拓扑结构的“生、老、病、死”——直白地说就是:坚持斗争,最后始终都不可持续,“难逃一死”。也即是现在的流行用语:No zuo no die。

“非”判断意境里的“稳”属于趋向(吸引力)本身的“(涌现出并集性质的)关系之稳”。

“关系之稳”的意思不是某种具体的确定了的(稳固)关系(自定义真实关系)。而是认识到“关系”本身因重生吸引子的内禀而具有历时性与共时性完全同一,前、后因果关系百分之百兼容的互摄互入的真实性,即事物在本质上具有“功能性共存”的“大用流行”的真实关系,因此“关系之稳”的“稳”不需“求”,它就在那里,永远“本真”(因是而是:有关系,但不需要逻辑推定,“是就是了”),否定不了,并且想摆脱也摆脱不了(排斥不了)——这亦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关联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亦不能被消灭——英国物理学家保罗·迪拉克在1928年建立了相对论形式的薛定谔方程,即著名的迪拉克方程——以一种根本的方式通过量子力学扩展了相对性:自然只是在相互作用中描绘世界,物体自身没有其他属性——换言之,只具有同一非一的同一性。一个物体的所有变量都只相对于其他物体而存在,其位置、速度、角动量、电势等,只有在碰撞——与另一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如何向“它者”展现自己时,才具有存在性——事物的存在被简化为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范围——存在成了相互作用,成了关联——并不是事物进入关联,而是关联是“事物”的基础。

“非”判断意境里能够觉悟这种关联:我们一定是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或是而是的涌现)。“摆脱不了”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是因为我们的趋向始终因“恒稳的同胚”而具有恒持的吸引力。

这种否定不了亦摆脱不了的(并集)关系之稳,笔者命名为“共相等原则”。

“非”判断下的趋向是共相等原则下的恒持吸引力。这是“非”判断逻辑属性的第十九个重要外延。

这个外延的相同语义的不同表述就是:“非”判断是具有凝聚性的判断——由此而产生的力叫“凝聚力”——凝聚力,是吸引力在人文范畴里的表达。

在“是”判断(“自定义是”判断)语境下,人类种种纷争、问题皆被冠以“对错、善恶、美丑、贵贱、得失”等等价值性“非本真”标签,继而产生了种种自定义真实之间的“较量”。除了自定义真实之间的较量外,还有就是自定义真实与真实之间的,“是”判断的分化性与“非”判断的凝聚性之间的“较量”——历史上中外“圣贤”种种劝导世人的“苦口婆心”之语,皆带有凝聚性的内涵。可惜的是,这个“眼见为实”的世界,诱惑力实在太大了,种种带有价值性内涵的“自定义是”判断,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思维之中。

“否定不了亦摆脱不了”的共相等原则,并非我们常常慨叹的“命运”。命运是自相似原则下被动语态的不得不接受的“自定义真实总是不真实(敌不过真实)”的无奈——真实与自定义真实的“较量”中,真实永远是“长胜”的。

共相等原则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义上的拓扑等价;是“众生平等”及“慧觉平等”的“真实基础”。

共相等原则与自相似原则之下的“力”不同:后者的力随着“势”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其“涌现”过了“有效期”之后“命运”就会面目全非;前者的吸引力因重生吸引子的恒稳性质而具有恒持性,因此而“万变不离其宗”——也叫做:不忘初心。

认识到“关系之稳”,也就觉悟到:我们其实不必“造势”,势(初心)本来“就在那”,只要“不忘”,一切的“万变”,皆依照共相等原则顺着势而为就得了——共相等原则,是顺势而为的“理论依据”。

不过,生命意义的观察者对功能性共存的真实关系的认识,一定存在着容错性及滞后性。容错性及滞后性影响下,本来稳定的并集关系下“顺势而为”的趋向行为,在观察者眼中就始终呈现不出真正的“大用流行”(“肇万化而成万物”的涌现),而是呈现出一种被系统学所描述的:任意两个极为接近的初始点,在一定数量的迭代运算后,两者可以相距甚远;也可以再经过一定数量的迭代运算后又变得极为靠近(的涌现)。

这种令趋向行为表现(涌现)出似乱非乱、乱中有序、稳中有乱的“似稳非稳”的趋向性,被系统学称为“奇异吸引子”(又称为“洛伦兹吸引子”。笔者在本文中对奇异吸引子的理解与传统系统学语境的理解不同,是综合了语境与意境之后的理解)。

笔者认为:奇异吸引子(包含了“是”判断语境与“非”判断意境)的理念,是生命意义的观察者在“现实”中“行得通”的,“勉勉强强”地“尽管神离但依然貌合”的,顺应天道而顺势而为的科学理论的基础(“貌合”,也就“和谐”)。

具有奇异吸引子的系统在局部的表现是不稳定的,但在广域里的表现却依然是稳定的(趋向)。

奇异吸引子的趋向性,不是不变性而是“吸引性”,能够表现出吸引性正是因其本质上具有“恒稳的同胚”的“非”判断内禀。但受滞后性影响,具有奇异吸引子的系统在涌现当中的动态点会出现“分离”现象,但因“因是而是”的内禀,动态点的趋向行为无论怎样彼此分离,最终依然离不开奇异吸引子。这种涌现中的变化,在系统学里称为“非线性变换”。

这里,笔者把“非线性变换”这个系统学概念修改为具有“非”判断意境的“非线性拓扑变换”。

笔者认为:“非线性拓扑变换”的意思不是自相似原则(“是”判断逻辑属性的第八个外延)所描述的,到最后面目全非的“非线性运动变化发展”,而正是共相等原则下拓扑意义的“万变不离其宗”——不离重生吸引子“初心”的涌现在观察者眼中的现实反映——即:重生吸引子稳态的“真相”,生命意义的观察者永远“看不到”更“做不到”——重生吸引子的稳态在我们眼中一定表现为奇异吸引子的“亚”稳态。

“是”判断语境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在“非”意境里表述为拓扑变换。

由此,笔者给出《逻辑后缀学》意义下的“奇异吸引子”定义:具有重生吸引子的内禀,其涌现趋向依据共相等原则,但受到容错性及滞后性影响,涌现会表现出非线性拓扑变换的“亚”稳定趋向性。

“非”判断的涌现在现实中(生命意义的观察者眼中)表现出亚稳定趋向性的非线性拓扑变换。这是“非”判断逻辑属性的第二十个重要外延。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仁剑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