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悖论
再论悖论
说再论,是因为《逻辑后缀学》整部著作都是我对悖论的解读——自打嘴巴的解读。这篇“再论”,算是一次快速梳理。所谓悖论,意思是一种命题可推导出两个对立的结论,通俗之说就是自相矛盾。根据悖论的表现有不同的分类。我个人认为:一,悖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其【自指性】。至于其他的认知偏差、谬误等,究其根本也是因自指性而产生。理发师悖论,其实是罗素悖论【R是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的通俗表达,它的意思是:定义(非空集合)不能包含定义(非空集合)自身(注:这句话本身就是悖论)。极端的通俗说法就是:仁剑是仁剑。罗素认为:这个R,不是集合,而称为【真类】。我在《逻辑后缀学》里,则把任何“是”判断(确认性判断)都称为真类。因为:任何“是”判断,一定是包含【我的判断】(自指性)——这是一个苹果(包含了我的判断);张三说这是一个苹果(语境里包含了我对“张三说的”的判断)。当我们说“宇宙”时,这个宇宙一定是包含了我的判断。因此【宇宙是最大的真类】。因此,任何“是”判断,皆是“自定义是”判断(注:这个结论依然是悖论。所以我说《逻辑后缀学》是自打嘴巴)。二,自指性衍生的第一个问题是【参照性】(即“他证性”)。为了证明一个定义完备,必须借助其他定义作为【参照】。这又“出问题”了,就有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如果我们要证明某数学理论的相容性或完备性,就必须依靠该数学理论以外的论据,也就是说需要更大更多的系统来说明该理论本身是真的,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证明那些更大或更多的系统是真的,这就需要一个更更大或更更多的系统……。这个定理的意思是:可证的一定是真,但真却不一定可证。为了证明是真,就产生了【实无穷】的问题。三,自指性衍生的第二个问题是【在场性】(即共时性)。在场意味着【当下】。任何“是”判断,一定是【当下】的判断(注:“当下”有两个解。这里的“当下”是确认性判断的当下):“我昨天说这是对的”这句话的语境里依然是我当下对“昨天我说”的判断。在场性意味着差异性。差异性意味着在时间横截面上没有任何事物是相同的。即意味着在时间横截面上寻求同一性是徒劳的。差异性,在观察者(人类)眼中,就呈现出两种特性:大自然的活力性及人类社会的斗争性。上述论述,我在《逻辑后缀学》归纳为“是”判断逻辑属性的两个内涵:二重分裂、非场。补充:生命与非生命(包括电脑、AI等)智能的区别在于:生命皆自定义;非生命皆他定义。因此,如果要“严谨地”证明“我是仁剑”。则首先我不能自证,然后是无休止地他证。最终,我只能不了了之——随随便便地、得过且过地、约定俗成地、糊里糊涂地下结论:我就是仁剑!人类历史,也就是这么一部糊里糊涂的历史。
贴主:仁剑于2024_09_06 17:20:52编辑
已标注为仁剑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