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万象小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我的答案如下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1-11-03 8:26 已读 433 次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张仪,苏秦他们啊~~我觉得你可以理解为对时局的“制衡,然后破立” 由 maddogs 于 2021-11-02 22:43

(1)为什么结成盟约的国君,如此容易被说服,背叛盟约?
因为他们结盟的基础不是互相喜欢,互相信赖,而是为形势所迫。根本没有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根基,彼此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忌惮与猜疑,没有完全的信任。所以,纵横家只要站在国君的立场,顺着国君的思路,很容易打动国君。因为他说出的是国君心里埋藏着的,但是不敢说出口的话。轻易就会背弃的盟约,其实原本就不该称作盟约。

(2)张仪苏秦存在的历史作用
各国争相割地讨好秦国。削弱各自的力量。最大限度减少统一过程中的生灵涂炭与惨烈。

(3)为什么非得秦始皇的暴政
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不断,不够暴虐很难统一。统一之后,更加残暴的血腥统治,也是必要的。一下子灭了六个国家,虽说不至于人人都有家国情怀,但是,总会有些个故国难忘的英雄气概。所以,必须要残暴道极致,才会让人产生一种爱谁谁,只要不会天天看脑袋就可以的感觉。这样,传到汉家王朝,才算是到火候了。我一直觉得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量身定做的,是有使命感的。

(4)祖宗之法不可改
有时会听到“祖宗之法不可改”的说法。时局在变,无常乃常,法怎么会是定法?不变的,应该是“国泰民安”的初心。打仗的将领战争期间可以激发车无限的潜力,开疆拓土。战争结束后,闲起来,就会有些倦怠感。所以,为国之君应该有本事让他的臣民绝巧弃智,返璞归真才对。所以才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说法。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