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2-05-12 11:26 已读 6989 次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真人到底现在还有没有?文章已经给你界定好了:“上古有真人”。什么叫真人?就是不假修为,根本就不需要修的,天生的。

上古“真人”有四点特征。

真人什么样?“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些,翻译呢,不必翻译,但若讲呢,不太好讲。

真人,第一是“提挈天地”,天地是什么?天地就是阴阳,真人就是天地阴阳全在掌控之内,我现在问大家,“把握阴阳”这事,谁能给我举一个实例?“把握阴阳”一定是用手,把阴阳握在手里,小孩出生“握固”,那也叫“把握阴阳”。真人就似小胎儿,呼吸精气,呼接天根,吸接地脉,大拇指掐在无名指根处,就是一阳初起,这是肝经的起始点啊,所以又是子时,“子”又是十二地支的开端。

你们看过算命的吧?只要一看手,他马上就能知道一些事,知道为什么吗?秘密就藏在手指头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尽在手中,就叫“把握阴阳”,天地全在手里啊。子,在无名指指根处,往上一节就是丑,如此推下去,无名指、中指、食指三根手指头上正好排满十二地支,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妙处,三根手指头,可以把脉。在民间传说中,有的人也可以算命,更可知天下。

真人,第二是“呼吸精气”,就是不吃不喝,只呼吸精华。这世上谁能只呼吸精华呢?胎儿啊,所以说胎儿即真人,胎儿不食人间的任何东西,直接从母体接受精华。所以怀孕对母体的好处是什么?是整个气血的大换新,而母亲的气血不足也会使胎儿先天不足。再者,人类有情绪问题,这也是胎儿致病的原因。

第三是“独立守神”,这一点非常重要。胎儿若受外界一丝干扰,整个系统都会出错,所以母体的温柔安静对胎儿的“独立守神”是最大的保护。

第四,“肌肉若一”。这也是真人所唯一具备的,至人、贤人等都没有的特性。普通人是,肌是肌,肉是肉,是一种分离的状态,而真人不是,《黄帝内经》认为他是一种混沌气化状态,正是这种状态使他能够“寿敝天地”,即寿命与天地同长,甚至比天地长久,就是“无有终时”。闻听此说,下士必大笑之。其实,胎儿从精卵结合到成人,几乎是人类几亿年进化史的演化,从细胞,到脊椎动物,再到人,胎儿用十个月的时间走了人类几亿年的路,这,就叫“寿敝天地”。这十个月当中,大人绝不能干扰他,为什么刚开始怀孕的时候母体老困?就是因为孩子需要,妈妈你静点,别闹了,赶快把气血都给我,你供养不足你就困。最后这句“此其道生”,这叫道生,即他是循道而生的。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首先时代变了,从上古到了中古,人也就变了。黄帝给这时代的人起了一个新名称——至人。至人的第一个特点是“淳德全道”,即德行淳厚、道行圆满,即德不厚者不能行道。后人求聪明,古人求德厚,这是很重要的差别。

至人的第二个特点是“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他已不如真人的“把握阴阳”了,而是“和于阴阳”,把握不了没关系,知道应和阴阳之消长,调于四时之寒温,也是高人。

至人的第三个特点是“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去”是离开的意思,也就是说至人还得远离世俗,可见世俗耗人精神,所以只有远离世俗,才可以积阴精而全阳神。

最后是至人能够“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至人积阴精全阳神,则能游行天地之间,指至人可以出元神,视听八达之外,指至人耳聪目明无障碍,有人会质疑真有这样的人吗?老祖宗写过这样的人,就是孙悟空,一根毫毛就是一个生命,这就是出元神,现代技术叫作“克隆”。所以,好多事我们得长远着看,才能慢慢看明白一点。

所以《黄帝内经》第一篇,几乎要把人间的事都说透了,很多事,看不见,未必没有;看得见的,未必真实。我们先不妄言。最后说至人“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是说这些人也归属于真人,但不是真人,他没有真人的本领高,他后天还得修一修。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圣人者”,这是到圣人了,“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嗔恚之心”——这就是得按照人的面貌去生活了。但这种人能和光同尘,所谓“和光同尘”,就是光来了我是光;尘来了我是尘,没有分别的心。虽有人间嗜好欲望,但无嗔恚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华章,举不欲观于俗”——行为举止不离绝于人世,虽身披华服,但举动不被世间所惑。关于身披华服这句我稍微说一下,不知大家如何理解菩萨像的璎珞满身这事,佛教七宝,不是世间金银,而是象牙、珊瑚等,这些犹如自身拥有的高贵品质,而不是世间俗念追求。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凡人呢,都是外有事务而劳累身体,内有忧患而劳累心灵。圣人则“以恬愉为务”,精神是安静的,神情是愉悦的,“以自得为功”——自得,就是自在,就是形与神的高度统一。我们普通人的不自在是缘于欲望与肉身的不匹配,要么身强命不强,要么身弱担不起欲望。圣人呢,因为自得自在,而形体不衰敝,精神不散乱,也可以活得很长寿。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最后一类是贤人,贤人者,法则天地之清宁,象似日月之沉浮,辨列星辰之盈缩,逆从阴阳之消长。他们能分辨四时的寒温,能效法四时的开阖,能依从上古真人之道,如此这般,也可使他们益寿,所谓“益寿而有极时”,是说他们虽然长寿,但他们的寿限是一定的,终归不能长存于世。

下面是我的总结:真人是道生,至人是全道,圣人是从道,贤人是修道。由此看来,道家始终把修炼实证经验作为人格层次的划分依据。而儒家把人分为圣人、君子、小人,是以心性觉悟程度和道德标准为基础,至高无上、难以达致的理想人格为圣人;在现实可实现的完美人格为君子;与君子之道相悖的人格为小人。我们先不必谈圣人,只谈君子和小人。在孔子眼里,君子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包括:仁、智、勇的统一;正直与诚信兼具;明晰义利之辨;有中庸之德;肯于内省,见贤思齐;等等。而“小人”的人格内涵包括三层:第一,一切为君子所不齿的品行均为小人所属;第二,集中体现了体力劳动者的价值取向;第三,以形而下的追求为人生根本。

摘自曲黎敏《黄帝内经讲解》
贴主:雨地于2022_05_12 11:26:45编辑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