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堪比爱神的怪才狄拉克(2)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1-10-05 11:13 已读 12565 次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将量子力学表述为一般方程后不久,狄拉克意识到理论可以直接应用于场,例如电磁场,并且可以符合狭义相对论(使量子理论与广义相对论融合会困难得多,这正是本书的主要议题)。为了证明这一点,狄拉克发现对自然的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度简化:将牛顿使用的粒子概念与法拉第引入的场的概念融合在一起。

在两次相互作用之间伴随着电子的概率云真的很像一个场,而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场刚好反过来,是由粒子(光子)构成的。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是粒子像场一样弥散在空间中,场也像粒子一样进行相互作用。被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分割开来的场和粒子的概念,最终在量子力学中融合在一起。

在量子力学中,这种融合发生的方式十分简洁明了:狄拉克的方程决定了一个物理量可以取的值,把它应用到法拉第力线的能量,就会得出这个能量只能取特定的值,不能取其他值。由于电磁场的能量只能取特定的值,场就像是能量包的集合。这恰好是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在三十年前引入的能量量子化。圆圈闭合,故事完结。狄拉克写出的理论方程,解释了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凭直觉领悟到的光的分立本性。

电磁波是法拉第力线的振动,在非常小的尺度上也是一群光子。就如光电效应,当它们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会表现为粒子:光一粒一粒地以光子的形式抵达我们的眼睛。光子是电磁场的量子化。

电子与其他构成世界的粒子,都是场的量子化——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场相似的“量子场”,遵循分立性与量子的概率。狄拉克写出了电子与其他基本粒子的场的方程,法拉第引入的场与粒子的明显差别消失了。

与狭义相对论相容的量子理论的一般形式被称为量子场论,它构成了今日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粒子是场的量子化,正如光子是光的量子化。所有的场都在相互作用中表现出分立的结构。

在20世纪,基本场的清单不断被修改,如今我们拥有被称为“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的理论,在量子场论的语境中,它几乎可以描述除引力外我们可见的一切。这个模型的发展占据了物理学家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它本身就是一次发现的奇妙之旅。在这儿我不会讲述这部分故事,我要继续说的是量子引力。标准模型完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大约有十五种其量子是基本粒子(电子、夸克、介子、中子、希格斯粒子等)的场,还有几种与电磁场相似的场,可以描述电磁力和其他在原子核尺度运作的力,其量子与光子相似。

标准模型最初并没有被认真地看待,它有点像是东拼西凑出来的,与广义相对论和麦克斯韦或者狄拉克方程的优雅简洁截然不同。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它的所有预测都被证实了。三十多年里,粒子物理学的每一个实验都只是在反复证实标准模型。最近的一个证据是希格斯粒子的发现,在2013年引起了轰动。为了使理论自洽,希格斯场看起来有些人为的痕迹——直到这种场的量子即希格斯粒子真的被观测到,并且人们发现它确实具有标准模型预测的那些属性(它被称为“上帝粒子”这事太愚蠢了,不值一提)。简单来说,除了它不够谦虚的名字以外,标准模型还是很成功的。

如今量子力学和量子场及其粒子提供了对自然极其有效的描述。世界并不是由粒子和场组成的,而只有一种实体:量子场。再也没有随着时间流逝在空间中运动的粒子了,存在的只有量子场,其基本事件发生在时空之中。世界如此奇特,却十分简单。

图4.6 世界由什么构成?

 量子1:信息是有限的

现在我们可以试着得出一些结论,来看看量子力学到底告诉了我们关于世界的哪些信息。这并不是项容易的工作,因为量子力学在概念上不是十分清晰,其真正含义仍然存在争议;但我们很有必要弄清楚,并且继续前行。我认为量子力学揭示了事物本性的三个面向:分立性、不确定性与世界结构的相关性。让我们更仔细地审视这些内容。

首先是自然界中基本分立性的存在。物质与光的分立性是量子理论的核心,然而它并不是德谟克利特凭直觉领悟到的那种分立性。对德谟克利特而言,原子就像是小石子,而在量子力学中,粒子可以消失与重现。但世界本质的分立性这一观念的根源仍然可以在古典原子论里找到。数个世纪的实验、有力的数学验证、做出正确预测的出众能力使量子力学的地位得到巩固,这是对伟大哲学家阿夫季拉对事物本性的深刻洞见的真正认可。

假设我们对一个物理系统进行测量,发现系统处在某个特定状态。例如,我们测量钟摆的振幅,发现它有个特定值——比如在5厘米和6厘米之间(物理学中没有测量是完全精确的)。在量子力学以前,我们可以说,由于在5厘米和6厘米之间有无穷多可能的取值(比如5.1、5.101或者5.101001……),因此钟摆可以有无穷多的运动状态(关于钟摆的状态,我们未知的数量仍然是无穷多的)。

然而,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在5厘米和6厘米之间,振幅存在有限多的可能取值,因此关于钟摆我们所遗漏的信息是有限的。

这点基本上是普遍适用的。因此,量子力学的第一个含义就是,系统内部能够存在的信息有一个上限:系统所处的可区分状态的数量是有限的。无穷是有限的,是理论的第一个重要方面,这正是德谟克利特窥见的自然的分立性。普朗克常量h衡量了这一分立性的基本尺度。

 量子2:不确定性

世界是一系列分立的量子事件,这些事件是不连续的、分立的、独立的;它们是物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子、一个场的量子或者光子,并不会在空间中遵循某一轨迹,而是在与其他东西碰撞时出现在特定的位置和时间。它会在何时何地出现呢?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量子力学把不确定性引入了世界的核心。未来真的无法预测。这就是量子力学带来的第二个重要经验。

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在量子力学所描述的世界中,事物始终都在随机变化。所有变量都在持续“起伏”,因为在最小的尺度上,一切都在不停振动。我们看不到这些普遍存在的起伏,仅仅是因为它们尺度极小;在大尺度上它们没法像宏观物体一样被我们观测到。我们看一块石头,会觉得它就静止在那儿。但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石头的原子,就会观察到它们在不停地四处传播,永不停息地振动。量子力学为我们揭示出,我们观察的世界越细微,就越不稳定。世界并非由小石子构成,它是振动,是持续的起伏,是一群微观上转瞬即逝的事件。

古代的原子论也预料到了现代物理学的这一方面:在深层次上概率法则的出现。德谟克利特假定(就像牛顿那样),原子的运动由其碰撞严格决定。但他的继承者伊壁鸠鲁修正了师父的决定论,把不确定性的概念引入了原子论——和海森堡把不确定性引入牛顿的决定论一样。对伊壁鸠鲁来说,原子可以不时地随机偏离其运动方向。卢克莱修把这点用美妙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偏离会出现在不确定的位置、不确定的时间。在基本层面上随机性与概率的出现,是量子力学表达的第二个关于世界的重要发现。

如果一个电子的初始位置是A,那么我们如何计算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后,它会出现在位置B的概率呢?

20世纪50年代,我之前提到过的理查德·费曼发现了一种颇具启发的方法来进行这种计算:设想从A到B的所有可能轨迹,也就是电子能够遵循的所有可能轨迹(直线、曲线、之字形),每个轨迹会决定一个数字,通过把这些数字求和就可以得到概率。这一计算的细节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从A到B的所有轨迹体现的事实,就像是电子为了从A运动到B,经过了“所有可能的轨迹”,或者换种方式说,展开成一片云,然后又神秘地汇聚在了B点,与其他物质碰撞(图4.7)。



图4.7 为了从A移动到B,电子的行为好像通过了所有可能的轨迹。

这种计算量子事件概率的方法被称作费曼路径求和,我们将看到它在量子引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量子3:实在是相关联的

量子力学阐述的关于世界的第三个发现是最深奥难懂的,也是没有被古代原子论预料到的。

理论并没有描述事物本来如何:它描述的是事物如何出现和事物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它没有描述哪里会有一个粒子,而是描述了粒子如何向其他粒子展现自己。存在的事物被简化为可能的相互作用的范围。实在成了相互作用,实在成了关联。

在某种意义上,这只不过是相对论的扩展,虽然算是很彻底的一种。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强调说,我们只能感知到相对的速度。比如说,在一艘船上,我们谈的就是相对于船的速度;在岸上就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伽利略搞清了这就是地球相对于太阳运动,而我们却感受不到这一运动的原因。速度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运动的属性。爱因斯坦把相对性的概念拓展到了时间:只有相对于某一特定的运动,我们才能说两个事件是同时的(可参考第60页的脚注)。量子力学以一种根本的方式扩展了相对性:一个物体的所有变量都只相对于其他物体而存在。自然只是在相互作用中描绘世界。

在量子力学描述的世界中,实在只存在于物理系统之间的关联之中。并不是事物进入关联,而是关联是“事物”的基础。量子力学的世界不是物体的世界,它是事件的世界。事物通过基本事件的发生而建立,就像哲学家尼尔森·古德曼(Nelson Goodman)在20世纪50年代写出的美妙语句那样:“物体是一个不变的过程”。一块石头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的量子振动,就像海浪再次融入大海前会暂时维持其形态一样。

在水面上运动,却不带走任何一滴水的波浪究竟是什么呢?波浪不是物体,在这个意义上,它不是由与它一同运动的物质构成的。我们体内的原子,也在飞入与飞离我们。我们就像波浪和一切物体一样,是流动的事件;我们是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量子力学描述的不是物体:它描述的是过程,以及过程之间连接点的事件。

总结一下,量子力学发现了世界的三个特征:

● 分立性。系统状态的信息是有限的,由普朗克常数限定。

● 不确定性。未来并非完全由过去决定。我们所见的严格的规律性最终是统计学上的。

● 关联性。自然的事件永远是相互作用。系统的全部事件都相对于另一系统而出现。

量子力学教会我们,不要以处在某一状态的“物体”的角度来思考世界,而应该从“过程”的角度来思考。过程就是从一次相互作用到另一次相互作用的历程。物体的属性只有在相互作用的瞬间才以分立的方式呈现,也就是只在这些过程的边缘,只在与其他物体发生关联时才出现。无法对其做出完全确定的预测,只能进行概率性的预测。

这就是玻尔、海森堡、狄拉克令人目眩的探索——直抵事物本性的深处。

 但我们真的理解了吗?

诚然,量子力学是实用主义的胜利。然而,亲爱的读者,你确定已经完全理解量子力学揭示给我们的东西了吗?电子在没有相互作用时不在任何地方……嗯……物体只有在从一次相互作用跃迁到下一次相互作用时才存在……好吧……这些看起来不荒诞吗?

对爱因斯坦而言,这看起来非常荒诞。

一方面,爱因斯坦提名维尔纳·海森堡和保罗·狄拉克获得诺贝尔奖,认可他们已经理解了世界的某些基本层面。另一方面,他一有机会就抱怨说,这实在太不合理。

哥本哈根学派的年轻一代感到很沮丧:这怎么会是爱因斯坦本人说的呢?他们的精神领袖、有勇气思考不可思议之事之人,现在居然要中途退缩,害怕完成这次朝向未知的飞跃——他自己发起的这次飞跃。是他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统一的、空间可以弯曲,现在却说世界不可能如此奇怪。

尼尔斯·玻尔很耐心地把新观念解释给爱因斯坦听,爱因斯坦并不认同。玻尔最终总能找到方法回应这些反对意见。对话持续了若干年,方式有演讲、信件、文章……爱因斯坦设计了思想实验,来证明新观念是自相矛盾的:“想象一个充满光的箱子,在一瞬间放出一个光子……”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如此开头(图4.8)。

图4.8 玻尔画出的爱因斯坦思想实验中的“光箱”。

在交流的过程中,两位伟人都不得不做出让步,改变想法。爱因斯坦不得不承认,新理念实际上并没有自相矛盾,但玻尔也认识到,事情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明了。爱因斯坦不想在这一关键点上做出让步,他坚持认为确有独立于相互作用的客观实在。他拒绝接受理论关联性的一面,即事物只在相互作用时才出现。玻尔也坚称新理论确定的这种全新又深刻的存在方式是有效的。最终,爱因斯坦同意这一理论代表了我们对世界理解的一次巨大飞跃,并且是自洽的,但他仍然相信事物不会像理论呈现的那样奇怪——在其“背后”,肯定存在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一个世纪已经过去,我们仍然停留在原地。理查德·费曼比任何人都了解如何使用这一理论,他写道:“我认为我可以说,没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

物理学家、工程师、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每天都会在其领域中运用到理论的方程及其结果,但它们仍然十分神秘。它们并不描述物理系统本身,而只是描述物理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与互相影响。这意味着什么呢?

物理学家与哲学家不停地问自己,理论的真正含义可能是什么,这些年来,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和会议一直在增加。已经诞生一个世纪的量子理论,究竟是什么呢?一次对实在本性的深入探索?一次碰巧奏效的荒谬错误?未解之谜的一部分?还是我们尚未完全破译的解释世界结构的重要线索?

我在这里呈现的量子力学的解释被称为“关联性解释”,是对我而言最合理的一种,已经由严肃的哲学家比如巴斯·范弗拉森(Bas van Fraassen)、米歇尔·比特博尔(Michel Bitbol)和莫罗·多拉托(Mauro Dorato)进行过讨论。但是如今在如何思考量子力学上人们并没有达成一致,还有其他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讨论过其他方法。我们处在未知的边缘,意见出现了分歧。

量子力学只是一种物理理论,也许明天就会被另一种更深刻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修正。如今一些科学家试图消除分歧,使它与我们的直觉更一致。依我之见,理论在实验上的巨大成功应该让我们认真看待它,我们不应该询问自己这一理论还有什么要改变的,而是问我们的直觉有哪些局限,使得理论看起来如此奇怪。

我认为理论的晦涩难懂并非量子力学之过,而是由于我们的想象力有限。当我们尝试去“看”量子世界时,我们就如同生活在地底下的鼹鼠要给别人描绘一番喜马拉雅山一样,或是像被囚禁在柏拉图洞穴深处的人们一样。

爱因斯坦去世的时候,他最伟大的对手玻尔为他献上了令人动容的赞美之词。几年以后,玻尔去世之时,有人拍了一张他书房里黑板的照片。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呈现的是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光箱”。辩论的渴望与更深入理解的渴望,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质疑,也持续到最后一刻。

这种永恒的质疑,正是科学的源头。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