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万象小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祝和军:加减法则,处世不过攻守进退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1-05-04 8:25 已读 332 次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加法,是在一个基数的基础上叠加,表现为向外追求,不断地追求更大的利益和权力,这是“事功”的数学法则;而减法是在一个基数的基础上不断减少,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最后让心灵达到“虚静”,从而洞察生死,超越轮回。 

    冯友兰先生说:“人生的形态不过攻守、进退,向外追求是攻守,向内追求是进退。”攻守、进退,概括起来,不过是加减法则。而所谓左右逢源的应世者,不过是将这个最简单的数学法则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人。 

    人要通过外在的世界证明自己,所以人生不能不进攻,所谓的防守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这里,进攻和防守的拿捏就成了一门最高的谋略和智慧。历史上称为“君人南面之术”。 

    但人向外追求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返身内求,审视自身。所以,人生的修为在于退让,退到无处可退的地方,才能还自己一个清醒的“自我”。当然,人生也讲进攻,孟子讲,“吾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不过是一个饱满的自我,正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这里,进取和退让又呈现出另一种形态,历史上称为“修养心性之法”。 

    修身养性和追求事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游戏,都遵循着各自的游戏规则,一旦混淆,必然方寸大乱。 

    向外追求,就是将万物变为己有,要遵循加法规则。也就是说,要有一颗野心和尼采所说的“强力意志”。策略可以有所选择,但大方向不能有任何差错。没有向外追求的野心和欲望,就很难有大的作为。所以说,追求事功,首先应该有成功的欲望。老子说:“无欲则刚。”对于那些没有成功欲望、与世无争的人来说,估计你说多少都没有用。一个顶尖的推销员最优秀的素质是有强烈的成交欲望;一个运动员他最优秀的品质是永远争第一的欲望。有一位世界著名的教练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优秀足球前锋最可贵的是强烈的射门意识。”英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有一篇短篇小说叫《热爱生命》,它之所以这样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主人公本身表现出人类心灵深处强烈的求生欲望。 

    但事功的成功不等于人生的成功。事功的成功可能还会妨碍人生的成功,关键看你能不能在向外追求、遵循加法规则的同时,还能向内追求,开始你的减法运算。也就是说,你能不能“物物而不物于物”,超然物外。就像酿酒,“减”去无味的水,量虽少了,味反而醇厚了。人生的减法哲学,就是减去疲惫,减轻烦恼,减弱沉重,减少不该早生的华发,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 

    只有外在的追求,而没有内心的虚静,必然会成为物的奴隶。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追求事功的目的成了最大化的享受,物欲成了人类心中的魔鬼。加法的运算法则里面已经毫无艺术和智慧可言,而是变成了赤裸裸的侵占和扩张。有了一套房子想要两套房子,有了一辆汽车还想要两辆汽车,过度的加法和减法的缺乏“成就”了人的异化,它让无数的贪官落马,我们在谴责他们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贪婪的人性其实是被一个个贪婪的理念勾引出来的。无休止的加法,无休止的积累,往往让一个人不能承受之重,最终倒在疾病面前或法律面前。 

    反过来说,只有内心的虚静,而没有外在的追求,也不是完美的人生。不相信,你可以试着将自己关在一间几平米的小屋子里,一个月不出来。这个时候,你的内心和外在环境都能够让你虚静,也没有人来妨碍你的虚静,可你忍受不了。想起了茨威格那篇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B博士正是在这样一个房间里“虚静”地疯掉的。尼采跑到深山老林,想孤零零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结果大声的呐喊却听不到一丝回应,结果也疯掉了。于是我们明白,孤独的自我没有任何意义,人要走出去,在外面的世界中去寻找自己,马克思称其为“自然的人化”。人也许总是通过肯定外物的方式肯定自己。 

    因此说,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和圣人。因为他们将向外追求和对内反省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将加法和减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将人生的攻守和进退拿捏得恰到火候。他们通过追求事功肯定自己,又通过内心的反省认识自己,难怪会左右逢源,进退自如。 

    加法固然值得赞扬,但减法却更值得提倡,尤其在这样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人们估计对减法很少关注,也许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反省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晚上,可惜天空的月色已经没有人有闲暇去欣赏了。因为当我们补充完身体所需要的养料和勉强支撑精神的睡眠以后,就要匆匆上路了。谁也不知道路在哪里,也没有认真思考过目的地在何方。在虚幻的前方,我们朦胧地感觉到有一个更大的雪球,而这个雪球只有不停息地演算加法才能越滚越大。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踌躇满志的老板,在事业上发达了,建了别墅也买了车。他的公司年纯赢利上百万,可是他对员工却非常小气,连自己也是非常节俭。为了省钱,他不坐飞机,不坐火车,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小旅馆。一次办事回来,路上翻了车,他负重伤进了医院,幸运地保住了自己的两条腿。经历这次劫难后,老板前后判若两人,人变得温和谦恭,对员工态度也有了改变,一改往日的凶横。有人问他其中的原因,他直言不讳地说:“以前,我都是用加法来衡量人生,人活着要日积月累地发展,要像滚雪球一般地攒钱。自出事以后,我发觉人生应用减法,假如我上次被压死,那一切也就都不复存在;如果上帝要去我的两条腿,人生也就会少去很多意义。所以我明白不要把人生的目标定得太高,比起健康地活着,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著名的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位盲人对人生中仅有的三天光明的万分珍惜。三天光明,收入眼帘的只是葱郁的山林、碧绿的草地和可亲的身影……这些对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不过是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又有谁能在闲暇之时,融入这些葱绿中,对这些产生情感和惊喜,或去静静地聆听鸟鸣,放松放送自己呢?若我们的人生也只是短暂的三天的光阴,那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去好好珍惜吧? 

    人的不幸在于:只有经历了生死以后才能真正洞察生死,只有经历了轮回以后才能在行动上跳出轮回。当我们“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候,我们在内心中其实已经将真正的“愁”排斥在切身的体验之外了。而当“真正识尽愁滋味”以后,早已没有了“强说愁”的轻狂,更多的则是体悟和行动。孔子说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我们的知识每天都在加法规则下疯狂地扩张,但减法规则下的智慧却是“弦断无人听”。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