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墙上的斑点》赏析,意识流的

送交者: maddogs[♂☆★★认真的青铜★★☆♂] 于 2021-06-09 21:13 已读 79 次  

maddogs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探险类,心理为主的游戏.正在构思.请多指教! 由 shoppersVIP 于 2021-06-09 21:02

”我透过香烟缭绕的烟雾望过去“ 这是第一处意识跳跃。

第二段设想是钉子留下的斑点痕迹,到挂像,家居风格,主人,甚至自己也去和主人喝了一杯。一些人会觉得:”这不神经病吗,还联想到了自己也去和主人喝了一杯。“ ……重点是思绪的流水,作者想去喝一杯,也只是在追忆自己的往昔。你的思绪能跟上这种节奏,会觉得很舒服。大可以用电影蒙太奇的方法来回溯这一过程,很美。从钉子,挂像,家居风格,和主人交谈,主人离开。

意识流的一大舒服点在于你和作者同步了,那就是真真切切的”交心“之感。不同于故事,小说这类,作者在给你讲故事,意识流是让你直接走进作者的思维中去(还不是古板的科学思维),跟着她的脉搏起伏,甚至会有一种”偷心“的感觉。

第三段再回到斑点上,不确定它到底是什么。有意思的来了,神秘主义登场了。然后开始讲自己遗失的东西”鸟笼子、铁裙撑、钢滑冰鞋、安妮女皇时代的煤斗、弹子球戏的球台、手风琴“,每一个物件,都有象征意义。随后作动态比喻,比喻人生。从物件丢失,感慨生活杂乱,进一步再到生活的荒诞性。

紧接着第四段想到来世。从来世的随机开始质疑”什么是树,什么又是男人和女人,又或者这些东西是否真的存在“。这一段的哲理性非常强,还是用景物描写的方式来映射”被植物粗壮的根茎割裂开来,也许在更高的地方,还有玫瑰形状的暗影,有着模糊的色彩,黯淡的粉红或是深蓝“。要知道现代社会的知识体系最爱搞什么?定义。什么东西都要在特定领域定义一番,这xx性,那xx原理。伍尔夫几句话就直截了当地质问这些所谓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接着再回到斑点,这次她想静静地思考,她第一个念头想到的是莎士比亚,然后开始设想莎翁的创作状态。然后又觉得这种联想太无聊沉闷(哈哈哈哈),开始新的联想。假想自己走进屋子,爱美打扮,镜子不见了,只能从别人眼球大约看到自己。她觉得这种设想很cool,但转念又觉得这是“概括化”,要抱怨这个词的发音太蠢。因此又想到一堆沉闷古板的东西,诸如“伦敦人的星期天,一般要有周日午后漫步,周日午宴”。这种既定又有些荒谬的生活,让她觉得“统统都带着虚妄的意味,犹如镜花水月”,反抗这种规矩则是“非法自由感”(哈哈哈哈,太可爱了)。她想寻找“真”的东西在哪儿。思维倏地跳到了“男人”身上,她敏锐联想到了性别不平等这个社会积习与“迂腐的文化习俗”的关系。因男权联想到“惠特克尊卑次序表”,又敏锐的发现这东西在大战后也会被淘汰,“迎来同红木碗柜、兰西尔版画、上帝和魔鬼、地狱等等虚妄之物同样的命运(注意这些事物)”。刚刚才在说男权,迂腐的文化习俗,正常行文来说,应该是顺着迂腐再写一写,否则阅读起来会有障碍。读者喜欢看“这个事物是对的,它就是对的”这样的行文思路,而不喜欢看“这个事物是对的,又不对”的跳跃思路,因为读起来费劲。但伍尔夫直接跳了,去否定这玩意儿了。她觉得那个什么表的丢弃,也会给大家带来“令人兴奋的非法自由感”,不过最后一句“如果自由真的存在的话”太扎心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欧洲的女性独立运动正处于萌芽松动状态,伍尔夫预感到了二战后女性地位会进一步上升,虽然文字比较隐晦。

再回到斑点上。这次是假想去摸了,因触感联想到坟墓,冢,考古。从考古,到考古的人,到这些人的生活习惯,然后考古者不幸中风摔倒(这就是小说读的多的毛病,中二病不由自主就会犯,联想到人还不算,还要给人家加戏,戏剧化),最后的念头竟然还想着宝贝文物,顺着这文物又想到博物馆其他文物“同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利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堆都铎王朝时代的土制烟斗”。

再回到斑点…… 她想去确认,但又怂了,觉得确认了也没劲儿。这就和很多人一样,说去哪儿去哪儿玩,他会说:”没意思……“ 伍尔夫偷懒地更冠冕堂皇,她要在意识形态上为懒做辩护”这样做我又能获得什么呢?知识?还是更进一步的猜测?所以我不用站起来,坐着也可以继续思考“(你看,人家偷懒也偷地清新脱俗)。她继续顺着想什么是知识。联想到知识的起源,又觉得知识不爽,僵化,想要有一个”没有教授,没有专家,也没有警察一样的管家“的自由思想世界,诗意盎然的世界。最后又回到惠特克尊卑次序表,因为伍尔夫太讨厌这个东西了。

接下来欲说还休,继续怼次序表。

刘震云有本小说叫《一句顶一万句》,下面伍尔夫这段话,顶了不只一万句的道理……

”我了解大自然玩的把戏——刺激人们采取行动,以结束那些会让人亢奋或痛苦的胡思乱想。因此,我猜想,我们才会对行动派多少有点看不上,认为这类人做事不怎么经过大脑。“

伍尔夫是个苦命人,所以她会对斑点觉得”当我自己盯着它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漂浮在茫茫大海中的人抓住了一块救命的木板,有一种令人心满意足的实在感“。唉,尼采发狂了抱着被打的马痛哭,伍尔夫盯着一个斑点就心满意足了…… 然后她又疯狂联想美好的事物,从木头想到花花草草,农场,美好惬意的环境。

美好着,从情景交融转到了物有所用,”最后一场暴风雨来临了,大树轰然倒下“,然后被做成了木料,成了各家各户的家具原料,给人们传递着安详与满足。

就在伍尔夫继续思绪飘飞之时,他丈夫打断了她(终于打断了,写的我累死了):”我要出去买份报纸。“ 从侧面说,写文章思绪缠绵,最忌讳打扰,尤其是这种跳跃性的意识流,一打断,就续不上了……

最后,她丈夫说,那个斑点其实是个蜗牛。

哦,原来是蜗牛啊。读者会觉得:”原来就是个蜗牛啊,大费周折讲了一堆。“ 但,这又像作者的一个诡计,这个斑点是什么,重要吗?

这种意识流文章读起来确实费劲儿,但优点很明显,那就是信息量大。就和解难题一样,你得自己牵线搭桥,最后作出答案,神清气爽。

也会有人觉得,作者神经质。但,这看似像是作者绷不住的思想,实则是人类社会绷不住的知识体系。当然,这种迅速的跳跃,也确实反应了作者纤细敏感的内心,以及庞大的精神压力。是的,没有庞大的精神压力是迸发不出跳跃极强的文字的。

普通小说,这个篇幅,可能主人公才刚比划了三拳两腿,依萍书桓的情话才讲了一半,鬼子还没进村,太阳还没照常升起,伍尔夫这里,已经在考古,家居,生活风格,美景,进步思潮,哲学思辨这些话题里走了一遭了。

你看,一个斑点,就能讲出哲学,科学,生活,人文种种方面的东西,是不是很舒服?你不用去一本一本自己翻书,跟着她的思维就能把这些知识点过一遍,爽吧。
喜欢maddog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