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历史天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林彪入东北之初,毛主席致电东北称彭林,后再致电为何改称林彭?

送交者: 汀艺[♂☆★声望品衔8★☆♂] 于 2021-02-14 9:30 已读 1271 次  

汀艺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46年的初夏,是东北战局最为紧张的时候。关内战云密布,中原、苏中解放区形势岌岌可危;关外自四平、长春失守以后,东北民主联军退守第二松花江以北,力保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北满地区。5月25日,南满部队发起鞍(山)海(城)战役,连克鞍山、大石桥、营口,并促使驻海城的国民党军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起义。此役使敌首尾不能相顾,因而,暂时拉住了敌军进攻的脚步,加之国民党军占地过多,兵力分散,不得不在第二松花江以南停留下来。


但东北民主联军能否占有北满,还是个未知数。而国民党军在喘了一口气或增加了兵力后,下一个进攻的目标就是哈尔滨。


"这个仗,打得可真被动。我们一个劲地撤,敌人在屁股后一个劲地追,像拖了根尾巴。"这是罗荣桓对四平撤退以来被动局面的生动描述。


6月1日,林彪分析,以目前我军之涣散状态与北进之敌作战,则可能造成败仗,失去哈尔滨。

2日,东北局致电中央,准备放弃哈尔滨,摆脱被动,休整部队。并部署各地独立坚持。


3日,毛主席代表中央回电:"同意你们作放弃哈尔滨之准备,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方针,实行中央去年十二月对东北工作指示,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对于分散与孤立之敌据点,应在可能条件下攻取之。目前军队应争取休整,恢复疲劳,提高士气。"这时是东北民主联军最为困难的时候。一切最坏的局面都估计到了。毛主席指出,东北是未了之局,要打由他们打去,我方并不承认。


此时林彪尚在哈尔滨以南约一百公里的五常。他在五常考虑放弃哈尔滨后的作战方针。四平撤退以后,林彪认为哈尔滨、齐齐哈尔也可能失守,部队应考虑向敌侧翼和后方运动。所以他仍留在五常。他一度甚至有南下到辽南去打游击的设想。但他对放弃哈尔滨开展运动战,仍信心十足。他认为敌愈前进,就愈分散,如敌能占哈尔滨、洮南之线,则对我更有利,必能造成东北大规模的胜利。他计划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诱敌进入哈尔滨、扶余之线,以便乘敌分散而各个歼灭之。如果不是东北停战到来,林彪或许真能在北满打一个胜仗。

此时,蒋介石由于东北兵力不足,战线过长,不得不同意马歇尔关于在东北停战十五天进行谈判的建议。原在一两个月前可能达成的停战到这时才真正成为现实。这是国民党实力消耗和兵力分散的结果。


为此,毛主席转告东北局和林彪:立即部署坚守哈尔滨十天,至要至要。他深知,蒋介石一旦准备好了,就会重新发起进攻。所以他指示:"十五天停战协定7日起实行,至21日为止。在此十五天内,我党代表团在宁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我东北民主联军各部应利用此十五天时间,休息补充,提高士气,准备再战。"7日,他为中共中央起草致林彪、彭真、罗荣桓电,指出:"(一)你们如不在哈尔滨,望即去哈尔滨,主持和战大计。(二)我党基本方针是在不丧失基本利益下实现和平,长期战争于我不利。"

敌人需要喘气,东北民主联军也需要喘气。毛主席想到的头一件事是整顿队伍,调整班子。东北和全国一样,战争是第一位和现实的事,其他政治、经济都需从属于军事。选择一个战略区的领导人主要是选择军事指挥员,选择战区统帅。以前,和战未定,一个战略区的负责人需兼长军政,而在战争期间,则以擅长军事者为主。6月16日,毛主席在修改刘少奇为中央起草的关于东北局主要领导分工的决定中指出:"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织东北局常委。"


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是1945年9月中旬成立的,委员有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和伍修权等人。当时的东北局在力争控制东北和建立根据地上做了不少工作,但到这时,人事上有许多变动,如程子华去了热河,高岗、罗荣植和林彪到了东北。东北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北局也有必要做些变动,以适应新的形势。

东北战事,毛主席属意林彪久矣。林彪入东北之初,毛主席致电东北,均称"彭林",彭真为先,林彪为后。东北战事紧张后,毛主席致电东北,改变顺序,改称"林彭",以林彪为先。时间在1945年11月15日,但间或还有写作"彭林"。这种不经意的顺序改变,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四平之战后,毛主席目睹东北局与林彪各在一处,东北局掌握大政方针,林彪专顾作战。两地函电交驰,在指挥上难以统一,影响战事。为此,毛主席感到有重新分工的必要。6月12日,他致电林彪并告彭真等人,指示东北停战问题由林亲自掌握,并决定应付策略。这个指示实际上已经反映了毛主席的态度。


以林彪主持东北全局,反映了毛主席和中央在用人上不拘一格的魄力。从资历和资格上说,林彪并不比东北局中其他人强。别的不说,就说资格,林不过是一个中央委员,而在东北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就有四人:彭真、高岗、陈云和张闻天(洛甫),其中,彭真和陈云还是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但在作战经验上,林彪要丰富一些,而东北最重要的是作战,是挽回被动局面。这一来,林彪的作用就突出出来了。


接到中央指示,东北局特派高岗、谭政到五常,去接林彪回哈尔滨。

东北停战,原定是15天。但在6月26日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从而挑起全面内战后,一时无力增兵东北。于是,东北停战局面又维持了一段时间。6月23日,双方又宣布停战令有效,这一来,东北停战共稳定了四个来月的时间。


东北停战继续维持,但东北局和林彪没有将希望寄托在停战上。6月12日,东北局指出,我们虽一方面力求和平,但应以百分之九十九的准备作艰苦的持久的打算,切不可存侥幸的和平心理和企图以一两个恶战解决问题的心理。16日,林彪与彭真、罗荣桓向中央表示,我们的方针是百分之九十九准备战争,百分之一争取和平。


林彪到哈尔滨后,首先统一了常委思想,并于7月上旬召开东北局扩大会议,于7日通过了由陈云起草、东北局常委已初步讨论过的题为"东北的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史称"七七决议"。这个决议经毛主席修改后公布。


这个决议从原则上规定了东北局今后的方针。其中心思想是,准备以长期艰苦斗争争取和平,创造根据地是第一位的工作。在敌人进攻之下,我们不能不进行自卫战,而作战的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点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而在停战期间,则保持平静,休整部队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在8月的东北局会议上,林彪对于局势发展作了明确的判断。他说,东北战局的发展大体上要经过三个阶段:敌人进攻,我们运动防御并主动撤出一些地区,这是第一阶段;敌人占领了城市,进攻迟缓下来,我们则在运动中伺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开始局部反攻,这是第二阶段;我们发动全面反攻,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把剩余敌人孤立在几个点和线上,最后加以消灭,这是第三阶段。


东北停战期间,蒋介石计划从东北抽兵进攻热河,为此,须先稳住东北。国民党要了一个花招,以杜聿明的名义提出想在长春会晤林彪。摆出一副和平谈判的架势。毛主席知道后,急电林彪,指示他暂勿去长春。后又举一反三,指示各战略区负责人不要轻易离开队伍,以免上当。

为使东北争取更多的时间,毛主席非常重视在停战期间保持平静。6月底,他指示:"敌不攻我,我亦不攻敌,保持平静。"7月下旬,关内已在大打,但他要求:"东北方面在八九两月内仍应保持平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同时须准备于一个月后能作战。"10月1日,他再告林彪,如蒋军无向热河调动事,你们一般以保持平静度过冬季再打为适宜。正是在毛主席的关怀和整个部署下,东北方面获得了宝贵的4个月休整时间。


在争取东北停战时间越长越有利这一点上,林彪与毛主席是一致的,他也很好地利用了这段时间休整部队,分兵剿匪,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但林彪心里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就是过分依赖关内各战略区的支援和中央在干部上的支持。而在这方面,毛主席认为东北应以自力更生为主。


早在7月11日修改的"七七决议"时,毛主席即指出:"和平是必须取得与能够取得的,但主要应依赖自力而不应依赖外力,只有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己有办法,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国际与国内各方助我力量,方能发生作用,才是可靠的取得和平,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是危险的。"


但林彪对此似乎认识不足,他仍不断诉苦,要求关内和中央帮助。


9月7日,他以东北局名义致电中央说,东北目前建立根据地最需要的是时间和大批中下级干部,时间最好能在半年内不遭受敌人严重的进攻,为此我们盼望关内各解放区在中央统一指挥下有计划地打击、歼灭和吸引敌人,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到关外进攻我们。盼望中央知悉东北方面的需要,指导关内我军坚决进行作战,给东北以有力配合。盼望山东抽调的干部能早到东北。


9月9日,林彪再次以东北局名义致电中央,提出华北战场配合东北战场作战问题。说,为使我们能取得我们所万分需要的时间,我们希望中央指挥关内各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计划地打击和吸引敌人,使其无法抽调大军来进攻我们。同时在热河方面积极组织歼灭战牵制敌人。

9月12日,毛主席复电:你们尽可能取得休息。关内大战方在开始,几个月后方可进入高潮,但已在不到两个月内歼灭敌正规军十九个旅,此外尚有阎军、伪军、保安团、交通警察等部被歼颇多,此种形势下你们有可能取得更多的休息时间。最后,毛主席加了一句:但你们应随时准备对付蒋介石进攻。


10月19日,林彪等电中央军委说,东北主要特点是能依靠国际联系建立一支有重武器装备的军队。现在最主要的是需要由关内抽大批的地方工作干部来开展群众工作,调大批的连排营干部来率领地方武装,调一部分人来学飞机、坦克、大炮,这一切都希望中央统一分令各区抽调,经大连送来。


不管怎么说,在关内各解放区战争负担和压力已经很重并已在积极作战的情况下,林彪还多次要求关内更加积极作战以配合东北;在一年来已经接收两万名干部的条件下,还向关内和中央伸手要干部,这未免有些过分和奢望。林彪肚子里有个小九九,他想让东北军队和根据地的羽毛丰满些,再丰满些,而较少考虑其他战略区的困难。为此,毛主席不得不明确说"不"了。


22日,毛主席复电东北局,指出:"国民党和平攻势完全是欺骗,关内战争不会停止,必能使蒋军不易开东北。"这是告诉林彪,关内各解放区已在给予东北以战略上的配合,蒋介石重兵在关内已难以自拔,调兵东北并不容易。同时指出:"东北所需军政干部,以后必须自力更生,不能再靠关内输送。一则输送道路将被切断,二则各解放区在残酷战争中干部消耗甚大,且工作甚忙难于抽调。前令晋察冀区、冀热辽区、山东区抽调数千干部去东北,他们感觉困难,勉强答应之数亦未实现。山东去大连之六百人则据来电可去。

此后,林彪不再提要关内配合这配合那的事,也不再提要干部的事。他心里明白,再提就要自讨没趣了。


从8月至10月,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整编,将部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五个纵队,另有第三五九旅,南满独立一、二、三师,11月成立了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全军共有三十六万人。与此同时,东北局大部分干部均深人农村发动群众,进行土改,派小部队清剿土匪,扎扎实实做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生人9月以后东北的形势也像关内一样,开始紧张起来。9月13日,蒋介石在攻占晋察冀解放区中心城市张家口的当天,下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尽全力拿下哈尔滨,从根本上解决东北问题。蒋介石是有理由洋洋得意的: 从1945年11月到1946年9月,国民党军占领了松花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占东北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九,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控制了东北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工矿企业。这年8月,国民党军进攻热河,占领了承德,切断了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国民党军在东北的部队也达到七个军二十五万人,加上地方部队人共有四十万人。在实力上占有优势。


为此,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亲自飞往沈阳布置,主持召开东北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会议。经过密谋策划,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即以部分兵力利用松花江的自然障碍,阻止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北满部队渡江南进;集中主力部队进攻南满解放区,歼灭或迫使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北撤,在控制南满后再集中全力进攻北满。

10月,林彪将他的前方指挥所搬到哈尔滨以南50公里的双城,摆脱日常事务的纠缠,一头扎进作战事务中。他将后方事务交给高岗,自己专顾作战。罗荣桓从苏联治病回国后,他又将政治工作、部队动员、训练、装备、后勤保障、军工建设和组建二线兵团等事推给罗荣桓。罗荣桓深知林的这一特点,将这称之为"林总的重点主义"。


在一个时期只考虑一件事,而且基本只考虑作战问题,这就是林彪的"重点主义"。一次,机要员给他送来一个有关土地改革的指示,需要作为东北局书记的林彪处理,林彪接过来翻了一下,顺手就把电报还给机要员,说:"这类电报我先不看。有关战争情况的电报,你们一收到就拿来给我。"


林彪的"重点主义",东北民主联军中的许多人都知道。他的脑子里那一刻不停转动的轱辘上,每个时期都有一个主题。四平撤退后,他大讲拿破仑进攻俄国时的莫斯科撤退。这次准备下江南作战,一些人觉得美式装备厉害,有畏敌情绪,他在这个时期就大讲勇敢,强调勇敢就是胜利,要敢于刺刀见红;在根据地不稳固,又多在敌占区作战,敌情很难掌握,仗又不能不打的情况下,他就强调"拼硬仗",一反他一向稳妥的性格,一反常态地提出:"只要有六成胜利的把握即决心打。""林总的重点主义"确实是很有特点的。

https://youtu.be/U73QtCO6XtA

喜欢汀艺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