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半亩方塘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3) -2

送交者: [♂★★声望品衔10★★♂] 于 2024-02-18 10:06 已读 6506 次 3赞  

立的个人频道

+关注
*
然而,真正使涅夫斯基成为俄罗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因为长期以来,老毛子都被当成为落后蛮族。过去老毛子是请维京海盗来建立起基辅罗斯,后来信仰的拜占庭的基督教,无论和拜占庭还是也是蛮族的西欧天主教国家,他都被认为是落后蛮族。西欧日益崛起,成为先进文明了,现在战胜了德国,当时俄罗斯人把西欧国家都称为德国,甚至击败了大名鼎鼎的立窝尼亚骑士团,这使得俄罗斯人第一次面对西欧产生出自信心,甚至有了一种虚幻的优越感。 每个民族都需要优越于其他民族的英雄。所以,1547年,俄罗斯东正教会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圣徒;当年,彼得大帝决定在1240年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在涅瓦河畔与瑞典交战的地方建造圣彼得堡。在建造新城的同时,他建造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并将大公的遗骸移到此修道院。修道院的周围有4个墓地。其中入口右侧的季赫温墓地埋葬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卡拉姆津等文学家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死前,彼得大帝还下令在俄国设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军功勋章。叶卡捷琳娜一世在1725年颁授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帝国勋章。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建在今天的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是保加利亚主教的主座教堂,也是东正教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


*

而当年由爱森斯坦和普罗科菲耶夫联手打造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可谓完美的合作,尤其冰湖之战的段落。爱森斯坦设计了一个场景,冰湖之战结束后,一个俄国女孩在血肉模糊的尸体中寻找自己的爱人。普罗科菲耶夫这个片段写出一首冷清的咏叹调,烘托出冰雪中骇人的美丽和凄凉的的梦幻场景。这样看来,这部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力作应该在苏联走红。可是,这个涅夫斯基总是神奇的与政治搅在一起。影片完成时,恰逢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于是这部有反德情绪的影片就变得暧昧起来。斯大林似乎怕它引起德国人的不快,因此影片中苏联十分低调,没有引起热烈反响。直到德国入侵苏联后,这部片子才一下子热起来,不仅成为了一部强有力的爱国影片,甚至有了预言的意味。1942年7月29日斯大林宣布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民族英雄,并重新设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
涅夫斯基的外交值得一提。

不仅神勇,涅夫斯基在外交上显示出更大政治智慧。在那个年代使得俄罗斯生存下来。涅夫斯基生活的时代,蒙古人横扫欧亚,早在他的父亲雅罗斯拉夫活着时,就已经向蒙古人称臣进贡。但罗马教廷暗中跑来说服,说基督教文明那是先进文明,乌克兰是欧洲的一部分,属于先进文明,蒙古人是蛮族,那是侵略者。罗马教廷希望雅罗斯拉夫结盟,加入罗马基督教约,全欧洲就都可以保护乌克兰了。雅罗斯拉夫还没有想明白这个保护意味着什么呢就答应了。蒙古人的情报监视系统还是相当严密的,他们发现了秘密,于是把雅罗斯拉夫给毒死了。所以,这个雅罗斯拉夫可不是什么智者雅罗斯拉夫,他是雅罗斯拉夫二世。

老爹死后,亚历山大和弟弟安德烈被蒙古大汗孛儿只斤·贵由分封,安德烈为弗拉基米尔大公,涅夫斯基为基辅大公。虽然涅夫斯基的老爹被蒙古人害死,但他还是效忠当时统治罗斯的金帐汗国的可汗拔都,和拔都合谋把安德烈给做了。这个安德烈被封之回家后就联合俄罗斯其他王公以及西欧各国反抗蒙古占领者。结果,他被给灭了之后,涅夫斯基就身兼弗拉基米尔大公、基辅大公和诺夫哥罗德大公。他一边效忠蒙古,一边专心统一罗斯北部的各个公国。

过去历史上书写的蒙古人侵略是极为残暴的,但后来的历史又说,当年的蒙古人只是对顽固抵抗的民族实施残酷屠杀,如果投降,他对当地人的政策还是相当宽容的。他们不像基督文明是严厉的一神教,允许当地人民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任用原来的统治者。同时,蒙古人大大促进欧亚的商业贸易,是全球化最早的推行者。涅夫斯基归顺蒙古也促进了俄罗斯的商贸发展。

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就是动物的进化。

*

在完成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配乐的同时,普罗科菲耶夫还创作了一部歌剧,讲述1918年德国占领乌克兰的故事:《谢苗·科特科》。剧中德国人被描述为残忍的屠夫。然而,歌剧的导演著名导演梅耶荷德却因为反对苏联的文艺政策被捕,后来以“托洛茨基骨干分子”的罪名被处决。他的妻子也在家中被残忍的杀害。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普罗科菲耶夫一直在安心创作。在那本《见证》中的肖斯塔科维奇对于普罗科菲耶夫的冷血表达了愤怒,并披露后来普罗科菲耶夫请梅耶荷德的好友爱森斯坦为这部歌剧做导演,爱森斯坦拒绝了。不过,据普罗科菲耶夫的儿子回忆,当时他的父亲每天沉浸在创造之中,根本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最后,《谢苗·科特科》也被禁演。不过,1940年的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苏联首演了。旋即大获成功,成为苏联芭蕾舞剧中永恒的经典。

爱森斯坦拍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虽然为他带来荣誉,可是此后他仍然继续着他的奇异而倒霉的命运。不断检讨,在迎合政治要求的同时,极力展现自己的天才和理想。1942年5月,普罗科菲耶夫来到临近中国边境的阿拉木图。当时,苏联电影制片厂的主要工作人员都撤退到这里,正在埋头制作鼓舞士气的项目。于是,普罗科菲耶夫与爱森斯坦又一次合作了。这部著名的电影《伊凡雷帝》两年后完成。1945年1月18日正式上映,相当轰动,受到广泛好评。卓别林在电报中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历史电影。普罗科菲耶夫的配乐为电影增光添色。随后,这部影片获得了斯大林一等奖,而在战争后期,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第五交响乐》、《第六钢琴奏鸣曲》、《《第七钢琴奏鸣曲》、《第八钢琴奏鸣曲》都相当成功。第七钢琴奏鸣曲又称《战争奏鸣曲》,还获得了斯大林二等奖。普罗科菲耶夫随后在休假中写下了一部完美的长笛奏鸣曲,而爱森斯坦一激动决定再拍《伊凡雷帝》第二、第三集,结果却又一次为自己带来倒霉的麻烦。直到去世也没有能完成这个伟大的系列。

*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史称伊凡四世,也经常被叫做伊凡雷帝。伊凡四世并不是伊凡三世顺理成章的儿子,伊凡四世的父亲是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所以,如果有瓦西里四世也就不会是瓦西里三世的儿子了。而伊凡三世是瓦西里三世的父亲,所以伊凡四世就是伊凡三世的孙子,而瓦西里二世又是伊凡三世的父亲,所以瓦西里二世就是瓦西里三世的爷爷。那么,瓦西里三世就应该是瓦西里四世的爷爷,但实际上瓦西里四世是沙皇舒伊斯基,他根本不是沙皇的儿子,而是俄罗斯贵族后代。伊凡雷帝死后,伊凡雷帝的儿子费多尔一世即位。但费多尔身体有病,智力不健全,因此大权被他的舅舅鲍里斯·费奥多罗维奇·戈东诺夫掌握。穆索尔斯基写过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费多尔死后无嗣,留里克王朝就灭亡了。鲍里斯成为沙皇。这时,俄罗斯就乱了。这时出现了冒充伊凡雷帝死去的儿子季米特里的伪季米特里率领外部势力,波兰部队进攻俄罗斯。

鲍里斯派遣部队征讨伪季米特时,舒伊斯基作为副将率军击退了伪季米特里,但他希望借助伪季米特里推翻鲍里斯,所以放跑了伪季米特里。最终伪季米特里果然率军攻入莫斯科。鲍里斯·戈东诺夫灭亡后,舒伊斯基准备夺权,但他又被成为沙皇的伪季米特里逮捕流放。然而伪季米特里执政之初,需要莫斯科的大贵族们的支持,所以他最终决定让舒伊斯基留在莫斯科。舒伊斯基借机散布说伊凡雷帝的幼子早已经被鲍里斯杀死,在位的伪季米特里只是一个逃亡到波兰的教士。结果,舒伊斯基又被逮捕,可是,在行将砍头之际,伪季米特里却又一次赦免了舒伊斯基。

这样,命运的玩笑开够了,该到动真格的时候了。1606年5月17日深夜,舒伊斯基在莫斯科城中煽动暴动,乱中杀死伪季米特里。19日,舒伊斯基被支持者们推举为俄罗斯沙皇,6月1日在诺夫哥罗德主教主持下加冕称帝。史称瓦西里四世。

*
太乱了。我们重新讲伊凡四世。先要从伊凡三世说起。

伊凡三世是俄罗斯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奠定了今天俄罗斯的国家基础。

当年伊凡三世联手克里米亚汗国,灭掉了蒙古人的金帐汗国,使俄罗斯获得彻底独立,最终整合罗斯民族的众多公国和地区,俄罗斯形成了一个统一国家。而他娶拜占庭末代公主,更是对于近代俄罗斯意义重大。

*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历时千年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在这一天宣告灭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5月29日当天亲自上阵,冲入敌军之中,从此不知所踪。他的信徒传说他在该日英勇战死,但土耳其人未能确认他的尸体,因此他的真实下落成为了一个谜,而教会也因此从未正式确认他的战死。拜占庭灭亡后,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流亡到了罗马。并由东正教信仰转而皈依天主教。但不久她出嫁俄罗斯,与伊凡三世结婚,随即又恢复了东正教信仰。由此,伊凡三世之后的俄国君主视自己的国家为罗马帝国之延续,是继西东罗马后的第三罗马。自伊凡四世开始自称沙皇,沙皇俄语意为恺撒,是罗马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俄国由此进入沙皇时代。

当拜占庭灭亡之际,罗马城也面临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威胁,每天忧心忡忡。所以,当得到伊凡三世的妻子暴亡的消息后,教皇西斯科特四世就连忙派出提亲使团前往面莫斯科,欲以这位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亚与这位莫斯科大公联姻。教皇的考虑联姻后,一则可以说服俄罗斯人与西方基督教联手,让俄罗斯人对奥斯曼帝国发动圣战,以解罗马之忧矣;二则还可以以罗马为中心,统一分裂的基督教教会。当然,这些想法最终都落空了,最后成的就是这桩婚事。他当然十分愿意,要知道那是俄罗斯仍然是蛮族,拜占庭公主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但伊凡提出:日后他与索菲亚所生子女不能继承莫斯科大公。因为他与前妻已经生有一个儿子,并立为王储。这样一来,这桩婚事又平添变数。堂堂东罗马大帝国拜占庭公主能会接受这样带有歧视性的条款吗?带着这个条件使团回到罗马,没想到索菲亚公主听后欣然接受。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索菲亚公主生性平淡或者已经灰心绝望,或从小就对莫斯科严寒的冰雪心生向往。据说公主非常聪明并富于政治野心,现在在罗马纪寄人篱下,她还不得不改宗天主教,所以绝非久留之地。而去这个老毛子的蛮荒而辽阔的国家,虽然是受到委屈,可也前途无量呢!那时,俄罗斯人在西欧人的心中仍然是野蛮的半开化民族。

索菲亚入嫁莫斯科后,就又改回了东正教信仰。莫斯科也成为东正教的中心。这日后对俄罗斯的文化和民族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从此,俄罗斯人便开始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有了“俄罗斯是第三罗马帝国”的说法。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国徽也成了俄罗斯的国徽。而且他们还产生出一种救世心理,认为未来的弥赛亚救世主将诞生于俄罗斯,也就是俄罗斯将拯救世界。然而,继承了一个衰亡帝国的国徽,到底是运气还是诅咒就很难说了。总之,索菲亚公主对于俄罗斯影响重大,她还为俄罗斯带来了大量西方书籍和一整套宫廷礼仪制度。于是,伊凡三世再也不想仅仅作为做一个莫斯科的大公了,但也还不敢直接称自己为国王,于是他给自己的正式称呼就是“上帝垂恩之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国大公伊凡三世”,简称“全俄君主”。

*
索菲亚嫁到俄罗斯后,为伊凡生了12个孩子。长子就是瓦西里三世。也就是说,他虽然没有成为伊凡四世,但最终继承王位,成为了俄罗斯的“全俄君主”。所以,当年伊凡三世在娶索菲亚是提出条件,他和索菲亚生的孩子不能继承王位,索菲亚当时就答应了。或许索菲亚公主知道,事情的结局谁也把握不了,但如果故事没有开始,就不会有故事。1490年,伊凡三世与前妻所生儿子王储伊万患病,注意不是伊凡而是伊万,索菲亚便推荐了她从拜占庭带来的御医为伊万治疗,(后来沙俄贵族一直有去欧洲治病疗愈的习惯,)可是,不怕伊万就怕万一,后来伊万不治身亡。无论如何,这当然要激发起宫廷内外的阴谋论盛行,而其中一个阴谋论的相信者自然就是伊凡三世。但伊凡三世没有杀掉索菲亚和瓦西里,而是下令处死了御医。同时宣布将伊万的儿子他的王孙德米特里立为王储。但故事如果没有轻易结束就不会轻易结束,随后,索菲亚和儿子策划宫廷政变想夺权,却伊凡三世发现,可见这个伊凡三世并不糊涂,是很厉害的,但他仍然没有处死他们,而是将索菲亚和瓦西里处罚监禁了起来。1498年,伊凡三世已经中风卧床,他为孙子举行了加冕仪式,将王位传给了德米特里。结果伊凡三世的这个孙子和他爷爷可不一样,他一继位就想做掉瓦西里。但瓦西里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提前逃跑到了敌对国家立陶宛。这个立陶宛当年可不是今天这样的弹丸小国,当年它的实力相当强大,是立陶宛大公国。内部纠纷变成国际笑话了。伊凡三世一怒之下又废掉了这个德米特里,然后召回瓦西里,和瓦西里和解,把王位又授予他了,不过,他也没有杀掉德米特里和他的母亲,而是把母子二人监禁了起来。就这样操劳着儿子孙子的权力和阴谋,伊凡三世已经不行了,临终前他叫了瓦西里到他的床榻前,嘱咐他勿计前嫌,要善待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兄弟的儿子他的大侄子德米特里,瓦西里当即向父亲庄重保证不会加害大侄子德米特里,伊凡三世于是撒手而去了。可就当老爹伊凡三世刚咽气不久,瓦西里就派人把大侄子德米特里抓了起来关进监牢,几年后德米特里死在了牢里。而对当年他投奔的立陶宛这个瓦西里也没有知恩图报,而是发动侵略战争吞并了立陶宛三分之一的土地。从此,这个生在了日益强大的俄罗斯旁边的立陶宛大公国就反反复复的被拷打,侵略和蚕食,最后今天已经成了一个弹丸小国,带着对俄罗斯深深的仇恨和怨毒,不再相信真爱、诺然和世界上所有的瓦西里了。

*
如果伊凡三世不是对于监禁有特别的喜爱胜过杀戮,那么他或许是一位少有的温和的沙皇。从他对待王子和家人可以感觉出他的爱心。虽然在执政期间整合了俄罗斯,扩张了领土,不过伊凡更多的是利用外交、经济手段,而非战争。他具有某种有趣的性格,最著名的就表现在和金帐汗国的一场传奇决战中。

1840年夏天,金帐汗国阿合马汗与立陶宛商定,进攻莫斯科。这便成为金帐汗国与莫斯科的一场决战,而伊凡也做好了一场恶战的准备,可是左等右等,一直等不到金帐汗国的大军。直到秋天9月30日,大军才来了。然后,战场终于出现了紧张的迹象,用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发生了“一点点武装冲突”,可伊凡三世竟然带着少量随从临阵脱逃跑回了莫斯科。这让马克思都看不下去了,他写道:“在蒙古——鞑靼人第三次入侵中,看到一点点武装冲突场面就发抖的伊凡三世,丢下20万大军临阵脱逃,成了可耻的逃兵。”最后,据说莫斯科的群众都愤怒了,他们把伊凡三世围住指责他。最后是在大主教的鼓励、恫吓,并灌了一碗心灵鸡汤后,他才又回到前线。这时,阿合马汗的大军抵达了奥卡河南岸,距离莫斯科不到200公里。但阿合马汗来到河边向对岸一看,俄罗斯的军队已经严阵以待。于是他又掉头带着大军改为迂回战术,迂回到莫斯科南边的乌格河。然而,当阿合马汗来到河边向对岸一看,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使劲闭上眼睛又睁开,他看见莫斯科的军队在严阵以待,他问随从:这是哪里?奥卡河?随从回答:报大汗,这里是乌格河。阿合马汗当时真想马上带着队伍再回奥卡河南岸看看。于是他不是立刻发起进攻,而是安营扎寨,和莫斯科的大军对峙。实际上,他是在等待立陶宛的军队前来汇合。

之前,立陶宛大公派的使者告诉他:对于金帐汗国的支持是坚如磐石的。可是,这一等一直都等到了10月26日,乌格拉河都结冰坚如磐石了,立陶宛的大军连个影子都还没有到呢。但是,这是对面的伊凡三世也没有一挥马鞭,命令大军冲杀过来,再来一个当年涅夫斯基著名的冰湖之战,而是向后撤退了30公里。而这个阿合马汗也没有一挥马鞭,率领部队踏过冰河追杀过来,而是仍然在对岸耐心对此,非要等立陶宛的坚如磐石的军援。最后,大决战变成了一场比赛执拗的程度。两军一直对峙到了双11,11月11日,立陶宛坚如磐石的军援仍然没来,可那时,莫斯科郊外已经冷得受不了了,这位阿和马汗的耐心终于崩溃,他只能对着冰封的河水,向后退了30公里之外的伊凡三世大喊:瓦西里耶维奇,你狠!伊凡,我操你大爷!然后,叹了口气,一挥鞭撤兵了。就这样,这位伊凡三世运用耐心,通过对峙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这场大决战根本不叫战役,而被史家称为“乌格河对峙”。但为什么又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大决战呢?原来,为这位阿合马汗在返回的途中遭到从更冷地方来的西伯利亚汗国的伏击。一场混战,阿合马汗兵败被杀。金帐汗国从此内乱分裂。到1502年被克里木汗国攻陷首都,历时二百多年的金帐汗国就彻底灭亡了。

*
伊凡四世的父亲瓦西里三世比伊凡四世的爷爷伊凡三世可要暴力的多。他一生征战,而且把伊凡三世建立的外交盟友几乎都丧失了,但也因此基本上统一了俄罗斯公国。在四处征战不断扩大俄罗斯版图的时候,他的妻子却一直不生育。于是,1526年他与原配离婚,又娶了格林斯基大公的女儿叶莲娜,这时他都50岁了。叶莲娜为他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就是伊凡四世。瓦西里自然喜出望外,将伊凡立为王储,之后不久他也就死了。可这时伊凡才三岁。瓦西里临终留下遗诏,让叶莲娜和七位贵族组成摄政会议联合摄政。然而,叶莲娜继承了格林斯基家族的遗传基因,性格强悍,很快就废掉那些大贵族,独揽大权。但最后却被大贵族毒死。可见要玩转政治真是不容易,明的暗的正的邪的,任何错误都可能丧命。这时伊凡才8岁,自然命悬一线,处境堪忧。然而,9年之后,他却成为莫斯科大公,掌握大权,把摄政王关进了一个小屋里,让狗给活活撕碎。明的暗的正的邪的,任何错误都可能丧命。伊凡能够战胜摄政王,多亏了他的两个舅舅格林斯基兄弟的帮助。本来两个兄弟可以大有作为,可能继续辅佐伊凡,也可能控制伊凡,然而,后来因为粮荒,莫斯科市民暴乱,其中一个兄弟被暴民打死。暴乱平息后,伊凡又将另一个兄弟流放。明的暗的正的邪的,任何错误都可能丧命。而成为俄罗斯大公的伊凡并不满足,这显示出的他的雄心壮志。于是在年仅17岁时,1547年1月16日,由莫斯科大主教马卡里加冕,伊凡正式成为沙皇。沙皇就是俄语凯撒的意思,凯撒是罗马帝国执政官的头衔,也就是罗马皇帝。简而言之,伊凡四世对于近代俄罗斯意义重大。他开创了近代俄罗斯沙皇帝国。

伊凡自然是非凡之人,然而这位沙皇也非常残暴,今天他通常被称为伊凡雷帝,又叫恐怖的伊凡。童年的经历无疑对他的性格产生影响。据说,伊凡小的时候经常夜晚站在环绕克林姆林宫的高高的城墙上,把一只只猫狗扔下去,看着它们活活摔死。成年后,他喜欢殴打侍从。有时大臣提出反对意见会遭到他的暴打,在宫中他殴打宫女,后来把他的儿媳妇打得流产,连波斯进贡来的大象不下跪也要挨打。早年的伊凡曾公开忏悔,并发誓要公正的统治俄罗斯。1950年之前,他的确可以说做到了。作为政治家,伊凡具有非凡的政治天赋,冷酷的情感和坚韧的个性。但1560年是一个转折点。在1950年前后,一系列的事件深深刺激了伊凡。当时,俄罗斯经历干旱和饥荒,而瑞典和波兰组成联盟对俄罗斯海上禁运,这使得俄罗斯陷入极度困难。而他的重要的智囊安德烈·库尔布斯基王子叛逃立陶宛,还指挥立陶宛军队入侵俄罗斯。早期俄国的大贵族掌握很大权力,他们对抗沙皇,而他的爱妻,第一任妻子阿纳斯塔西娅·曼罗诺夫娜被人毒死。这些导致伊凡受到极大刺激,从此日益残暴。之后,他又娶过7个妻子,大都或死于非命,或被送进修道院。像他的第5个妻子在新婚之夜就死了,死后发现头骨凹陷。而面对大贵族的反叛,1564年12月3日,伊凡突然离开莫斯科,发誓退位,不再管理国家,除非教会和杜马同意他全权处置叛国分子。最后。主教不得不同意了他的要求。伊凡对那些反对者开始大开杀戒。

不过,需要注意,在俄罗斯被称为雷帝,并不意味暴君。认为伊凡雷帝是个恶魔,恐怕也失之简单。伊凡雷帝的称呼据说,是因为在伊凡出生时,突然雷电大作,这预示着一位伟人诞生,所以被称为雷帝。俄罗斯的先民中就曾有雷神崇拜。当年伊凡虽然有缺点暴行,但一则那是一个野蛮的时代,很多时候伊凡的行事是那个时代政治所要求,生存所必需,而他所打击的主要是大贵族,所以尽管残忍,当年伊凡在俄罗斯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呼叫好,人民坚决的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伊凡。在斯大林的时代,伊凡成为民族英雄,被称为“人民的沙皇”,而当斯大林死后,进入赫鲁晓夫时代,伊凡也随着斯大林一起变成了魔鬼。

列宾的那幅名作《伊凡雷帝杀子》在一开始就被禁,1913年展出时被人愤怒的攻击,以至列宾不得不从芬兰赶来莫斯科进行修补。直到2018年,在一次展出时,一个俄罗斯的醉汉又愤怒的打碎了展厅的安全玻璃。

*
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复杂的帝王。可以说是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黑暗最残酷的统治者,这构成了他的矛盾性。我想他的性格、心理和行为也一定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他的残暴和童年的经历、政治斗争严酷的环境以及他成年后所受精神刺激都有关系。过去有学者认为他晚年被患有梅毒损害产生精神症状,后来苏联时期曾对他的遗骸进行检测,发现过高汞含量,说明可能他在晚年中毒,这些导致了他精神上的病例改变。但他是后来诸如彼得大帝、斯大林等俄罗斯的统治者的偶像。

*

爱森斯坦在《伊凡雷帝》中,将伊凡四世一位光明磊落,坚毅真诚的沙皇,带领着大元帅们,同封建教会和贵族、大地斗争。后者则躲在暗处秘密策划推翻沙皇的阴谋。影片一经完成,就被授予了最高荣誉斯大林一等奖。爱森斯坦精神大振,摩拳擦掌,决定要拍摄《伊凡雷帝》三部曲。接下来的第二部作品内容是禁卫军同阴谋反叛的贵族、大地主们作斗争的故事。但这部却受到极度敏感难以琢磨的斯大林的反对,于是影片被禁演,他也不允许再继续拍摄。爱森斯坦进行检讨,经过自我批评,在1947年2月爱森斯坦得到一次同斯大林谈话的机会。谈话之后,他被允许继续拍摄最后一部《伊凡雷帝》。然而,这位伟大而命运奇异,一生勤奋,积极前进,从未停下消沉的大导演,这一次却没有继续这项工作。1948年2月,他去世了。在2月与斯大林见面时,斯大林询问爱森斯坦的心脏病的情况,并告诉爱森斯坦,他的脸色看起来很好。

普罗科菲耶夫对于《伊凡雷帝》音乐的创作兴趣十足,他还亲自参加了合唱,因此为我们留下作曲家的宝贵录音。

1. Alexander Nevsky Op.78 - Song about Alexander Nevsky

2. Alexander Nevsky Op.78 - The battle on the ice

3. Alexander Nevsky Op.78 - The field of the dead

4. War and Peace - Scene 2 - Le Comte Rostov, Natacha, Sonia - Scéne et arrivée de l'empereur

5. War and Peace - Scene 2 - Le Prince André, Natacha, Akhrossimova, Peronskaia - 'Par un soir d...

6-8. Romeo and Juliet Suite No.1 Op.64b - Minuet

9. Romeo and Juliet Suite No.2 Op.64c - Montagues and Capulets

10. Romeo and Juliet Suite No.2 Op.64c - Romeo and Juliet before parting

11. Romeo and Juliet Suite No.3 Op.101 - Morning dance

12. Romeo and Juliet Suite No.3 Op.101 - Death of Juliet

喜欢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立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