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聊聊过去,摆摆龙门阵(十六)

送交者: 武陵一笔[☆★★声望品衔11★★☆] 于 2024-05-22 19:01 已读 3845 次 2赞  

武陵一笔的个人频道

+关注

沿河边走过收购站的主楼便是收购站的偏房。偏房是收购站的仓库兼加工肉类制品的地儿。山里的肉类加工极其原始和简单,不外乎就两种产品:烟熏腊肉和麻辣香肠。这里常年不是药香就是肉香飘啊飘,荡啊荡,吸引着村里村外不少的“饿死鬼”们,尤其是隔壁大地主文家老母亲再婚后生的大儿子。

虽然解放后,文家已不再是大地主,但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之,托文家老母亲及时大义凛然,慷慨下嫁了一个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的福,宠大的家业保住了不少。

自然,文家人不能和土改运动前一样,可以任意享受珍馐美食,或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横躺床上,端着长长的大烟枪,悠哉悠哉地吸食雅片。但是,在村里,文家依旧是大户人家,依然过着众多村人无法攀比的“人上人”的好日子。

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富足人家的儿子,竟然脑子被驴踢了,伙同村尾姓张的另一同龄男青年,在一个月黑风高夜,不知从哪里找到了破绽,居然悄无声息地摸进了收购站的偏房,偷走了几块大大的,黄灿灿的烟熏腊肉。

毕竟年轻,又是第一次行窃,经验很不足,不知是煮着吃时,还是销赃时,没做到足够的谨慎小心,被收购站的员工捉了个正着,当即便被双手反绑,吊在了偏房面街的大门房梁上,用竹棍痛打了好一阵子。

当时,整个村里的人都跑去看热闹不嫌事大,不少村里人都火上浇油,朝这两人吐口水或仍小石子。甚至,个别村民还从收购站职工手里接过竹棍抽打这两小子。现场,那是相当地残忍残酷,看得我这小姑娘的心,不受控制地,随着大竹棍的一举一落而一阵一阵地抽搐。而这两小子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更是惊心动魄,双耳难承,尖历得好像要把简陋的木制偏房振塌振垮似的,着实令人恐怖,窒息,非常担心,害怕这两小子会被当场给打死。

文家和张家父母看到儿子被如此毒打,虽然恨铁不成钢,更羞愧难当,但也心如刀绞,痛泪纵横,双双跪地,磕着响头,乞求收购站和村民们饶了他们的儿子,他们愿意加倍赔偿,更会好好管教儿子,保证不让他们再犯错误等等。可怜天下父母心!两小子被打得奄奄一息时,打人的终于完美泄愤,丢了被打破的竹棍,缩进了偏房,关上了大门。

偏房门刚合上,父母们赶紧忍着跪疼的膝盖爬了起来,在一些好心村民的帮助下,七手八脚地把两小子从吊绳上解救下来,忙忙地抬回了各自的家。

这一顿毒打着实历害!两小子虽说还算运气,没丢小命,但也在床上足足躺了一月。痊愈后,两人在村里也呆不下去了,便跑到山外去混天地。然而,外面的世界并不好混,没多久,文家儿子还是快快地回到村里,老老实实地在家种地,伺奉老母。

也不知张家人和峨眉那边有什么人脉关系,儿子去那里混得还行,在那里成了家。每次这小子带老婆孩子回家时,村民似乎忘记了这小子被打事件,个个都露出了羡慕,不,是献媚的的笑容,争先恐后地和这小子打招呼,攀谈,拉关系,恨不得也能跟着出去大地方吃香的,喝辣的。

人性的本质就是这么不堪!落井下石和攀龙附凤总是会不失时机地表现得淋漓尽致,无羞无耻,即使在民风相对淳朴的偏僻小山村也是如此。当年,我只是一个小女孩,根本不可能有这种认识,只是很疑惑罢了,觉得村民们很奇怪,他们那么憎恶唾弃的人,怎么出去混了几年回来就变成大家的香饽饽,倍受欢迎崇拜了。

与张家儿子相比,文家儿子就差太远了,好几年都默默无闻地呆在家里干活,很少出门和街房邻居聊天,打交道,过得相当地孤独寂寞。直到改革开放后,他姐姐开始做生意,他也跟着跑前跑后帮忙才慢慢走出了阴影,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如今已是门庭改换,有家有口,日子过得也很不错,虽然在城里也买了房,但和他老婆依旧喜欢住在山村里。

文家的两层楼大瓦房和收购站矮矮的偏房紧紧埃着,显得异常雄伟豪气,引人注目也叫人嫉妒。否则,他家儿子一犯事,只偷了几块腊肉就不会被人狠揍得死去活来。看看村头穷人鲁家的春囡秋囡是怎么鸡鸣狗盗的,比起文家儿子来,那可不知严重了多少倍。但是,有谁这么狠地揍过他们呢?不但没打过他们,连受害者骂他们狠了,还要被谴责心肠硬,没同情心。可见,仇富心理并不是当今才有的产物,而是从来就有,且从不缺席,不分地点。

文家女主和两任丈夫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男一女。说来也是一个惨绝人寰的故事。女主前夫因是大地主(富就是原罪)而被无端敲了沙罐。当时,GCD也下得了手,完全不顾及女主身怀六甲,一粒花生米就把腹中胎儿的父亲给崩了,让女主唯一的女儿一出生便没了老爹的呵护,疼爱,造成了人世间又一桩生不逢时,老爹枉死,谋面来世的超惨悲剧!

所以,当年文家女主是怀着遗腹子,下嫁给了光荣的贫下中农的。生下女儿后,又和贫下中农生了两儿子。不想大儿子成人后居然去行偷窃之事,凭空给文家女主的心上又重重地砍了一刀。

也不知道是贫下中农的种与众不同还是怎的,二儿子也是个人渣,孬种,很早就把村里一个姑娘糟蹋了,害那姑娘为他不知坠了多少次胎,结果还是把人家一脚蹬了,迅速娶了一个大他几岁,乡村教师的女儿。而且,这个儿子和他那笑面虎贫下中农老爹一样,很腹黑,喜欢背地里使阴招整人。因为这两人的使坏,我们家吃了不少暗亏,受了不少明里暗里的欺负。

唯有文家女儿还有点明理,也很努力和上进。她是村里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唯一的兽医。这很了不起。我经常看她阉割公母猪和给母猪接生。每次看到她很熟练地拿手术刀在猪身上划来划去时,就觉得她那双手好灵活,好轻巧啊,啧啧称赞之余,便是打心眼里地佩服她。

改革开放后,兽医站撤了。文家女儿便回家开始做起了生意。勤奋努力上进的人,无论干什么都能成功。很快,文家女儿就成了村里新生代有钱人,也找到了如意郎君,生了个大胖小子,获得了事业爱情的双丰收,成了村里人人都竖大拇指的女强人。

文家的家史和改朝换代的历史紧密相连。他家的经历和命运完全就是历史脉博跳高跳低,跳快跳慢,跳好跳坏的产物。悲欢离合,都是历史一手造成。如果时代不变,文家不会有那么多磨难,至少文家女儿不会未出生,老爸就无端去见了阎王。

人们常说,人民创造了历史。可这龙门阵一路摆下来,倒是觉得人民被历史牵着鼻子在走。那么,到底谁创造了历史呢?我一介平民,委实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只能对因历史变化而遭受苦难的人民,包括我的家人和我自己寄与同情,表示悲伤,和劫后余生的真挚祝福。

至此,丫字形上面的V字里靠山一面和右面一画两侧的人家户和单位的龙门阵就基本摆完了,现在要垮过V字左面一画上的一座石桥,正式进入村里唯一一条主大街上去侃大山,八卦一下更多的乡亲父老的故事了。

主大街两侧一共有5个单位,3家居民和15家农户。这里面也是故事多多。虽然大多都很平凡,但是,也不乏精彩,有趣,悲喜交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故事。

从学校出发,要进入村里主大街,必须过两座一小一大的石桥。其中,我很怕过一出学校大门就要过的小石桥。这小石桥就是窄窄的四块长石条,和一个桥墩建成,没有栏杆。若过桥时,稍不注意,很有可能掉下桥去而不是摔死,便是摔伤摔残。曾经村里的酒鬼松狗儿就洒后摔下去过一回。幸好,他命大,居然只受了点儿轻伤就拉倒了。一句话,小石桥极其没有安全保障,是一座对小孩子来说,特别危险的要命桥。

大的那座石桥在收购站偏房大门前。这座桥也没有栏杆,也是四根石条建成,但石条很宽。这座桥没有桥墩,是直接把足够长的四根整块石条放在河的两岸上便成了桥。过这桥我一点也不怕。一是桥足够宽,二是,桥下面两侧都是深水潭,纵使摔下桥也摔不伤摔不死,更淹不死,只要会点狗刨骚。

大石桥发生的事故比小石桥多了不少,主要是大人一个不注意,街上小孩子就会突然掉下去的多,但每次都化险为夷,从没摔伤摔死过人。不过,无论大石桥,还是小石桥,下大雨,发洪水时,都十分危险。这时若要掉下了桥,百分百会去登阎王殿。所以,发大水时,家长都禁上小孩子出门,大人自己也尽可能不出门,陪着孩子,毕竟村子是建在两条小河岸边上的。

垮过大石桥,右手靠山一面,与文家隔河相望的是一户姓毛的人家。这家和文家一样,也是解放军的大地主。但是,两家虽同是大地主,毛家却比文家更冤更悲惨,更让人同情和替这家人感到不平不公。


贴主:武陵一笔于2024_05_22 19:01:54编辑

贴主:武陵一笔于2024_05_22 19:13:28编辑

贴主:武陵一笔于2024_05_22 19:26:34编辑
贴主:武陵一笔于2024_05_22 22:01:22编辑
喜欢武陵一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武陵一笔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