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如果对系统论有一定认识,就会理解我的评论: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4-01-07 12:27 已读 723 次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请比照比照,以事实说话 由 Haisen2023 于 2024-01-07 4:08

关于离散性和凝聚性,我在《逻辑后缀学》里有大量讨论。这里摘录小部分内容供参考:
1,系统学把具有同胚性的稳态叫做吸引子。即:吸引子=稳态的趋向性=稳态的势。
2,可预测性属于一厢情愿的“他适应”:只有百分之百符合标准预测的发展,(在观察者眼中)才是“完善完美”的发展。在现实中,这种系统就必然存在容错性,表面上越是“完善完美”的系统,容错性越低甚至是零度容忍。
以自定义真实关系规律为标准建构的“有规律”的系统,越是高级复杂精确,本身已经人为造成对初始条件的变化越加敏感,而此时容错性方面的低度甚至是零容忍度,就成了系统的死穴。
3,契约精神的内涵意味着不变性,问题是这里的“不变”属于他适应性质的不变。而当中作为西方思想理论基础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契约的具体外延,同样也含有“他适应”的性质,即同样要求外界、要求他者“变化”以适应自己“自私”的“不变”,两种他适应的“不变”之间必然相互对抗冲突(交集的内涵与外延相悖的伪概念)。
这样的吸引子同样并不“吸引”(加和性非常之弱)。因此“民主自由平等人权”这些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俱可称为“分化性”理念(伪命题)
4,“分化性”就会开始“犯上作乱(不愿意再按剧本做戏了)”,会“各执一词”,“各自为政”,会“去中心化”,从而出现系统学理论里的“倍周期(或三周期、多周期)分岔现象”,意思是指系统达至平衡状态的数越来越多(以分形模式产生了越来越多“各自为政”的平庸吸引子),返回某一平衡状态的周期因加倍又加倍而不断延长,最终因分岔过多,不动点失去了平衡的意义,最终就造成系统的“势弱”(这种因分化而势弱的解释适用于所有生命意义的系统、人为的系统及“被观察”的系统,也即是所有“是”判断语境的“没有灵魂”的“是其所是”的自定义性质的系统——人口众多的中国如果“真的”推行“普世价值”,其周期分岔会是灾难性的)。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