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2-09-09 18:20 已读 3544 次 19赞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还举了一个著名的洞穴隐喻来说明认识不断上升的过程。他设想,在一个深深的山洞当中,有一些一生下来就被锁链锁住手脚的囚犯,他们不能动弹,每天只能面壁而坐。在他们身后不远处有一堆燃烧的火焰,火焰与囚犯之间有一些晃动的木偶,火光把木偶的影子投射到了囚犯面对的墙壁上。囚犯们一直认为世界就是他们看到的墙上的样子。后来,有一个囚犯挣脱了锁链,他回过头一看,后面是一堆火,而墙壁上那些晃动的影子,不过是木偶被火光投射到墙上的影子罢了,影子不是真实的,火和那些木偶才是真实的。


后来,这个囚犯走出了山洞,看到了山洞外面真实的世界,那里有来来去去的行人和各种各样的动物,于是他意识到,自己在洞中看到的木偶也是假的,它们只不过是真实的人和物的模仿品而已。


最后,当他的眼睛适应了太阳的光芒后,他终于发现,那些在大地上活动的人和物都需要阳光才能显现,没有了阳光,人们什么都看不见。所以,他得出了最终结论:只有太阳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就是这样,从影子到木偶、从木偶到实物、从实物到太阳,这个人的认识逐渐提升,直至最高的知识层面。这就是洞穴隐喻展现的整个认识过程:首先是对假象的假象(木偶的影子,比喻对感性事物的模仿)的认识,其次是对假象(木偶,比喻作为理念之摹本的感性事物)的认识,再次是对实物(真实的人和物,比喻理念)的认识,最后是对照耀实物的光明之源(太阳,比喻的理念)的认识,这种知识的上升过程,恰恰是通过灵魂的不断回头、不断反思实现的。


最后,这个人在洞外阳光灿烂的世界中走了一圈之后,又被送回原来黑暗的洞穴之中,被重新捆绑起来。一开始,他看不见洞穴里的任何东西,这时,原来一直在洞穴里的囚犯都认为这个人出去一趟之后眼睛瞎了,所以当这个人向其他囚犯描述自己在洞外看到的事物时,他们根本不相信,认为他在胡说八道。所以这些没有出去过的囚犯达成共识:出洞的事还是不要再想了,如果有人让他们出去,他们将予以拒绝。


对此,柏拉图明确声称,那些囚犯与人类很像,他们代表人类当时的状态,而将解放的囚犯送回洞穴,则暗喻苏格拉底的悲剧。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就因为他是那个出洞的人,他提前看到了太阳,当时的雅典人就是那些被困在洞中的囚犯,只能看到墙上火光映照下的木偶的影子,所以他们都认为苏格拉底是骗子,认为苏格拉底在向他们宣扬异端邪说。柏拉图的洞穴隐喻理论不仅深刻地阐明了回忆说的思想内涵,而且反讽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世纪初,西方伟大的思想家、英国经验论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说了一句著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他批判了妨碍正确知识的四种假象,假象之一便是洞穴假象。他认为,洞穴假象就来自于人的生活背景和教育环境,这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问题。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受到的教育以及所处的环境来观察事物,因而也容易歪曲事情的真相。


当然,在柏拉图看来,他也是已经回头的那个人,并且回头后还看到了事物的最高处,即看到了太阳(的理念)。所以,他认为自己进入了纯粹的理性世界,那便是最高的智慧。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Riordan 给 雨地 端来一杯咖啡! - Riordan (88 bytes) 09/12/22
JT🧧 - 刀锋 (163 bytes) 09/10/22
谢雨地 (无内容) - 塞翁寻马 (0 bytes) 09/10/22
应该的。塞翁中秋快乐 (无内容) - 雨地 (0 bytes) 09/10/22
(^-^) 塞翁寻马 给 雨地 端来一杯咖啡! - 塞翁寻马 (88 bytes) 09/10/22
游客中秋快乐 (无内容) - 雨地 (0 bytes) 09/10/22
雨地中秋快乐! (无内容) - 游客一枚 (0 bytes) 09/10/22
兔子中秋快乐 (无内容) - 雨地 (0 bytes) 09/10/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