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透过佛法看世界》(空性)(1)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2-03-27 16:13 已读 790 次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空性不仅是概念,它是人、事、物本身,不论你理解不理解,空性都未曾有一刻离开过我们。 

    空性 

    问:“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答: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现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空性。 

    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我”的观念。什么是我?你会说这个身体是我。身体由地、火、水、风这“四大”组成,也就是肌肉、骨骼、器官、毛发、水分、呼吸、气脉、热量等。这其中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单个来看,我们很难说肌肉、骨骼、水分、呼吸是“我”,否则,减肥成功后,你会感觉自己不完整了,因为有一部分“我”被减掉了,而实际上,你根本不会这么想,反而会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完美。同样,我们吐唾沫、呼吸的时候,也不会认为自己被吐到了地上,或者被呼出去又吸进来。可见,“我”不存在于各别的四大中。 

    那么思想、意识是不是“我”呢?思想意识只是一个个念头,心念的相续,迁流不住。任何时候当你想捉住念头,都处于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状态,如果念头是“我”,“我”在哪里? 

    “我”也不存在于身体和心念之外,没有人会认为自己身心之外的某个人或某件物品是“我”。 

    “我”是建立在身心组合体上的一个概念。既然是组合体,就是相对、依赖其组成部分而存在,没有独立固有的自体。又因各组成部分皆在不停的变化运动中,所以整体形成的同时自然处于解构的状态,不具有恒常性,且当体即空。然而,人们却坚信有自在实存的“我”,并由此生出对“我的”的执著,想方设法呵护保全。 

    人如此,物、事亦如此。比如一张木桌的存在,依赖于木头、钉子、木匠的劳动、我们的觉知和观念,等等。木头由树而来,树由种子、土壤、气候、阳光、雨露而来,种子由另一棵树而来……仅木头这一项,其由来就可以无穷追溯。其他各项亦复如是。可知,平常如一张木桌,也或远或近地与整个宇宙相关。 

    任何一法,都或远或近地以一切法为缘而生住。诸法互为缘起,这是佛教的一个基本原理。懂得缘起,就不难理解空性。 

    上面我试图从一两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侧面简要地介绍了空性。我们虽然是通过言语、概念、分别心去初步地理解空性,但不要止于言思分别,这些只是路标,是指月的手指,顺着它或许可以到达目的地,可以看见月亮,但是路标、手指本身并不是目的地和月亮。 

    空性不仅是概念,它是人、事、物本身。不论你理解不理解空性,空性都未曾有一刻离开过我们,但空性慧,即证悟空性的智慧,是佛教中独有的,也是我们需要通过闻思修逐步显发出来的。 

    “你见与不见,我都在那里。”见到了,才知道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没见到,自是咫尺天涯,相逢不相识。见,要靠智慧,而智慧由戒定而来。所以,人们较为常见的一个误解,是认为凭世间聪明,靠言思分别,可以证悟空性,而不愿去老实持戒,对治烦恼。 

    在空性的理解上,另一个常见的偏差是执著断灭,认为什么都是空的,善是空,恶是空,因果是空,修证是空,所以不用行善,不怕造恶,随心所欲,就是最高明的境界。祖师们一再告诫:宁执实如须弥山王,不执空如芥子许。要修行者千万警惕的正是这种对空的邪执。 

    不思善,不思恶,是入定的境界,并且非初学者所能了达;而出定后,仍然要谨慎取舍善恶因果,积累福慧资粮,不可荒废了修行。 

    墙、鹰、风幡 

    问:佛门所谓的四大皆空感觉是为生活中不如意的人提供一个避难所而已,不然的话,明明生活中的亲人朋友、林林总总,怎么会是空无所有呢? 

    答:你若知道自古以来有多少社会栋梁、文化精英都是佛门弟子,奉缘起性空为智慧之极则而努力参究,大概就不会说所谓四大皆空只是为失意者提供一个遁逃的去处。 

    生活中的林林总总是空的,但不是你所理解的“不承认有现象”,佛法讲的“空”不排斥现象,现象本身就是空。 

    比如一堵墙,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从昨天到今天,它一直在那儿,看上去没动也没变。而实际上“墙”只是一堆高速运动的粒子的代称,在构成墙的任何粒子上,你都找不到墙。 

    再细看那一堆粒子,其中每一个粒子又是更细微的一堆粒子的代称,以此类推,层层细分,极细微粒子瞬间出现瞬间消失,因而由无数细微粒子组成的“墙”也是在瞬间生灭。 

    前一刹那的“墙”当下就已经消失了,下一刹那的“墙”是由新的粒子组成的另一堵“墙”,而人们却误认为是同一堵墙从前一刹那延续到了后一刹那,从昨天延续到今天,到明天,没动也没变。 

    所谓粒子的运动,并不是同一个粒子由A点位移到B点,而是在A点的粒子出现、消失之瞬间,B点上另一个粒子出现并消失。因此,当你看见雄鹰飞过长空,其实并没有一只鹰从东边的天空飞到了西边,有的只是无数刹那的“鹰”的现象,随着因缘的变化而出现在不同的位置点上。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包括我们自己。正如《楞严经》中所说:“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佛陀关于“空”的教法广博深奥。仅仅是从理论上理解空性,就有几十种不同的角度。这里只是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语言解释了一点点空性的概念。 

    构成事物的基本粒子在佛法中称为无分微尘,即不可再分的极微粒子,它在瞬间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这一特点,近期才被科学实验证明,而在佛法中却是早有描述的了。 

    佛法还进一步讲到如何从理论和个人体验上证明所谓无分微尘是不存在的,它的方生方死,与它的运动和持续一样,都不过是我们的非理作意。所以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 

    佛法不否认现象。只要你的非理作意在,你目前的现象界就会继续。 

    大千世界 

    问:大千世界,无论怎样都有其构成的基本单位,从一朵花、一滴水到一个人都是这些基本单位组成的。所谓的来世就是这些基本单位的重组,所以我的来世有可能是一张桌子、一块石头……这些基本单位的聚与散凭借的是“缘”,而“缘”的规律就是因果。这些缘起缘灭借助眼耳鼻舌造成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幻觉。我可以这样理解佛法吗? 

    答:你对事物的这种理解可以说比一般人更深刻,但是与佛法的正见仍然有差距。 

    首先,你的来世大概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能是一张桌子、一块石头,那就是你不幸转生到了孤独地狱中。地狱有很多种,其中孤独地狱里的某些众生,会把物体,比如门槛、扫帚、石头、墙壁等,执著为自己的身体。这些众生看上去是无情物,但他们有苦乐的感受,与一般的门槛、石头是不一样的。 

    第二,小乘佛教有些学派认为世界由实有的基本单位构成,这与你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但所有佛教学派都不认为人死后来世可能变成纯物质。轮回转世,一定要有神识的参与,否则,莫说桌子、石头,就是父精母血相结合,也不会产生生命。 

    人死后,身体分解成无数基本单位,之后又重新排列组合,成为新的物质,这是在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远远不是佛教对生命流转的看法。 

    第三,大乘佛教最为核心的中观认为不存在所谓“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没有极微小、不可再分的粒子。 

    有人把空性解释为能量是不对的,因为能量在佛法中属于色(即物质)的范畴。色的特点是有质碍,能作用于其它物质。《阿毗达摩大乘经》中讲到一种非常细微的“色”,感官不能直接感受到,但是意识能触及,通过工具也可以测量到。这比较接近“能量”、“波”、“场”的概念。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并不是在绕着弯子讲能量守恒、能量转换。能量是细微色,是极微小的微尘。不实有存在的,不仅是由这极小微尘构成的粗大物体,而且极小微尘本身也不实有存在。为什么呢? 

    我们假设存在所谓“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把它称为无分微尘(或无分粒子),即不可再分的粒子。无数无分粒子排列组合,构成这样那样的物质。如果一个无分粒子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排列着其它的粒子,那么,因为它是不可再分的,它的上下左右前后实际上是同一点,所以在它上方的粒子也同时在它下方及左右前后,在它左边的粒子也同时在它右边及上下前后,以此类推,在它周围与它共同构成物体的无数粒子,实际都位于同一个点上,那一个点正是它自己。这么一来,无数粒子也就是一个粒子,根本不可能出现粒子排列组合的情况,而粒子不能排列组合,就没有大家熟悉的电子、原子、分子、分子结构,没有这些,我们普通人世界中这万事万物也就无法产生。如果存在实有的最小单位,就不会有大千世界。 

    第四,现象的生灭是业因果的显现。业因果、缘起以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并不是那么简单,解释起来要涉及到佛法的许多概念以及对“主观”、“客观”、“心”、“物”等的见解,以后我们有机会再细讲。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