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王鸿飞:黑暗中的光明,科学发展史(5)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2-01-13 12:43 已读 3146 次 7赞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附录: 牧童遥指 


-病笃乱投医。


今天中国公众对科学的热情有升高的趋势,从最近科普丛书出版的情况便可了解一斑。不过联想到前面提到的技术理性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区别,对这种热情的估计需要打一些折扣。今天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对“知识经济”的热情和期望。从社会上“知识越多越反动”,到“做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走到今天的大家对“知识经济”的热衷,是一条回顾起来简单,走起来非常不容易的艰苦道路。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毕竟是在向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上前进了。在这里,回顾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1958年再版时的一段警告是很有意义的。




“不幸,科学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的观念,传播到许多别的国家,科学研究的自由又遭到危险。科学主要是追求纯粹知识的自由研究活动。如果实际的利益随之而来,那是副产品,纵然它们是由于政府的资助而获得的发现。如果自由的、纯粹的科学遭到忽略,应用科学迟早也会枯萎而死。”




另外,伟大的法国化学家巴斯德的许多发现,对今天的人类日常生活仍然有直接的影响。他下面一句话,今天“知识经济”社会应当时常咀嚼,就像我们每天喝着用巴斯德消毒法处理的牛奶一样。巴斯德在1871年说:




“不,一千倍的不;从来不存在一类我们可以称作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的科学。只有科学和科学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就像树和树上结的果一样。”




要了解科学的思想和成就发展的历史,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系列中的以下书目应当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因为科学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同哲学以及西方宗教之间的关系,所以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列入。这几本书成书几乎都在20世纪上半叶,所以更适合了解经典的西方科学思想发展。这几本书并不难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即可。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上下册)【英】W.C.丹皮尔


科学与近代世界【英】A.N.怀特海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下)【英】亚·伍尔夫


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下)【英】亚·伍尔夫




关于具体自然科学分支中的哲学问题,商务印书馆的《科学的哲学》值得推荐。


科学的哲学【美】W.H.沃克迈斯特,商务印书



牛顿力学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革命性地位,并不因为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发展而削弱。牛顿的《自然数学的数学原理》为精密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B.Cohen的《牛顿革命》一书,对于牛顿的科学和哲学及其对后世科学发展的影响有着很精辟的评述。牛顿的《自然数学的数学原理》对大多数人来讲会是晦涩难读,《牛顿革命》一书可以作为了解牛顿思想的一把钥匙。


牛顿革命【美】I.B.Cohen,思文库,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关于西方世界的简要历史发展,以及科学在其中的作用,也可以从更广阔的视角上去了解。在此意义下,当代英国历史学家J.M.Roberts的《西方的胜利》值得一读。可惜不知有无中译本。如无,则请有兴趣者快译。


The Triumph of the West the origin,rise,and Legac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英】J.M.Roberts(Barnes and Noble),1985



关于科学中的哲学和科学发现的逻辑问题,卡尔·波普尔著作不能不读,一个简要的译本是三联书店出版的《现代西方文库》中的《科学知识进化论》。R.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也很重要,不过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中卡尔·波普尔对之已有所评论,就不用再单列。


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英】卡尔·波普尔,纪树立编译,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出版的《现代西方文库》中的《科学与社会秩序》是一本50年代写成的分析科学的社会功能的科学社会学较经典的著作。另外还有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的贝尔纳更早期的名著《科学的社会功能》。


科学与社会秩序【美】B.巴伯,三联书店,1991


科学的社会功能【英】J.D.贝尔纳,商务印书馆,1982




了解技术哲学中的问题,前面提到的东方出版社的《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在哲学深层的挑战》一书不错,不过程度可能难了一些。最重要的是要记住把中文书名和《译者前言》中关于科学和技术的误读改正过来。


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在哲学深层的挑战【荷兰】E.舒尔曼,东方出版社




关于技术的滥用及其影响,《三思文库》中的R.卡逊《寂静的春天》是经典。


《寂静的春天》【美】R.卡逊,江西教育出版社




科普书中,吉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支点从书》,值得推荐。其中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是一本非常好的关于科学思想和方法的科普著作。文笔优美,而且能引发人们对科学、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切关怀和思考。本文的题目便是受到了萨根此书中的一节启发而来。另外,丛书中的《相同与不同》也很好,其作者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霍夫曼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相同与不同》,描绘出了化学和生命世界中的美妙。此书前几年刚出版不久,他在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大教室里为师生们朗读其中的篇章,其情景非常之动人。丛书中的另一本《自私的基因》,约十五年前科学出版社有一个译本,读起来倒是有一点像是奇谈怪论。


魔鬼出没的世界【美】卡尔·萨根,吉林人民出版社


相同与不同【美】R.霍夫曼,吉林人民出版社


关于科学与人文价值,美国科学史家J.布罗诺夫斯基1956年出版的《科学与人文价值》可以与《魔鬼出没的世界》和《爱因斯坦文集》相互参看。三本书反映了本世纪不同时期内的科学家对科学与人文价值的思考。


科学与人文价值,【美】J.布罗诺夫斯基景象出版社,台北,1977

关于科普和伪科学,人们应当读马丁·加德纳的作品。加德纳、卡尔·萨根和阿西莫夫应该说是本世纪最了不起的几位科普作家。加德纳是一位深受卡尔纳普影响的科学哲学家。他的《科学:好的、坏的和蒙人的》可以说是对近代伪科学的一个总结性批判。不知现有无中译本。不过,他50年代写的一本关于伪科学的书,国内80年代就有译本,译名已不确切。不知道现在什么地方能找到。书的开头对伪科学的特征有较清楚的总结,适合今天每人一册,按图索骥便能十拿九中。此书即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第四章中提到的那本《建立在科学名义上的狂热与谬论》。不过《魔鬼出没的世界》中文版中关于加德纳的一句话被译成了“脾气暴躁和说假话的家伙”是个翻译错误,意思完全弄反了。此处原文是“at least a little,as grumpy and superior”,译为“恐怕显得有一点脾气暴躁而且高高在上”之类的才合适。加德纳今年85岁,卡尔·萨根1996年去世时不过才62岁。卡尔·萨根上大学时读到加德纳的大作,读得一知半解,便有此说。


Fads and fallacies in the name of science,【美】M.Gardner

前两年的Sokal事件,是纽约大学的一位物理学家Alan Sokal对反科学的一次进攻。他的1998年新书《时髦的废话》,是对后现代反科学言论的一次总结性批判,不知近来是否有人着手翻译。按哈代的标准,Sokal或许是二流物理学家,不过Sokal事件应当说是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反科学思潮自言自语地滥觞条件下,反科学迟早会得到的报应。


Fashionable Nonsense-postmodern intellectuals’ abuses of science【英】Alan Sokal&Jean Bricmont,Picador 1998

关于美国战后科技政策的重要文献《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中译本由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1985年编译。曾经有一位参与了当时范立瓦·布什领导的OSRD的物理学家评论说,如果战后从事科学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不知道这份报告,是一件应该感到脸上无光的事。V.布什的另一本著作《科学的贫乏》则由三联书店翻译出版。




关于《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对美国科学技术政策的由来和战后影响,在1997年由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出版的《巴斯德象限-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一书中,有清楚的评价。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是对美国公共政策影响很大的一个社会组织。此书作者D.E.Stokes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政治学与公共事务学教授,并且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顾问委员会顾问多年。他在此书中系统总结了V.布什的思想及其后果,并且提出了综合面向应用的基础科学的概念,即所谓的“巴斯德象限”,在国家科学政策中的重要性。




但是,D.E.Stokes的立论只适合于科学比较自主和发达的美国社会,而不适合于缺乏科学自主性的其它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从该书对历史的叙述中,我们也看到西方社会中科学与技术的长期并行发展才是二者最后达成综合的基础。在这个长期并行发展的过程中,科学的自主性的确立是科学历史上非常关键的阶段。如果一个社会中科学本身缺乏自主性,在此基础上追求所谓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最后结果可能是科学和技术都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


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美】V.Bush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July 1960


科学的贫乏,【美】V.布什,三联书店1991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限,【美】D.E.Stokes,科学出版社,1999




关于极权国家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中也有所评论,但因为成书在50年代,还不能太尖锐,而且很多铁幕后边的事情还无法了解。但下面的一本1996年的《极权下的科学与技术》,则对纳粹和前苏联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较尖锐的批评。目前尚无中译本,望有兴趣者为之。


Totalita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美】P.R.Josephson,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Inc.1996




科学家的传记和自传,是了解实际的科学活动的最好途径。思维是完全个人化的活动,从传记和自传可能了解科学创造的真正历程,不过是否可能照葫芦化瓢,就不得而知了。对科学家传记的选择还是有一定的标准可行。杨振宁先生的下面一句话可作参考。他在评价江才健先生花了8年时间写的《物理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一书时说:“中文的科学家传记,往往写得肤浅幼稚,使人不忍卒读。本书以严谨忠实的态度写出了吴健雄教授的为人及她成功的背景,为此类传记书开了一新纪元。”此评价看似苛刻的,原则上还是比较公允的。实际上江才健的老朋友,一位在美国的华人科学家的评价可能更客观一些。他说(大意):江才健一开始只想写一本吴健雄的传记,不过他越是收集材料,就越是对吴健雄这个人充满崇敬,所以对他写出来的这本书,也要有所取舍。




最近翻译出版的科学家的传记不少,较好的有如下几本。


物理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台湾】,江才健,复旦大学出版社


保尔·厄任费斯托:二十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美】,M.J.Klein,清华大学出版




另外,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系列《科学大师传记丛书》一共九本,均为非常好的有关本世纪初著名科学家的传记或自传。只是不知和原著相比,翻译得怎样。




科学出版社在70年代末出版的许良英先生翻译的三卷《爱因斯坦文集》。如果说任何一个人读后会否认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洞见和人文关怀的话,世界的末日就真的快来了。


爱因斯坦文集,许良英等译,科学出版社,1977




关于科学的书并不是只有外国译本才值得读。科学出版社在1995年出版的《科学系统论》是由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出版基金专家委员会资助出版的。此书对科学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了较权威的研讨和综述,并且有很多闪光之处。此书值得向公众推荐,可惜第一版只印了1245本,不知道有没有再版或再次印刷。


科学系统论,李喜先等著,科学出版社,1995






王鸿飞最新推荐书单




《第一推动丛书》湖南科技出版社


《第一推动丛书》精选世界一流科学家的一流科学名著,其内容是探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奥秘等,从科普的角度展示了科学家求解自然之谜的亲身经历和重大进展,以及遭遇的主要难题。反映科学家在揭示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第一推动丛书》25周年新合集共计49册,包括宇宙系列、物理系列、生命系列、综合系列,共计4个系列。






《魔鬼出没的世界》卡尔·萨根 海南出版社


本书是卡尔·萨根博士是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当年便创下畅销书的记录。应该说,这是萨根诸多作品中比较全面地反映其思想的一部作品。卡尔·萨根以广博的知识,犀利的思想,入木三分的揭露,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发人深省的启示,阐述了科学和非科学的区别。热情地讴歌了科学家在人类生活中的伟大贡献和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幸福。全书充满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精神,从科学的角度对伪科学和伪科学后面所隐藏的反科学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从一到无穷大》乔治·伽莫夫  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作为乔治·伽莫夫的科普代表作品,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作为自然科学科普经典名著之一,直接影响了众多科研和科普工作者,是历久弥新的自然科学入门读物。在本书中,伽莫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重大进展。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先由漫谈基础数学知识入手,用丰富有趣的比喻阐明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讲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四维世界结构,最后全面讨论了人类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等方面的成就。






《科学:无尽的前沿》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是美国科学政策的“开山之作”,使得美国迅速摆脱对于欧洲基础研究以及科研人才的依赖,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也永久地改变了人类科学发展的格局,亦是我们看懂美国科技政策的由来、科学发展的路径以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著作。本书系统解析了科学对于国家经济与安全、社会福祉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提出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给予科研工作者高度的研究自由,政府应拨款以资助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设立国家研究基金会等。这些理念和建议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常读常新。






《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卡尔森 科学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开始广泛使用以DDT为代表的化学杀虫剂。它们在农药生产商的包装下看似无害,但是公众对真相一无所知。为此,忧心忡忡的蕾切尔·卡尔森写下了《寂静的春天》,将剧毒农药的危害告诉世人:它们会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破坏生态系统,并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推动了国际社会对剧毒农药进行限制。它催生了现代环境运动,促使我们寻求一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它也因此成为一部人人必读的自然科普经典。



《西方哲学史》罗素 商务印书馆


要了解一点哲学,最简易的入门方法莫过于先读一部好的哲学史,概念、脉络、优劣历历在目。而罗素《西方哲学史》可以说选择之一。由于罗素不是科班出身的哲学家,而是由一个科学家“半路出家”的,他的哲学不是从前辈哲学家那里学来的,而是他自己在搞科学时悟出来的,因此他对哲学的看法就没有科班出身的哲学家那样的学究气。因此这本书没有标准哲学史的晦涩,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辞优美,生动有趣。罗素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西方哲学史》是他获奖的代表作。因此它是一部既具有思想深度又具有文学才情的哲学史。






《牛顿传》詹姆斯·格雷克 人民邮电出版社


在这本传记中,格雷克借助牛顿的重要信件和未出版的笔记,记述了这位科学界伟大人物之一的生活经历、与他有关联的人物,以及对他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并勾勒出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全貌。本书细究了牛顿思想的形成脉络,阐明了他在哲学、物理学、光学和微积分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展现了孕育“牛顿数学”的那个古老的、直觉的、炼金术的宇宙,彰显了牛顿思想如何从科学到哲学改变人类理解世界的形式。此外,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牛顿内心的矛盾冲动和人格的微妙之处。这位远见卓识的“伟人”和“怪人”的一生,与他所努力理解的宇宙一样非凡。






《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 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本书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十问:霍金沉思录》霍金 湖南科技出版社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最后的著作,这本书涉及他对科学与社会所面临的大问题的思考,包括“人类是否会一直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可能不会)”“时间旅行是否可能?(仍无法排除可能性)”等;还有对诸如地球面临的严重威胁、“超人”种群以及外太空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人类是否应该去开拓太空殖民地等问题进行的最后预测,这些预测饱含了霍金对人类未来深深的忧思。






《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中信出版集团


爱因斯坦不仅是天才和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不受羁绊的独立人格,以及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爱因斯坦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物质结构、空间、时间以及引力性质的研究,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对人类思想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爱因斯坦不是一位仅专心自己专业领域,深居象牙塔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对人的天性了如指掌,对人间疾苦充满同情,为社会的各种不公正进行斗争的行动家。






《对称与不对称》李政道 中信出版集团


对称展示宇宙之美,不对称生成宇宙之实。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对称与不对称交相辉映,构成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成为指引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灯塔。本书是李政道先生的短篇合集,在这精短的18篇文章中,李政道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生动的比喻、形象传神的图片、引人入胜的奥秘、深入浅出的道理,轻松阐释了这一改变世界、影响物理学发展的颠覆性思想,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思维方式。






制版编辑|王乐佳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