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刘君祖《易经》坤卦《文言传》

送交者: 若谷[♀☆若谷☆♀] 于 2021-03-29 14:17 已读 389 次  

若谷的个人频道

+关注
柔顺之道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卦《文言传》第一篇简洁明了,像诗歌一样,通过直接解释《彖传》来解释坤卦卦辞。“坤道其顺乎”,坤卦的智慧就是“顺”字。人面对“地势坤”,一定要懂得“顺”,不能逆势硬干。“承天而时行”,说的不正是坤卦的“乃顺承天”吗?完全不是乾卦“时乘六龙以御天”的那种霸气,而是承天的“牝马之贞”,母马跟着公马走,不落后也不超前。“时行”,《易经》是“时”的智慧,永远要合乎时,这就是“顺”。 

    “后得主而有常”也是在解释《彖传》。什么叫“得主”?乾主坤从,对坤卦来讲,西南得朋,柔顺就可以得朋、得主。“含万物而化光”,不就是“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吗?“含万物而化光”,有无尽的吸收力与包容力,无论什么东西都可以含蓄包容,久了之后还可以化解所有的冲突、不顺,而且不会树敌,最后就可以发光。“后得主而有常”,这就是“先迷后得主”,然后是“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讲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对过去有些注解做个纠正。因为以前没有标点,不同的断句,语句脉络的意思就有差别。有一种断句法是“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单独看,意思是通的,可是你看坤卦《文言传》“后得主而有常”这一句,就知道它的理解有误,不是“主利”,而是“先迷后得主”。可见,读书还是要细心一点,不能有成见。但是,《易经》如汗牛充栋的注解当中,有很多是前言不对后语的。 

    “坤至柔而动也刚”,“坤至柔”,正是“至哉坤元”的意义。坤是最柔的,至柔克至刚,要占到六爻全变的坤卦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要做到“至柔”真是太难了。太极拳练到至柔,即可无坚不摧;要坤卦六爻全动,变成乾卦,得要有多大的能量注入,那是逼近一千七百万分之一的几率。“动也刚”,阴极转阳不就是动也刚吗?刚与柔不是截然的常态,发展到极点,物极必反,柔变刚、刚变柔。在变刚的瞬间所释放的能量就是天下第一爻。这说明坤作为民众的象,民众平时总是逆来顺受,等到他受不了暴政,要起来闹革命了,那就是“坤至柔而动也刚”。 

    “至静而德方”,就在最沉静的“直方大”里,就可以修行“至静”的功夫;“德方”是讲第二爻,“方”就是仿效学习,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地在一个框框里循序学习乾的智慧。坤卦至静,然后用方、大学习天道,达到建立知识、形成智慧的学习效果。所以,乾有多伟大,坤若学得好,就跟乾卦一样伟大,一点也不落后。 

    由此可见,“后得主而有常”,合乎宇宙常道。“含万物而化光”,一点也没输。“坤道其顺乎”,可以拣现成。“承天而时行”,不必带头在前面冒险,人家走出来的路,你只要跟上就是了;人家开发出来的产品,你可以量产运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这一段是讲第一爻,也是很有名的,司马迁的《史记》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就引用了这一段;这一段也和孔子写的《春秋》有关。因为那时处于乱世,一天到晚有国家灭亡,而且“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这种社会道德败坏、国家快速灭亡、政权即刻崩毁的局面是有征兆的,也就是说在坚冰的阶段已经不能挽救,在履霜的时候尚有希望。可是很多人在履霜之时没有警觉,以致事态每况愈下、罪孽深重到回不了头的地步。这是坤卦第一爻的意思,在人类历史上,特别是一个衰败的时代,常常都是如此。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已是大家耳熟能详、深入民间的一句话了。说明不论善报、恶果,都是日积月累来的。“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就像风山渐的渐卦,要败坏也是慢慢败坏的,不会一下子就一塌糊涂。“由辨之不早辨也”,早在征兆出现时不以为意,到最后积霜成冰,悔之晚矣。在“履霜坚冰至”时没有警觉,就可能演变成“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所以“《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也就是“驯致其道”,顺着败坏的势头往下发展,阴寒之气越来越凝重,最后成为难以处理的坚冰,这就是“盖言顺也”。 

    所谓的“积善之家”,这个“家”不一定指家庭,在西周及春秋时期,诸侯称国,大夫则称家,可见“积善之家”的家,有一定的势力范围,而且人口充足、资源雄厚,有点像现在的家族财团,或是一个组织、一个政党。既然资源雄厚,若能行善积善,除了福国利民,还必有余庆(“庆”是皆大欢喜),因为创造的福报太多了,当代的人享受不尽,还有结余可以生利息,让子子孙孙都享受余荫。“积善之家”是中国人很朴素的观念,如果后代有杰出人才使家族兴旺,往往会归功于祖宗风水好、祖宗积义行德,积多少代的福德才有这一代的辉煌。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也是这个意思。 

    反过来,有“积善之家”,就有“积不善之家”。如果一个有权有势的政党、家族、豪门一天到晚做坏事,就会造成这个时代的“共业”,让大家一起遭殃。“必有余殃”,是指明明没做坏事的人,也会因为这个家族团体做的坏事而跟着倒霉。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祸国殃民,老百姓并没有做坏事,可是就因为有人祸国,所以殃民;不但这一代的人被“殃”到,还会剩下很多“殃”,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累积,导致绝子绝孙。如果我们这一代彻底破坏自然生态,不也是“必有余殃”吗?就算你这辈子碰不到,你的子子孙孙都会倒霉。 

    下面就讲社会风气了,“臣弑其君,子弑其父”,更不像话了。在正常的人伦关系中,“子弑其父”还是很少发生的。一旦发生,这个社会就太可怕了。其实历史上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例子就很多。像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夺皇位,不惜逼迫父亲、残杀兄弟;像雍正皇帝未登基时,九子夺嫡、六亲不认,带来的伤害也很可怕。“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者为了争权夺利,导致整个社会伦理崩解。为什么会这样?“非一朝一夕之故”也!统治集团立了坏榜样,以致“其所由来者渐矣”,大家也觉得这个做法合理,那就会越来越糟,“由辩之不早辩也”。所以“《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千万要小心。 

    我还要特别强调“殃”这个字。“殃”的造字,就是中央做坏事的意思,如果中央做坏事,靠近中央就是自找倒霉。《论语》中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即为此意。就如“余殃”像个灾星一样,除非你道力高深足以降妖除魔,不然谁碰到谁倒霉。离“积不善之家”太近,不知多少人要倒霉!老子曾说“无遗身殃”,就提醒人不要造孽,否则不但本身受殃,还会殃及子孙。尤其末法时期(佛法共分三个时间,释迦牟尼佛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此后一千年为像法时期;再后一万年就是末法时期,也就是宋代以后),果报加快。以前可能要累积好几代,现在一积就满,满了就爆,爆了换人再积,于是又满了、爆了,各种环境生态越来越恶化。你看很多一般正常社会不会发生的事,例如乱伦,或是父母自杀前把子女统统杀掉,现在的社会却屡见不鲜。这就是“履霜坚冰至”的概念,不要以为是小事,这是人类社会共业的冰山一角;大坝溃堤,常常是从一个小洞开始的,非一朝一夕之故。如果当位者做出坏的示范,“其所由来者渐矣”,上梁不正底梁歪,大家渐渐也不以为非了,这更可怕,那这个社会一定出事。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有了第一爻的警讯,第二爻就得好好发挥坤卦广土众民、“地道光”的智慧。《文言传》坤卦第二爻还是讲“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老实做人,把善良百姓的德行发挥出来,就是“直其正也,方其义也”。你是坤,就要学乾,这个世界要规规矩矩学习仿效的东西多得很,那也是你理所当为的。“直”是你内在的“正”,“方”是你外在的“义”。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不讲得很清楚吗?“敬以直内”,内在都是直的;“义以方外”,端端正正、广博地学习效法。“敬义立而德不孤”,“敬”就是“敬以直内”的“敬”,指内在的功夫;“义”就是“义以方外”的“义”,即外在的学习研究与发展建立。当内修、外修都确立了,“德不孤”,西南绝对得朋。这不就是《论语》中的“德不孤必有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吗?你要是冒尖了,成为标杆,马上就会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应,社会上善的力量就会互动,产生影响力,你怎么会孤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德不孤”,说明绝对有志同道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伴。但是你首先要树立“直内方外”的敬与义,有德,才不会孤。可见,坤卦要争取群众,首先要让自己变成表率。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就可以号召动员、影响大众,因为你把大众都唤醒了。“则不疑其所行也”,于是当仁不让,为所当为,不仅自己不会迟疑不前,别人看到你“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也不会怀疑你的做法。 

    所以第二爻最标准,“不疑其所行”,坦荡荡,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第三爻、第四爻就要参考形势、多所忍耐了。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第三爻有含蓄、内在美的概念。其爻辞有云:“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为了“有终”,第三爻爻变是谦卦,就是“有终”的象。“阴虽有美,含之”,你的内在再美,因为“时”不对,还不到表现的时候,只得“含之”,不能轻举妄动。因为“六三”不中不正,屈居下风,老是被欺负。但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张良、韩信、德川家康、勾践都是如此。现在没有机会,那就要“以从王事”,在别人的所开创的事业当中跑龙套、当配角,保持低调,“弗敢成也”。因为“无成”才“有终”,在这个不利的时候,若想要有成,肯定无终。这个“弗敢”正是道家的精神。老子云“勇于敢则杀”,一般人很勇敢,什么都敢拼,老子就浇一盆冷水说,好勇斗狠的人都会被干掉;所以主张“勇于不敢则活”,为了要活,就要勇于不敢。“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三爻四爻都是这个概念,所以叫“弗敢”。人家讥笑我不敢冲撞是孬种,其实这个“不敢”就是我的勇敢。一般人就是想在“我”的手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功,搞得后患无穷。“弗敢成也”,要我做主角、由我主导,那我绝对不干,肯定要谦让推辞。 

    这就是坤卦第三爻的智慧,叫“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要得善终,就不能“成”,而且这不是天道,是地道;真要用到我,我也跟你讲好,我不是真的,我是职务代理,我不是真正的主人,真正的主人度假去了。我用代理的名义帮他完成,就像人替天行道一样,等到乾卦回来了,我绝不恋栈,马上把东西转交给他。你帮他做得好好的,但不挂你的名,出名的是老板,你是在他的英明指导下完成。这样你就绝对“有终”。“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代”是暂时的、假定的、虚拟的。所以这个爻愿意让,不要抢。 

    在这里,我故意把中间的“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拿掉,因为这几句本来是没有的。“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多顺!莫名其妙跑出一段“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不是欺负人吗?两性太不平衡了!千秋万世所有读《易经》的女性看了都要拍桌子,而这跟《易经》的观念也格格不入。《易经》讲的是阴阳平衡,绝对不压榨一边。这段不伦不类的话,可能是经过秦汉君主专制大男人主义时期混入的,这种思想和“用九”、“用六”的精神差太远了,那时还没有印刷术,是在传抄过程中让见识不及的人自己写进去的。大概从他的理解来看,“阴虽有美,含之”,一切荣耀归于长官,归于君王;于是他就接着说了“地道”该怎么做,“妻道”该这么做,“臣道”该这么做,把《易经》的精神糟蹋透了。多出来的衍文窜入正文,这种事我们在读古文的时候常发生,不管从押韵的角度,还是从整个思想的节奏来看,统统不对。“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一气呵成,多好! 

    天地闭,贤人隐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第四爻更有意思了,像文艺创作一样,把两个截然不同的意境交迭在一起,制造一个巨大的反差,让你思考第四爻所深蓄的能量何时爆发的问题。我们讲过,坤卦第四爻如果能充分保障自己的安危,一旦时机发动,锦囊妙计的袋口一打开,按照预定计划出手,就有可能是百战百胜的顺利。第四爻爻变是第十六卦“利建侯行师”的豫卦,是早有预测、早做准备、热情行动的象;而且通常一出手都会得手,因为前面够能忍,也够懂得保密。就像一个袋子全部都锁住,一旦打开,能量释放出来,就不得了了,所以在袋子锁得很死的时候,跟袋子打开之后,所展现的行动力量与爆发力是截然不同的。 

    “天地闭,贤人隐”就是“括囊”的时候,没有人认可,环境坏透了,每个人都哑口不言、谨言慎行,心思绝不外露。因为世道太坏了,“天地闭”就像否卦一样,“贤人”若有表现,一定会惹祸,所以他就隐居起来,像“括囊”一样,要求“无咎无誉”。 

    可是,等到坏的时机过去,否极泰来,世道变好了,他就要好好表现了;在“否”的时候隐忍保住的元气一旦爆发出来,那种创造能量,就用“天地变化,草木蕃”,草木繁茂、欣欣向荣来象征。所以坤卦第四爻爻变,由被动变主动,“天地变化,草木蕃”,就是豫卦的象;“天地闭,贤人隐”就是坤卦第四爻“括囊”的本象。这两个象一热一冷、一动一静,提醒我们对外表沉静、内里波涛汹涌的事物,有更为深刻细腻的了解。 

    从坤卦第四爻引申的象就是“天地变化,草木蕃”,虽然现在看不到,但最后可能的发展结果;先能够“天地闭,贤人隐”,将来就有机会“天地变化,草木蕃”。如果你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千万不要看走眼,因为他是“天地闭,贤人隐”,虽然没有任何动作,等到该行动的时候,“天地变化,草木蕃”,那时候就来不及了。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谨言慎行,这是居高位者至少要有的自保智慧。 

    把《易经》卦象、爻象运用到人格心理分析,也会很有用。有一种人就是“括囊”型的人,即使外表冷漠,喜怒不形于色,但他内心可能有“豫”的热情奔放;这就是典型的“闷骚型”人格。其实在第四爻,所谓“中不在人”,正是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为了自保,不能轻易表态,所以外面看到的都不是真的。“天地变化,草木蕃”与“天地闭,贤人隐”,这两个极端的东西写在一个爻里头,一个是未来象,一个是现在象;一个是表象,一个是深刻的里象。两者互为表里,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君子黄中通理,美在其中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第五爻“黄裳元吉”是民为贵、无为而治的柔性领导,讲得很美;可以运用到肢体屈伸的动作。“黄中”的观念很重要,一顺则百顺,所以“君子黄中通理”是通情达理。“正位居体”有两个解释,主要的意思差不多。 

    一说“体”是核心、主体,就像总部一样。领导人负责大政,很少干涉部属,这是柔性管理,与“飞龙在天”的强势管理不同。“美在其中”,因为“文在中”,所以有内在美。坤卦的柔性之美表现在上卦、外卦之中的“黄裳元吉”。“而畅于四支”,很多事情何必非我不可呢?我的雇工、手足、干部、群众会负责执行,只要管道畅通,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感,让他们尽情发挥。至此,坤卦的柔性管理就发挥了坤卦群众的力量,“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是坤卦之美的表现,也是高度赞赏“黄裳元吉”的领导方式。 
喜欢若谷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