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1)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勋衔13★★★] 于 2024-02-16 0:43 已读 4132 次 1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王振复: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1)


 


摘要:中国美学具有独特的范畴体系。作为中国文化所特有且与审美相联系的一种知识结构,它是一个动态四维的逻辑网络。此即:一个逻辑原点:无极;二重哲学本体:绝对之无的本在性无极,与相对之无的次在性太极的对应结合,以无极为一级本体、太极为二级本体;三大人文支柱:历史哲学意义的、文化意义的与审美现象意义的的三者相和;四为基层建构:由道、气、象三者构成其各自所统摄的范畴群落及其相融。中国美学范畴体系,具有有序而深邃的思性诗性化、诗性思性化的人文特点,渗溶着中华文化所特具的生命意识。


一个逻辑原点:无极


中国美学范畴及其相关的命题等,大约不下六七百个,它们并非杂凑一炉、混乱无序,而是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与结构,生气灌注、意义深致,葱郁的生命意识溶渗其间。


衡量中国美学是否具有范畴体系的首要之点,须看其究竟有没有属于它自己的逻辑原点。


就美学的思想与思维而言,凡是有其知识体系的,则必然具有统御全体系而首先属于哲学思性的一个逻辑原点。柏拉图的理式,康德的纯粹理性,海德格尔的存在,以及中国佛教文化的,等等,都是其各自文化哲学与美学体系的逻辑原点。中国美学范畴体系自无例外,它以中国哲学兼美学的最高范畴无极为其逻辑原点。


逻辑原点,指所在体系之绝对形上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原为一物理学命题,指牛顿经典力学所认为的物质由静而动的第一推动力。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以为,在每一知识系统中,都可能存在第一性原理,它作为先验假设,指事物现象之所以发生的元起点,它是关于人类知识及其体系的思想与思维逻辑演绎的原点即第一因


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原点,无疑是先秦庄子所说的无极。今本《老子》首提复归于无极这一哲学、美学命题,是与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等命题同时论及的。依王弼所释,所谓无极为天下之先也而物自归之而合自然之智。王弼所言,属于《老子》的必复归于的哲学之思。《老子》一书,除了以”“”“”“等阐述这一哲学、美学范畴外,还以无极,这一所谓无极,实际指。关于这一点,自古以来为学者所忽视。


在笔者看来,这里《老子》所说的,其实并非整个中国哲学及其美学体系的元范畴即逻辑原点。这是因为:


其一,并非绝对形上。《老子》将称为(无),所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然而其仅仅也只能是作为事物本因的相对形上的(玄),在这一中,还残留着笔者称之为的这一思维杂质,朱熹称为渣滓。《老子》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里的”“”“等,都指思维意义上的杂质渣滓)即这一因素,可证《老子》的哲学、美学思辨,并未将这些思维杂质彻底剔除、清理干净。这决定了这一哲学、美学范畴的内涵未能达到绝对纯粹、绝对形上的程度。《老子》所说的,是一个相对形上的哲学、美学范畴,它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哲学、美学的绝对形上的逻辑原点。


其二,这一范畴,在中国文化、哲学与美学典籍中的含蕴相当多义。先秦诸子、汉魏六朝与隋唐佛学与宋明理学等学者所说的,都从其本义指道路这一点引申而来,却歧义多出,老、孔、墨与公孙子等所言的含义大不一致。在成为中国哲学、美学主干范畴之前,关于,也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显然,假设将作为整个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原点,必然导致在理论逻辑上,难以统摄整个体系而引起思想、思维的混乱与纠缠。


《老子》所首提的无极这一范畴,实指相对形上之,并非中国哲学、美学体系的元范畴第一因,是显而易见的。


相比之下,《庄子》所说的无极,是一个真正绝对形上的,不同于老子著述一般所说的(玄)。《庄子》云:


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汤问棘这一哲学寓言中的,相传为成汤时的一位贤者,《列子》一书称其为夏革汤问棘这一问答中,尤为重要的是无极之外,复无极也这一句。


这里的前一个无极,指《老子》所说的无极即道;后一个无极,指在道之外即之上的一种绝对形上的存在,意即在《老子》与《庄子》所说的道之上,还存在着一个《庄子》而非《老子》所说的无极,它是绝对形上的。


换言之,假如将经验世界的一切与一切(如儒家所言与老庄所言)都拿走即悬置起来,试问世界还存在什么?答案只能是:还存在一个《庄子》所言属于先验世界的无极。


《老子》阐析时有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天地之始”“天地之母,都指世界的一切事物现象包括美、审美等的哲学本原,这一本原为道之无,却与有殷殷相缘。王弼如此解释:,皆始于,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老子》的这一哲学、美学名言实际是说,乾坤天地的生成犹如人的生育,其本始为无(乾,天,父),在有(坤,地,母)中孕育,故本原意义的道,始于无而成于有。意思是说,道诚然为本始之无,确是先的,可是道的无又与有息息相关,因此没有在哲学思维上,将道从有这一经验性的渣滓中彻底升华。


《庄子》所说的无极,却将原本《老子》所说的道的立场改变了,将《老子》的有待之无,变成了建构于道范畴之上的无待之无,将《老子》那种与有相系的所谓无极,提升为道之外即之上的一个无极。《庄子》的哲学、美学源自《老子》,却将整个先秦道家的哲学与美学的本原,从有待之无提升为无待之无,从相对形上提升为绝对形上,成为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独一无二的逻辑原点。


无极作为绝对形上之无,一种犹如柏拉图理式与康德纯粹理性那般古代中华哲学、美学的元范畴、第一因,它是由《庄子》的深邃哲学之思所建构的绝对存在,一种不可能不存在的存在,无疑属于先验理性范畴。这一无极,虚而无限,虚无之极,足可生成一切而容纳、收摄一切,成为万类、万化之最终本根。《庄子》无疑继承而创造性地发展了《老子》哲学、美学的思想与思维,从《老子》的无极一词到《庄子》的无极思辨,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哲学史上旧瓶装新酒的重大美学事件。


可是,前引《庄子》的这一段简洁而思辨深刻的论述,却不见于今本《庄子》,王先谦《庄子集解》与郭庆藩《庄子集释》等都未曾著录。这是因为,王、郭等解、释《庄子》所采用的底本,为西晋郭象《庄子注》的缘故。


今本《庄子》,为郭象注庄删改本,前引这一段重要文辞也在被删之列。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一书,曾据闻一多《庄子内篇校释》与关锋《内篇译解》等指出,被删除的这一段,处于《庄子·逍遥游》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两句之间,遂使此处前后的语气、语意尤不连贯,可证显然有文字的缺佚。


被郭象《庄子注》删去的《庄子》所言无极,作为绝对之无,无始无终,无边无垠,无此无彼,无上无下,无死无生,无是无非,无真无假,无善无恶,无美无丑,无悲无喜,它是绝对中性”“零度而绝对抽象的存在,为世界一切事物现象包括中国美学范畴与命题、术语等的一个逻辑性的根因。


原本《庄子》无极之外,复无极也这一深邃的哲学、美学洞见,虽被郭象所删,却在《列子》一书中,得到了清晰而深邃的阐析。《列子》一书,载有讨论无极之外是什么即何以可能的一则思辨深致的哲学寓言: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无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不知也。汤问革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这里所言无极的极,原指古时宫室之栋最上端与两坡顶屋宇的屋脊所在,即朱熹所云之得名,盖取枢极之义。老庄之好比宫室,无论怎样高耸入云却还是有极、有限的,而《庄子》与《列子》所说的无极,却是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的,它是一种纯粹抽象的无限之无、绝对之无,它将原本《老子》所言之道的这一渣滓彻底涤除、消解了,作为唯一独存的先验范畴无极,提升了整个中国哲学、美学思辨的绝对形上品格,成了统摄整个中国美学范畴体系之不二的逻辑原点。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