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健康园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拿个教职,也要拼爹妈?

送交者: DNA4200[♂★★★声望勋衔14★★★♂] 于 2023-04-15 1:02 已读 2617 次 1赞  

DNA4200的个人频道

+关注
研究发现在美国大学的教职人员中,超过一半人的父母中至少一方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学术圈里可能更是如此。如果父母中至少一方拥有高学历,那么孩子就更容易获得重视学业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资源,最终在职业生涯中因此受益。近日,一项研究量化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现在美国大学的 tenure-track 教职人员中,超过一半人(51.8%)的父母中至少一方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在从博士毕业到进入 tenure-track 的职业发展路径中,来自博士家庭的“学二代”比例几乎翻倍。

该研究对美国的 7218 名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进行了调查,调查参与者都就职于提供博士学位课程的院系,覆盖 STEM、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的 8 个学科。“我们的结果表明,教授职位一直以来都主要为社会经济水平更优越的人群保留,”研究作者在论文中总结。该研究于 3 月 23 日以预印本形式在 SocArXiv 发布。

学术就业竞争激烈

终身教职被视为学术界的“铁饭碗”,大学无法解雇终身教授,除非涉及违法犯罪等严重情况。一般而言,在美国大学中,学者可以通过助理教授、副教授再到教授的晋升路径得到终身教职,这一路径也被称为 tenure-track(终身轨)。讲师(lecturer)和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则不属于此系统。

另一方面,这个“铁饭碗”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2018 年发布的一项分析报告指出,全美 73% 的教职工都不属于 tenure-track。换言之,美国学术界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够得到终身教职。

AAAP 报告援引美国政府审计办公室 2017 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2008-2012 年美国学术界 tenure-track 职位增长了 1%,而在同一时期,兼职教授、博士后、助教等“临时工”(contingent faculty)岗位数量增长了 11%,兼职职位数量增长 18%。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哪些人更有可能获得终身教职?这就涉及不同阶层机遇不平等的问题。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TIAA)2016 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过去 20 年间美国大学教职工的多样性得到了提升,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占比增加,但是这些群体更多地集中在其他较不稳定的职位。这项最新研究则关注了父母受教育背景对子女在学术界职业发展的影响。

终身教授中有多少“学二代”?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 Allison Morgan 等人对全美 1360 个提供博士学位的院系发放调查问卷,覆盖计算机科学、商科、历史、心理学、物理和天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生物学 8 个学科,最终收到 7218 份有效结果。

调查参与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的家庭收入情况,并报告父母的最高学历。其中 60% 的参与者还提供了童年时期居住地的邮政编码。美国的邮政编码和社会经济阶层密切相关,通过邮编就可以知道一个地区的房价、治安状况和教育质量。

研究者将调查统计数据与美国人口整体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等数据进行对比,并针对通货膨胀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修正。他们发现,参与调查的 tenure-track 教职工当中,超过一半人(51.8%)的父母至少一方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接近四分之一(22.2%)的人父母至少一方拥有博士学位。3.7% 的人父母都有博士学位。这些数据在调查的 8 个学科之间差异不大。

作为对比,在这些教职工出生的年代,美国成年人中只有 6.5% 的人拥有研究生以上学位,而拥有博士学位的人不到 1%。因此,研究作者总结,tenure-track 教职工群体的父母至少一方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一般人群的 25 倍。而在所有博士学历人群中,父母至少一方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也只有 11.8%,换言之,在从博士毕业到进入 tenure-track 的职业发展路径中,“学二代”比例几乎翻倍。并且这种差异在过去 50 年间基本维持稳定。

此外,在家庭收入方面,调查发现 tenure-track 教职工童年时期的家庭收入中位数比一般人群高出  23.7%。

由于在职业发展方面从父母身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拥有博士父亲或母亲的学者也更容易被排名靠前的精英大学录用。该研究将精英大学定义为在 US 大学排名(USNWR)或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布的排名中位列前 20% 的机构。调查发现,精英大学的 tenure-track 员工中有 29.5% 的人报告父母拥有博士学位,而在普通大学中这一比例为 19.2%。

 “寒门出贵子”有多难?

研究作者们指出,此前关于学术发展机遇不平等的研究主要关注女性或少数族裔,而较少关注社会经济阶层影响,不过现有研究通常认为,出身寒门的学者从环境中得到的支持更少,或更难得到好的工作机会。此前对 188 名职业早期研究者(定义为博士毕业不满 10 年)的调查表明,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阶层的学者更多担任兼顾教学和研究的职位,而不是纯研究型职位,而后者在学术界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出身贫寒还可能对学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让他们感到自己如同学术圈文化的局外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心理学助理教授 Jessica Flake 接受《科学》(Science)新闻采访时谈到自己的经历,她说作为贫困家庭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她感觉职业发展的过程就像在一个越来越陌生的地方探索,“你完全不了解这里的规则,而且你爬得越高,感觉越糟”。她建议,和各个院系的具有相似家庭背景的同事建立联系有助于调整心态。

当然,这项研究也有一些局限。研究作者指出,由于邮政编码对应的地区边界可能发生调整,并且一些地区包含了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人群,使用邮政编码评估阶层的方式可能不够准确,尤其是对于那些年龄较大的参与者。此外,研究主要关注 2017-2020 年就职于研究型学术机构的 tenure-track 教职员工,那些在调查截止之前离职的学者无法被纳入统计,而文献表明他们更有可能来自低收入阶层,这导致研究可能低估了社会经济阶层对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
贴主:DNA4200于2023_04_15 1:05:18编辑
喜欢DNA420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