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传统技法,根据创作内容调整笔墨,马琬绘《乔岫幽居图》
元人山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从创作风格来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体系。第一个体系是董源、巨然流派描绘江南山水的技法被文人画家学习利用,形成了自由清新的主流画风。第二个体系是师法郭熙、范宽,注重技法的严谨性,这成为大多数职业画家的选择。第三个体系是融合派,坚守苦修绘画技法的同时不排除文人画风格,这一类画家大多是贫苦出身的职业画家,他们也渴望出人头地,所以在创作上比较能够接受其他不同的风格。有了这样的初步了解就可以看出,元代画家虽然生活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反而由于严苛的社会等级制度让这些画家可以在创作中寻找一丝安慰。
元代统治者按照百姓从事的职业将他们划分为十个等级,画家归入工匠这个群体,排在第六等。读书人被排在了第九等,社会地位仅仅高于乞丐。统治者无暇顾及工匠这个群体,读书人也通过书画创作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在元末明初江南出现了一位山水画大家,他的传世作品不多,但极有个性,所画山石常常呈现几何状的面貌,更具天然韵致。这位画家叫做马琬,擅长写诗,勤修书画,有才子的美誉。马琬传世作品不多,几乎都被博物馆收藏。这幅《乔岫幽居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乔岫幽居图》是一幅雪景山水,这幅作品是画在细绢之上的,由于材质氧化已经变成黄色,看不出肃穆萧瑟的原始面貌。这幅作品中沟壑纵横,山势挺拔,寒林飞瀑,气势十分恢弘。这是由于马琬采用了高远法的构图方式,采用这种构图在视觉上会形成一种仰视的感觉,带来豪迈的气息。高远法是宋代画家郭熙总结出来的构图方法,郭熙说,“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这种构图并非仅仅一个视觉角度,而是在多个角度共同来描绘仰望的视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既符合了传统的欣赏习惯,又画出了寒山枯木的气势。
一位南方画家画这样豪情万丈的作品一定要有写生的积累,马琬在体现山石结构时,不仅重视纵向的空间关系也在横向的空间关系中分出阴阳。画中有多组水平结构的山石,从远景处一直延伸到近景。画雪景山水更要体现出山石的阴阳向背,马琬用水平分布的石块来表现荒寒之气,突出雪景的空灵素雅之美,从而打破了细腻笔法造成的繁琐杂乱,让整幅作品更加赏心悦目。
从马琬的作品来看,他本人应该属于融合派,不但可以苦修技法,更懂得活学活用根据创作内容进行技法上调整。这种注重山石水平结构描绘的方法被明末画家萧云从所学,开创了取法写生的山水画风格。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