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逻辑后缀学》与《物演通论》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3-08-05 14:03 已读 2346 次 4赞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因网友沙河粉的推荐,我最近查阅了有关王东岳这位学者的生平及阅读了他的文章《物演通论》、《知鱼之乐》及《人类的没落》。

不知道留园哲版里有多少人了解王东岳其人,及阅读过他的文章?有没有他的“粉丝”?故首先对他作一点简单介绍:王东岳。男,生于1953年7月,至今健在,已退隐。笔名“子非鱼”,哲学家,思想家,独立学者。以下括号里的介绍,同样适合于我:【非学院中人,非正常科班出身,受学没有师承,也没正式的学术训练履历,几乎自绝于中国正规学苑翰林之外,像个学术个体户和“江湖学者”】。

王东岳迄有著作四部:一部哲学巨作《物演通论》;一部随笔集《知鱼之乐》;一部汇编本《人类的没落》;一部视频文稿《哲思讲演录》。

王东岳先生的哲学理论及其人生感悟,发轫于《物演通论》里的一个“假说”:递弱代偿(衍存)原理——存在是相对的,存在是不稳定的。因为存在的不稳定性,所以事物要“求存”。这个“求存”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必须依托于自身来补偿自身之不足,因此也叫“衍存”。意思是:它所获得的任何追补都是自身更趋残化而不得不进行的一系列整合,或者说是自残之后的自救措施,因此归根结底不能使残缺者有所回补,反而是越回补越残缺,越残缺意味着“存在度”越来越低,因此而“递弱”。

我的理解就是:这就像有些人不断地申请新的信用卡是为了填补旧信用卡的欠额,如此填补的钱实际上还是自己的欠款。这里的“填补”就叫作“代偿”,不断代偿,就要不断申请新的信用卡,这新的信用卡,叫作“分化”,分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代偿量(可理解为越填补信用卡欠款反而越多)才能保证“衍存”,即“衍存”过程在提高代偿量的同时,也会使得新事物对环境的依赖大大加强,从而导致其存在度变低,其存在能力弱化。

以上就是递弱代偿学说整体的演绎推理过程。

换言之,存在的本质是为分化和残化。

《物演通论》认为:依照递弱代偿原理而分化的产物的本质——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自然分化产物,都是自然存在本身的需要,或者说是自然存在为了维护其继续存在的权宜之计。因此递弱代偿衍存原理,可称得上是“自然律”。并且,自然存在的分化过程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因此必然是“单向度”,不可逆的,分化、弱化的结果最终会走向“失存。为此,王东岳先生在《人类的没落》一书中,对人类前景的展望是悲观黯淡的。

网络上对《物演通论》的评价,颇多两极的看法。而我认为:《物演通论》与我创作的《逻辑后缀学》,有相当强的互补性,值得我专门写这一篇文章对两者作比较分析。

今天的哲学正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思想创新不易,突破更难。西方哲学界,已看不到像从前那样灿若群星的哲学家。中国学者的哲学研究范围更狭隘:皆是为了解释和研究先哲以及某些名人的思想,或仅就某个概念(或理念)提出一点不同的见解(哲版坛主之一塞翁寻马兄毫不客气的形容:研究“茴字有几多种写法”的学者),因为这种专事解释研究的“饭碗”“最安全”“最省事”。在这种学术氛围下,王东岳先生作为一个“民科”学者,他的系统性原创新理论能够突围而出(这个所谓“突围”似乎仅仅在民间,还是冲不破国内“正规”主流学术圈的铜墙铁壁)实属不易。而我,同样也是“民科出身”,花了超过八年时间,也写就了一部系统性的原创哲学(观学)著作《逻辑后缀学》。奇妙的是:这两部作品,居然都有根有据地,但却是通过完全不同的思维路径,最终不约而同地,都是对人类的进步发展观发出质疑(质疑的声音不少,但冒着极有可能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风险,依然愿意花费人生大量宝贵时间,去构思一种新的理论,从根源上提出质疑的学说难能可贵。这种创新绝非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故此,对王东岳先生,我自然有惺惺相惜之意。

在通读了《物演通论》之后,我的体会是:读懂《物演通论》,就一定能读懂《逻辑后缀学》;读懂《逻辑后缀学》,同样也能读懂《物演通论》。两部著作具有互为旁证及互为深化的作用。或者说:如果我在写《逻辑后缀学》之前有读过《物演通论》,我的论据将更加有力;如果王先生写《物演通论》前有读过《逻辑后缀学》,他对人类前景应该不至于那么悲观,《人类的没落》一书可能就不会出现或者改写(这个“如果”其实不成立,从时间上看,2009年《物演通论》完成并出版后,大约在2014年,我才开始动笔写《逻辑后缀学》。此外,《人类的没落》一书似乎带着泄私愤的情绪)。

接下来对两部著作里关键性的,相同语义不同表达的相关摘录内容作一些简略的比照。

1,——

《物演通论》:根据递弱代偿这个“自然律”——则:

一、递弱演化:宇宙质量物态的演运趋势倾向弱化与失存。

二、无功代偿:属性扬升恰恰表达着反向代偿的终极无效。

三、精神属性:感知智能代偿只能导致载体依存陷于迷茫。

四、社会结构:生物社会代偿终将引发文明结构失序崩坍。

五、单向演动:此种演动态势注定是单向度的和不可逆的。

结论: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类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类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因此在宇宙演运进化的整个维度上,愈高级的物种,虽然它们的生存技巧越来越高强(亦即“衍存属性”越来越繁华),却不能改变它们的存在效力越来越衰微的总体趋势。

《逻辑后缀学》:则通过对“是”判断逻辑属性外延,及“生命公式”(b/a=a+b=C)的讨论,得出一条“形式第二定律”:在观察者眼中,越是复杂、高级、先进、精确的形式,他适应方位越多,容错性越低,在后因果关系中的依赖性、局限性(排他性)、脆弱性C值和不可持续性越强”。

2,——

《物演通论》第一章开头就单刀直入:不是在者集合成了在,而是在“分化”了在者。

《逻辑后缀学》讨论“是”判断逻辑属性的内涵之一:二重分裂(自他分别与他他分别)。

3——

《物演通论》:衍存都是“失稳”的。

《逻辑后缀学》“是”判断逻辑属性第四外延:用“是”判断判断“是”判断,即形成一个无休止震荡与重复的,“纠缠共生”的真类。

第四外延补充:通过“是”判断寻求“本来”(为什么),会产生一种与“真类”震荡方向相反的“逆震荡”(无穷倒退)。

4,——

《物演通论》:衍存的存在度呈一个单向度递减趋势。

《逻辑后缀学》“是”判断逻辑属性第十四外延:“是”判断是一种熵增行为。

5,——

《物演通论》:所谓“进化”或“发展”,在其修辞学后面的自然意蕴中实际上深藏着一个逐层递弱的内在趋势,这与“进化论”的固有概念大相径庭。

《逻辑后缀学》:表面上,进步是让自然物或人造物服务于人类的技术不断改进;进化是生命这种形式本身不断地提升自己去对付自然。对于人类,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人体这种生命形式的可持续性能够提高。

而实际上,进步的结果是人的依赖性(b值指数级增加)越来越强。依赖性强意味着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否定(对封闭的否定)而追求完善的“他者”。

进化的结果则是生命的封闭性(a值趋向于1)越来越强。封闭性强意味着通过对“他者”的不断否定(对依赖的否定)而追求完美的自身。

即进步与进化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克”的。在本质上皆属于通过“自定义是”判断追求以后因果关系逻辑为依据的完善或完美形式的行为,却因自他分别及他他分别而形成对立面,也即是处于依赖与封闭冲突的生命悖论的阴影中。因此无论是进步还是进化,都逃避不了生命公式及形式第二定律。

进步与进化的同步发生,则是一种自他分别及他他分别后对自身及他者的同时否定,最终对包括指者在内的全体的彻底否定——加和性脆弱值C趋向于无限大。最终,生命(意义)不过是虚无——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同一惯性系(或:不在任何惯性系之内——否定背景,也就否定观察者自身)。

6,——

《物演通论》:一切“意义”均导源于不能保持这种“永恒状态的存在”而又不得不勉为其难地追求“代偿势态的存在”,由此引出了一系列“求存”的内在要求和外在意义,所以说“反倒是由于难以存在才生出了种种求存的意义”,此乃“意义”得以发生的终极原因。

《逻辑后缀学》:“意义”这个词,只是对人类才“有意义”,“存在意义”不过是人类为“存在”所赋予的价值内涵。当我们为“存在”赋予“意义”的价值内涵之后,我们的思维就因人格二重性失衡而发生倒错。因为,我们所认识的“存在”,不过是本章第一小节所讨论的“镜像”。当我们为镜像赋予“意义”后,就会出现“我是——我不是——我越是——我越不是——我越想是”这么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分裂怪圈,我们对自我的认同认识越深,自我的否认反而越彻底。

思维倒错:确认性思维的“是”判断,思维上会产生三重倒错。

浅层思维倒错:把前因果关系作为果,把后因果关系作为因的、有后才有先的、因非而是的因果倒错——称为“浅层思维倒错”,亦叫做“浅层内因”。

中层思维倒错:集合的无序性中的“无序”,被强行设定为有序(无序被主观屏蔽),原来带有或然性、模糊性的排斥行为就变成了有选择性的排斥行为,“纯正唯一性”就被赋予了实质的,“真值”的意义。因此,集合中元素在纵轴(时间轴横截面)上的“互异性”,是自定义性质的:自定义了互异性之后,有选择性的排斥行为才能“有效”——这称为“中层思维倒错”,亦叫做“中层内因”,通俗说法叫作“带着结论找证据”。

深层思维倒错:把因(行为)视作果的倒错。目标成立,当且仅当确认行为实现——一切皆因确认行为而起。然后我们把这个因(逻辑行为)视作果——“是”是什么:“是”是不容置疑的“存在”(果)。然后再徒劳地绞尽脑汁寻求这个果的因——为什么“是”之为是——错上加错的中层思维倒错:强行设定有序——进而确定“是什么”(本体论的自身所是及是其所是)——错上加错再加错的浅层思维倒错:因非而是的后因果关系逻辑的认识论。深层思维倒错,亦叫做“深层内因”——根本因、宇宙因——深、中、浅三层思维倒错,皆为佛门《心经》中指出的——“颠倒梦想”。

7,——

《物演通论》:只有“在”才是决然武断的,一如只有“在”才是决然自在的一样。“武断”不过是物的“自在”素质在精神存在阶段的表达方式而已。然而,如何才能够超然于精神之外或精神之上来把握和俯瞰一切存在呢?此一尝试由来久矣。早在古希腊爱利亚学派诞生之初,巴门尼德就曾借正义女神之口指出了三条“认识之路”,恰好与上章A、B、C三种情形遥相呼应:

第一条路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可注释如下:无论感知是否能够认识存在,存在自必存在;或者说,不是认识了存在才有存在,而是有了存在才需要确证认识。不过此刻所谓的“存在”不以认识为前提,因而只是一个武断。

第二条路是:“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必然存在”;可注释如下:无论存在是否存在,感知造就了唯一的存在表象,如果把这种意识化了的表象视为非存在,则非存在才是可证明的存在。不过这里所谓的“非存在”仅以认识为前提,却没有对“认识”本身加以认识,即尚缺乏充分的理由判定“非存在”本身的性质以及它与“存在”的异同,因而也是一个武断。

第三条路是:“存在和非存在同一又不同一”。可注释如下:既然存在与非存在可能都存在着,且相互关联而又不能被统合为一种东西,则舍此没有其他出路。不过这条出路以上述两项武断为前提,因而不免仍是一个武断,而且是建立在武断之上的武断。

结果,只能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巴门尼德认定第一条路是“真理之路”,却无“理”可言(“理”指派生于感知的逻辑);认定第二条路是“意见之路”,却无“真”可言(“真”指与感知无关的本在);认定第三条路是由于普通人的理智“误入歧途”所致,但却似乎是唯一既含“真”又含“理”的认知法门(只是“真”与“理”的关系无法得到证明)。

《逻辑后缀学》:《物演通论》所论述的“武断”即《逻辑后缀学》的“是”判断或曰“自定义是”判断。“是”判断逻辑属性具有两个内涵和十六个外延。

8,——

《物演通论》:形而上学禁闭:特指“任何质态的主体之认识通道禁闭或认知禁闭”。我们没有另外一条非主观的通道可以直接抵达客体存在,由此注定了认知与对象的无边界困局。

《逻辑后缀学》:(注:上述之“禁闭”即“真类”)“是”判断逻辑属性第三外延:任何的“是”判断,都会出现悖论。因为,我们作出的任何确认性判断,一定是我们自身的主观判断,即一定是包含我们自身。当我们企图对包含自身的实在作出确认性判断,就发生了“破坏”的行为,真实就表现(变迁)为“真类”。不存在包含自身的集合。但所有集合(严格而言应该是“所有非空集合”)皆是由包含自身的真类(我)定义。

9,——

《物演通论》:位相,系指物的存在性(存在度、代偿度与存在阈三者之间的内部构成)先于物的感应寻位方式而在,亦即物的失位本身就是一种确切的定位或框定的位格——框定在某一确切的存在度和相应的代偿度的衍运位置上,并呈现为特定的物类形态和求存方式。“位格”是实现在存在度上的具体的位相。换言之,正是“位相”及其“位格”从本质上决定着物的失位存态,而不是物的感应识辨能力成就了物的定位存在。因此,从根本上讲,物的失位存态是不可纠正的,而且恰恰是由于这种纠正的无效性(即“代偿的无效性”),才使感应性代偿不得不无休止地扩展下去。

《逻辑后缀学》:(注:上述位相、位格即目标的纯正唯一性)只要前因果关系被建立,目标产生,“非”场就同时出现,指者为了“维护目标的纯正性、唯一性”就必须以 “有限过程对付无穷”的模式永不能终止地进行着排斥、清除“障碍”的主动行为——这个行为的依据是后因果关系——他他分别——我们永远只能够通过事物自身以外的东西来推断出事物的真实性。他他分别的过程,就表现为一个“线性的运动”的过程。这是“是”判断逻辑属性的第七个重要外延——这个外延在下卷讨论系统学时被称为“自相等原则”——自相等原则:“自我”的属性——自我意识与自主意识不能混为一谈:自我意识,是前因果关系的果,具有外因的内涵;后因果关系,具内因的内涵,让“自我”具有自主意识,从而表现出“主观能动性”。

10,——

《物演通论》:理想逻辑定律:简一律、排序律、消矛盾律、追本溯源律。理性逻辑并不是知性逻辑的辩证反动,而是知性逻辑的代偿顺延,它其实表达着“广义逻辑自洽”的内在规定。

《逻辑后缀学》:在作出“是”判断的逻辑推定之前,需要先作出“非”判断的非逻辑推定——“先引再射”:先意会,再理会;先共情,再辨识——笔者称此为:逻辑位移。

满足逻辑位移后的逻辑,“逻辑在先”的“bug”也就“消失”,其说自圆,也就自洽。

——

如果仅就上述十项作比照后就截止的话,除了对人类的进步发展观发出质疑,我还应该会对人类前景得出与王东岳先生同样悲观结论。但事实上,我最终的展望却要乐观得多。为什么《逻辑后缀学》与《物演通论》两部著作最终的展望会截然相反?我认为,这是因为王东岳先生的理论里有两处需要重新思考的地方。

1,——

上述十项相同语义不同表达的摘录里,除了第十项以外,另外九项有关《逻辑后缀学》的摘录皆是上卷的内容。《逻辑后缀学》上卷,主要的论述是“是”判断,即确认判断。而确认判断的对象,必须“有(值)”,否则就无从判断。对“有(值)”的判断,必然具有“是”判断逻辑属性的两个内涵和十六个外延,亦必然单向度“递弱代偿”才能衍存。

这意味着:《物演通论》的“论域”,仅仅局限于“有”。

但是,《逻辑后缀学》下卷讨论的叫作“非”判断。“非”判断与“是”判断的不同,可简单地以拉弓射箭作比喻:拉弓是“引而不发”的,其力是向心力性质的,是没有分裂(分化)的,一体的;射箭才是单向度的,离心力的。

中华文明,是“引而不发的亚真实文明”。王先生应该是没有这方面的认识,因此在他的文章中,字里行间对中华传统文化是带着揶揄的语气的。

《逻辑后缀学》建立的理论体系,才是完整的体系。

2,——

《物演通论》认为:递弱代偿原理贯穿了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的演化过程——这是严重的谬误!《逻辑后缀学》认为:生命与非生命的演化过程是不同的。《逻辑后缀学》以集合论的的理论进行分析:生命皆自定义,自定义皆是交集,交集具有所属性及斗争性(《物演通论》没有讨论有关斗争性的问题)。递弱代偿原理只适合生命及与生命有关事物(例如人类社会)的演化;而非生命的演化没有自定义,演化过程具有并集性,并集只有关系而没有所属性,没有斗争性而具有活力性。再进一步,并集的活力性源自于空集,空集是万事万物的源始,其活力是不竭的,因此才有“天行健”之说。

因为谬误,《物演通论》有以下错误的论述就不足为奇:

——对人类前景的悲观:当然了,如果人类愿意“作死”,“失存”或者是“灭归”确实都有可能。但并非如王东岳先生所认为的一定是单向度的必然。因为,只要我们愿意“范式转换”思维,为人处事多一些“非”判断,即多一些并集甚至空集的态度,人类社会还是有可能生机勃勃健康发展的。

——对自由度的论述:《物演通论》认为志向具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度。但《逻辑后缀学》通过对交集的分析认为:“志向”是虚的(《物演通论》为此也有一个“虚妄度”的概念),虚的东西谈不上什么自由。人类感兴趣的只是“装在瓶子里的自由”,《逻辑后缀学》给予一个专门的概念:逻辑推定的退相干自由度。交集的逻辑推定的退相干自由度取决于“所交”多少,交得越多,所属性越多,反而越不自由。

——对“无”的理解:哲学上的“无”当然不能简单理解为没有,但也不是《物演通论》认为的“作为未能实现为某物的无,因而是有待实现为某物的潜在”,这两句话里的“实现”带有主观性、意向性,“无”是不存在、不需要主观性意向性的。“无”即是空集。空集最直观但不准确的理解就是一个空的袋子。哲学上理解则是“什么都不是,才可能任何是(什么)”,也可简单理解为“是就是了”。集合论的定义最准确:“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是集合和函数的范畴的唯一初始对象;是实数集与虚数集的交集;空集的补集是实数集与虚数集的补集的并集,而实数集与虚数集的并集是为复数集”。

如果王东岳先生懂一点集合论,就会知道他对“无”的理解错得离谱,继而会意识到他对《道德经》的解读亦出了不少问题。

——对《道德经》的论述:“弱者道之用”的弱并非弱化,而正是空集或并集的“什么都不是”或“或是什么”的“表达”。不坚持某个“是”,自然就给观察者以弱的感觉;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这个“做”(为)没有值,“没有值”与空集的“什么都不是”等价。看看大自然,在成就山山水水时带不带值的?大自然只“做该做的事”,这才叫做“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一点也不消极,而是充满了真正的活力;

“弃智绝学”、““复归于朴(道)”:交集因为自定义而需要“智”,智是为了辨“识”,因此弃智绝学意思是期望人类尽可能少一些智;复归于朴意思是回归“慧”,慧能令人“知”,这种“知”是一种“洞明”(《逻辑后缀学》与《物演通论》对“知”的解读不同:《物演通论》里的“知”是一种“逻辑建模”,故而两部著作对“知行合一”的解读亦不同)。

“小国寡民”是期望交集不要交得太多,《逻辑后缀学》论述交集的同一性时指出:交集的同一性是价值观上的同一,价值观上的同一是一种“伪兼容性”。同一价值观的确立,意味着更多自定义的相关联的补集产生。即因为后因果关系逻辑而形成更加深厚的,并且是自定义的“非”场,造成悖论的扩大化——形成一个共同的、强大的假想敌。原来因为差异的积压而积聚的势能终于可以通过悖论扩大化后出现的假想敌,在“转移视线转移矛盾”之后以“一致对外”的模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斗争规模、强度的巨量化。

——中国传统思想里的“朝后看”不是复古,而是一种传承思想,按《物演通论》的理论,这种传承能够令一种文化或一个种族的“存在度”增高,这不是好事吗?但王东岳先生对这种传承性依然不鼓励,同样也是带着揶揄,这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贴主:仁剑于2023_08_05 14:19:32编辑
贴主:仁剑于2023_08_05 14:37:01编辑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仁剑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walkalong 给 仁剑 献上一支玫瑰花! - walkalong (88 bytes) 08/09/23
(^-^) 塞翁寻马 给 仁剑 送上一包开心果! - 塞翁寻马 (87 bytes) 08/06/23
(^-^) 塞翁寻马 给 仁剑 献上一支玫瑰花! - 塞翁寻马 (88 bytes) 08/06/23
(^-^) 塞翁寻马 给 仁剑 端来一杯咖啡! - 塞翁寻马 (88 bytes) 08/06/23
(^-^) 沙河粉 给 79ying 端来一杯咖啡! - 沙河粉 (88 bytes) 08/06/23
(^-^) 沙河粉 给 仁剑 开启一瓶香槟酒! - 沙河粉 (128 bytes) 08/05/23
(^-^) 沙河粉 给 仁剑 端来一杯咖啡! - 沙河粉 (88 bytes) 08/05/23
(^-^) 沙河粉 给 仁剑 献上一支玫瑰花! - 沙河粉 (88 bytes) 08/05/23
(^-^) 沙河粉 给 仁剑 送上一包开心果! - 沙河粉 (87 bytes) 08/05/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