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国自然哲学起源的方向与进程(下)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勋衔13★★★] 于 2023-12-08 7:47 已读 3640 次 1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吾淳】中国自然哲学起源的方向与进程(下)

五行


一般而言,说到五行”,我们通常会立即想到《尚书》,特别是《洪范》篇有关五行的论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我比较同意王世舜的看法,从《洪范》内容本身以及联系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意识形态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当是西周末叶到春秋中叶以前的产物。”“五行说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了最后抽象——由事物属性进一步抽象至事物本原或起源。考虑到春秋时期已经有诸如天六地五,数之常也这样的观念或语境,那么五行的本原意义就显得更为突出。之后如我们所知,“五行学说在春秋末年、战国、秦汉及西汉早中期发展成为一门显学,概念固化,学说泛滥。然而仅仅了解这些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了解,“五行概念及其学说并不是突兀地出现的,其应当有漫长的知识与观念积累作为基础,其经历了一个由具体而一般的过程。因此,我们还必须进一步追寻五行观念的根源,包括到更早的年代。研究表明,“五行观念的产生过程中有五星五材这样一些知识或观念的背景或因素。如詹剑峰就认为,“五行并非是指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而是反映了人们对五类生活物质材料的高度重视。刘起釪则认为,“五行一词原本只用于占星活动,即指辰星、太白、荧惑、岁星、填星等五大行星的运行。五行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所致。当然,“五行一词一定还有更多的知识支撑,例如:“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而若进一步向前追溯,“五行观念中则有五方观念的基础。不过我认为,五行概念与五方观念之间,很可能还经历了一个观念的普及与传播时期。在这个时期,“观念是纷繁或具体的。但正是通过这一时期,便可以使得建立在五方观念之上的这一观念固定下来,由此我们实际已经追溯到了殷代,对此,甲骨卜辞中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例如五臣五臣正五工臣五丰臣等等语词。这还不够,因为五方观念是以四方观念或知识作为基础的,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有大量四方观念的证据,包括图纹和符号,还有墓葬,其实字就应是由此而来。随着大的统一的中央王朝的建立,作为相对应的语词或概念,卜辞中已经出现中商的概念。常正光指出:“殷人据出日入日测得的四方就是以东西线与南北线相交点为中心的四方,这两条线相交构成字形也正因为四方是这种特性,人们便把这个起决定作用的中心点也加上的称号,由四方而为五方了。但这仍不是真正或最初起点,因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与墓葬所呈现出的四方八方观念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但方位知识与观念其实早在狩猎和采集的年代就已经获得了,在这方面,《山海经》就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另外在世界范围内,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与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都能够提供早期思维以及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佐证,而这才是五行或方位观念的真正源头。至此,中国的这一知识和观念发生发展史已经与人类普遍的知识和观念发生发展史相对接,中间没有重大缺环。


阴阳


 “阴阳观念的本质乃是以阴阳语词为核心的对立思维或辩证思维,这一思维在古代希腊只是表现于赫拉克利特等少数哲学家的思想之中,但在中国它却如洪波涌起,成为普遍的认识与智慧。通常来说,“阴阳学说的完全确立被认为是在战国中后期,《易传·系辞上》里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为标识。而后如五行学说一样,成为显学。不同的是,“阴阳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或范畴并没有中途废黜,而是持续贯通整部中国哲学史,甚至直抵今日。但我们当然又不会认为阴阳观念始于《易传》或战国。此前,春秋末年的孙子、范蠡、老子的思想中都已经将大量对立语词或概念加以固化,从而实际已经完成对立思维抽象化或形上化的进程。特别是老子,对辩证思想作了充分的展开,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尤其是万物负阴而抱阳”,这些论述都对辩证思想作了高度的概括或提炼。然而,对立思维的这一抽象化或形上化进程的始点却可以再往前追溯,例如春秋时期的《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但这样的观念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十分清晰,如我们所熟知的《国语·周语上》中周太史伯阳父有关地震的论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当然,周代对立思维最经典的例证莫过于《易经》。《易经》中的辩证思维突出地表现在其转化观念上,也即体现在物极必反观念的理解与阐释上。同时,《易经》的辩证思维还在于阴、阳二爻中所体现出的观念,这既属于对立观念的符号阶段,也属于该观念形上化的雏形。然而符号化阶段仍不是中国对立思维或观念的起点,再往前追溯,我们可以看到距今4500年屈家岭文化陶轮上的形旋纹。需要说明的是,∽形旋纹其实就是后世所谓太极图,但它并没有后人所传说的那么玄虚。考古学研究足以证明,中国这一时期的原始先民已经能够以二分二至概念以及四季周期循环观念作为基础,在圆盘上标出一年365366天的刻度或大致刻度;同时,只要每日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刻度并标出投影点,或规定数日移动相应刻度并标出投影点,便能够获得后世所谓太极图。自然,我们在这一阶段还可以得到更多的考古学证明。至此,中国对立思维与观念的起源同样已经和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等提供的例证相吻合,即与文化人类学研究相衔接。


简单的结论


这里,我想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象数五行阴阳以及天人天道诸观念或概念的发展过程,完全能够符合或满足梯利关于哲学是推理、探索自然的原因、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样一些最基本的标识或要求!


考察表明,中国自然哲学起源的进程主要体现为以下这样一些特征。


首先,中国自然哲学在方向上并非像希腊自然哲学一样主要围绕本原、属性、实体、存在来展开。中国自然哲学中有本原问题,例如五行”,也有相关的逻辑问题,例如”,但其中还包含有更多的内容:“所关心的主要是征兆与实质的相关性,“所关心的是宇宙秩序与法则,“阴阳所关心的是对立现象的普遍性及规律意义,“天人所关心的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对应关系,“天道所关心的是自然法则问题,“所关心的是天的自然属性并由此延伸出无神论思想。此外,本原或法则又与结构或世界图式密切相关,并且中国自然哲学没有像希腊自然哲学那样最终划分出唯物与唯心的阵营。


其次,中国自然哲学也不像希腊自然哲学那样奇峰突起,而是呈现出一个漫长的过程,换言之,作为进程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这个漫长过程的终点作为哲学思想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哲学思想的起点,我们却几乎可以无限向前延伸,延伸至思想的雏形,延伸至相关的观念,再延伸至相关的思维;也就是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中国自然哲学呈现出一种思维观念思想的连续进展结构,对这样一个连续进展结构我们很难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横加分割。这正是中国自然哲学起源区别于希腊自然哲学起源的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就此而言,雅斯贝斯的轴心说并不适合中国自然哲学的起源及发生状况。


最后,便是具有典型的连续性特征。中国自然哲学后发生的思想是与早发生的观念密切相关的,进一步向前追溯,后发生的观念又是与早发生的思维密切相关的。在思维观念思想这个结构中存在着如张光直所说的连续性”,也就是原始思维即早期文化中萨满或巫术的内容。尽管希腊也没有经过宗教革命的洗礼,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已经注意到或指出了古代希腊作为理性的哲学与非理性的崇拜之间的联系;但比较起来,中国哲学中非理性的成分或许更加突出,客观地说,这正是连续性的必然体现和结果;这固然不局限于起源阶段,也对日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是我们务必需要注意的。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