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闻导读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无望的印度君主莫迪1

送交者: 阿乡小饪[☆★★声望品衔11★★☆] 于 2020-12-28 20:24 已读 2299 次  

阿乡小饪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84年10月31日,本特决定刺杀印度女总理英迪拉。


英迪拉.甘地生于1917年,是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唯一女儿,打小看着爷爷爸爸搞独立运动,不是在坐牢就是在静坐,家里没过一天安生日子,造成了她性格上的早熟,25岁那年,英迪拉嫁给了一位跟我一样又黑又胖但风趣幽默的费罗兹,他丈夫姓Ghandy,与圣雄甘地的Gandhi发音相近,她便随夫姓叫英迪拉.甘地,中国人看到她名字容易误会她是跟甘地家族联姻,其实没有关联,而且他丈夫信波斯那个拜火教,连印度教徒都不是。


英迪拉成年后一直陪伴在尼赫鲁身旁,尼赫鲁成为总理后,带着她全世界参观访问,使她大开眼界,为将来从政打好了基础。


1963年尼赫鲁病情加剧,本来最有资格接班的是国大党元老、财政部长德赛,但这哥们思想比较偏激,大家怕他上来做老大将社团玩砸了,各路元老全力迫使德赛放弃竞选,推出夏斯特里任总理,夏斯特里命薄,上任一年多就因为心脏病去世,1966年国大党元老派一合计,觉得英迪拉年轻容易控制,又根红苗正,同时也是为了阻止德赛再度出山,赞同她出任总理。


英迪拉从此成为印度话事人前后共约十六年左右。






英迪拉和尼赫鲁 



在英迪拉执政期间,她怂恿支持孟加拉独立,削弱了巴基斯坦,还搞出了第一颗原子弹,业绩还算可以,但在处理锡克族的问题上,捅了个大篓子。


我在《印度是一片沼泽》这篇文章里介绍过锡克族,他们在印度内部最凶猛,能打仗还会种地,主要住在旁遮普邦,1947年印度政府想在这个邦推广他们的普通话印地语,结果锡克人大怒,说不尊重他们旁遮普文化,其实印度政府也是想统一语言的,不过各个邦,尤其是南方各邦都极力阻止推广印地语,要维护他们的方言,才搞得到今天印度都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


看样子要统一语言和文字,真的只有把刀架在脖子上才行。


锡克人在独立后1951年,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叫阿卡利党,常跟中央政府对着干,动不动就要去德里游行,1966年英迪拉让步同意他们独立建邦的要求,但是他们伸手要更多自治权,包括国防、外交、货币、交通等权力。英迪拉被阿卡利党搞烦了,此时阿卡利党分裂出一部分人,带头的叫宾德兰瓦勒(名字太长了,后面叫他宾哥),便扶植宾哥牵制阿卡利党,宾哥在英迪拉的资助下养肥了,不小心混成了阿卡利党的老大,但这个宾哥其实想要得更多,下手更狠。1970年代末锡克人竟要求建国,领土包括今天的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古吉拉特邦等多个地区,英迪拉不小心玩砸了。


看走眼的英迪拉肠子都悔青了,调转枪口转过来对付宾哥。


1982年7月宾哥来到阿姆利则城锡克人的圣地金庙,把这当成独立指挥部,以宗教的名义鼓舞人心,宣扬武装斗争,开始搞事。


后面两年时间,在宾哥的调教下,锡克教徒跟印度教徒冲突不断,共发生1200起暴力事件,死伤1万多人,在旁遮普邦四处点火,英迪拉一直不敢出动武力镇压,一是怕暴力冲突越搞越大,二是觉得锡克人本来就是印度国内的战斗民族,能不招惹他们就尽量不招惹。


但世界各地,宗教冲突都几乎无解,该面对的迟早要面对。


1984年印度大选前,印度教民众逼英迪拉表态,否则就要把票投给别人,一再忍让的英迪拉为了连任被迫出手,在4月调派20万军队到旁遮普邦进行镇压,跟宾哥的手下打野战,该邦因此共造成3000人死亡,30万人流落街头,6月2日,英迪拉下令进攻宾哥总部金庙,军方发起“蓝星”行动计划,以10万大军配上坦克包围了金庙,6日对金庙里的1万名锡克人发起总攻,当场击毙了宾哥,打死492名锡克人,逮捕4712人。


全国的锡克人暴怒,扬言一定要报复英迪拉。


锡克人因为擅战,在印度大量从事军警工作,其中英迪拉的贴身侍卫也有几个是锡克族,比如跟了她十年的33岁副队长本特.辛格,为了英迪拉的人身安全,政府曾想将锡克侍卫都调离岗位,但英迪拉觉得本特都跟了我十年了,值得信任,绝不会背叛自己,将他留下了。


事后证明,老板跟打工人的感情再好,也好不过家族血缘的关系。


1984年10月,本特回旁遮普探亲,亲友和乡里乡亲都跑来哭诉,说起各自家破人亡、圣地被血洗的事,本特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开始深深怀疑自己保护了十年的女主人,是不是就是一个恶魔,同时锡克族武装也找到本特,出价10万美元请他杀死英迪拉。


本特答应了刺杀英迪拉,但拒绝收那10万美元,他说:我杀她,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所有锡克人。


本特回去后联络上了另一个锡克族贴身带刀侍卫萨特万特,说起旁遮普的血仇,两人抱头痛哭,决定一起动手,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来总理府上班,本特跟随在后,走到萨特万特站岗的过道时,本特突然掏出手枪,对准了英迪拉。






晚年时的英迪拉


67岁的英迪拉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临危不乱,只是问:你疯了吗本特?


现实生活中的刺杀没有电影里那么多唧唧歪歪的台词,本特根本不跟她罗嗦,对她连开五枪,萨特万特在旁边用冲锋枪补刀,对准她打出25发子弹,英迪拉身中16枪,当场毙命,倒在血泊中。


两人杀死英迪拉后并没有逃走,而是平静地对旁边的卫兵们说:我们做了锡克人该做的事,你们该干活了。


卫兵们没想到十年老同事对老板说杀就杀,一时竟惊呆了,此时才醒悟过来,手忙脚乱对准两人一顿乱射,本特当场被打死,萨特万特被打成重伤。


英迪拉的死亡是印度国大党历史上的重大损失,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失去了一代铁娘子,国大党从此慢慢走向衰落,印度人民党缓慢崛起,12年后,印度人民党第一次执政13天,14年后,人民党联合其它政党执政,20年后,人民党开始彻底压制国大党。



英迪拉是国大党最后一位强人,这种强大气场的人物印度并不多见,而下一位印度政治强人的出现,足足等了40年。


这位强人就是现任印人党的总理莫迪。


现在,我们可以调转镜头,讲一讲莫迪和印人党崛起的故事了。



莫迪家族世代居住在古吉拉特邦,在种姓阶层里属于吠舍,这个邦靠着波斯湾,水产丰富,能产全印度三分之二的食盐,他太爷爷那代从Banaskantha地区的Navdotra村搬到了Vadnagar镇,开了一家杂货摊为生,世代就靠着这点微薄的收入过活。






那年头中印两国的生育率都奇高,莫迪1950年出生时,中印生育率达到了惊人的6.0左右,莫迪跟大伙一样,少不了有几个兄弟姐妹,他在家里排老三,大哥高中毕业后在公共卫生站担任卫生检验员,二哥是一名车工,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也都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就去混社会了,家里没有人正经念过大学,不过在那年代能保证全家小孩多数读完高中,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就像我去印度调查时了解到的那样,印度虽然号称全民免费教育,但是政府没钱,拨不了款给学校,学校为了给老师发工资,实际上还是收学费的,学费也不算便宜。


莫迪全家挤在45平米的一座简陋小屋里,里面分出三间小房,这么小的空间还要堆下一个储水用的大陶罐、一堆牛粪饼和柴火,孩子们恨不得能挂在墙上睡觉。厨房里放着印度教神像兼作祷告间,每个房间都没有窗,只有大门通风,屋子里黑漆漆的,24小时都需要用煤油灯照明,每次一用牛粪饼煮饭时,整个屋子就烟雾缭绕,孩子们都要被熏得掉眼泪。


家里越生越多,莫迪他爸就加盖了一层,用最廉价的铁皮瓦封顶,一到夏天整间房能把人热晕过去,大家白天就只好往外跑。跟其他印度教家庭一样,他们家没有厕所,男人就到田间地头随便解决,女人则在天亮前、日落后成群结伴也到野外如厕。


哪怕七十年后我到印度时,大部分农村还是这番光景。


可以说大部分印度人,维持着最低水平的生存标准。


据打小跟莫迪一起读了十几年书的同窗派山(Pathan)回忆,莫迪学习成绩平平,却酷爱读书和游泳,常去镇上的图书馆一呆就是一天,他擅长英文,喜欢研究社会问题,性格害羞内向,但脑子比较轴,认死理,做事有自己的原则。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莫迪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他平时不吃盐、辣椒、油,连粗糖也不吃,对印度教却从小就十分虔诚,一年会进行两次断食,断食期间只吃一点柠檬。据他们家里人说,12岁时有一位印度教圣人来他们家化缘,问过莫迪的星座,说他“将来会成为一位帝王,或者成为一个圣人。”


这种话就不用信了,中国史书也常有大人物这种“甫初生,红光满室,三日不散”一类的鬼话,都是后来人为了搞品牌宣传用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莫迪打小是印度教的死忠粉,他的个人宣传也是围绕印度教展开的,这就决定了他上台后对印度教死敌穆斯林的狠辣手段。


莫迪父亲的杂货摊摆在镇子里的火车站上,主营卖茶,也卖一点食用油以及其它百货,每天早上莫迪会帮父亲摆完摊再去上学,放学后又赶过来帮忙,这种日子过得沉闷无比,为了丰富课外生活,八岁时,他就参加了国民志愿服务者联盟的“纱卡”少年团,这里能认识更多人,了解更多社会信息。








国大党的老议员戴夫在莫迪家摊位旁有一间办公室,莫迪也帮戴夫做事,在他16岁的时候,一会跑去国民志愿服务者联盟帮忙,一会跑去国大党打杂,并没有什么坚定的政治追求,印度农村的生活实在太无聊了,就是图个热闹。


莫迪因为一直在服务者联盟混日子,多少有些见识,13岁小学毕业时,跟老爸说想去赛尼克青年军校读书,他爸没钱就没同意,莫迪此时已经有了改变命运的想法,不甘心跟他爸一样一辈子守着个火车站茶水摊,为此郁结在心,到17岁时,父亲指定他迎娶3岁时结下的娃娃亲,一个年仅15岁的邻村女孩,眼看着自己这辈子要结婚生子守茶水摊再生六个娃循环下去,莫迪跟父亲大吵了一架,坚决不娶,宁肯离家出走也不娶。


我在印度时,买过一本全英文版的《莫迪传》,回国后另查阅了他的一些中文书籍,以及部分美国、欧洲媒体关于他的资料,大部分资料都对他离家出走这一段进行过美好的包装,使用了“流浪修行”这个词,但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这事很简单,就是跟老爸吵架吵输了,赌气离家出走,要不不可能中途辍学,17岁的高中生懂个屁的流浪修行啊,只有他母亲在他走之前给他烹饪了合欢糖,还在他眉间点了小红点,希望儿子平安归来。


所以莫迪成为总理后,对母亲的态度一直十分恭敬。


从此以后,父子关系就闹得很僵,莫迪几乎告别了这个原生家庭。


17岁这年,辍学高中生莫迪带着一套换洗衣服、一点日用品、一张母亲的照片,放在一个小小的行囊里,放弃了高中学业和一段即将到来的婚姻,和老爸互相大眼瞪小眼,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人生漫长的流浪。



莫迪上路时,身上带着的钱就算不住旅馆,睡马路边边,也只够他花两个星期,中间有两年时间他身无分文,那他是怎样活下来的呢?


莫迪自己回忆说:“我在不同的人家吃饭,从来没有自己取食过任何一种食物,也没有选择过任何食物”,他还说:“某天早上我走近了一个家庭,我会说:您好,我来了,请给我一点食物。”


这就句翻译过来就是:打发点罗~(要用长沙腔读)


莫迪说得非常委婉了,他就是一路要饭过来的。


我相信他这一路上吃了很多苦,不可能每天都能要到饭,说不定还受过许多人的白眼,他一定饿过肚子,处于绝境时,内心也升起过对父亲更深的怨恨,因此他绝不愿再回到那个家里。


莫迪应该是当前世界各国领导人里出身最为卑微的,他人生的第一份职业,其实是一名乞丐。


他一共在外面流浪了两年。


这两年时间,他去过西孟加拉寺的白鲁尔寺,想在这里成为一名僧人混口饭吃,对方说不好意思,我们这招人起步是大学本科,小兄弟你什么学历?莫迪只好在这蹭了一周食宿,再步行前往古瓦哈蒂(Guvahati),他说自己一路遇到了不少同行的隐士和智者(其实就是另外一些要饭的),最远到达了喜马拉雅山麓阿尔莫拉的一座小庙。然后经过德里,向南穿过拉贾斯坦邦,喜马偕尔邦,穿越了大半个印度,突然回到了家里。


这一段流浪要饭生涯对莫迪来说帮助极大,行万里路使他视野大开,他熟知了印度各邦的人文,也更了解人性冷暖,他以印度教的寺庙为一个一个旅途目标,内心也越发充满对印度教的热爱。


1970初的某一天,在外面走了两年瘦出锁骨、留着一脸大胡子的莫迪,回到了家里,他妹妹惊喜间尖叫出声,母亲从厨房里快步走了出来,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问自己的儿子:“你去哪儿了?”


莫迪平静地说:“喜马拉雅山。”


莫迪的父亲并没有在家,莫迪也对这个家也了无兴趣,他只是来看望母亲的,在这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又出发了,连24小时都没呆够,后来直到他成为总理,也不跟兄弟姐妹联系,只会对母亲表示出真正的关心。


第二天天亮,莫迪刮掉胡子,去到镇里,找到了曾经的导师萨希卜,希望重新加入国民志愿服务团。


他渴望回到政治组织,他觉得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莫迪这次有了一份正式工作,他去艾哈迈达巴德找到自己的叔叔巴布马依,他叔叔在邦运输办公楼里有一间餐厅,莫迪一边留在餐厅打杂,一边参加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活动。


莫迪根本没什么心思在餐厅干活,他还是更喜欢政治活动,中间因为不当言论还进过一次提哈监狱,但很快被释放,两年后,萨希卜希望他成为国民志愿服务团的宣传干事,全职干革命,莫迪二话不说就搬离了叔叔的家,跟萨希卜他们住在了一起。


但这个所谓的全职干革命,其实就是换个地方打杂,22岁的莫迪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取牛奶、叫大家起床、一起祈祷、给大家煮茶、打扫9个房间的卫生、洗厕所、中午晚上给15个人做饭,并给萨希卜洗衣服。


莫迪手脚勤快,从无怨言,萨希卜觉得小伙子人不错,回报他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通过人脉让他成为德里大学的走读生,学习历史和梵文。


不过莫迪应该只是在德里大学读过书,但没有完成学业,他的德里大学文学学士学历,和古吉拉特邦文学硕士学历一直被反对派攻击,《印度快报》去找德里大学副校长求证莫迪学历的真实性时,副校长说他不知情,叫记者去找具体负责人员,但具体负责人员永远不回记者的电话和短信。


莫迪继续在组织里打下手,获得组织信任后,慢慢不用洗衣服做饭,开始负责通讯类工作,以及帮领导安排行程,因此跟铁路、公路官员们都混熟了,印度教徒联合会要在吉古拉特建分支时,他还负责会议组织,极大地锻炼了工作能力。


几乎所有回忆录都说他那时不太爱说话,大家对他没什么印象,在这默默无闻地混了两年后,大事发生了。


女总理英迪拉在1975年镇压了莫迪所在的组织。


气场女王英迪拉终于重新登场。


1971年孟加拉的独立使英迪拉的声望在印度如日中天,但同年古吉拉特邦发生严重的饥荒,三分之二的人在挨饿,到1972年10月,饥荒越来越严重,以加桑党为首的反对派坐不住了,开始攻击执政党国大党,1973年12月,学校宿舍月租从70卢比涨到那100卢比引发了抗议高潮,骚乱从校园蔓延到城市街头,普通民众加入了反政府队伍,反对派趁机整合在一起发起群众运动,古吉拉特邦发生持续暴动,42名平民在暴动中被警察打死。


这时国大党已经退休的超级元老,曾经在圣雄甘地手下做过马仔的大佬纳拉扬也站出来反对英迪拉,有了这位大佬坐镇,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都被迫辞职。莫迪所在阵营属于反对派联盟,他有好几次机会得以接近纳拉扬并跟他对话,莫迪说这是他一生中引以为傲的事情。






纳拉扬


眼见古吉拉特邦局势失控,一番苦战后,1975年6月英迪拉终于发飙,宣布全国紧急状态,连纳拉扬都抓进了监狱。


这件事一直闹到1977年,议会人民院(相当于美国的众议院)解散,重新选举后国大党被击败,紧急状态废除,古吉拉特邦的反对派终于喜气洋洋被释放出狱,反对派短期执政,但很快内斗并搞了一系列晕了头的骚操作,迅速被英迪拉夺回了权力。


这段过程实在太狗血又不太重要,我看资料时无聊得都快睡着了,大家大概知道一下就行。


在这段混乱的政治斗争中,莫迪受益匪浅,他参与了好几起重要的组织活动,冒着很大的风险在反对派联盟里四处传话,为了传递消息,他一会化妆成印度教僧侣,一会裹着头巾妆扮成锡克教徒,在监狱和堂口送文件、搞捐款,各个大佬都认识了这个手脚勤快的年轻人,莫迪混了个脸熟,也获得了大家的高度信任,慢慢被提拔成了宣传干事,这为他三十岁出头就担任要职,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1980年5月人民党在古吉拉特邦议会选举中再次被英迪拉摁在地上摩擦,182席中仅获得22席,加桑党厌倦了这些猪队友,决定出来单干,为自己党派取了一个新名字:印度人民党。


凭着过去和加桑党的良好私交,以及国民志愿团的指派,1985年莫迪加入了印度人民党,正式开启了他在印人党的政治生涯。


在莫迪加入印人党的前一年,强势的英迪拉死在了贴身侍卫的枪口下,国大党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以绝对优势控制了人民院,不过这已经只是国大党逐渐衰退前的回光返照。


1988年,莫迪被任命为印人党古吉拉特邦秘书长,38岁时成为真正的政治精英,主流政治圈里的游戏参与者,并被寄予极大希望,是印度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喜欢阿乡小饪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