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缠绕已经做到宏观尺度了吧?
回答: 爱神和玻神,大佬间的矛盾~~ 由 maddogs 于 2022-11-04 0:04
但茶绕的量子态是一个“非定域”的分布,可以被远距离的不同观测者同时观察到,而无需(也不存在)两观察者之间任何实在(物质,能量,或者相互作用)的传递。所以,没有“速度”可言,也就谈不上“超越光速”。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波和爱其实都错了。前者错在认为粒子(或者量子态)是随机定域的,后者错在认为粒子(量子态)是伪随机定域的。而量子纠缠则告诉我们,量子态(甚至粒子)是非定域的(见我以前《从上帝不扔骰子说起》的帖子)。量子物理沿用~100年的世界观被彻底颠覆,谈论相互纠缠的两个粒子之间以什么速度传递什么东西,这个传递是否超越光速,等等,不再具有物理学意义。其实更进一步,更加颠覆以往常识世界观的结论则是,在时空上区分全同两个微观粒子,将其视为两个相隔一段距离的单独事物没有意义。这种系统,只能被视为一个单一的,非定域的事物。这甚至颠覆了我们视之为天经地义的逻辑同一律“A是A”。也就是说,逻辑同一律只不过是人类演化形成认知模式,是人类认知赋予自然的法则而已,并不是超越人类认知的绝对真理(见我以前写的《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举个例子:假如某人投掷两个一摸一样的硬币A和B,落地后A,B均正面向上的概率(高中数学题)应该是1/4。这是因为虽然硬币A,B难分彼此,但时空上它们是可以被区分的,因此是两个独立事件(A向上和B向上)各自概率的乘积。而微观粒子则不同,即使将两个全同粒子分离至宏观距离,只要他们之间仍然有波函数相交的时空区域,它们在时空上就不能区分彼此,逻辑上说A是A,B是B已经没有意义。投掷两个量子硬币最后得到人头(自旋)均向上的几率是两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非定域体系的三个可能状体之一的概率1/3。坛主:塞翁寻马于2022_11_04 19:09:36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