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龙虾降价70%无人买,葡萄酒业务跌95%,澳大利亚各行业正遭打击

送交者: 桂花酒[♂★★★和气生财★★★♂] 于 2021-04-26 13:12 已读 392 次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1-04-26 22:40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澳大利亚真的可以疏远最大贸易伙伴另寻经济繁荣出路吗?答案显然是不行。据澳媒披露,澳洲许多行业目前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意蒸发95%、产品白送没人要……甚至它们所面临的问题还远不止难以出口这么简单;可在澳企渴望对华出口能够恢复如初之时,澳大利亚政府则是再一次做出了“相背而行”的举动。




澳洲龙虾价格暴跌70%,白送也没人要?

4月26日最新消息,无论是龙虾、牛肉、葡萄酒,还是大麦,澳洲一个又一个行业正在面临近乎毁灭的打击。比如龙虾,以往南澳龙虾有96%出口至中国市场,但自去年11月以来,澳洲龙虾对华出口量为零,原本上了国宴餐桌的“高贵”龙虾只能被做成虾卷,甚至有养殖户表示龙虾滞销到“无利润销售”都没人买。


目前,当地龙虾价格已经从80澳元/公斤上方跌至25澳元/公斤,降幅接近70%,几乎是赔本生意。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龙虾价格持续低迷,而3月份政府的补贴又已到期,这或将让当地龙虾产业1/3的就业者失去工作机会。


牛肉方面,在贸易黄金时期,牛肉是澳洲最大的出口农产品,对华出口量甚至一度飙升至自动触发了自贸协议的保障机制,简单来说即是多到中国市场不得不对其相对性地加税;但去年5月,由于质量问题,4家澳牛生产商失去对华出口资质,约影响该国35%的对华牛肉量。


葡萄酒方面,今年1月,澳洲葡萄酒整体出口同比暴跌53%,损失8100万澳元(约4.1亿元人民币);其中,对华出口占比已从前一年的50%到近乎清零。澳洲酒企Orchid Wines负责人强调,在失去中国市场后,该公司业务骤降95%,有数千瓶葡萄酒堆积在仓库里,根本无法出口,公司已难以为继。


而按照澳大利亚葡萄酒协会的话来说,中国市场212%的税费正在对该行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但难题远不止是出口——中企对当地葡萄酒行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可如今这些资金也不来了,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缺席”澳旅行商谈!澳洲还要继续撕毁99年港口协议?

澳大利亚各行各业叫苦连天,但澳媒也指出,随着双方关系近期再度变化,相关合作也面临着新的阻碍。4月26日报道,继澳大利亚政府单方撕毁维多利亚州与华的合作协议后,多家澳媒25日将澳洲重要人士的一段话,解读为澳政府已将新的关注点放在“中国在达尔文港的租约”,即这一长达99年的合作协定可能再被澳大利亚取消。



达尔文港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是距离亚洲和中国最近的港口。2015年,北领地政府以5.06亿澳元(约2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达尔文港租给中企99年。当时双方的这一笔交易被认为是迎来“双赢”局面——北领地一直想开发达尔文港,借力亚洲的崛起实现经济复苏,而中企高价中标,实际上也帮当地解决了开发资金的缺口。


但如今澳大利亚再度“我行我素”,显然也将给双方各个方面的合作带来压力。4月25日指出,澳大利亚两周前宣布开启新一轮旅行气泡计划——即允许符合条件两国民众无需隔离入境旅行,包括新加坡、日本、韩国、斐济等国也都将加入,可澳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的中国却“缺席”。



澳洲报道指出,如果大环境没有发生改变,那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还是疫情控制来看,中国都是该计划的重要参与方,中澳之间互相开放边境是一个很自然的举动;可如今,少了中国游客的大量流入和留学生的归来,澳大利亚将失去重要的创收机会。


就如我国有关代表人士指出的,在当前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应立即纠正错误,不要使原本就面临严重困难的双方关系雪上加霜。


文 | 刘苏林 题 | 曾艺 图 | 卢文祥 审 | 陆烁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喜欢桂花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