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华人故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天】数百年前的精彩对决

送交者: 博物馆员[☆★声望品衔8★☆] 于 2025-02-17 17:26 已读 3751 次 4赞  

博物馆员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我很少收藏日本瓷器,但是,如果遇到精品,如果价格合适,也不放过。

10几年前,收藏了一个盘子,日本柿右卫门风格。

80 年代,因为广场协议,日元大大增值,小岛国人在海外大量收购,但是很少购买本国的东西。解释是:我们已经赚了他们的钱,不能让他们再赚回去。但是有一种瓷器除外,那就是底款为 Made in occupied Japan. 好像是要买回屈辱,没有了这样的盘子,小岛国就没有被占领了。有古玩店,看到小岛国人,就报价10倍,同样卖出。

既生瑜何生亮。中日两国工匠,围绕着瓷器这一“白色金子”,曾进行过一场长达数百年的精彩对决。


三百年前假如有微博,#中国瓷器vs日本瓷器#,这个tag势必连霸热搜。长期以来,日本绝对是中国瓷器的小迷弟,虽说日思夜想掌握这门技术,却在变陶为瓷的道路上持续迷路。

也许应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之说,17世纪初,朝鲜陶工李参平在庆长之役被俘后定居日本,安心为日本制瓷业发光发热,经过辗转探寻,他最终在有田地区找到了瓷土,成功烧制出日本瓷器。这一波操作不仅让日本工匠开局就继承了朝鲜陶工的存档,拥有制造白瓷和青花瓷的技能,还开启了一段堪称“逆袭”的序章。


日本柿右卫门风格,其实借鉴了康熙雍正五彩和粉彩的技巧。但是精品比一般同类康熙雍正五彩和粉彩的价格高。


十七世纪,酒井田喜三右卫门成功烧制出赤绘瓷器,
自命名为初代酒井田柿右卫门。
之后直到现在
历经三百七十年,其名得以相继传承。

柿右卫门的白色之美“浊手”

“浊”是佐贺地区的方言,意为淘米水。
“浊手”是指具有淘米水般温润白色素坯的彩绘瓷器,是柿右卫门窑的独具特色的瓷器。“浊手”使用有田的泉山陶石等特殊原料和配比以及独特的技法制成。相对一般略微泛青的白瓷,“浊手”呈现柔和的乳白色,是最能衬托柿右卫门彩绘的素坯。通过不断地改良,至1
670年确立为柿右卫门风格时,其技法已经相当成熟完善。

A RARE KAKIEMON DISH EDO PERIOD, LATE 17TH CENTURY | A KAKIEMON-STYLE DISH EDO PERIOD, LATE 17TH CENTURY

Estimate

6,000 - 8,000 GBP


日本工匠极其善于模仿和学习,仅用三十多年时间就消化掉了青花瓷的制作工艺,随即捧着真金白银,求学于中国工匠,又经过十年左右的探索,将彩瓷的制作工艺与技术收入囊中。

象征着伊万里瓷步入成熟的代表作——柿右卫门瓷的诞生故事,算是日本工匠追梦路上的一线缩影。

柿右卫门原名酒井田喜三右卫门,和父亲一样,是普通陶工。尽管日本亦没有彩绘瓷的师承,彩绘的颜料也需要找门路进口,两父子依旧坚持钻研中国彩绘技法。经过两代人的探索与传承,酒井田喜三右卫门最终在48岁那年,完成了堪称惊艳的上等瓷器的制作,将它献给藩主后得到了“柿”的赐名。

此后,日本工匠开始积极地摆脱模仿的标签,探索创新,形成了风靡欧洲的伊万里“金襕手”风格瓷器,在国际上独树一帜,称霸市场。

作为日本伊万里瓷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格,“金襴手”风格瓷器结合了景德镇五彩、日本和风以及欧洲洛可可艺术元素,整体呈现出一种华贵气势。繁复精细的花纹,在金银彩的勾勒下,宛如瓷器中的“雍容贵妇”。这种精巧到了极致的勾勒手法,青花与矾红彩构成的强烈色彩对比,以及金彩增添的堂皇富丽,无一不提醒着欧洲买主们,这种精品不下单真的太没天理。


  “金襕手”风格的瓷器,早期为中日瓷器风格的结合,后期为迎合欧洲市场,加入了富丽华美的洛可可风。尽管如此,日本工匠在制作此类瓷器的时候,始终没有放弃自身的审美情趣,坚持使用日本传统纹样,将不同文化的美以一种极为和谐的方式融合。

 

“中国伊万里”瓷 制瓷鼻祖的霸气回归


康熙帝三十一岁那年,三藩平定,台湾安宁,中国瓷器终于迎来暴雨后的彩虹。景德镇的陶工们高高兴兴点燃了窑炉,正打算重操旧业,却猛然发现隔壁小弟“弯道超车”了?

虽说工匠们满头问号,可问题显然不大。欧洲市场对瓷器的需求实在太大,日本伊万里压根喂不饱。同时,康熙皇帝十分重视瓷业,并且开放海岸,重兴外贸,使得冷透的砖窑迅速升温,重新焕发炽热的光芒。

中国工匠迅速吃透伊万里瓷的特色及所用工艺,很快就在颜色、色彩比例、构图、纹饰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良,消弭了日本伊万里瓷图案存在的堆砌感,整体色调更加明快纯净,显得精致唯美。仿佛一不留神,中国工匠就实现了超越。

不过,对于“代购商”荷兰东印度公司而言,“中国伊万里”瓷在市场上最大的优势,还是物美价廉和容易运输。中国地大物博,原材料不需要进口,烧制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本地的瓷土在烧成瓷器后不易破碎,只要装箱得当,穿越风雨海浪到千里之外都不成问题。

粉彩瓷  中国彩瓷世界的封神之作


在不断钻研“中国伊万里”瓷技艺的时候,中国工匠求新求变,还不忘研发新品。至此,中日伊万里瓷的决战已经到了赛点,决胜一击来自于景德镇继“中国伊万里”瓷后的新品——粉彩。

粉彩萌芽于康熙年间,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这一技术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康乾盛世稳定繁荣的环境以及皇家对瓷器业的大力扶持,工匠们不断开发新技术、形成新的产品风格,外商也可以不受桎梏地贸易,形成了良性循环,瓷器的海外贸易进入真正的“黄金时代”。

 作为集大成者,粉彩消化了西洋绘画技法的精华,既可以胜任逼真的工笔画,亦可以展现韵味十足的写意画,既可以观整体,亦可察细节,带给观赏者无穷的品鉴乐趣。

较之于其他的外销瓷,由中国工匠悉心打造的粉彩瓷更具西洋元素,更能满足定制需求,更能凸显立体纹样,可谓是直击欧洲买家的小心脏,满脑子只剩“偶买噶,这也太好看了吧!买它!买它!买它!”

如今,中日瓷业工匠之间长达百年的“伊万里之战”已是落满尘埃的过往。日本工匠作为挑战者,在短短数十年间崛起,甚至让鼻祖转而向自己学习,可谓虽败犹荣。而中国工匠在发现危机时,不骄不躁,潜心研究对手,不仅要模仿,更要超越,不仅要超越,更要创新。正是这种不断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将清代瓷器的艺术魅力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一场技艺的顶尖对决,也是一次文化的良性交流。


贴主:博物馆员于2025_02_17 17:32:36编辑

贴主:博物馆员于2025_02_17 17:32:53编辑

部分网上参考资料

贴主:博物馆员于2025_02_17 17:40:31编辑

贴主:博物馆员于2025_02_17 17:43:14编辑

贴主:博物馆员于2025_02_17 17:43:38编辑

贴主:博物馆员于2025_02_17 21:54:53编辑


贴主:博物馆员于2025_02_17 21:56:09编辑
喜欢博物馆员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博物馆员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沉默的牛牛 给 博物馆员 端来一杯咖啡! - 沉默的牛牛 (88 bytes) 02/18/25
成化 - 博物馆员 (135 bytes) 02/18/25
非常感谢解我疑惑!🙏 这样就解释得通了, - 沉默的牛牛 (285 bytes) 02/18/25
釉上蓝彩,不知道中国和日本谁更早? - 沉默的牛牛 (147 bytes) 02/18/25
都不是,见内 (无内容) - 博物馆员 (0 bytes) 02/18/25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