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聊聊过去,摆摆龙门阵(二十七)

送交者: 武陵一笔[☆★★声望品衔11★★☆] 于 2024-06-25 23:38 已读 4578 次 3赞  

武陵一笔的个人频道

+关注

苏家四姐妹,个个都很出色。但唯有苏老三婚姻很不幸外,其他三姐妹,因为没被当作家族继承人养育,人生自由度高了不少,在婚姻上拥有不小的自主权,基本都是自由恋爱结的婚,成的家。


苏老四村高中毕业后,做了小学老师。后来嫁给了从山外分配到山里中心校教书的一名男老师。两人育有一儿一女,是让人羡慕的,儿女双全,很有福气的一对教师夫妻。苏老四的教师丈夫很会来事,教书没几年就升职做了校长。夫贵妻荣,苏老四在村里和她三姐一样,同样是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物。


走出山村是村里人奋斗的目标。苏老四的丈夫在村里学校没当几年校长,夫妻双双便被调去了山外镇中心校,男主做了副校长,女主继续做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


苏老四两口子一向是妇唱夫随,家是苏老四当的,因为,尽管苏老四丈夫是校长,但其家境远远不能与苏家相比。在村里中心校时,虽然住在学校里,苏老四一家四口,一天三顿却都白吃白喝在老苏家。理由没别的,都有正式工作,吃公粮的苏老四一家,在嫌贫爱富的老母亲眼里,自然是要另眼相待的。


还是那句老话,“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很不幸,苏老四的一双儿女刚刚独立后不久,她居然得了一种很可怕的病,没到一年间,就整个人瘫痪在床,需要专人伺候才能活下去。


“久病床前无孝子”,自然也无丈夫。听说,现在的苏老四很是悲惨,其儿女和丈夫,都并没有尽心尽力照顾她,日子过得不是一般地邋遢。


人生际遇就是如此,正当顺利,幸福惯了时,不幸,祸事就会来到,跳出来祸害人。苏老四顺风顺水了一辈子,怎知老后竟会瘫痪在床,还得不到家人周到的照顾和看护,实乃异曲同工,落得了个和她三姐一样的命运,残废在黄昏,等死床上撑。


苏家老五老六两姐妹很聪明,婚嫁年龄一到,赶紧结伴嫁去了峨眉城附近,彻底逃出了老苏两口子的掌控。这两姐妹出嫁后,平常几乎都不回娘家,只有过年时才会结伴回村里和父母团聚一下。这两姐妹回娘家时,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和爽朗健谈的举止,明显是在告诉大家,她们在外面的日子过得不是一般地好。


两姐妹在其父母作古后,基本上不再回山村探亲了,慢慢地村民就不关心,不记得她们了。现在,这两姐妹过是好是坏,没人知道。我想,应该不会太差。因为,这两人和苏老三一样聪慧,但比苏老三有个性,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自己决定一切。


苏家四大小姐的命数各有所属,是好是坏都是宿命早定。但是,靠自己和有主见却是缺一不可,任何顾此失彼都难有人生顺遂,道途平坦。可叹啊,一母四胞,命运却天差地别。祝福苏老三的小儿子病早痊愈,孝母晚年吧。


走过了苏家,便是继收购站后又一贫下中农们的响往之地,苏家隔壁的,全村,不,是全公社唯一的一家国营饭店,也是所有孩子们最乐意去造访的地方之一。对村民来说,这里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地方。这里一天到晚都飘着饭菜香,搅得全村人都不得安宁,有点儿闲钱了,就想往这里跑。


这饭店也真的很不够意思,特不给全村人,主要是小孩子们面子,明明知道大家包里缺票子,还偏偏总是在大门外临街处,搭上个大案板,放上大油锅,从早到晚,断断续续地炸麻花,炸油条,弄得过往行人都纷纷吸鼻子,流哈喇子,忍受饱眼福,饱不了口福的痛苦。


物质匮乏的时代,很多人都吃不饱,常处半饥半饱的人,尤其是长身体,又好动,怎喂都喊饿的小孩子们,不在少数。在饥饿状态下,当街炸麻花,油条绝对会害死人,不偿命。大人们还好,免强可以闻着香气,暗吸鼻子,偷瞄着案板前,码得整整齐齐,黄灿灿的麻花,油条,拼命一边咽口水,一边摸摸肚子,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匆匆走过饭店门前。但是,孩子们可不行,不但身上但凡要有一分,五分,三毛零花钱,基本上都会秒归麻花,油条,而且,即使没有钱,无事也爱跑去麻花,油条摊板前晃荡,或干脆围在案板,油锅前,眼巴巴地瞅着师傅炸油条,麻花,吞着口水,在心里期盼着师傅会偶尔善心大发,赏他们一小节,或一小块麻花,油条吃吃。所幸,炸油锅师博是个善良可爱的老爷爷,很乐意把炸碎,不成形,没卖相的麻花,油条赏给孩子们吃。不过,老师傅技术高超,这种机会可不多。但是,虽不多,总会有,为了那么一点点可能性,没到饭点儿,饿着肚子,身上又无分文的孩了们,还是愿意围着油锅师傅打转转没个完。


唯一的饭店对我的吸引力一样巨大。托父母是双职工的福,加上我自己的勤劳勇敢,很会就地取材,挣些零花钱,成为饭店的常客自是当然。可以说,我身上,不止是我了,我们几姐弟都是,一旦有钱,一大半都是会换成麻花,油条和馒头,包子。村里像我这样,身上经常有零花钱的孩子并不多。由于是常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居然可以进去饭店厨房,看师傅做菜,等着包子蒸好,买新鲜的肉包子吃。


呆在饭店的厨房里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折磨。享受自不待说,看着冒着热腾腾蒸气的蒸笼,想着就要吃上新鲜出炉的肉包子,心里自是乐得慌,美得口水直流。折磨么,不外乎是只能看,不能吃罢了。这个尤其痛苦,看着那回锅肉,小炒,鱼香肉丝等菜肴在锅里翻腾,香气扑鼻,想着叹着只有外面大厅里的客人才能吃,而我只有过干瘾的份,那种做了馋猫又吃不着的滋味着实不好受,特觉不爽和不痛快!


一样,改革开放后,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充满美味记忆的,全公社唯一的饭店,很快就经不住众多私家饭店的竞争,关门大吉了。那些和我很熟,见我就叫我小名的叔叔阿姨们,还有爷爷奶奶大师傅们都各谋生路,全都离开了山村,再也见不着了。不过,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几位让我进厨房玩耍,常让我随便喝汤的师傅们。真的很怀念他们啊!但愿这些好心,善良的大厨们的余生都顺遂平安,健康长寿!

贴主:武陵一笔于2024_06_25 23:39:10编辑
贴主:武陵一笔于2024_06_25 23:50:41编辑
喜欢武陵一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武陵一笔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